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导学案1(2008203702)_第1页
2018-201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导学案1(2008203702)_第2页
2018-201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导学案1(2008203702)_第3页
2018-2019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导学案1(2008203702)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荷塘月色【学习目标】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设想: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揣摩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体会景物描写中融注的深情,分析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自主学习】1. 了解作者作者 朱自清 ( 1898 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 ,号秋实 。著作有朱自清全集。1923 年发表的长诗毁灭 ,震动了当时的诗坛。1929 年出版诗集踪迹 , 1925 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创作转向散文,同时开始研究古典文学。1

2、928 年出 版散文集 背影 ,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1948 年 8 月病逝于北京。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2.阅读背景资料本文写于1927 年 7 月的北京清华园,正是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这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此时的作者既做不到投笔从戎,拿起枪来革命,但又始终平息不了对黑暗现实产生的不满与憎恶,作者对生活感到惶惑矛盾,内心是抑郁的,是始终无法平静的。3.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蓊蓊郁郁()袅娜()踱步()霎时()弥望()斑驳()渺茫()点缀()4. 解释下列词语。幽僻:蓊蓊郁郁:踱:弥望:袅娜:脉脉:斑

3、驳:一例:丰姿:大意:【合作探究】听录音,品读全文,理清文章结构,揣摩关键语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1、说说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踪,理清文章结构。12、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基调的语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文中的作用。【目标检测】1. 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脉 脉 (mò)颤 (z hàn) 动乘 (ch éng) 凉独处 (ch ù) 的妙处 (ch ù)B 酣眠(h n)参差 (c )袅娜(n à)幽僻 (b ì)C点 缀 (zhu ì)倩 (qi àn) 影蓊蓊 (wèng) 郁郁梵婀 (

4、) 玲D 弥 (mí) 望羞涩 (s è)踱 (du ó) 步煤屑 (xi è) 路2.选出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远处高楼上渺茫 的歌声。 ( 因遥远而模糊不清)B杨柳的 丰姿 。 ( 美好的姿态 )C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 像一团烟雾。( 突然看去 )D叶子底下是脉脉 的流水。 ( 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3.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比喻、比拟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 )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比喻、比

5、拟 )D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比喻、顶真、对仗)4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A表转折B表停顿C表解释说明D表递进学习反思: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节课我的学习效率如何?本节课还有哪些我没学懂?高一语文必修 2 导学案1荷塘月色第二课时主备人:肖谅审核:高一语文教研组【教学设想】 :再读课文,赏析文章第四段,揣摩文章优美动人的语言,体味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2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背诵第四、五、六段。【自主学习】1.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重点品读课文第四、五、六段。2. 分别给第四、五、六段取一个

6、小标题:【合作探究】一、赏析第四段:教师范读第4 节,引导学生思考:1. 画面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写出景物的什么特点?2. 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呢?请畅谈自己的感受,要结合具体句子谈。3. 这一段作者有没有提到月?有没有描写月色?【目标检测】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

7、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1.这段文字描写了()。作者所描写的主要景物依次是:2.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这是一个比喻句。 “亭亭的舞女的裙”与“出水很高”的叶子有哪些相似之处 ?3. 文中哪些短语直描绘了荷花的情态?4.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这句3话用两个喻体“明珠”和“星星”来描写本体“白花” 。仿照示例,以“歌声”或“烛光”为对象 ( 可以加上定语 ) ,用两个喻体来描绘它,力求准确、形象、新颖,并注意表达的简明、连贯。5、“微风过

8、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缕缕清香”与“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有哪些相通之处?6、文章第四自然段写了什么?“弥望”和“田田”两个词是什么意思?除了文中注解中提到的古乐府诗句外,你还能想出哪一句类似的描写荷叶的古诗?二、,背诵第四、五、六段。学习反思: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节课我的学习效率如何?本节课还有哪些我没学懂?高一语文必修 2 导学案1荷塘月色第三课时主备人:肖谅审核:高一语文教研组【教学设想】 :再读课文,揣摩文章优美动人的语言,体味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赏析文章第五、六段,背诵第五、六段。4【自主学习】1、鉴赏动词:作者精心选用动词

9、,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说说下面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2、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3、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 上 门出去。4、薄薄的青雾浮 起在荷塘里。5、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 又像笼 着轻纱的梦。2、鉴赏修辞:运用修辞手段摹形传神,淋漓入微,可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请同学们体会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的妙处。1、比喻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月光如流水一般,

10、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2、拟人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合作探究】1、赏析 第五段:学生朗读第5 节有人说:朱自清先生是用语言代替丹青的能手。体会一下:作者是如何用语言给我们描绘出月色之美的?(引导学生细心品味,驱遣想象,让学生说出感受最深的有关语句,并作出分析、欣赏。)本段作者所描绘的画面

