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讲义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讲义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讲义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讲义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讲义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课标导航1 .辽宋夏金兀时 期在文化方面的 新变化。2 .认识北方少数 民族政权在统一 多民族国家发展 中的作用。1 .搜集相关材料,列举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及主张,从“历 史解释”角度说明宋代儒学的发展。2 .结合宋元时期的科技、文艺成就,从“唯物史观”角度认 识文化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3 . 了解宋元时期科技成就和少数民族文字的概况,从“家国 情怀”角度认识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理解中华文明是由各民 族共同缔造的。胆识点UJI儒学的复兴1.儒学复兴运动(1)背景:从三国到五代,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不及佛教和道教。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2、2)兴起:从d经史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3)内容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4)结果: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2.程朱理学“二程”开创了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1)代表:北宋后期的程颍、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是一套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方法论的理论体系。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万物本原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2)主张 ,_ 一 ,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

3、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提出“格物致知”,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3)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先秦和秦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一一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知识点剧I文学艺术18宋词(2)元曲1.文学兴起:唐朝后期出现的一种新诗体一一词,到宋朝进入鼎盛时期。 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增加是宋词兴起的原因。特点: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 各有固定格式。代表: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散曲:比词更灵活、更通俗,更适合市井演唱的

4、需要。杂剧:演员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 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表达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杂剧。元杂 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3)话本:宋元时期,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的白话小说。体现了明显的世俗化倾向。2.艺术 (1)书法:宋元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行书盛行,出现“宋四家”、赵孟等。(2)绘画: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而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省小点到科技,1 .三大发明 宋朝时期基本成熟。印刷术:雕版印刷已经相当普及,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

5、于军事,由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1)概况唐朝已发明火药。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指南针: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战国时期的“司南”(2)影响: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活字印刷,欧洲就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状态,书面文献就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一一(美)罗伯特2 .科技成就 (1)沈括:代表作是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李约瑟称之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编定新的历法援(2)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3)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农书,其中关于

6、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少数民族文字1 .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进行文学创作。2 .金: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3 .西夏: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 经史著作。4 .蒙古(1)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夕,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2)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这是汉 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阅读教材想一想1 .阅读教材P66 “思考点”:你如何看待“存天理,去人欲”?提示: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建设了一种道德标杆,作为人,要恪守礼道

7、,要有崇高的道德,不可以任由自己的私欲胡作非为;另一方面,也扼杀了人们的创新思维,一切都遵循旧的习俗,都在条条框框当中,人的思想被桎梏。2 .阅读教材P67“学思之窗”:元朝是怎样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提示:内容:儒家经书。标准:程朱理学的解释。3 .阅读教材P68 “史料阅读”: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历史信息?提示:通过一位杂剧女演员的表演功力说明元杂剧舞台艺术取得很高成就。发掘教材读一读1 .阅读“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书影"(见教材 P67)信息解读: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于一体的巨作,是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一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

8、件之二.?2 .阅读“南宋手持罗盘的陶俑”(见教材 P68)信息解读:“陶俑”反映了南宋时期手工业技术的发达;“手持罗盘”说明南宋时期的航海事业中已广泛使用罗盘针辨别方位。3 .阅读“西夏文佛经”(见教材 P69)信息解读:西夏文佛经一区名为一f吉祥遍至且和本续21991 一年在宁夏回族一自迨区贺兰县 殍寺沟方塔出土是藏传佛教经典的西夏文用本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星的木适字版更本?探究一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史论要点1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宋词繁荣的原因(1)封建经济发达: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的繁荣,为词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2)市民阶层扩大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歌唱表演的词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9、。(3)社会矛盾尖锐: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一些作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 .元曲兴起的原因元代城市经济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知识分子处于社会底层,知识分子们的愁苦、反抗、逃避现实,通过元杂剧与元散曲 (合称为元曲)表达。对点训练1 .有人评论一位古代文学家的词作:“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下列人物,符合这一评论的是 ()A.李白B.柳永C.李清照D.辛弃疾解析“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体现的是豪放派风格。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故 D项符合题意。答案 D2 .元代堪称

10、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 “俗而不俚” “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解析“文而不晦” “俗而不俚”说明元曲通俗易懂,面向大众,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因此选A项。答案 A探究二 宋代科技对东西方的影响史论要点角度内容对中国的影响(1)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里程碑,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2)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比的自豪和骄傲。(3)它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世界的影响(1)印刷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

11、解放和社 会进步。(2)火药传入欧洲,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艾革。(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改变了世界面貌。对点训练1.宋代士大夫掀起藏书风气,藏书最多的达到十万卷,超过官方藏书。与此相关的宋代科技文化成就是()A.造纸术的发明B.雕版印刷术的出现C.市民文学的兴起D.活字印刷术的创造解析 注意时间“宋代”及现象“藏书最多的达到十万卷”,印书量如此之大,可知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答案 D2.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翻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I,(它)“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中国雪”是指 ()A

12、.造纸术B.印刷术C.火药D.指南针解析 根据题干中“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等有效信息,可以判断出“中国雪”指的是火药。据此排除A、B D三项,故答案为 C项。答案 C探究三 (核心素养)宋代理学的兴起及评价素养解读1 .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宋代理学兴起的背景(1)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2)理学的兴起是宋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3)理学的兴起是儒、佛、道三教长期争论和融合的结果;宋代儒学为了与封建统治相适应,儒学道统自然成为其承续的对象。(4)理学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2 .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理学的意义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

