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经统课件3_科学社_第1页
国经统课件3_科学社_第2页
国经统课件3_科学社_第3页
国经统课件3_科学社_第4页
国经统课件3_科学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1 3.1 国内总产出核算国内总产出核算3.2 3.2 国内生产总值与生产净值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与生产净值核算3.3 3.3 国民收入与可支配收入核算国民收入与可支配收入核算小 结:本 章 要 点3.1 3.1 国内总产出核算国内总产出核算一、国内生产与国内总产出一、国内生产与国内总产出1. 生产核算及其相关范畴生产核算及其相关范畴生产过程:投入生产过程:投入 - 产出产出q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各种形态的资本等)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各种形态的资本等)q产出:各种形态(货物和服务)、各种来源(农业、工产出:各种形态(货物和服务)、各种来源(农业、工业、建筑业和不同服务行业)、各

2、种用途(消费、消耗、业、建筑业和不同服务行业)、各种用途(消费、消耗、积累和出口)的产品。积累和出口)的产品。生产、流通、分配和使用的关系:生产、流通、分配和使用的关系:q流通流通生产,生产生产,生产使用(消耗、消费)使用(消耗、消费)q生产生产分配,分配分配,分配使用(严格区分,衔接平衡)使用(严格区分,衔接平衡)2.2.国内生产范围的确定国内生产范围的确定国内生产:全体常住单位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其生产成果属国内生产:全体常住单位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其生产成果属于于“国内产出国内产出”。国内生产的范围:。国内生产的范围:lMPS及我国旧核算体系:五大物质生产部门及我国旧核算体系:五大物质生产部

3、门lSNA及我国新核算体系:第一、二、三产业及我国新核算体系:第一、二、三产业在具体计量社会生产活动总量时,还须考虑两个规则:在具体计量社会生产活动总量时,还须考虑两个规则:(1) “市场性市场性”规则规则国民经济生产核算应对全部市场性生产活动的有效成果计国民经济生产核算应对全部市场性生产活动的有效成果计量产出。据此,居民家庭内部的自我服务量产出。据此,居民家庭内部的自我服务(如烹饪食品、如烹饪食品、缝纫服装、制作家俱、擦洗地板、修理汽车等缝纫服装、制作家俱、擦洗地板、修理汽车等) 不能计入不能计入国内产出;但饮食业、缝纫业、修理业或有酬家庭服务国内产出;但饮食业、缝纫业、修理业或有酬家庭服务

4、业的活动,则必须计算产出。业的活动,则必须计算产出。(2)“社会性社会性”规则规则国民经济生产核算还应对各种社会性生产活动的有效国民经济生产核算还应对各种社会性生产活动的有效成果计量社会产品。(如非市场、非营利服务)成果计量社会产品。(如非市场、非营利服务)讨论几种典型情况:讨论几种典型情况: 当今各国的国民核算都适当体现了市场性或社会性要求。当今各国的国民核算都适当体现了市场性或社会性要求。但并非绝对严格,有时还须根据实际分析要求作出变通处但并非绝对严格,有时还须根据实际分析要求作出变通处理。在进行国际对比时,必须注意资料的理。在进行国际对比时,必须注意资料的“可比性可比性”。 3.3.国内

5、总产出及其构成国内总产出及其构成国内总产出: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体(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国内总产出:一定时期内经济总体(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所有常住单位)的全部产出之和。有常住单位)的全部产出之和。国内总产出的实物构成:国内总产出的实物构成:q产品形态产品形态货物与服务货物与服务q实现方式实现方式商品与非商品商品与非商品q经济用途经济用途生产资料与消费品,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生产资料与消费品,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国内总产出的价值构成国内总产出的价值构成q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生产资料转移价值c,包括劳动手段转移价值,包括劳动手段转移价值c1(即固定(即固定资本消耗)和劳动对象转移价值资本消耗)和劳动对象转移价

6、值c2(即中间消耗);(即中间消耗);q活劳动新创价值,包括必要劳动价值活劳动新创价值,包括必要劳动价值v和剩余劳动价值和剩余劳动价值m 。二、货物总产出的基本核算方法二、货物总产出的基本核算方法1. 企业法和产品法的基本原理企业法和产品法的基本原理l 企业法(工厂法):以单个企业作为基本统计企业法(工厂法):以单个企业作为基本统计单位,按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总产单位,按其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总产出;同一企业内部不能重复计算被消耗品的转出;同一企业内部不能重复计算被消耗品的转移价值,但在不同企业之间则允许重复计算。移价值,但在不同企业之间则允许重复计算。l 产品法:以具体产品为统

