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泻脾散_金鉴卷五十一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1页
清热泻脾散_金鉴卷五十一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2页
清热泻脾散_金鉴卷五十一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3页
清热泻脾散_金鉴卷五十一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4页
清热泻脾散_金鉴卷五十一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清热泻脾散_金鉴卷五十一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清热泻脾散_金鉴卷五十一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11.原方131.1.组成: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31.2.功效:鹅口,白屑生满口舌。口炎。131.3.来源:金鉴卷五十一。131.4.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132.相似度83%:泻脾饮132.1.组成:山栀8分,石膏8分,黄连8分,生地7分,黄芩7分,白茯苓7分。132.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32.3.加:白茯苓132.4.减:赤苓132.5.功效:鹅口疮。132.6.来源:玉案卷六。133.相似度67%:三

2、黄巨胜汤133.1.组成:黄芩、黄连、大黄、山栀、石膏。133.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33.3.加:大黄133.4.减:生地、赤苓133.5.功效:伤寒谵语。133.6.来源:伤寒大白卷二。144.相似度67%:黄连解毒汤144.1.组成:黄连、黄芩、黄柏、山栀、石膏。144.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44.3.加:黄柏144.4.减:生地、赤苓144.5.功效:发狂之症,外无表邪,里无痰食。144.6.来源:伤寒大白卷二。145.相似度67%:清胃散145.1.组成:黄芩1钱,黄连1钱,生地1钱,

3、丹皮1钱,升麻1钱,石膏1钱。145.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45.3.加:丹皮、升麻145.4.减:山栀、赤苓145.5.功效:胃经有热,牙齿或牙龈作肿,出血不止。145.6.来源:外科正宗卷四。146.相似度67%:清胃饮146.1.组成:黄芩1钱,黄连1钱,生地1钱,丹皮1钱,升麻1钱,石膏1钱。146.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46.3.加:丹皮、升麻156.4.减:山栀、赤苓156.5.功效:胃经实热之牙衄、口臭;小儿胎风,初起皮色红,状如汤泼火烧。156.6.来源:嵩崖尊生卷六。157.相

4、似度67%:三黄丸157.1.组成:春3月:黄芩4两,大黄3两,黄连4两。夏3月:黄芩6两,大黄1两,黄连7两。秋3月:黄芩6两,大黄2两,黄连3两。冬3月:黄芩3两,大黄5两,黄连2两。157.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57.3.加:大黄、大黄、大黄、大黄157.4.减:山栀、石膏、生地、赤苓157.5.功效: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男妇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疼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生痈疖疮痍。及治五般痔疾,粪门肿或下鲜血,小儿积热。157.6.

5、来源:千金卷二十一引巴郡太守方。158.相似度57%:地骨皮散158.1.组成:石膏2钱,黄芩1钱,知母1钱,生地1钱,羌活7分半,赤苓5分,地骨皮5分。158.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58.3.加:知母、羌活、地骨皮168.4.减:山栀、黄连168.5.功效:伤热成积,或吐或泻,头晕腹痛,心中烦躁。168.6.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四。169.相似度57%:葛根石膏汤169.1.组成:葛根、石膏、山栀、黄芩、荆芥、丹皮、生地。169.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69.3.加:葛根、荆芥、丹皮169.4

6、.减:黄连、赤苓169.5.功效:外伤吐血,表邪已散,阳明热盛,吐血不止,身仍发热,目痛不眠。169.6.来源:症因脉治倦二。1610.相似度56%:寒凉降火汤1610.1.组成:生地、黄芩、黄连、山栀、石膏、花粉、杏仁、苏子、生甘草。1610.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610.3.加:花粉、杏仁、苏子、生甘草1610.4.减:赤苓1610.5.功效:疹因热火抑而不通,口唇破裂,二便不通,昏沉壮热,或身体胀痛,多发喘促,(鼻勾)(鼻合)痰鸣。1610.6.来源:原瘄要论。1711.相似度50%:黄连上清丸1711.1.组成:黄连8钱,黄芩1两6钱,

7、黄柏4钱,大黄4钱,山栀1两6钱,连翘4钱。1711.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711.3.加:黄柏、大黄、连翘1711.4.减:石膏、生地、赤苓1711.5.功效:急性肠胃炎,便秘,血压过高,头部充血,五官发炎。1711.6.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西安方)。1712.相似度50%:清金丸1712.1.组成:黄芩4两,黄连2两,黄柏8钱,山栀1两6钱。1712.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712.3.加:黄柏1712.4.减:石膏、生地、赤苓1712.5.功效:脏腑实火内炽,以致肺金枯燥,气逆喘嗽,甚