13、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对点训练1 .唐宋时代,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他们的工作()A.强调“天人感应”B.加速国内民族融合C.推动理学的形成D.利于商品经济发展解析 韩愈等提倡回归儒家经典,有利于推动儒学的复兴,故C项正确。答案 C2 .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

14、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 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家提倡的修养论在于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最终达到维护封建秩序、封建制度的目的。答案 C【典例1】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 、劝读书用的课本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提倡伦理道德,构建社会秩序A.理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商品经济推动了理学发展南宋以后表述正确但与材料无关C.政府保障平民受教权利D.理学思想逐步走向世俗化南宋时期不可能实现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明立意 以南宋的通俗教育读本为切入点,从“历史解释”

15、角度考查理学的特点。抓关键 材料信息“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说明理学思 想逐步走向世俗化。排干扰 题干主旨是强调南宋理学的特点,而非产生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排除表述错误的选项即可。【典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物物皆一直理2.如火之历以蛰.,丞之所以寒至于君良二金壬回直悬理一。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程颖、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19杨遵道录材料二 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宋代理学上升到哲学高度。朱熹四书或问卷 39大学或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程朱理学宇宙观与人生观相结合的特点,分析它在当时受到官方尊崇的原因。

16、第一步审设问定方向审读关键审读通则引导词“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答案来源于题干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 合。提示词第一小问,概括一一归纳说明;第二小问,分析一一解释清楚。限制词第一小问,时空限定一一宋代;内容限定一一程朱理学宇宙观与人生观相结合。 第二小问,时空限定一一宋代内容限定一一受到冠王要美。-.核心词A小问,特此_第二小问,原因2.第二步 读材料提信息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 n*士一 jj 一j " - j-m -vj* l. -, 0“君臣、父子间皆是理”回答。n-vrrrnr/-rnsrtrn-n-virrr-

17、tn-irarnr/-t-rvrtrrf-i-v-n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归纳。第三步列要点组答案(1)宇宙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人生观: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2)原因:程朱理学吸收佛、道,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使儒学走向政治 哲学化,为封建等级特权的统治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理论指导,适应了加强思想专制的需要, 深得统治者的欢心。基础过关1.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B.以法治国C.万物本原D.抗衡佛教解析 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的本

18、原是“理”。答案 C2.“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A.救国治国之术B. “天理”C. “天人感应”D. “民贵君轻”解析 “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提出的,“民贵君轻”是孟子提出的,程颐的主要思想是“天理”,与“救国治国之术”无关。答案 B3.朱子语类写道:“天得之 (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朱熹的主要目的是()A.主张君权神授B.阐述宗教哲学C.维护封建道德D.规范人际关系解析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是封建道德的核心,故C项正确。答案 C4.“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

19、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由此可知,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的形成起了积极的影响。A项明显与材料观点不符合;B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答案 D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作品描绘了秋天旅人漂泊异乡的愁绪。在文学形式上,它属于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解析 本题考查元朝的主要文学形式元曲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元朝散曲空

20、前发达,出现了元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元朝曲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答案 D6 .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 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B.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C.更好体现社会教化功能D.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解析 “(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 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表明元杂剧尽力求俗,这是适应

21、市民阶层的需要,故B项正确。答案 B7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段史料反映的是 ()A.造纸术B.火药C.活字印刷术D.指南针解析 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使用了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将原来的正版雕刻改为胶泥雕刻烧制的单字,再排版印刷,省工省力,成本较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所以推广很快;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欧洲直到400年后才 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故选 Co答案 C8 .下面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瓦子(舍)在城市出现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句子长短不一的新诗歌体裁的

22、出现B.唐朝D.明朝材料中列举的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瓦子、活字印Co“敬授民时”之意,其目的是()B.指导农业生产D.关注农作物生长规律,取敬授民时之意”和所学史实可知历法起到A.汉朝C.宋朝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分析能力。 刷术等现象,都是出现于宋代,故答案选 答案 C9 .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取A.尊敬农民C.保证农民劳动时间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授时历了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答案 B10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命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西夏文结构 多仿汉字,形体方正。这反映了西夏文字()A.深受汉族文字的影响B.早于汉字创立C.加强了西夏的统治D.成为与

23、汉族沟通的重要工具解析 根据材料“西夏文结构多仿汉字,形体方正”可知A项正确。答案 A能力提升11 .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 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A.人心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法则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D.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解析 北宋“二程”、南宋朱熹都主张“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因此选D项。答案 D12 .宋代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A.国家的积贫积弱B.理学思想的影响C.民族融合的加

24、强D.战乱的频繁发生解析理学强调道德与修养,在此影响下,宋代服饰呈现出清雅、潇洒的风度,故B项正确。 答案 B13 .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 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 可见宋代话本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表明宋代话本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D项正确。答案 D14 .史载,宋以后戏曲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从明代起,每年五月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此后,关公戏经久不衰。此现象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形成B.体现了神化儒学的倾向C.突出了戏曲的教化作用D.强化了宗教观念世俗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材料指出明代以后关公戏经久不衰,而关公戏强调“忠义仁勇”,这实际上反映出戏曲的教化作用,故答案为C项。答案 C15 .宋朝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荣的时代”。这种“创新”和“繁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