7、计对象,凡是某一生产品法:以具体产品为统计对象,凡是某一生产过程的预期有效成果(通常就是统计目录中产过程的预期有效成果(通常就是统计目录中规定的产品),无论是否属于有关经济单位的规定的产品),无论是否属于有关经济单位的最终生产活动成果,均应计入该单位的总产出。最终生产活动成果,均应计入该单位的总产出。1.1.企业法和产品法的基本原理(续)企业法和产品法的基本原理(续)企业法与产品法的主要区别:企业法与产品法的主要区别:l 企业法:一个经济单位(企业)生产出来的产企业法:一个经济单位(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果是准备出售,就要作为该企业的最终成品如果是准备出售,就要作为该企业的最终成果计算总产出,

8、而如果作为消耗品自用(自制果计算总产出,而如果作为消耗品自用(自制设备除外),就不是企业的最终成果,也不能设备除外),就不是企业的最终成果,也不能计入其总产出;计入其总产出;l 产品法:一个经济单位(企业)生产出来的产产品法:一个经济单位(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要被列为统计对象,则无论出售还是自用,品只要被列为统计对象,则无论出售还是自用,都要计入该单位的总产出。都要计入该单位的总产出。2.2.企业法和产品法的应用领域企业法和产品法的应用领域(1)农业总产出的核算:)农业总产出的核算:“产品法产品法”,即,即“产量产量价格价格”之和之和(2)建筑业总产出的核算:)建筑业总产出的核算:“产品法产

9、品法”(3)工业总产出的核算:)工业总产出的核算:“企业企业(工厂工厂)法法”比较:比较:农业:产品种类相对较少,生产周期较长,季节性和连续农业:产品种类相对较少,生产周期较长,季节性和连续性很强,产品数量较易确定。性很强,产品数量较易确定。建筑业:与农业相似,但生产周期更长,且具有流动施工、建筑业:与农业相似,但生产周期更长,且具有流动施工、产品固定、单位产品价值量较大等特点。产品固定、单位产品价值量较大等特点。工业: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周期长短不一,半成品、在制工业: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周期长短不一,半成品、在制品的加工程度各不相同,很难确定所有产品的数量。品的加工程度各不相同,很难确定所有产

10、品的数量。3.3.企业法和产品法的核算案例企业法和产品法的核算案例案例资料:案例资料:l 棉农种植棉花(总价值棉农种植棉花(总价值100单位),单位),l 纺织工将其纺成棉纱纺织工将其纺成棉纱(200单位单位)、织成坯布、织成坯布(350单位单位),l 印染工再将其染成色布(印染工再将其染成色布(450单位),单位),l 最后缝纫工将其缝制成服装(最后缝纫工将其缝制成服装(950单位)。单位)。两种假设:两种假设:(1)所有生产环节都由一个生产企业完成;)所有生产环节都由一个生产企业完成;(2)各个生产环节分别由不同的生产企业完成。)各个生产环节分别由不同的生产企业完成。分别采用分别采用“企业

11、法企业法”和和“产品法产品法”核算所有环节的总产出。核算所有环节的总产出。3.3.企业法和产品法的核算案例(表企业法和产品法的核算案例(表3-13-1)l 企业法(一个企业完成所有工序环节):工农业总产出企业法(一个企业完成所有工序环节):工农业总产出950单位,不存单位,不存在任何重复计算。在任何重复计算。l 企业法(不同企业完成各个工序环节):工农业总产出企业法(不同企业完成各个工序环节):工农业总产出1850单位,存在单位,存在着被消耗品的大量重复计算(共计重复着被消耗品的大量重复计算(共计重复900单位,见表单位,见表3-2)。)。l 产品法:两种假设条件下得到的总产出结果完全相同,表

12、明产品法不受产品法:两种假设条件下得到的总产出结果完全相同,表明产品法不受生产过程社会分工的影响(但受计算产品种类多少的影响)。生产过程社会分工的影响(但受计算产品种类多少的影响)。用企业法核算的总产出用企业法核算的总产出用产品法核算的总产出用产品法核算的总产出假设(假设(1):一个):一个企业完成所有工企业完成所有工序环节序环节总产出服装产出总产出服装产出950总产出棉花产出棉纱产总产出棉花产出棉纱产出坯布产出色布产出出坯布产出色布产出服装产出服装产出2050假设(假设(2):不同):不同企业完成各个工企业完成各个工序环节序环节总产出棉花产出坯总产出棉花产出坯布产出色布产出服布产出色布产出服

