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1《药》教案2(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语文:3.1《药》教案2(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语文:3.1《药》教案2(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粤教版高一必修三药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明、暗两条线索相互连接、交织、融合的特点,初步了解小说主旨;2、理解华老栓、夏瑜及人物群象,深入把握小说主旨;3、理解环境描写对表达主旨的作用。教学重点华老栓等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夏瑜等人物形象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研究法教学时数3 课时:情节、人物、环境各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理解小说明、暗两条线索相互连接、交织、融合的特点,初步了解小说主旨。教学程序一、导入从阿 q形象说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二、鲁迅鲁迅 (1881-1936) , 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 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2、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随后接连发表了孔乙己 药故乡等著名小说。 1921 年发表代表作阿 q正传,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有呐喊 、彷徨;散文集有朝花夕拾 ;杂文集有南腔调集等。药选自小说集呐喊 。三、怎样鉴赏小说(一)、小说的“三要素” :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二)、鉴赏方法:1、了解背景(了解背景对理解主旨十分重要)2、理清情节(结构安排也是为表现主旨服务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抓线索:明线(常常是主要内容),暗线(往往暗示主旨)抓标题:(文章的眼睛)3、分析人物形象(在“三要素”中最重要)外貌描写(肖像、神态、衣着)、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4、把握主旨小说中的议论是作者对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揭示生活和形象的意义,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因此,小说的议论往往就是小说的主题。5、理解环境描写(环境描写也是表现主旨的重要手段)自然环境:与人物活动有关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景物等。社会环境: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作用:渲染气氛交代时代背景烘托或反衬人物的心情揭示主题,为人物出场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四、背景药创作于1919 年,是以光复会成员徐锡麟、瑾被清政府杀害事件为素材写成的。徐锡麟和瑾都是浙江绍兴人,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们是在1907 年组织的反对清政府的起义中先后遇害的。作为同乡的鲁迅,对于他们的

4、遇害很是激愤,于是就创作了这篇小说。徐锡麟 (1872 1907 年) 和瑾 (1875 1907 年) ,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他们都是浙江绍兴人,并都曾经留学日本,进行革命活动。1906 年,徐锡麟、瑾回国。徐锡麟去安徽任巡警道兼巡警学堂堂长,暗中准备起义工作。瑾先在浙江吴兴浔溪女校任教,不久去上海办中国女报 ,提倡男女平等。后来回绍兴,与徐锡麟办大通学堂,并主持大通学堂工作。瑾与徐锡麟组织光复军,徐锡麟任首领,瑾为协领, 暗中联络革命力量。后来他们约定于1907 年 19 日,在安徽、 浙江同时起义,但因徐锡麟的活动已被清政府觉察,随时有被破获的危险, 徐锡麟乃于6 日乘学堂毕业

5、大操之际起事,枪杀安徽巡抚恩铭,攻据军械所,因弹尽被捕,当天被害。徐死后被挖了心,给清兵炒食净尽。接着,瑾被人告发,清兵于13 日从杭入绍, 包围大通学堂,瑾奋战力尽被捕,15 日被杀害于绍兴城内轩亭口。夏瑜是药中的人物,但是可以看出,作者是用夏瑜来影射瑾的。“夏”与“”相对, “瑜”与“瑾”相对,而且都从玉旁;夏瑜被杀害的地方是有四个暗淡金字“古囗亭口”的破匾下的丁字街头,显然是暗指瑾就义之处古轩亭口。用夏瑜影射瑾表示了作家对革命烈士的悼念,对他们所从事的革命的惋惜与同情,但并不意味着小说中所描写的全是瑾的事迹。夏瑜是艺术形象,他的身上必然概括了其他革命者的某些方面,例如徐锡麟,他的心是被清