8、至热极反兼风化,则头疼目胀,鼻息不利,或为渊,或为衄,耳脓胀闷,舌破喉干,斑疹发痒,三消燥渴,二便不通者。1712.6.来源:活人方卷一。1713.相似度50%:清膈化痰丸1813.1.组成:黄连1两,黄芩1两,黄柏半两,山栀半两,香附1两半,苍术2两。1813.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813.3.加:黄柏、香附、苍术1813.4.减:石膏、生地、赤苓1813.5.功效:痰证。上焦痰火壅盛,咳嗽烦热,口渴,胸中否闷。1813.6.来源:丹溪心法卷二。1814.相似度50%:破癥瘕散1814.1.组成:当归1钱,生地1钱,白芍(炒)1钱,川芎7分,

9、黄连(炒)5分,黄连3分。1814.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814.3.加:当归、白芍、川芎1814.4.减:山栀、石膏、黄芩、赤苓1814.5.功效:癥瘕血虚,五心烦热,昼则平安,夜则发热。1814.6.来源:良朋汇集卷四。1815.相似度50%:加减三黄丸1815.1.组成:大黄、黄芩、黄连、生地。1815.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915.3.加:大黄1915.4.减:山栀、石膏、赤苓1915.5.功效:消中。1915.6.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1916.相似度50%:火府丹1916.1.组

10、成:木通1两,黄芩1两,生地2两,山栀两半。1916.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916.3.加:木通1916.4.减:石膏、黄连、赤苓1916.5.功效:胎前内热,小便尿血。1916.6.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1917.相似度50%:黄连泻心汤1917.1.组成:大黄、黄芩、黄连、生地、甘草、木通。1917.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917.3.加:大黄、甘草、木通1917.4.减:山栀、石膏、赤苓1917.5.功效:心热口苦。2017.6.来源:证治汇补卷四。2018.相似度50%:黄连石膏汤

11、2018.1.组成:黄连、黄芩、知母、石膏、甘草。2018.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018.3.加:知母、甘草2018.4.减:山栀、生地、赤苓2018.5.功效:吐血。2018.6.来源:方症会要卷三。2019.相似度50%:清胃汤2019.1.组成:山栀、生地、牡丹皮、黄连、当归。2019.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019.3.加:牡丹皮、当归2019.4.减:石膏、黄芩、赤苓2019.5.功效:大便后见血。2019.6.来源:幼科铁镜卷六。2020.相似度50%:黄连解毒汤2020.1.组成:黄

12、连、黄芩、黄柏、栀子、生地各等分。2120.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120.3.加:黄柏、栀子2120.4.减:山栀、石膏、赤苓2120.5.功效:麻疹已出,烦躁谵语,热甚昏迷,不省人事者。痘出纯紫赤色,血热气实也。2120.6.来源:痘科类编卷四。2121.相似度50%:葛根葱白石膏汤2121.1.组成:葛根1钱半,黄芩1钱,黄连3分,石膏3钱,炙草6分,葱白2个。2121.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121.3.加:葛根、炙草、葱白2121.4.减:山栀、生地、赤苓2121.5.功效:风温热化,辄喉

13、痛,喉间红肿,喉头见白腐,初起白点在两侧扁桃,继而延及悬壅垂,唇干舌绛,口燥而苦,面赤目赤,多汗骨楚,或壮热,或热有起伏。2121.6.来源:热病学。2122.相似度50%:跌打吐血饮2122.1.组成:生地、玄参、地榆(炒)、山栀、黄芩(酒炒)、茅根。2122.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222.3.加:玄参、地榆、茅根2222.4.减:石膏、黄连、赤苓2222.5.功效:跌打吐血。2222.6.来源:外科集腋卷八。2223.相似度50%:黄连泻火汤2223.1.组成:黄连8分,黄芩1钱(俱酒炒),生地1钱,升麻5分,柴胡7分。2223.2.原方对

14、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223.3.加:升麻、柴胡2223.4.减:山栀、石膏、赤苓2223.5.功效:目暴发赤肿疼痛。2223.6.来源:医学六要卷八。2224.相似度50%:润燥汤2224.1.组成:生地、山栀、升麻、柴胡、石膏、生姜。2224.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224.3.加:升麻、柴胡、生姜2224.4.减:黄连、黄芩、赤苓2224.5.功效:瘟疫燥甚者。2324.6.来源:玉案卷二。2325.相似度50%:抑上丸2325.1.组成:白术1两,黄芩1两,黄连1两,石膏2两,青黛5钱。2325.2

