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行为的神经机制_第1页
习惯行为的神经机制_第2页
习惯行为的神经机制_第3页
习惯行为的神经机制_第4页
习惯行为的神经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习惯行为的神经机制习惯行为的神经机制安 M 格雷比尔 美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凯尔 S 史密斯 美 达特茅斯学院助教习惯回路(habit circuits) 依靠新技术发现了负责创建和维持习惯行为的脑区和神经连接并定义为习惯回路(habit circuits)。 习惯行为发生时,虽然看上去是我们在自动地做某些事情,但大脑仍然在幕后监控着我们。掌控行为习惯 对大脑进行条件化训练什么是习惯 表面上看习惯是一些非常明确的行为。但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看,它们是一系列行为的组合。 习惯是我们在探索世界、社会以及自身内在感受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我们会在特定情境下尝试不同的行为,那些收益大且代价低的行为,便会逐渐为

2、我们所采用,进而成为习惯。固化习惯 习惯的核心特征:根深蒂固,难以戒除。 原因:“强化相倚”(reinforcement contingencies)现象,即行为的结果也就是那些行为的附带事件会影响我们将来的行为。 20世纪80年代,瑞士科学家发现大脑中的某些信号似乎与这种强化学习有关事件发生后,大脑会评估此前对强化效应的预测到底多准。然后,大脑会根据新的评估重新调整预期,提高或降低某些行为的“价值”。通过监控我们的行为,并对这些行为作出正面或者负面的评价,大脑就可以强化某些行为,把某些有意而为之的行为逐步转化为习惯。习惯回路 研究人员发现, 许多大脑回路都参与了有意行为到习惯行为的转变过程。

3、连接新皮层(neocortex,被认为是哺乳动物大脑最重要的区域)与纹状体(striatum,位于基底神经节的位置,在大脑的核心区域)的多重回路或多或少都会参与到有意行为或习惯行为中。 研究表明有意行为到习惯行为的内在机制大概是这样的: 纹状体中的神经元似乎具有可塑性,可以将一系列动作“打包”为一个整体,而同时又保留少量“专业细胞”,用以处理行为细节。纹状体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把一连串行为整合成一个行为单元计划回路(deliberation circuit) 研究人员还发现一个计划回路,处于纹状体的另一区域,当我们的行为不是自动做出,而是需要一番决策时,这一回路就会激活。计划回与习惯回路的关系 习

4、惯形成之初期,计划回路活跃;当行为完全习惯化以后,计划回路的活动会逐渐减弱,与习惯相关的回路得到增强。下边缘皮层与习惯 纹状体“习惯回路”在行为开始与结束时都会更加活跃。 在 学习的初期,下边缘皮层变化微乎其微,直到经过长训练,习惯已然养成后,下边缘皮层也出现一种“模块化”的行为模式。下边缘皮层会等到纹状体的评价系统决定要保留某一行为后,才让更广泛的脑区参与进来。习惯形成的三个阶段 1、探索新行为 2、养成习惯 3、固化习惯1、探索新行为 前额叶皮层与纹状体互通,而后者与中脑关联,而在中脑中多巴胺有助于学习,评价行为目标的价值。这些回路(包括虚线和实线)正反馈回路协助我们了解有效及无效行为2、养成习惯 重复当我们行为时,感觉运动皮层和线状体会形成反馈回路。使习惯行为成为大脑活动中的一个单元模块。该模块有一部分位于纹状体中,接受来自中脑的多巴胺信号。3、习惯固化 一旦习惯以行为的形式确立下来纹状体便会在下边试制缘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