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分享_第1页
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分享_第2页
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分享_第3页
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分享_第4页
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分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梅)高一语文备课组曾小梅一、本单元地位分析粤教版语文教材必修2第二单元由“毛泽东词”、“中国现代诗歌”、“外国诗歌”三大类型组成,本单元“诗歌”,要求通过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感悟诗情诗意,认识现代诗歌的特点,学习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 二、本单元教学构想1、教材分析: 基本阅读:毛泽东词两首(旧瓶装新酒的创作形式);中国现代诗歌五首(白话入诗的新诗);外国诗歌四首(翻译借鉴的诗歌)。2、教学安排:重点指导学习毛泽东词两首再别康桥,其他篇目安排自学。 3、教时安排:六课时三、本单元教学目标安排1、知识传授新诗的常识。2、

2、学法指导掌握阅读诗歌的一般规律: 抓诗眼析意象 悟情感熟读成诵3、写作活动学习新诗创作四、本单元活动安排和设计 以“亲情”为话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创作,每人写一句,五分钟为限,写完即传给下一位同学,连缀成诗,当堂诵读。五、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学习毛泽东词二首【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词的一般知识(词牌、过片等);品味两首词,初步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法、启发引导法让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两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整理豪迈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词的意境的体悟【教学难点】体味整理语言的精妙之处;把握整理的政治思想。【教学过程】第

3、一课时一、导入:毛泽东是一位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更是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他的创作贯穿在他革命的一生中,具有诗人气质的领袖,用凝练的语言抒写了一部现代历史的壮美诗篇,无论是井冈山时期,还是长征路上,无论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还是经济困难时期,我们都可以从他的词中听到时代的脚步声,从中感悟他伟大的人格和精神。 这一课我们学习的这两首词分别写于1925年和1935年。下面我们回到当时那烽火连天的时代。 (1)沁园春·长沙创作背景: 192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工农运动高涨,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各种形式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另一方面,

4、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对革命势力进行疯狂的反扑。在中华大地上,是维护黑暗统治走向衰退反动,还是冲垮黑暗统治走向兴盛进步,谁将成为主宰发展方向的力量,成为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长沙是毛泽东求学和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5年2月他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8月从韶山到长沙,9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的一派大自然瑰丽的秋景,联想到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写下这首沁园春,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根本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 大家在阅读这首词时特别注意上片的末三句与下片末三句都是问句,其间有什么关系。 (2)忆秦娥·娄山关的创

5、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5年2月。娄山关是离遵义60公里的一个险要的关口,它位于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峻拔的山峰间,是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关的周围有三个山峰,都像剑一样矗立云霄,无法通行。只有娄山关一路可以通过,真有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红军长征中1935年1月7日占领遵义城,1月10日红军第一次攻克娄山关,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红军离开遵义便向四川南部前进,打算在沪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与川西北的红四方面军会师北上。蒋介石发现了红军的意图,就在长江沿岸集结重兵,红军便改变计划,突然抛开四川敌军,转头东进,重占娄山

6、关、遵义,歼灭王家烈部两个师,击溃敌军两个师的增援部队,获得了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同时也是长征以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1958年12月,毛泽东对这首词注道:“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遵义会议之后,中国革命开始由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这首词写的就是娄山关战役。上片写拂晓时出发行军的情景,下片写红军傍晚越过娄山关天险的壮丽景象,根据当时背景,这首词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上片是今晨,下片是昨晚。但同学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你认为上片是指向娄山关,下片是面对娄山关也是完全可以的。 自读时要注意体味词中那种

7、略带凄清而绝不哀飒的风气。 二、知识窗口1、旧体新诗 中国诗歌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线,分为“旧体诗”和“新诗”。毛泽东同志自称他的作品是“旧诗”,那是由于使用了传统的古典格律,是专指体裁而言的,若论内容实质,当属现代范畴。它是用“旧体”写的“新诗”,是“古典形式”的“现代诗歌”。我们一般称为“旧体新诗”。所以界定一首诗是旧诗还是新诗,主要是看其反映的内容。 2、关于词的一些知识 (1)词牌 词牌:是词调的特定的名称,词调是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唐宋时代,了解音乐的词人根据乐谱的音律节拍来写词,所以叫做填词,又叫做倚声。后来一般词人大都按照前人作品的字句平仄来填写,这样词就渐脱

