单片机系统模拟量及其他扩展技术_第1页
单片机系统模拟量及其他扩展技术_第2页
单片机系统模拟量及其他扩展技术_第3页
单片机系统模拟量及其他扩展技术_第4页
单片机系统模拟量及其他扩展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1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2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3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4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5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6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7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8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

2、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9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101:31CEA0操操 作作0禁止禁止1禁止禁止1000启动启动12位位A/D转换转换1001启动启动8位位A/D转换转换101VCC12位位A/D转换结果转换结果同时输出同时输出101GND0输出输出A/D转换结果转换结果高高8位位101GND1输出输出A/D转换结果转换结果低低4位位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11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12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

3、社返回目录13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14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151:31nADS1015的工作方式有连续转换模式和单次转换模式。连续转的工作方式有连续转换模式和单次转换模式。连续转换模式时,当前转换工作完成后,换模式时,当前转换工作完成后, ADS1015将转换结果保存在将转换结果保存在输出寄存器,然后立即输出寄存器,然后立即进行下一次转换。在单进行下一次转换。在单次转换模式时,转换结次转换模式时,转换结束后芯片自动进入掉电束后芯片自动进入掉电节能状态。节能状态。ADS的工作的工作方式通过配置寄存

4、器进方式通过配置寄存器进行选择。行选择。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16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17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18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191:31输入信号输入信号(AINPAINN)输输 出出FS (211 1)/2117FF0h+FS/2110010h00FS/211FFF0h FS8000h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201:31ADS1015只有一个用于只有一个用于I

5、2C总线从器件的可编程地址总线从器件的可编程地址引脚引脚ADDR,ADDR可以连接到可以连接到GND、VDD、SDA或或SCL,从而允许该芯片可以有从而允许该芯片可以有4个可编程地址。个可编程地址。ADS1015的的I2C地址见表。地址见表。ADDR引脚引脚ADS1015的的I2C地址地址GND1001000VDD1001001SDA1001010SCL100101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211:31BIT 7BIT 6BIT 5BIT 40000BIT 3BIT 2BIT 1BIT 000寄存器地址寄存器地址BIT 1BIT 0寄寄 存存 器器00输出

6、寄存器输出寄存器01配置寄存器配置寄存器10低阈值寄存器低阈值寄存器11高阈值寄存器高阈值寄存器寻址寄存器格式寻址寄存器格式功能寄存器地址功能寄存器地址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221:31BIT1514131211109876543210NAMED11D10D9 D8 D7 D6 D5 D4 D3 D2 D1 D00000输出寄存器输出寄存器( (只读只读)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231:31BIT15141312111098NAMEOSMUX2MUX1MUX0PGA2PGA1PGA0MODEBIT76543210

7、NAMEDR2DR1DR0COMP_MODECOMP_POLCOMP_LATCOMP_QUE1COMP_QUE0表表10-7 配置寄存器配置寄存器(读读/写写)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241:31表表10-8 配置寄存器的作用配置寄存器的作用Bit 15OS:工作状态或启动单次转换,该位只能在掉电模式时写入,写入:工作状态或启动单次转换,该位只能在掉电模式时写入,写入“0”对工对工作模式没有影响,写作模式没有影响,写1时启动一次单次转换。读该位时,如果结果为时启动一次单次转换。读该位时,如果结果为“0”表示表示芯片准备好进行转换,结果为芯片准备好进行转换,

8、结果为“1”时表示没有准备好转换时表示没有准备好转换Bits 14:12设置多路转换器的状态设置多路转换器的状态000:AINP = AIN0 and AINN = AIN1 (默认默认)001:AINP = AIN0 and AINN = AIN3010:AINP = AIN1 and AINN = AIN3011:AINP = AIN2 and AINN = AIN3100:AINP = AIN0 and AINN = GND101:AINP = AIN1 and AINN = GND110:AINP = AIN2 and AINN = GND111:AINP = AIN3 and AIN

9、N = GNDBits 11:9PGA2:0:设置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增益,改变输入信号的范围:设置可编程增益放大器的增益,改变输入信号的范围000:FS=6.144V001:FS=4.096V010:FS =2.048V(默认默认)011:FS = 1.024V100:FS = 0.512V101:FS = 0.256V110:FS = 0.256V111:FS = 0.256VBit 8MODE:芯片工作模式。:芯片工作模式。0:连续转换模式;:连续转换模式;1:单次转换模式(默认):单次转换模式(默认)Bits 7:5DR2:0:采样和转换速率:采样和转换速率000:128SPS001:2

