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过关检测_第1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过关检测_第2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过关检测_第3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过关检测_第4页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过关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二过关检测学校:姓名:班级: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 17世纪传入欧洲,并被西方国家称作东方医学巨典”的中国著作是第 11页 /共14页【解析】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严密的科学分类、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文笔的流畅生动,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17世纪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几国文字,在国外产生巨大反响。梦溪笔谈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天工开物是手工业方面的著,四书集注则是文化典籍。【解析】略3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孟、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那么仲夏指的是阴历A. 五月 B. 六月 C. 七月 D. 八月【答

2、案】A【解析】孟、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仲即为第二的意思; 一年为四季,而阴历夏季包括四、五、六三个月,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个月,也就是指阴历的五月份,故本题答案为 A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BCD项。4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其中欧洲人借鉴了中国的技术从而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是A.指南针B.火药C.造纸术D .印刷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印刷了大量的书籍,所以是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选 D是符合题意的,正

3、确;材料反映的是印刷术而非指南针,选项 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印刷术而非火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 是印刷术而非造纸术,选项 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5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是清代文坛领袖王士祯读完一本短篇小说集后的感叹。这本小说集最有可能是A .聊斋志异B.三国演义C.红楼梦D.水浒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首诗的前两句强调了读这本 书的心态和环境,后两句则强调了这本书的特点。从坟“鬼”等字

4、眼不难推断这本书是聊斋志异,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中国的文学明清小说6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中,象征皇权的阳陵虎 符上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 左在阳陵其中对铭文字体的评述正确的是()A . 状如龙蛇,钩连不断” B. 笔画圆弧,富有奇趣”C. 结体扁平,方劲古拙” D. 不真不草,流动奔放”【答案】B【解析】秦朝时期流行的文字是李斯发明的小篆,该字体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故B 项正确;A是草书特点;C是隶书特点;D是行书特点。7 .林散之先生这样评价中国书法,人的情感和书法艺术应该是对整个大自然的节律秩序的感受呼应和同构 它们是真正美

5、学意义上的 有意味的形式有学者认为该评论同样适用于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下列名画最能体现此种 宥意味的形式”的是()A .女史箴图 B.清明上河图C.墨兰图D.天王送子图【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文人画, 而墨兰图是一幅非常抒情的写意文人画,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人画而女史箴图是人物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文人画而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文人画而天王送子图是宗教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o8 .观察下面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他的书法体现了A.运笔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力度美9

6、.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娴静地美C 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风,表达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D 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平庸无奇【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材料中展示的是唐朝颜真卿的楷书,唐朝时期国家一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开放,兼收并蓄,因此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故A 正确。【名师点睛】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多宝塔碑运笔严谨、气魄雄伟,体现了唐朝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10 “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重视表达观念和情感,强调主观的自我表现,以上是对中国古代一种绘画形式的

7、表述,它是A 文人画B 宫廷画C 风俗画D 山水画【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 体现的是文人画写意的观点,“重视表达观念和情感,强调主观的自我表现”,故 A 项正确。宫廷画、风俗画是写实画,山水画有写实和写意两种,故排除BCD 。11 明朝出现本草纲目农政全书等总结性科技著作,这说明A.统治者思想开化,文化专制减弱B.中国传统科技走到终点C.中国传统科技失去创新精神D.中国传统科技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答案】D【解析】总结性科技巨著的出现,表明中国传统科技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12 奥运奖牌的设计体现出了“中西合璧”、 “金玉良缘”、 “龙钩玉佩”等元素,下列相关说

8、法正确的是()A 汉朝时期,中国文明就与希腊文明有了密切交流B 金和玉在中国古代都是贵重的流通货币C 中国龙的形象历史悠久,如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现存最古老的帛画中就有龙的图案D 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陶瓷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玉器加工业在手工业中难觅踪影【答案】C【解析】汉代中国还没有与希腊直接往来,故 A 项错误;B 项说法不符史实;在封建社会,玉器加工业仍然比较发达,故D 项错误。 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是我国古代战国时期的帛画,这说明我国古代帛画中已经有龙了的图案。13 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败落的历史命运的小说是A 水浒传B 西游记C 红楼梦D 儒林外史【答案】C【解析】据题干 “揭示了封建社会必

9、然败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败落,故C 项正确; 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 位好汉在梁山起义的故事,与题干无关,故A 项错误; 西游记也不符合题意,故B 项错误; 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也不符合题意,故D 项错误。故选C。14 有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A 山水画,重视写意B 文人画,重视写意C 人物画,形神俱备D 花鸟画,浓墨重彩【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及知识运用的能力,材料的有效信息是“画

10、意不画形”,说明该绘画以写意为主,并配以诗歌来描述画意,这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特点。由已学知识可知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是写意。它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这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活动。因此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文人画的特点14姚茫父评价某一画家的创作风格:“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这位画家的画作A 线条挺拔流畅,色彩绚丽典雅B 注重表现个性,追求神韵C 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描写D 对研究风土人情有重要价值【答案】B【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趣由笔生,法随意