15、.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325.3.加:白术、青黛2325.4.减:山栀、生地、赤苓2325.5.功效:痰因火动,胸膈痞满,头目昏眩。2325.6.来源:医学入门卷七。2326.相似度50%:泻心汤2326.1.组成:石膏1两,芍药半两,葛根(锉)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3分,黄连(去须)3分。2326.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326.3.加:芍药、葛根、大黄2326.4.减:山栀、生地、赤苓2326.5.功效:阳毒伤寒,头痛壮热,狂言妄语,似见鬼神。2326.6.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七。232

16、7.相似度50%:五黑散2427.1.组成:黄连(慎用)2钱,山栀2钱,天冬2钱,麦冬2钱,黄芩(炒黑)2钱。2427.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427.3.加:天冬、麦冬2427.4.减:石膏、生地、赤苓2427.5.功效:酒伤脾胃,牙缝流血,不拘身凉身热。2427.6.来源:点点经卷二。2428.相似度50%:石膏栝楼汤2428.1.组成:黄连1两,黄芩1两,甘草1两,栝楼根1两,石膏1两半。2428.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428.3.加:甘草、栝楼根2428.4.减:山栀、生地、赤苓2428.

17、5.功效:伤寒小产后,烦闷,大燥渴。2428.6.来源:伤寒总病论卷六。2429.相似度50%:升连清胃饮2429.1.组成:丹皮、山栀、生地、甘草、升麻、黄连。2429.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529.3.加:丹皮、甘草、升麻2529.4.减:石膏、黄芩、赤苓2529.5.功效:肝脾积热,外兼风热,咽痛喉痹。2529.6.来源:医级卷七。2530.相似度50%:三黄巨胜汤2530.1.组成:黄芩、黄连、大黄、石膏。2530.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530.3.加:大黄2530.4.减:山栀、生地、

18、赤苓2530.5.功效:伤寒,中有积热,身热多汗,二便赤闭,目赤唇焦,谵妄,口渴欲饮,斑毒。2530.6.来源:伤寒大白卷二。2531.相似度50%:清胃散2531.1.组成:生地、丹皮、黄连、当归、升麻、石膏(煅)。2531.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531.3.加:丹皮、当归、升麻2531.4.减:山栀、黄芩、赤苓2631.5.功效:小儿胎热,蓄于胃中,牙根肿如水泡,名曰重龈。小儿麻时口臭。2631.6.来源:金鉴卷五十一。2632.相似度50%:三黄解毒汤2632.1.组成:黄柏、黄芩、黄连、山栀、大黄各等分。2632.2.原方对照:山栀(炒

19、)、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632.3.加:黄柏、大黄2632.4.减:石膏、生地、赤苓2632.5.功效:妊娠伤寒5-6日后,表邪悉罢,并无头疼恶寒之症,只烦躁发热大渴,小便赤,大便秘,或利下赤水,六脉沉实。2632.6.来源:广嗣纪要卷十。2633.相似度50%:清气丸2633.1.组成:青皮5钱,黄连5钱,黄芩5钱,甘草5钱,石膏1两,檀香1两。2633.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633.3.加:青皮、甘草、檀香2633.4.减:山栀、生地、赤苓2633.5.功效:口臭。2633.6.来源:玉案卷三。2734.相似度50

20、%:如金解毒散2734.1.组成:桔梗1钱,甘草1钱半,黄连7分(炒),黄芩7分(炒),黄柏7分(炒),山栀(炒)7分。2734.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734.3.加:桔梗、甘草、黄柏2734.4.减:石膏、生地、赤苓2734.5.功效:肺痈。发热烦渴,脉洪大。2734.6.来源:痈疽神秘验方。2735.相似度50%:热见愁2735.1.组成:烧人粪1两,黄芩1两,黄连1两,黄柏1两,山栀(俱用酒炒)1两,升麻3钱。2735.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735.3.加:烧人粪、黄柏、升麻2735.4.