13、装产出装产出1850总产出棉花产出棉纱产总产出棉花产出棉纱产出坯布产出色布产出出坯布产出色布产出服装产出服装产出2050可见:可见:q总产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核算,从全社会看,都不总产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核算,从全社会看,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问题。可避免地存在着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问题。q企业法有不同企业间的重复计算,产品法则有企业企业法有不同企业间的重复计算,产品法则有企业内外不同产品之间、甚至同一产品之间的重复计算内外不同产品之间、甚至同一产品之间的重复计算(例如,发电厂的厂用电消耗)。(例如,发电厂的厂用电消耗)。q产品法的重复计算程度取决于作为产出统计对象的产品法的重复计算程

14、度取决于作为产出统计对象的“产品产品”种类的多寡。若种类多到同一企业中有两种类的多寡。若种类多到同一企业中有两种以上产品被列为统计对象时,其重复计算程度就种以上产品被列为统计对象时,其重复计算程度就会超过会超过“企业法企业法”(表(表3-3)。)。q若将若将“产品法产品法”中的中的“产品产品”规定为各基本生产单规定为各基本生产单位的最终活动成果,则两种总产出核算方法之间的位的最终活动成果,则两种总产出核算方法之间的差异就随之消失。差异就随之消失。三、服务总产出的基本核算方法三、服务总产出的基本核算方法1. 追加价值法(主要用于计算商业和货物运输业的服务总追加价值法(主要用于计算商业和货物运输业

15、的服务总产出)产出)2. 营业收入法(用于各种营业性服务企业的服务总产出核营业收入法(用于各种营业性服务企业的服务总产出核算,如旅馆业、旅游业、生活服务业、信息咨询业,以算,如旅馆业、旅游业、生活服务业、信息咨询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文化教育、卫生和科技服务等及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文化教育、卫生和科技服务等行业)行业)3. 服务费用法(各种形式的佣金、手续费、交易费和其他服务费用法(各种形式的佣金、手续费、交易费和其他服务费)服务费)4. 成本费用法(政府服务,其他非营利、非市场服务)成本费用法(政府服务,其他非营利、非市场服务)5. 虚拟推算和抽样推断方法虚拟推算和抽样推断方法3.2

16、3.2 国内生产总值与生产净值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与生产净值核算一、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一、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正确区分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应注意三个问题:正确区分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应注意三个问题:1. 从全社会或经济总体的角度区分从全社会或经济总体的角度区分 “社会最终产品社会最终产品”有别于有别于“企业最终产品企业最终产品”2. 与生产范围的划分方式相结合与生产范围的划分方式相结合 适当贯彻国民经济核算平衡原则适当贯彻国民经济核算平衡原则3. 关于最终产品与增加值的概念区分关于最终产品与增加值的概念区分 产品使用与价值形成(举例)产品使用与价值形成(举例)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国内

17、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本国全体常住生产者所创:本国全体常住生产者所创造的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它等于国内造的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它等于国内总产出扣除全部中间消耗之后的余额。总产出扣除全部中间消耗之后的余额。l社会最终产品的完全价值(社会最终产品的完全价值(C+V+M)l国内总产出的部分价值(国内总产出的部分价值(C1+V+M)它可以分别从两个角度,用三种方法计算:它可以分别从两个角度,用三种方法计算:1. 生产法生产法基本原理:基本原理:l首先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首先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l再从中扣除相应的中间消耗,求得各部门增加值;再从中扣除相应的中间消耗,求得

18、各部门增加值;l最后,汇总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即得最后,汇总所有部门的增加值,即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GDP(各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的中间消耗)(各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的中间消耗) 各部门的增加值各部门的增加值在在总产出总产出确定之后,生产法的关键就是如何依据确定之后,生产法的关键就是如何依据“平衡原则平衡原则”正确计算各部门正确计算各部门中间消耗中间消耗。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中间消耗与总产出的计算口径必须一致。否则,就会中间消耗与总产出的计算口径必须一致。否则,就会引起使用额与生产额不平衡。例如:引起使用额与生产额不平衡。例如:l工业企业自产自用的原材料不能

19、计算中间消耗,而农工业企业自产自用的原材料不能计算中间消耗,而农业生产单位自产自用的种子、饲料等却必须计算中间业生产单位自产自用的种子、饲料等却必须计算中间消耗。消耗。l第三产业计算了服务产出,相应地,生产部门使用这第三产业计算了服务产出,相应地,生产部门使用这些服务就必须计算中间消耗。些服务就必须计算中间消耗。(2)中间消耗必须是对社会产品的)中间消耗必须是对社会产品的生产性使用生产性使用。例如:。例如:l企业免费向员工提供的实物产品、福利设施,为员工企业免费向员工提供的实物产品、福利设施,为员工支付的医疗保健、社会保险费用,都不属于中间消耗。支付的医疗保健、社会保险费用,都不属于中间消耗。