8、离了音乐,纯粹成为诗的别体了。 “沁园春”与“忆秦娥”就是词牌,他们基本与词的内容没有什么关联,只是词的形式。一般的词牌有一定的来历,如“沁园春”,传说是东汉大将军窦宪仗势夺走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人写词歌咏其事,歌名便是沁园春,以后依其格式填写的词都是“沁园春”。 (2)一字豆、过片 一字豆:又叫一字逗,沁园春·长沙上片的“看”和下片的“恰”按词的句法称一字豆,“看”直贯以下七句,“恰”统领以下七句,读这两个字,可作稍长停顿或适当地延长。 过片:在双调词中,上下片之间一般有个过渡句,叫“过片”,或放在上片未尾,或放在下片开头,放在下片开头更多些。过片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衔接两个段落。如沁

9、园春·长沙,下片开头“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就有承上启上的作用,就是过片。 三、要点探究1、沁园春·长沙上片描绘了怎样一幅秋景?表现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深沉的思绪的? 【提示:上片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蓬勃进取的湘江秋景,写出虽是寒秋但万物在寒秋中争取自由的斗争情景。它象征全国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式,象征生气盎然、昂扬奋发、疾速前进的斗争精神,表现在恶劣环境下,以斗争求生存,求自由的坚强意志。】 2、沁园春·长沙下片转到回忆,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诗人眼前的橘子洲,是诗人年青时与革命战友一起游览和战斗的地方。围绕“同学少年”写了意气风发挥

10、斥方遵的同学少年;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的同学少年;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精神。 3、沁园春·长沙上下两片都是以问句作结,两个问句有什么不同? 【提示:上片结尾,诗人在深秋寒风之中,面对广阔苍天和茫茫大地提出设问,是要引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深刻思考,引起人们对当前形势的关注。这一层用设问为上片作结,给下片提示,起了重要的过渡作用。下片也用问句作结,但和上片的设问不同,这个问句是反问,实际含义是肯定记得当年我们革命青年激流勇进、一往无前、力挽狂澜的豪迈气概。它是全词的收束,明确地回答上片提出的问题,既是对当年老战友

11、的怀念和激励,也是对当年革命者的教育和鞭策,号召人们发扬勇敢无畏的精神,坚定无产阶级立场,为了使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担当起“主”中国革命“沉浮”的历史责任。】 四、作业:背诵沁园春·长沙第二课时一、 检查背诵情况二、 探究新知识:1、 忆秦娥·娄山关上片如何表现娄山关的晨景?体会“长空雁叫霜晨月”句的精妙。 【提示:上片写大军驰过娄山关的情景,起首二句,仅10字,便把西风凄紧、雁声嘹唳、霜华满地、残月在天,这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那种紧张严肃的气氛生动地点染了出来。叠唱过后,“马啼声碎,喇叭声咽”写繁霜铺地的山道上,列队疾驰的战马发出了杂乱的蹄声;昂首挺进的队伍中,

12、军号吹奏着低沉而悲壮的音调。把急速坚毅地驰过娄山关的红军的雄姿,有声有色地描绘了出来。 “长空雁叫霜晨月”较之初稿“梧桐叶下黄花发”不仅在音律上读来更铿锵(“忆秦娥”二句末字词调要求为仄声),而且所显现的景物也更阔大,并且点染出行军具体的时间是繁霜满地的早春残月在天的清晨。】 2、忆秦娥·娄山关下片描绘怎样一幅图景,体会“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意境。 【提示:下片又倒转回去写大军正驰向娄山关的情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写红军顽强的意志,征服困难的气魄,对敌人的鄙夷与蔑视。面对雄关,昂首遥望,无数青山峰峦起伏,像大海的波涛一般,一轮落日,垂挂在西天,发出鲜红的血般的光芒

13、,气象阔大雄浑,神韵隽永而悠远,这正是视险如夷,无坚不摧的红军战士的情怀。 仔细品味,“苍山”“残阳”非等闲景物,“苍山如海”之景非寻常所能见。这里应在高山之上纵目所能见,实在是高瞻远瞩之景。这里含蓄地写出要从头部署长征大计。即“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不难从中体会出诗人那种豪迈的伟人情怀。】 3、探究“雄关漫道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蕴 【提示:“雄关漫道真如铁”是“漫道雄关真如铁”的倒装,古典诗词因音律等的要求,句中常出现类似的倒装现象。漫道,不要说,不在话下。雄关,即峭拔雄险的娄山关。“真如铁”的“铁”字写出娄山关的坚固,然而这一次对于红军一切都不在话下。据赵朴初说,当年红军过娄山关不是

14、走正面那条狭窄的小道,而是从没有路的地方爬上山头的。这个事实可以使我们更具体的体会这句“而今迈步从头越”,即如今我们从山顶跨过这如铁打般坚固险峭的娄山关,这是何等的气魄?红军坚定的步伐踩在了山头上。当然“从头”我们可以理解为“从头开始”,这两句既说红军跨越娄山关,又喻指遵义会议后中国革命重新开始起步向前。】 4、臧克家说,忆秦娥·娄山关“整首词的气氛是壮的,可这壮里也多少带一点凄清的意味。”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解。 【提示:娄山关是天险,是古战场,红军经过这里又在早春季节;因此在景物的描写上多少带点凄清意味。另外背景介绍中提及遵义会议后制定的会师北伐的战略计划都未能实现。娄山