21、减:石膏、生地、赤苓2735.5.功效:痘疮。唇燥,舌苔燥。2735.6.来源:玉案卷六。2736.相似度50%:清胃汤2736.1.组成:升麻、黄连、生地、山栀、甘草、干葛、石膏、犀角。2836.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836.3.加:升麻、甘草、干葛、犀角2836.4.减:黄芩、赤苓2836.5.功效:脾胃积热之衄血,右关脉数。2836.6.来源:症因脉治卷二。2837.相似度50%:清胃汤2837.1.组成:升麻、生地、丹皮、山栀、甘草、黄连。2837.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837.3.加:

22、升麻、丹皮、甘草2837.4.减:石膏、黄芩、赤苓2837.5.功效:阳明有热,咽喉作痛,咽物即痛。2837.6.来源:伤寒大白卷一。2838.相似度50%:滋肺汤2838.1.组成:石膏2钱,麦冬1两,生地3钱,黄芩1钱,甘草1钱。2838.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838.3.加:麦冬、甘草2838.4.减:山栀、黄连、赤苓2938.5.功效:春月伤风脉浮,发热口渴,鼻燥能食,衄血。2938.6.来源:辨证录卷五。2939.相似度50%:清胃散2939.1.组成:石膏4钱(煅),生地3钱,黄连2钱,连翘2钱,丹皮2钱,升麻8分。2939.2.原

23、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939.3.加:连翘、丹皮、升麻2939.4.减:山栀、黄芩、赤苓2939.5.功效:阳明实火,牙痛,口疮。2939.6.来源:喉症指南卷四。2940.相似度50%:三黄石膏汤2940.1.组成:黄连2钱,黄柏1钱,山栀1钱,玄参1钱,黄芩1钱5分,知母1钱5分,石膏3钱,甘草7分。2940.2.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940.3.加:黄柏、玄参、知母、甘草2940.4.减:生地、赤苓2940.5.功效:暑毒深入,结热在里,谵语烦渴,不欲近衣,大便秘结,小便赤涩。3040.6.来源:准

24、绳_类方卷一。30301. 原方1.1. 组成: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2. 功效:鹅口,白屑生满口舌。口炎。1.3. 来源:金鉴卷五十一。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2. 相似度83%:泻脾饮2.1. 组成:山栀8分,石膏8分,黄连8分,生地7分,黄芩7分,白茯苓7分。2.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3. 加:白茯苓2.4. 减:赤苓2.5. 功效:鹅口疮。2.6. 来源:玉案卷六。3. 相似度67%:三黄巨胜汤3.1. 组成:黄芩、黄连、大黄、山栀、石膏。3.2. 原方对照:山栀(炒)、

25、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3.3. 加:大黄3.4. 减:生地、赤苓3.5. 功效:伤寒谵语。3.6. 来源:伤寒大白卷二。4. 相似度67%:黄连解毒汤4.1.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山栀、石膏。4.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4.3. 加:黄柏4.4. 减:生地、赤苓4.5. 功效:发狂之症,外无表邪,里无痰食。4.6. 来源:伤寒大白卷二。5. 相似度67%:清胃散5.1. 组成:黄芩1钱,黄连1钱,生地1钱,丹皮1钱,升麻1钱,石膏1钱。5.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5.3.

26、加:丹皮、升麻5.4. 减:山栀、赤苓5.5. 功效:胃经有热,牙齿或牙龈作肿,出血不止。5.6.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6. 相似度67%:清胃饮6.1. 组成:黄芩1钱,黄连1钱,生地1钱,丹皮1钱,升麻1钱,石膏1钱。6.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6.3. 加:丹皮、升麻6.4. 减:山栀、赤苓6.5. 功效:胃经实热之牙衄、口臭;小儿胎风,初起皮色红,状如汤泼火烧。6.6. 来源:嵩崖尊生卷六。7. 相似度67%:三黄丸7.1. 组成:春3月:黄芩4两,大黄3两,黄连4两。夏3月:黄芩6两,大黄1两,黄连7两。秋3月:黄芩6两,大黄2两,黄连

27、3两。冬3月:黄芩3两,大黄5两,黄连2两。7.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7.3. 加:大黄、大黄、大黄、大黄7.4. 减:山栀、石膏、生地、赤苓7.5. 功效: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男妇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疼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生痈疖疮痍。及治五般痔疾,粪门肿或下鲜血,小儿积热。7.6. 来源:千金卷二十一引巴郡太守方。8. 相似度57%:地骨皮散8.1. 组成:石膏2钱,黄芩1钱,知母1钱,生地1钱,羌活7分半,赤苓5分,地骨皮5分。8.