20、也即生产性的消耗才是中间消耗,福利性的消耗则是也即生产性的消耗才是中间消耗,福利性的消耗则是“消费消费”。(3)中间消耗还必须是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性使用。例:中间消耗还必须是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性使用。例:l固定资产损耗不属于中间消耗;固定资产损耗不属于中间消耗;l工业企业的设备大修理和技术改造支出,农业生产工业企业的设备大修理和技术改造支出,农业生产中的垦荒、造林和改良土壤等支出,都属于固定资中的垦荒、造林和改良土壤等支出,都属于固定资产形成,不是中间消耗;产形成,不是中间消耗;l企业购进后库存的原材料,尚未使用,也不是中间企业购进后库存的原材料,尚未使用,也不是中间消耗。消耗。2. 分配法(收入

21、法)分配法(收入法)基本原理:基本原理:l首先从收入初分配的来源(收入形成)角度计算国民经首先从收入初分配的来源(收入形成)角度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济各部门的增加值;l再汇总所有部门增加值,即得再汇总所有部门增加值,即得“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各部门的增加值各部门的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 营业盈余)营业盈余)其中:生产税净额生产税政府补贴其中:生产税净额生产税政府补贴(1 1)劳动者报酬(雇员报酬)劳动者报酬(雇员报酬):劳动者通过参劳动者通过参加生产活动而获得的各种货币与实物报酬。加生产活动而获得的各种货币与实物报酬。

22、具体包括:工薪、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具体包括:工薪、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的货币收入;实物劳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的货币收入;实物劳动报酬或实物形式的其他初次分配;以及企动报酬或实物形式的其他初次分配;以及企业为劳动者支付的社会保险和由职工福利基业为劳动者支付的社会保险和由职工福利基金中开支的公费医疗费等。金中开支的公费医疗费等。(2 2)生产税)生产税( (间接税间接税) )净额净额:企业:企业等单位因从事生产经营等单位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向政府缴纳的税金或规费。活动而向政府缴纳的税金或规费。表面上,它是由企业缴纳的;但实际上,企业又会通过表面上,它是由企业缴纳的;但实际

23、上,企业又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转嫁税负,故产品的最终购买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转嫁税负,故产品的最终购买者或使用者才是真正的税负承担者。与之相应的是者或使用者才是真正的税负承担者。与之相应的是对收入、财产、遗产和资产净值等直接征收并由纳对收入、财产、遗产和资产净值等直接征收并由纳税人实际负担的税人实际负担的“直接税直接税( (收入税和资本税收入税和资本税)”)”。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前者是收入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前者是收入初次分配初次分配的内容,而后的内容,而后者则是者则是收入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或或资本转移资本转移的内容。的内容。生产税又包括两大部分:生产税又包括两大部分: 产品税:产品税:企业等单

24、位因生产、销售、购买、转让、使用企业等单位因生产、销售、购买、转让、使用或以其他方式处置产品而向政府缴纳的税金。产品税或以其他方式处置产品而向政府缴纳的税金。产品税名目繁多,包括各种名目繁多,包括各种“增值税增值税”、进出口税等。、进出口税等。 其他生产税。其他生产税。主要包括:企业因使用土地、房屋和其他主要包括:企业因使用土地、房屋和其他建筑物以及劳动力而缴纳的税金,企业缴纳的营业执建筑物以及劳动力而缴纳的税金,企业缴纳的营业执照税、车船牌照税、交易印花税和排污费,以及国际照税、车船牌照税、交易印花税和排污费,以及国际交易税交易税(对于从事国际旅游、国际汇款等活动的生产者对于从事国际旅游、国

25、际汇款等活动的生产者所征收所征收),等等。,等等。两者的区别:两者的区别:“产品税产品税”的数额是与产品的多少直接相关的数额是与产品的多少直接相关的,它可以按产品的数量单位来计征,也可以按产品的,它可以按产品的数量单位来计征,也可以按产品价值总额的一定比例来计征。价值总额的一定比例来计征。“其他生产税其他生产税”的数额的数额则与产品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则与产品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3)固定资本消耗:固定资本消耗:为补偿核算期内固定资本损耗而为补偿核算期内固定资本损耗而计提的折旧基金。也是补偿基金,将其计入计提的折旧基金。也是补偿基金,将其计入GDP也也是重复计算。由于固定资本损耗很难客观地计量