6、朝士兵挖出来炒了吃的,这当然是残暴,而夏瑜的血却是被愚昧的群众蘸了当药吃下去的,就更令人悲痛。两者表面上虽无联系,但不能说鲁迅在创作夏瑜这个形象时没有想到徐锡麟生前死后的种种遭遇。瑾是献身民主革命的著名女英雄,而夏瑜则是出身贫寒之家的热血男儿,这种安排就说明了夏瑜是从现实中概括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五、初读感知听范读(多媒体) ,学生跟着轻轻地读;2、注音释词肩胛( jiá)骨攫( ju é)取:抓取,掠夺。黯淡:暗淡。置之度外:度,考虑。褴褛( l ánl ):衣服破烂。跄(qi àng)跄踉踉( li àng):走路不稳的样子。六、理清结构,

7、初识主旨。1、给每段拟一个小标题;2、对夏瑜是侧面描写的,说说小说中的人们对夏瑜事件是怎样看待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理解小说的线索和作用(课后“练习”二);4、试归纳本文结构;5、小说以“药”为题,有何深刻含义,又有什么作用?6、以“华”家、 “夏”家命名,有何含义?明确:1、老栓买药小栓吃药茶客谈药吃药结果(上坟)2、人们对夏瑜的态度:人们态度人们态度1、夏三爷出卖 5 、百姓(茶客)嘲讽2、红眼睛阿义欺压 6 、康大叔杀卖3、百姓(看客)赏鉴 7 、夏四奶奶(瑜母)羞愧4、华家买吃 8 、其它这说明了国民的愚昧无知,麻木不仁,也说明了革命者要发动群众是何等的艰难。鲁迅语:“因为从那一回

8、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 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 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呐喊 ?自序3、 ( 1)线索: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明线:一个天的后半夜,华老栓到刑场买“药”当天早上,小栓在茶馆吃“药”当天上午,茶客在华家茶馆谈“药”第二年清明,华大妈为小栓上坟。暗线:夏瑜在刑场就义夏瑜的血在茶馆被吃茶客在茶馆谈夏瑜夏四奶奶上坟。(2) 连接、交织、融合:双线连接、交织的人物:康大叔; 双线

9、连接、交织的事物:人血馒头。一,明写华老栓买“药”,暗写夏瑜牺牲。 (开端)二、明写华小栓吃药,暗写革命者夏瑜的血被吃。(发展)三、明写刽子手和茶客们谈“药”,暗写革命者在狱中的英勇斗争。(高潮) 四、明写华大妈和夏四奶奶上坟,暗写革命者死后的寂寞与悲凉。(结局)(3) 作用:明线突出群众的愚昧,暗线揭示革命者的悲哀。两条线从并行到融合,突出因群众的冷漠而带来的革命者的悲哀。这样安排明暗线索,使小说主题的内涵更丰富、更深刻,使读者在体会到明线所揭示的明显的主题思想之外,还能进一步思索其深层的寓意。4、结构归纳:情节一(开端)二(发展)三(高潮)四(结局)作用时间天的下半夜当天清晨当天上午第二年

10、清明地点刑场(连接)华家(连接)茶馆(交织)坟场(融合) 华家(正面描写)买药 吃药 谈药药效(无)国民的愚昧夏家(侧面描写)人 被 杀血被 吃事被 讥影 响(无)革命者的悲哀5、以药为题:(1)含义:文题药有着揭示主题的作用,可以有三种理解:a、人血馒头绝不是医治病人的良药蘸着革命者鲜血的馒头决不是愚昧的群众所想象的医治病者的良药;b 、辛亥革命也不是医治中国的良药群众愚昧麻木,革命者难以发动群众,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决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c 、彻底革命才是拯救中国的良药只有唤醒群众,动员群众起来革命,才是取得革命胜利。(2)作用:a、揭示主题:指出人血馒头是医不好小栓的病的,辛亥革命也医