11、转”等字眼意在强调该画家追求一种韵味、追求一种神韵,即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线条、色彩等方面的信息,选项A 不符合题意,排除;该画不注重逼真描写而追求神韵,选项C 不符合题意,排除;该画不涉及风土人情,选项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5 北京历史悠久,关于北京的绘画数量众多。从绘画类型看,下面这幅画属于A.人物画B.写意画C.风俗画D.文人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风俗画是以习俗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它采取客观的视角,真实地描绘社会习俗的场景,并不带政治的、宗教的或伦理的价值判断。结合上图不难看出符合风俗画的特征。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

12、的发展?古代的绘画16 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下列属于这种艺术风格的是A 洛神赋图B 游春图C 清明上河图D 墨梅图【答案】D【解析】材料描写的是写意画的特点,A 项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B 项吸收了外来美术风格,C 项是风俗画,D 项则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17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下列关于“还魂纸 ”,说法正确的是()A 生产遍布全国B 降低了生产成本C

13、制造工艺更加复杂D 纸质质量不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废纸洗去朱墨、 污秽, 浸烂入槽再造”,说明还魂纸是将废纸作为原料重新利用,扩大了原料来源, “依然成纸,耗亦不多”,降低了生产成本,B 正确。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还魂纸主要应用于北方地区,A错误; “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说明工序更为简单,C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纸张质量,排除 D。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造纸术18 京剧研究学者刘老君在浅谈京剧的发展 京剧与城市的关系一文中认为“ 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戒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则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这说明京剧产生的

14、重要前提是A 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B 各地商人纷纷在北京建立会馆C 北京地区的贵族、官员十分多D 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可知,北京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故 A 项正确。 BCD 项也是京剧产生的原因之一,但属于 A 项的具体表现,与题意和设问不符,排除。19 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 “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 ”这说明A 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

15、发展B 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C 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D 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说明历日字书、佛经需求的人众多,所以先有雕板,可知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故D 正确;题干涉及的佛教的发展,没有体现儒学的复兴的信息,故排除 A; B 项只能反映佛经先有雕板的原因,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C 项 “革新 ”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印刷术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运用所学知识

16、分析解读即可。20元代剧作家最杰出的代表作是A 、关汉卿的窦娥冤B 、苏轼的浪淘沙赤壁怀古C 、陆游的钗头凤D 、柳永的雨霖铃【答案】A【解析】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其他三位都不是。21 孔子编订诗经时,不选赵国诗歌的原因是A 赵国没有好的诗歌B 赵国偏远,孔子没有去过C 赵国和鲁国当时是敌对的国家D 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答案】D【解析】赵是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要早于赵国出现的时间。故选 D。22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 京剧。 200 多年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

17、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B 京剧是各种戏曲的大杂烩C 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D 事物不断吸收积极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说明了“京剧 ”这一新事物是在吸收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这一原理,故D 项正确。A 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 项强调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因而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是从划分新旧事物的标准的角度说明的,也不符合题意,排除。23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A汉B 唐C宋D清【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京剧在徽剧和汉剧的基础上,吸取秦腔、昆曲的优点,正式形成于清道光年间,所以其中“京 ”

18、指的是清朝的京城,D 项正确。汉、唐、宋时期没有京剧,排除ABC 。24 书画名家王修在版本述中说: “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 ”这说明A 儒学复兴影响雕版印刷发展B 市场需求引发雕版技术革新C 佛教盛行推动雕版书籍出现D 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答案】D【解析】根据“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 故亦先有雕板”说明民众需要决定印刷内容选择,D 正确; A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雕版技术革新”,排除 B; D 不符合材料“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

19、众,故先有雕板。佛经以诵讽供养者众,故亦先有雕板”,排除。25 徽戏、汉戏、 昆曲、 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 从而产生了新剧种京剧。 200 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以上材料说明了A 京剧已成为 “百戏之祖”B 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C 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D 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京剧”可知,京剧在产生过程中吸收了其他剧种的精华,从而不断发展壮大的,D项正确。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排除 Ao元杂剧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排除B 。材料中只是叙述京

20、剧的形成过程,并没有反映其地位,排除C。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 ”,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比如说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等。本题的题眼是“戏、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新剧种 京剧 ”“ 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 ”,根据对题眼的了解,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6 京剧名段梨花颂中唱到:梨花开, 春带雨;梨花落, 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天生丽质难自弃,长恨一曲千古迷,长恨一曲千古思。梨花颂是新编历史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内容直接呼应大唐贵妃中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主题,唱腔设计以京剧二黄调式为主调,加入

21、了梅派唱腔特色,个人主唱与合唱相辅相成,委婉与大气相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唐明皇是我国梨园界的鼻祖B 京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有,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分配,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C 京剧对众多剧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百戏之祖D 在清乾隆年间,京剧在字韵上已经使用字正腔圆、京腔京韵的普通话了【答案】A【解析】唐玄宗组建梨园戏曲班子,被梨园弟子奉为鼻祖,A 正确。元杂剧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B 错误。 京剧融合了多种戏剧,是清朝产生的;昆曲是百戏之祖,C 错误。京剧是乾隆年间形成的,而普通话的使用是在这之后逐渐形成的,D 错误。27 孔多塞所著的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 在