26、,是重复计算。由于固定资本损耗很难客观地计量,因此,完全没有重复的社会最终产值(国内生产净因此,完全没有重复的社会最终产值(国内生产净值)反不如含有部分重复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值)反不如含有部分重复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来得客观、稳健。相对而言,来得客观、稳健。相对而言,GDP在核算上具有更在核算上具有更为基础的地位。为基础的地位。(4)营业盈余:营业盈余:它本身并不是一项分配收入,而是核它本身并不是一项分配收入,而是核算上定义的一个平衡项。它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会转算上定义的一个平衡项。它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会转化为企业留利和投资人分红等财产收入,并在某种化为企业留利和投资人分红等财产收入,并在某

27、种程度上代表各部门的经济效益。程度上代表各部门的经济效益。qGDP核算的核算的“生产法生产法”和和“分配法分配法” 统称为统称为“部门部门法法”或或“增加值法增加值法”。q在增加值和在增加值和GDP核算中,可以采用产业部门分类,核算中,可以采用产业部门分类,也可采用机构部门分类。前者便于统一核算方法和也可采用机构部门分类。前者便于统一核算方法和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后者则有利于整个核算体系的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后者则有利于整个核算体系的前后衔接。前后衔接。q我国目前采用产业部门分类进行增加值和我国目前采用产业部门分类进行增加值和GDP核算,核算,SNA则两者并用。则两者并用。3. 使用法(支出法)使

28、用法(支出法)基本原理:不是从基本原理:不是从“各部门各部门”的的“增加值增加值”考虑问题,而考虑问题,而是从全社会的角度入手,直接将各类产品(货物和服是从全社会的角度入手,直接将各类产品(货物和服务)的最终使用额加总起来,再减去进口,得到:务)的最终使用额加总起来,再减去进口,得到: GDP国民总消费国民总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 ( (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出口货物和服务进口货物和服务进口) )思考题:思考题:按使用法(支出法)计算按使用法(支出法)计算GDP时,为何需要从最时,为何需要从最终使用总额中扣除进口?这样是否会低估终使用总额中扣除进口?这样是否会低估GDP? (平衡原则和

29、宏观思维的运用)(平衡原则和宏观思维的运用)(1)国民总消费住户部门消费支出私人非营利部门消国民总消费住户部门消费支出私人非营利部门消 费支出政府部门消费支出费支出政府部门消费支出 住 户 部 门 实 际 消 费 住 户 部 门 实 际 消 费 ( 居 民 个 人 消 费居 民 个 人 消 费 ) 政府部门实际消费政府部门实际消费(政府公共消费政府公共消费)。其中:其中:q住户部门消费支出由政府和私人非营利部门承担开支住户部门消费支出由政府和私人非营利部门承担开支并以并以“实物实物”形式转移给居民的所有货物和服务形式转移给居民的所有货物和服务(实物再实物再分配分配)住户实际消费住户实际消费(居

30、民个人消费居民个人消费) q政府部门消费支出政府对住户的实物经常转移政府政府部门消费支出政府对住户的实物经常转移政府实际消费实际消费(政府公共消费政府公共消费)q私人非营利部门消费支出该部门对住户的实物经常转私人非营利部门消费支出该部门对住户的实物经常转移,其实际消费移,其实际消费零零消费支出与实际消费的比较(消费支出与实际消费的比较(SNA的例)的例)q 各部门:消费支出各部门:消费支出实际消费实际消费q 所有部门:消费支出总额所有部门:消费支出总额实际消费总额实际消费总额最终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P.3实际最终消费实际最终消费P.4小小 计计个人个人P.31公共公共P.32小小 计计个人个人

31、P.41公共公共P.42政 府 部 门政 府 部 门 368 212156 156156住 户 部 门住 户 部 门1015101512431243私 人 非 营私 人 非 营利部门利部门 16 16合计合计1399124315613991243156(2)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变动贵重物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变动贵重物品净获得品净获得q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各类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各类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培育资产和其他无形固定资产的净获得。培育资产和其他无形固定资产的净获得。q存货变动:商业部门和国家物资储备部门的商品、物存货变动:商业部门和国家物

32、资储备部门的商品、物资的库存净增加额资的库存净增加额(期初、期末差额期初、期末差额),以及各生产部,以及各生产部门的原材料、燃料、产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的期末门的原材料、燃料、产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的期末净增加额。净增加额。q贵重物品:由机构单位或部门作为价值贮藏手段持有贵重物品:由机构单位或部门作为价值贮藏手段持有的资产,包括各种贵金属、宝石、文物古玩和金银首的资产,包括各种贵金属、宝石、文物古玩和金银首饰等。通过经济交易饰等。通过经济交易(买卖和转让等买卖和转让等)净增加的贵重物净增加的贵重物品属于资本形成总额。品属于资本形成总额。上述各种使用指标都必须按常住单位的标准进行计算。上述各种使