11、治不了社会的病症,只有充分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唤起人民的觉悟,充分发动群众,推翻整个封建制度,才是改造旧中国、拯救劳动人民的良药。b、概括情节:小说围绕“药”展开情节。c、连接线索:作为“药”的血馒头,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使明、暗两条线索互相连接。6、华、夏两家,合称“华夏”,中国古代称“华夏” ,华夏两家代表中国,中国那时候就那样子;辛亥革命脱离人民,人民落后不觉悟。但如果不是为着暗喻中国,“瑾”勿须叫“夏瑜”,华老栓一家不一定非姓“华”不可。七、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理解华老栓、夏瑜及人物群象,深入把握小说主旨教学程序一、分析人物形象华老栓1、找出文中描写华老栓的句子作上记号,说

12、明其描写方法,理解人物性格;2、归纳华老栓的形象特征;3、说明形象的意义。明确:1、描写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2、人物形象:旧中国一个生活拮据、勤劳俭朴、胆小善良而又愚昧无知、麻木不仁的贫苦劳动者。老弱贫病的三口之家依靠一间小茶馆维持贫困的生活。满幅补丁的夹被,如豆一灯便足以弥满全屋的两间房,足见贫困;熬夜归来,又一趟趟地给客人冲茶可见其勤劳;他不敢看杀人,不敢接人血馒头,又说明他的善良。但他又迷信人血馒头,最令人痛心的是,他不问杀的是谁就买其血,知道了是谁的血后还麻木不仁地、笑嘻嘻地为刽子手冲茶。3、形象的意义:华老栓不是一个人而是当时社会“众生相”典型,他代表着当时的落后民

13、众,他和不理解儿子的夏四奶奶是当时病态社会人物中最令人忧心、痛心的一部分。康大叔文中重点写到康大叔的地方有几处?主要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他什么性格?明确: 描写方法:肖像描写康大叔的肖像描写最为精彩。“浑身黑色的人” ,“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满脸横肉” ,“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只这几笔,就勾勒出一个凶残、蛮横的刽子手形象。行动描写小说写康大叔把馒头交给华老栓,一连用了六个动词“抢”“扯”“裹”“塞” “抓”“捏”,生动地刻画了刽子手的贪婪、凶恶。康大叔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还有语言描写等。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凶残、暴虐、贪婪无耻的

14、刽子手,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形象的意义:他是一个刽子手,替主子杀害革命者,公开宣扬革命有罪,告密有功,殴打革命者有理。诈骗群众,出卖革命者的鲜血,宣传人血馒头是治病的良药。总之,从外貌、行动、语言中 显示了他的野蛮和凶残的本相、卑鄙的灵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可 憎面目。夏瑜1、找出文中描写华老栓的句子作上记号,说明其描写方法,理解人物性格;2、归纳华老栓的形象特征;3、说明形象的意义。明确:1、 描写方法:行动描写:参加反清革命,狱中英勇斗争,宣传革命思想,牺牲个人生命。语言描写:“可怜”、“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2、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语言等来表现这位民主革命

15、者的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为革命献身的精神。3、形象的意义:作者通过群众对他的态度来表现这位民主革命者的孤寂和悲哀:他讲革命道理,人们感到“气愤”;他在狱中挨打,人们“高兴”;他说阿义“可怜” ,人们说他“疯了” ;他被杀时, 人们扯着脖子看热闹;他的血,被老栓当作为儿子治病的“药”;连他的母亲,也为他的行为 感到“羞愧” 。夏瑜的牺牲,只是给母亲带来了悲哀和羞愧,给华老栓提供了一味假药,给刽子手一份诈骗钱财的资本,给看客们一次鉴赏杀人的盛举,给茶客们增添了无聊的谈资。这一惨痛事实,一方面极其深刻地揭露封建统治者对广大人民思想毒害的严重程度,一方面也显出辛亥革命的失败,是与资产阶级革命