22、评价中国的四大发明时说:“铁盔铁甲、几乎是无懈可击的骑术、使用长矛、长枪或刀剑, 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部都消逝了;而摧毁对人类的自由的和对他们的真正平等的最后这道障碍的,却是由于最初一眼看去似乎是在威胁着要消灭整个人类的这样一种发明。”这项发明是A 指南针B 火药C 造纸术D 印刷术【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部都消逝了”,可以看出这项发明是火药。故答案为B 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 项。点睛:中国的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材料反映的就是火药传入欧洲后带来的变化。2

23、8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A 文人画B 山水画C 花鸟画D 油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在创作上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为一体,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其中写意画最能反映文人画的风貌。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的绘画。【名师点睛】文人画自魏晋开始占据中国书画主导地位,在表现形式上,融诗、 书、 画、印为一体。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29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

24、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和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A 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 艺术形式的多样化C 中外文化的交融性D 艺术内容的时代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涉及到三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形式的变化,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战乱,社会动荡,宗教壁画反映的是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大一统、经济高度繁荣,壁画反映出幸福和祥和;宋朝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为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壁画中也有体现。故答案为D。从不同时期壁画的主题来看是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映,ABC 项不符合材料,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5、与文学艺术书画和艺术 背景30 “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壁间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此诗描绘的书法字体A 小篆B 楷书C 草书D 隶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根据“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壁间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可知这种字体表现了肆意汪洋的的感情和气势。小篆的特点是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字体平衡对称;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隶书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字体庄重。均和题意不符,故排除 A、 B、 D 项; 草书笔意奔

26、放,体式连绵,符合题意,故选 Co【点睛】草书有广义和狭义。广义的,不论时代,凡写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草书。狭义的,即 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结构简 省、笔画连绵。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 意,谓之草书。评卷人得分3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589年,利玛窦移居韶州,开始使用知识传教法。在此结识了儒生瞿太素,并翻译欧几里德几何学他接受瞿太素的建议,儒冠儒服,以学者面目宣传西方科学知识 1601年时,利玛窦到北京,得到万历皇帝的赏识,赐留北京传教。(此后)教士们口说汉语,身着儒服,每个人还有中国名字1601

27、年时,中国内地已有250个天主教徒。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材料二汤若望是明末清初中国耶稣会教区的主持人。其精通天文、历法、兵器制造等,1644年被顺治帝授以钦天监监正的职位。1660年杨光先上告汤若望等传教士阴谋不轨,并攻击明宪历(清当时使用明宪历等西方历法),汤若望、南怀仁等教士被捕入狱。1668年康熙帝亲自处理此案,他让杨光先与南怀仁同时当众测试天象,南怀仁无误,杨光先则误差不断,于是 复用明宪历。主张 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 中夏有西洋人”的杨光先被革职。中国对外关系史讲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利玛窦传教方式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评述杨光先对外来文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据此分析中西

28、文化冲突的实质。(3)从以上材料所述中,你对外来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的过程,有何认识?【答案】(1)特点:首先在社会上层传播;采用知识传教法适应中国习俗。(2)基本态度及评价:极力排斥外来先进文化;反对中外文化交流;是盲目排外的思想。实质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封建文化的碰撞。(3)认识:当时,西方人在中国传播先进科学技术只是作为传播宗教的一种手段;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传播遇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守旧意识的抵制,传播非常艰难(充分利用材料,与第问作答);先进文化及科学技术的广泛传播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由具体现象,上升到理性认识)【解析】认识的前两点实际就是对材料一、二的概括提炼,只有在对材料充分理解的基

29、础上才能得出。第三点, 是认识的难点,但这一点十分必要,因为, 我们得认识的目的,就是用以指导现实中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理性认识,才能起到这一作用。当今,科学技术的传播虽然不会遇到如明清时期一样的情况,但是现实中仍有阻碍科学技术推广与发展因素,也是不可否认的。32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分)图一(明)文徵明书后赤壁赋图二 (明)杨柳青绘画连年有余图三(清)曹雪芹红楼梦插图请回答:( 1)图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2 分)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2 分)( 2)图二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2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

30、 分)( 3)结合图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属于哪一文学体裁?(2 分)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6 分)( 4)某一研究小组围绕上述图片和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设计一个最为恰当的一个题目。( 4 分)【答案】 ( 20 分) ( 1)书体:楷书。( 2分)主流趋势: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2 分)( 2)画种:年画。( 2 分)特点:内容喜闻乐见;以民间风情为主;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 ( 2 分;答出其中2 点即可)( 3)体裁:(长篇章回体裁)小说。( 2 分)主要背景: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壮大;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6 分,答出其中

31、3点即可)( 4)题目: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浓缩人生精华的明清文艺等等。 ( 4 分;言之有理且符合题目要求即可)【解析】略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 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截至17世纪的千余年间,中国人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方面都远远走在世界其他民族的前面,对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如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所说,此时的中国“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 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 世纪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