33、用指标都必须按常住单位的标准进行计算。(3)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出口:常住者对非常住者提供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额出口:常住者对非常住者提供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额进口:常住者从非常住者获得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额。进口:常住者从非常住者获得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额。应该注意,在国内生产核算中:应该注意,在国内生产核算中:q进出口既包括有形的货物贸易,也包括无形的服务贸进出口既包括有形的货物贸易,也包括无形的服务贸易,这与以往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统计中习用的概念易,这与以往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统计中习用的概念(仅指仅指“有形贸易有形贸易”的的“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明显不同。明显不同。q进出口

34、不仅包括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通过买卖进出口不仅包括常住单位与非常住单位之间通过买卖行为的商品交换,还包括它们相互提供的无偿实物转行为的商品交换,还包括它们相互提供的无偿实物转移,以及常住单位在国外的直接购买(进口)和非常移,以及常住单位在国外的直接购买(进口)和非常住单位在国内的直接购买(出口)。住单位在国内的直接购买(出口)。4. GDP核算诸方法之间的关系核算诸方法之间的关系理论上理论上“三方等价三方等价”:生产法生产法GDP收入法收入法GDP支出法支出法GDPq在核算实践中,由于各种方法的资料来源不同、数据在核算实践中,由于各种方法的资料来源不同、数据加工换算的方式不同,以及资料搜集

35、过程中难以避免加工换算的方式不同,以及资料搜集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遗漏、重复和其他偏差,往往会使三方面的实际计的遗漏、重复和其他偏差,往往会使三方面的实际计算结果出现差异。算结果出现差异。q遇到这种情况,西方国家通常以支出法结果为准,通遇到这种情况,西方国家通常以支出法结果为准,通过过“统计误差统计误差”项目调整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项目调整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q在我国,使用环节的全面核算相对薄弱,部门产值核在我国,使用环节的全面核算相对薄弱,部门产值核算基础较好,因而多以生产法或分配法的计算结果为算基础较好,因而多以生产法或分配法的计算结果为准。这也便于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部门结构分析。准。这也便于

36、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部门结构分析。三、国内生产净值核算三、国内生产净值核算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NDP)也有三种计算方法:也有三种计算方法:1生产法。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法。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净增加值净增加值”之和,即:之和,即:NDP(各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的中间消耗和折旧各部门的总产出该部门的中间消耗和折旧) 各部门的净增加值各部门的净增加值2分配法分配法(收入法收入法)。按相反方向计算净增加值:。按相反方向计算净增加值:NDP各部门的净增加值各部门的净增加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3使用法使用法(支出法支出法)。NDP国民总消费国民总消费资本

37、形成净额资本形成净额净出口净出口 (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固定资产形成净额固定资产形成净额 存货变动贵重物品存货变动贵重物品)(出口进口出口进口) 比较:l国内生产总值是包含了部分重复计算的社会最终国内生产总值是包含了部分重复计算的社会最终产值指标;产值指标;l国内生产净值则是没有任何重复计算的社会最终国内生产净值则是没有任何重复计算的社会最终产值指标;产值指标;两者的核算方法相近,但分析意义有所不同;两者的核算方法相近,但分析意义有所不同;两者可以相互补充,前者是基础和核心指标。两者可以相互补充,前者是基础和核心指标。生产净值净产值生产净值净产值q在在MPS和我国以往的国民经济

38、核算中,常常计和我国以往的国民经济核算中,常常计算算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或物质产品净值或物质产品净值)”指标,它就指标,它就是是“五大物质生产部门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净产值之和。的净产值之和。q该指标等于五大部门的总产出减去它们的物耗该指标等于五大部门的总产出减去它们的物耗(物质产品中间消耗和固定资本损耗物质产品中间消耗和固定资本损耗)。q由于生产范围的差别和平衡原则的作用,该指由于生产范围的差别和平衡原则的作用,该指标并不简单地等于标并不简单地等于SNA框架中五大物质部门的框架中五大物质部门的生产净值生产净值(净增加值之和净增加值之和)。四、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表(中国核算体系的核心表式)四、

39、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表(中国核算体系的核心表式)国内生产总值总表(表国内生产总值总表(表3-4)。此外,还有三张分表:)。此外,还有三张分表:(1)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表分别按三大产业和产业门分别按三大产业和产业门类详细分解各部门的总产出、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类详细分解各部门的总产出、中间投入和增加值;(2)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表分别按三大产业和产业门分别按三大产业和产业门类详细分解各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类详细分解各部门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增加值;资本消耗、营业盈余和增加值;(3)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表)支出法国内生产