16、者脱离群众分不开的。阿义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凶残、贪婪、顽固,为了榨取夏瑜的油水去盘问夏瑜, 听到夏瑜的宣传,竟打夏瑜的嘴巴,等夏瑜牺牲后,拿走夏瑜身上的衣服。夏三爷出卖灵魂的势利之徒。卑鄙自私,为了独得赏银,丧心病狂告发侄儿,显示了他维护封建统治的反动立场。死者的家属和茶客( 华大妈、华小栓、夏四奶奶、驼背五少爷、花白胡子、二十多岁的人)他们精神麻木、愚昧落后,是封建统治者施行愚民政策的结果。借麻木的民众唤醒民众的麻木,借凶残的刽子手控诉刽子手的凶残,借失败的革命者剖析革命者的失败,正是这几个形象在体现主题上的深远意义。二、理解主旨1、可让学生读课文后面的方框内容,受到一定启示。2、讨论课后

17、“练习”一:a、表现亲子之爱和革命者的悲哀。b、反映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弱点,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c、表现群众的愚昧落后,暴露国民性的弱点。d、歌颂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号召人们不要让烈士的鲜血白流。明确:a、第一种说法, “表现亲子之爱” ,是错的。这是只看表面现象,没看问题的本质。表现“革命者的悲哀” ,是对的。b、第二种说法,可以说在客观上“揭露革命者脱离群众的弱点”。至于“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不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当时的思想状况。c、第三种说法,对。但只讲了一个方面。 d、第四种说法,也对。但只讲了次要方面。3、归纳主旨药通过夏瑜被反动统治阶级杀害及华老栓们对他牺牲的反映,揭示了旧民

18、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显示出唤醒民众,使其摆脱封建精神毒害的重要性,启示人们去探求疗救中国病态社会的良药。第三课时教学要点理解环境描写对表达主旨的作用教学程序一、理解环境描写对表达主旨的作用(一)、社会环境1、“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 ”2、“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赶。”3、“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4、茶馆里茶客们的谈话明确:“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多么渴望! “潮一般向前赶” ,何等嗜血! “颈项都伸得很长, 仿佛许多鸭,被无

19、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何其认真!七嘴八舌的谈论,如此愚昧!这里饱含着作者的嘲讽,更显现了作者深沉的悲哀:革命者为民众牺牲,民众不仅不理解他们的奋斗目的,反而将他们的死看作无聊生活的一种点缀,平淡生活的一点刺激。愚昧麻木如此,怎不让人痛心疾首!(二)、自然环境1、“天的后半夜什么都睡着”、“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可是一只也没有叫”2、“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3、“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明确:1、a、这种异常单调和阴暗的环境、景物,与华老栓爽快和充满希望的心情,形成十分鲜明的对照,暗示华老栓希望破灭的必然性。b、为夏瑜的牺牲制造孤寂肃杀的气氛,暗示了革命者脱离群众的悲哀

20、。c、暗示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阴暗、凄凉和恐怖。2、坟上的花,可能是夏瑜的战友或同情者前来献上以寄托哀思的。这表明,烈士为革命而牺牲,没有被所有的人遗忘,还有人纪念他们。在夏瑜的坟头(死)布置一个花环(生), 就深刻地把绝望、虚无、悲观与希望、乐观、信念揉合在一起,用沉重的音符奏响着历史发展的乐章和生命演进的乐曲。花环的出现,为荒凉之气增添了一抹亮色。表现作者对先烈的悼念,也寄寓了对未来的希望。3、制造了毫无生机的坟场的悲凉、阴冷氛围,令人窒息,既烘托了两位母亲极为凄惨的心情,又能激起读者对革命者的悼念,对受害者的同情。(三)、学生自由赏析其它环境描写可能的赏析有:1、灯笼:开头,灯笼只是一个照明工具。买药时,刽子手康大叔的一“抢”、一“撕”、一“裹”、一“塞” ,寥寥数笔,便把一个凶残、狠毒、诡诈的刽子手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后来,华老拴把馒头用荷叶包了,然后便连同破灯笼一起塞进灶里。一方面引火,废物利用;一方面销脏灭证,了却一桩心事,谨慎周密,不留破绽。一个小小的灯笼,在鲁迅的笔下写得反复迭宕,摇曳多姿,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2、“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