11、给人以什么感受?2、赏析课文第6 段,和前面的画面比,这幅画的色彩是暗一点还是明一点?可以从那些词语看出来?这一段描写景物的次序是怎样安排的?5【目标检测】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青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在文中的空格处填入一

12、组动词,最形象的一组是()。A照升B泻浮C照浮D.泻升2这段文字描写荷塘上的月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写,次写,再总写。请用“”在文中把这三个层次标出来。3“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酣眠”“小睡”都是比喻的说法,分别是指( )。A.满月和淡淡的云B.满月和淡淡的云遮住月色C 朗照的月光和经淡云遮隔后疏朗的月光D.朗照的月光和朦胧的夜色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种“好处”指的是()。A.因为不能朗照,显得特别宁静。B.因为不能朗照,一切显得静美淡雅,无人干扰。C. 因为不能朗照,迷迷朦朦,光影谐和,正

13、好与作者希望求得恬静的心境相吻合。D因为不能朗照,有助于作者“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5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像是画在荷叶上。 ”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描写朦胧的月光下丛生的灌木和杨柳的倩影之美。B描写月光下的树影来衬托此时内心的平静。C. 描写灌木和杨柳,是为了强调“这恰是到了好处”。D通过对“灌木的黑影”和“杨柳的倩影”的描写,从侧面描写月光的朦胧轻盈。学习反思: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节课我的学习效率如何?本节课还有哪些我没学懂?高一语文必修 2 导学案1荷塘月色第四课时主备人:肖谅审核:高一语文教研组【

14、教学设想】 :认识痛感的修辞手法,赏析文章第7-10 段。【自主学习】认识“通感”6所谓通感,即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 ,亦即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修辞方式。因此,通感又被人们称为“移觉” 。 这种修辞在高中课文中多有运用。例 1:琵琶行在描写歌女那出神入化的琵琶弹奏时,同样也借助了通感: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同时显露,令人眼花缭乱,作者把视觉和听觉勾连起来,构筑了一个立体的、多层面的艺术境界,使那如泣如诉的琵琶曲,跨越时空成为千古绝唱。例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15、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愁”是抽象的情思, “春水”是具体的事物,两者似无关联,一经沟通,这位亡国之君深长、沉重、无穷无尽的哀愁,就真切、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们仿佛都能看得见。例 3:那笛声里,有故乡绿色平原上青草的香味,有四月的龙眼花的香味,有太阳的光明。 (郭风叶笛)你听,那笛声中竟有草的清香,花的芬芳,还有阳光的明媚!听觉、嗅觉、视觉相融汇,那笛声是多麽悠扬,多麽撩人情思!例 4: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无论哪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最初在哪里听过,哪里的情景就会深深地留在记忆里。环境,天气,人物,色彩,甚至连听歌时的感触,都会烙印在记忆的深处,象在记忆里摄下了声音的影片一样

16、。那影片纯粹是用声音绘制的,声音绘制色彩,声音绘制形象,声音绘制感情。只要在什么时候再听到那种歌声,那声音的影片便一幕幕放映起来。(吴伯萧歌声)歌声是无形、无色、无味的,要辨识它不能凭借视觉、嗅觉和味觉,只能凭借听觉。作者把歌声比喻成有形的东西,不但能“摄下” “影片”,而且还能“绘制色彩” “绘制形象” “绘制感情” ,还能“一幕幕放映起来” 。这就是借助通感手法,才把“歌声”刻画得如此具体生动,如此绘形绘声绘色。例 5: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象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鲁彦听潮)作者在描写

17、潮落时的大海景象时,着重描写了“那声音”。在描写“那声音”时,又以比喻从各种感官来描写: “温柔”是写触觉, “芳醇”是写嗅觉和味觉, “微风拂过琴弦”是写听觉, “落花飘零在水上” 是写视觉。 本来是诉诸听觉的 “那声音” ,作者却从触觉 “温柔”,嗅觉“芳”,味觉“醇”,听觉“微风拂过琴弦” ,视觉“落花飘零在水上”五种感官相互交错起来集中描写,因而使其审美形象显得异常优美和鲜明。例 6: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象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许多女人会笑得这样甜,但他们的笑容只是面部肌肉的柔软操 (钱钟书围城)不笑的“笑意”是写视觉, “余音”是写听觉, “甜”是写味觉。这是由视觉通过听觉,又通过味觉来描写唐小姐的笑意,联系许多女人都笑得很甜,更确切地做到了表情达意。品味下面的句子,指出其中通感的用法及其艺术效果。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7你自己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