40、总值表对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消费对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消费分别按消费品类别进行分解,对固定资本形成按内容分别按消费品类别进行分解,对固定资本形成按内容构成进行了分解。构成进行了分解。3.3 3.3 国民收入与可支配收入核算国民收入与可支配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国民生产与国民收入一、国内生产、国民生产与国民收入问题:国内生产总值问题: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GNP)两者是何关系?两者是何关系?流行的解释:流行的解释:国内口径国土(属地)原则国内口径国土(属地)原则国民口径常住(属民)原则国民口径常住(属民)原则以此作为以此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国民经济核算的主体原则”

41、。是否合。是否合理,能否成立?理,能否成立?【讨论】下列生产单位的活动是否属于【讨论】下列生产单位的活动是否属于“国内生产国内生产”或或“国民生产国民生产”? l这样理解是否正确?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l归根到底,在国民核算实践中是否这样处理?归根到底,在国民核算实践中是否这样处理?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对外支付的要素收入对外支付的要素收入 (劳动报酬、投资收益等)(劳动报酬、投资收益等)注意:注意:(1)生产要素是否具有生产要素是否具有“常住常住”属性属性l常住生产要素:本国常住单位所拥有的劳动力和资本等

42、生产要素。常住生产要素:本国常住单位所拥有的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l非常住生产要素:非常住单位所拥有的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非常住生产要素:非常住单位所拥有的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AAB:对外支付的要素收入非常住生产要素参与国内生产所获收入:对外支付的要素收入非常住生产要素参与国内生产所获收入BAB: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常住生产要素参与国外生产所获收入:得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常住生产要素参与国外生产所获收入AB: 常住生产要素从事国内生产所创造的成果常住生产要素从事国内生产所创造的成果(2)“国内生产国内生产”与与“国民生产国民生产”的本质差异的本质差异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DP):全体

43、:全体“常住生产单位常住生产单位”创造创造的成果,包括运用的成果,包括运用常住生产要素常住生产要素和和非常住生产非常住生产要素要素创造的成果。即创造的成果。即AAB+(A-AB)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全部:全部“常住生产要素常住生产要素”所获所获得的报酬得的报酬(要素收入要素收入),包括从,包括从国内生产活动国内生产活动和和国外生产活动国外生产活动所获得的报酬。即所获得的报酬。即BAB+(B-AB)【再判断】【再判断】前述生产单位的活动是否属于前述生产单位的活动是否属于“国内国内生产生产”或或“国民生产国民生产”? 两种理解的差异:两种理解的差异:l在各国核算实践中采用的是第二种

44、理解。在各国核算实践中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lGDP与与GNP之间的数量差率通常在之间的数量差率通常在3之内(之内(举例举例)。)。 l1993年年SNA特别强调:特别强调:GNP实质上不是一个生产实质上不是一个生产指标,而是一个收入分配指标。因此:指标,而是一个收入分配指标。因此: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总收入国民总收入(GNI)但在实践中,但在实践中,GNP至今仍然还是比较流行的指标概念。至今仍然还是比较流行的指标概念。可见,将国民核算主体原则解释为:可见,将国民核算主体原则解释为:国内口径国土(属地)原则国内口径国土(属地)原则国民口径常住(属民)原则国民口径常住(属民)

45、原则这是误解。这是误解。“通俗通俗”有余,有余,“严谨严谨”不足。不足。实际上,无论实际上,无论“国内国内”或或“国民国民”,都是对,都是对“常住单位常住单位”和由此确定的和由此确定的“经济总体经济总体”而言的,只是从不同角度而言的,只是从不同角度(生产与分配生产与分配)、按不同方式、按不同方式(产出测度或收入测度产出测度或收入测度)运用运用了了“常住原则常住原则”而已而已 。国民核算主体原则是单一。国民核算主体原则是单一(而而非双重非双重)的:的:国民经济核算以国民经济核算以“常住单位常住单位”为基本主体,着重考察其全为基本主体,着重考察其全部经济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据以进行的各种资源条件。部

46、经济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据以进行的各种资源条件。一国的全体常住单位构成一国的全体常住单位构成“经济总体经济总体”;非常住单位;非常住单位只有在与所论经济总体发生经济交易或资产负债等关只有在与所论经济总体发生经济交易或资产负债等关系时,才被纳入核算范围,并构成相应的系时,才被纳入核算范围,并构成相应的“国外部国外部门门”。l 全部全部常住机构常住机构单位构成了单位构成了经济总体经济总体(P.90/4.1)(P.90/4.1)。将经济。将经济总体界定为全部常住机构单位的总体界定为全部常住机构单位的“全集全集”,同时它又可,同时它又可划 分 为 由 常 住 机 构 单 位 组 成 的 部 门 即 机