10、50SPS010:490SPS011:920SPS100:1600SPS (默认默认)101:2400SPS110:3300SPS111:3300SPSBits 4:0有关比较器工作模式和输出状态的设定位,详见器件手册有关比较器工作模式和输出状态的设定位,详见器件手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25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26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27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28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

11、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29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30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31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32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33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34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35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36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

12、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37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38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39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40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41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42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431:31DAC7611内部结构图内部结构图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44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

13、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45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461:31数字量输入数字量输入模拟输出模拟输出(V)描描 述述FFFH+4.095满量程满量程801H+2.049量程中点量程中点+1LSB800H+2.048量程中点量程中点7FFH+2.047量程中点量程中点1LSB000H0零点零点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47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48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491:31CSCLRLDCLK

14、串行移位寄存器串行移位寄存器DAC寄存器寄存器HHH不变化不变化不变化不变化LLHH不变化不变化不变化不变化LHHH不变化不变化不变化不变化LHH移入移入1位位不变化不变化LHH移入移入1位位不变化不变化HH不变化不变化移位寄存器的值移位寄存器的值HHL不变化不变化透明状态透明状态HL不变化不变化装入装入000HHH不变化不变化锁存锁存000H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50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51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52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

15、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53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54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55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561:31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571:3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581:3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591:3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601:3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

16、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611:32Bit定定 义义功功 能能7TEST1TEST1 = 0,普通模式;,普通模式;TEST1 = 1,EXT_CLK测试模式测试模式5STOPSTOP = 0,芯片时钟运行;,芯片时钟运行;STOP = 1,所有,所有芯片分频器异步逻辑芯片分频器异步逻辑0,芯片时钟停止运行,芯片时钟停止运行(CLOCK在在32 768 Hz时可用)时可用)3TESTCTESTC = 0,电源复位功能失效;,电源复位功能失效;TESTC = 1,电源复位功能有效(普通模式置逻辑,电源复位功能有效(普通模式置逻辑0)6,4,2,1,00默认值为逻辑默认值为逻辑0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17、(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621:32Bit定定 义义功功 能能7,6,50默认值为逻辑默认值为逻辑04TI/IP 一直有效一直有效3AF当报警发生时,当报警发生时,AF被置逻辑被置逻辑1,当定时器倒计数结束时,当定时器倒计数结束时,TF被置逻辑被置逻辑1,在被软件重写前一直保持原值;若有定时器,在被软件重写前一直保持原值;若有定时器和报警中断请求时,中断源由和报警中断请求时,中断源由AF和和TF决定;若要清除一个决定;若要清除一个标志位而防止另一个标志位被重写,应使用逻辑指令标志位而防止另一个标志位被重写,应使用逻辑指令AND2TF1AIE标志位标志位AIE和和TIE决定一个

18、中断请求的有效或无效;当决定一个中断请求的有效或无效;当AF或或TF有一个为有一个为1时,中断是时,中断是AIE和和TIE都必须置都必须置1时的逻辑或。时的逻辑或。AIE = 0,报警中断无效,报警中断无效,AIE = 1,报警中断有效;,报警中断有效;TIE = 0,定时器中断无效,定时器中断无效,TIE = 1,定时器中断有效,定时器中断有效0TIE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631:32寄存器寄存器地址地址Bit定义定义功功 能能秒寄存器秒寄存器02H7VLVL = 0,保证准确的时钟日历数据,保证准确的时钟日历数据VL = 1,不保证准确的时钟日历数据

19、,不保证准确的时钟日历数据60 代表代表BCD格式的当前秒数值格式的当前秒数值分寄存器分寄存器03H7无效无效60 代表代表BCD格式的当前分钟数值格式的当前分钟数值小时寄存器小时寄存器04H76无效无效50 代表代表BCD格式的当前小时数值格式的当前小时数值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641:3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651:3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661:3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671:32引脚引脚卡触点卡触点定义定义功能功能1C1V

20、CC正电源正电源2C2RST复位复位3C3CLK时钟时钟4C4NC未用未用5C5GND地地6C6NC未用未用7C7I/O双向数据双向数据(漏极开路漏极开路)8C8NC未用未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681:3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691:3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701:3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711:3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721:3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731:3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741:32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2版).李晓林.电子工业出版社返回目录751:32MSB 控制字控制字 LSB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