28、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8.3. 加:知母、羌活、地骨皮8.4. 减:山栀、黄连8.5. 功效:伤热成积,或吐或泻,头晕腹痛,心中烦躁。8.6.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四。9. 相似度57%:葛根石膏汤9.1. 组成:葛根、石膏、山栀、黄芩、荆芥、丹皮、生地。9.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9.3. 加:葛根、荆芥、丹皮9.4. 减:黄连、赤苓9.5. 功效:外伤吐血,表邪已散,阳明热盛,吐血不止,身仍发热,目痛不眠。9.6. 来源:症因脉治倦二。10. 相似度56%:寒凉降火汤10.1. 组成:生地、

29、黄芩、黄连、山栀、石膏、花粉、杏仁、苏子、生甘草。10.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0.3. 加:花粉、杏仁、苏子、生甘草10.4. 减:赤苓10.5. 功效:疹因热火抑而不通,口唇破裂,二便不通,昏沉壮热,或身体胀痛,多发喘促,(鼻勾)(鼻合)痰鸣。10.6. 来源:原瘄要论。11. 相似度50%:黄连上清丸11.1. 组成:黄连8钱,黄芩1两6钱,黄柏4钱,大黄4钱,山栀1两6钱,连翘4钱。11.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1.3. 加:黄柏、大黄、连翘11.4. 减:石膏、生地、赤苓11.5. 功

30、效:急性肠胃炎,便秘,血压过高,头部充血,五官发炎。11.6. 来源: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西安方)。12. 相似度50%:清金丸12.1. 组成:黄芩4两,黄连2两,黄柏8钱,山栀1两6钱。12.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2.3. 加:黄柏12.4. 减:石膏、生地、赤苓12.5. 功效:脏腑实火内炽,以致肺金枯燥,气逆喘嗽,甚至热极反兼风化,则头疼目胀,鼻息不利,或为渊,或为衄,耳脓胀闷,舌破喉干,斑疹发痒,三消燥渴,二便不通者。12.6. 来源:活人方卷一。13. 相似度50%:清膈化痰丸13.1. 组成:黄连1两,黄芩1两,黄柏半两,山栀半

31、两,香附1两半,苍术2两。13.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3.3. 加:黄柏、香附、苍术13.4. 减:石膏、生地、赤苓13.5. 功效:痰证。上焦痰火壅盛,咳嗽烦热,口渴,胸中否闷。13.6. 来源:丹溪心法卷二。14. 相似度50%:破癥瘕散14.1. 组成:当归1钱,生地1钱,白芍(炒)1钱,川芎7分,黄连(炒)5分,黄连3分。14.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4.3. 加:当归、白芍、川芎14.4. 减:山栀、石膏、黄芩、赤苓14.5. 功效:癥瘕血虚,五心烦热,昼则平安,夜则发热。14.6.

32、 来源:良朋汇集卷四。15. 相似度50%:加减三黄丸15.1. 组成:大黄、黄芩、黄连、生地。15.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5.3. 加:大黄15.4. 减:山栀、石膏、赤苓15.5. 功效:消中。15.6. 来源: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16. 相似度50%:火府丹16.1. 组成:木通1两,黄芩1两,生地2两,山栀两半。16.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6.3. 加:木通16.4. 减:石膏、黄连、赤苓16.5. 功效:胎前内热,小便尿血。16.6. 来源: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二。17. 相似度5

33、0%:黄连泻心汤17.1. 组成:大黄、黄芩、黄连、生地、甘草、木通。17.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7.3. 加:大黄、甘草、木通17.4. 减:山栀、石膏、赤苓17.5. 功效:心热口苦。17.6. 来源:证治汇补卷四。18. 相似度50%:黄连石膏汤18.1. 组成:黄连、黄芩、知母、石膏、甘草。18.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8.3. 加:知母、甘草18.4. 减:山栀、生地、赤苓18.5. 功效:吐血。18.6. 来源:方症会要卷三。19. 相似度50%:清胃汤19.1. 组成:山栀、生地

34、、牡丹皮、黄连、当归。19.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19.3. 加:牡丹皮、当归19.4. 减:石膏、黄芩、赤苓19.5. 功效:大便后见血。19.6. 来源:幼科铁镜卷六。20. 相似度50%:黄连解毒汤20.1.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生地各等分。20.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0.3. 加:黄柏、栀子20.4. 减:山栀、石膏、赤苓20.5. 功效:麻疹已出,烦躁谵语,热甚昏迷,不省人事者。痘出纯紫赤色,血热气实也。20.6. 来源:痘科类编卷四。21. 相似度50%:葛根葱白石膏汤2