47、构 部 门划 分 为 由 常 住 机 构 单 位 组 成 的 部 门 即 机 构 部 门(P.91/4.15)(P.91/4.15)。l 国外国外也可以视为与常住单位进行交易的全部非常住单也可以视为与常住单位进行交易的全部非常住单位。位。在本体系的核算结构中,国外起着类同一个机构在本体系的核算结构中,国外起着类同一个机构部门的作用,虽然只有当它们与常住机构单位进行交易部门的作用,虽然只有当它们与常住机构单位进行交易时,非常住单位才被包括进来时,非常住单位才被包括进来(P.20/2.23)(P.20/2.23)。国外是指。国外是指与常住单位进行交易或有经济联系的非常住机构单位与常住单位进行交易或

48、有经济联系的非常住机构单位(P.112/4.163)(P.112/4.163)。l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常住机构单位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是衡量常住机构单位生产活动创造的价值的尺度的尺度(P.159/6.238)(P.159/6.238)。l 国民总收入国民总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是通过加总常住机构单位的是通过加总常住机构单位的原始收入余额得到的原始收入余额得到的(P.168/7.17)(P.168/7.17)。l 两种加总值都与经济总体两种加总值都与经济总体( (全体常住单位或机构部门全体常住单位或机构部门) )有有关。关。两者之间的差别不在于覆盖范围两者之间的差别不

49、在于覆盖范围,而在于一项核算,而在于一项核算产出、另一项核算收入产出、另一项核算收入(P.169/7.17)(P.169/7.17)。l 两者都有同等资格被称为两者都有同等资格被称为“国内国内”或或“国民国民”,可是,可是,因为因为“国内国内”和和“国民国民”已成为经济习惯用语,所以不已成为经济习惯用语,所以不打算改变它们。但把打算改变它们。但把“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改名为改名为“国民总国民总收 入收 入 ” , 以 便 强 调 它 实 际 上 是 一 个 收 入 概 念, 以 便 强 调 它 实 际 上 是 一 个 收 入 概 念(P.169/7.17)(P.169/7.17)。二、国

50、民收入初次分配核算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核算1. 初次分配与国民总收入初次分配与国民总收入初分配来源: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初分配来源: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初分配收支形式:初分配收支形式: (1)劳动者报酬劳动者报酬(包括实物报酬和自产自用的农产品等包括实物报酬和自产自用的农产品等); (2)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 (3)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 (4)营业盈余;营业盈余; (5)财产收入。财产收入。注意:财产收入的分配属性注意:财产收入的分配属性l SNA和我国新方案初分配(原始收入)和我国新方案初分配(原始收入)l MPS再分配(派生收入)再分配(派生收入)初次分配结果:原始总收入初次分

51、配结果:原始总收入(余额余额)或国民总收入或国民总收入(GNI)某部门原始该部门该部门获得的各该部门支付的各总收入余额增加值种初次分配收入种初次分配收入各部门原始各部门增各部门获得的初各部门支付的初总收入之和加值之和次分配收入之和次分配收入之和GNIGDP得自国外的初分配对外支付的初分配收入(或要素收入)收入(或要素收入)注意平衡关系:注意平衡关系:()所有部门 含国外 初分配收支差的代数和零国民经济总体对国外的国外对国民经济总体的初分配净收入(净支付)初分配净支付(净收入)比较:比较:GNI与收入法与收入法GDP之间是何关系?之间是何关系?2. 国民净收入与国民收入国民净收入与国民收入(NI

52、)“国民净收入国民净收入(NNI)”旧称旧称“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NNP)”,它等于,它等于NNIGNINNP国民净收各部门原始入()净收入之和国民总收固定资国内生产净得自国外的入()本消耗值()净要素收入狭义的狭义的“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I)” 主要包括雇员报酬、企业经营主要包括雇员报酬、企业经营利润和其他财产收入。大致等于国民净收入减去全利润和其他财产收入。大致等于国民净收入减去全部生产税净额。如在美国,其计算方法为:部生产税净额。如在美国,其计算方法为:NIGNI国民收入国民总收入固定资间接税企业转()()本消耗净额移支付3.3.国民收入再分配核算国民收入再分配核算再分配收支形式(再分配收支形式(SNA):):(1)收入)收入税税( (包括企业和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包括企业和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 )(2)经常性的)经常性的财政上缴、下拨财政上缴、下拨( (不含基本建设或固定资产投不含基本建设或固定资产投资等积累用途的资等积累用途的“资本转移资本转移”) )(3)其他)其他经常转移经常转移( (如救济金、无偿援助、捐赠、侨汇等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