35、1.1. 组成:葛根1钱半,黄芩1钱,黄连3分,石膏3钱,炙草6分,葱白2个。21.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1.3. 加:葛根、炙草、葱白21.4. 减:山栀、生地、赤苓21.5. 功效:风温热化,辄喉痛,喉间红肿,喉头见白腐,初起白点在两侧扁桃,继而延及悬壅垂,唇干舌绛,口燥而苦,面赤目赤,多汗骨楚,或壮热,或热有起伏。21.6. 来源:热病学。22. 相似度50%:跌打吐血饮22.1. 组成:生地、玄参、地榆(炒)、山栀、黄芩(酒炒)、茅根。22.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2.3. 加:玄参、

36、地榆、茅根22.4. 减:石膏、黄连、赤苓22.5. 功效:跌打吐血。22.6. 来源:外科集腋卷八。23. 相似度50%:黄连泻火汤23.1. 组成:黄连8分,黄芩1钱(俱酒炒),生地1钱,升麻5分,柴胡7分。23.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3.3. 加:升麻、柴胡23.4. 减:山栀、石膏、赤苓23.5. 功效:目暴发赤肿疼痛。23.6. 来源:医学六要卷八。24. 相似度50%:润燥汤24.1. 组成:生地、山栀、升麻、柴胡、石膏、生姜。24.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4.3. 加:升麻、柴胡

37、、生姜24.4. 减:黄连、黄芩、赤苓24.5. 功效:瘟疫燥甚者。24.6. 来源:玉案卷二。25. 相似度50%:抑上丸25.1. 组成:白术1两,黄芩1两,黄连1两,石膏2两,青黛5钱。25.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5.3. 加:白术、青黛25.4. 减:山栀、生地、赤苓25.5. 功效:痰因火动,胸膈痞满,头目昏眩。25.6. 来源:医学入门卷七。26. 相似度50%:泻心汤26.1. 组成:石膏1两,芍药半两,葛根(锉)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大黄3分,黄连(去须)3分。26.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

38、地、黄芩、赤苓。26.3. 加:芍药、葛根、大黄26.4. 减:山栀、生地、赤苓26.5. 功效:阳毒伤寒,头痛壮热,狂言妄语,似见鬼神。26.6.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七。27. 相似度50%:五黑散27.1. 组成:黄连(慎用)2钱,山栀2钱,天冬2钱,麦冬2钱,黄芩(炒黑)2钱。27.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7.3. 加:天冬、麦冬27.4. 减:石膏、生地、赤苓27.5. 功效:酒伤脾胃,牙缝流血,不拘身凉身热。27.6. 来源:点点经卷二。28. 相似度50%:石膏栝楼汤28.1. 组成:黄连1两,黄芩1两,甘草1两,栝楼根1两,石膏

39、1两半。28.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8.3. 加:甘草、栝楼根28.4. 减:山栀、生地、赤苓28.5. 功效:伤寒小产后,烦闷,大燥渴。28.6. 来源:伤寒总病论卷六。29. 相似度50%:升连清胃饮29.1. 组成:丹皮、山栀、生地、甘草、升麻、黄连。29.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29.3. 加:丹皮、甘草、升麻29.4. 减:石膏、黄芩、赤苓29.5. 功效:肝脾积热,外兼风热,咽痛喉痹。29.6. 来源:医级卷七。30. 相似度50%:三黄巨胜汤30.1. 组成:黄芩、黄连、大黄、石膏

40、。30.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30.3. 加:大黄30.4. 减:山栀、生地、赤苓30.5. 功效:伤寒,中有积热,身热多汗,二便赤闭,目赤唇焦,谵妄,口渴欲饮,斑毒。30.6. 来源:伤寒大白卷二。31. 相似度50%:清胃散31.1. 组成:生地、丹皮、黄连、当归、升麻、石膏(煅)。31.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31.3. 加:丹皮、当归、升麻31.4. 减:山栀、黄芩、赤苓31.5. 功效:小儿胎热,蓄于胃中,牙根肿如水泡,名曰重龈。小儿麻时口臭。31.6. 来源:金鉴卷五十一。32. 相似度50%:三黄解毒汤32.1. 组成:黄柏、黄芩、黄连、山栀、大黄各等分。32.2. 原方对照:山栀(炒)、石膏(煅)、黄连(姜炒)、生地、黄芩、赤苓。32.3. 加:黄柏、大黄32.4. 减:石膏、生地、赤苓32.5. 功效:妊娠伤寒5-6日后,表邪悉罢,并无头疼恶寒之症,只烦躁发热大渴,小便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