15、关战斗虽然胜利了,但身兼革命统帅的诗人不能不感到沉重。所以“马啼声碎,喇叭声咽”,所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正是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但此词虽然风格独异而带一点凄清意味,但决不给人以衰飒之感,这点凄清反而更能衬托出红军战士的英勇豪迈,更能显现出诗人旺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博大的胸襟。】 三、【拓展创新】 相传李白也写过一首忆秦娥,词是这样的: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此词后人推之千中数一的神品,王国维人间词话评“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逐关千古登临之口。”再读毛泽东的忆秦娥

16、83;娄山关,比较两首词的气象,你更喜欢哪一首,谈谈你的看法。(400字左右)四、布置作业:读背这两首诗;预习下一课。第三、四课时学习中国现代诗歌五首【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现代诗歌知识;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整理艺术手法的运用,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清各首诗思路,熟读成诵; 通过诵读吟咏,品味诗歌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的作用,感受诗歌涌动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中创造的形象,感受诗中营造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不同诗人的不同经历,进而感受他们或愤懑、或留恋、或沉重忧郁、或坚韧勇敢的情感。【教学重点】反复

17、地、有感情地诵读【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诗歌意象,理解诗中的形象,感受诗中营造的意境。【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特别是诗,更离不开读。同学们,在翻开课文后,请放开喉咙,尽情地朗读吧!(学生朗读)、整理简介()死水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在美国,他遭受了一个中国人在外国的种种歧视,1926年,诗人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美好愿望回到祖国,然而眼前的一切却使他深深失望,他感到痛苦、愤懑,渴望这一切都将毁灭,让祖国变成一个“美好的存在”。在这种感情的驱使下,他创造了一系列丑恶的意象,以讽刺的基调贯穿全诗,这就是死水。朗读时要注意这种讽刺是带有深恶痛绝的感

18、情的,不可流于轻浮。 死水是新体格律诗,它的格律继承了旧体诗词的某些写法,以四行为一节,朗读时要按定型的“四步音”来读,例如: 这是  一沟 绝望的 死水 清风 吹不起 半点 漪论 ()再别康桥 他悄悄地来,又悄悄的去了,短暂而毁誉参半的35个春秋如划过天际的流星,在新诗史上创造了迷人的奇观,他走时没有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留下了永远的再别康桥,他就是徐志摩。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徐志摩在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一段难忘的日子,在临别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来到剑桥大学碧波荡漾的康河里泛舟,在康桥上漫步,他流连忘返,如醉如痴

19、,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蛰伏在他心中诗人的天命,于是吟成这首再别康桥。 读这首诗时,你的心会与诗人一起飞翔在剑桥柔美的康河岸边,在一咏三叹中,那错落有致的诗行会在你的心中如音乐般,如流水般荡漾开来,尽情地在那徐行缓步的韵律中体会诗歌的美吧!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这位诗人手中始终高擎着“火把”,为我们送来“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他高歌“大堰河,是我的保姆”;他是地主的后代,但始终站“在浪尖上”,唱着“光明的赞歌”;他像一块“礁石”,向当时以及多年以后蜂拥而来的人群传达着诗歌的力量,他就是艾青,一位始终为大地和人民歌唱的赤子。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艾青离开杭州

20、任教的中学,带着颗深沉热爱这土地的火热的心来到当时抗战的中心武汉,然而他看到的却是官僚的腐败,人民的困苦,黑暗的一切让诗人感受到胜利将是无比艰辛的,这种沉重、忧郁的情感化作诗行,化作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朗读时请注意体味诗人的这种情感。 ()热爱生命 “食指,是一个圣徒,在所有人的语言都被统一在最高指示下的时候,他喊出了自己的语言。”写于1968年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最早揭示“由狂热迷信到冷静的批判与反思的社会情绪”的作品之一。“文革”爆发的时候他是北京56中学的一个高中学生,在那腥风血雨、人妖颠倒的动乱年代里,诗人劝告人们要相信未来,坚信人们对于“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

21、会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定”。他为世界保留了良知和尊严,他为那个时代争取了被救赎的一线可能,1972年诗人因强烈的刺激导致精神分裂,1979年,诗人顽强地写下了热爱生命。 ()双桅船 有这样一批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在他们最该在书海中徜徉的时候,他们经历了一场历时十年的浩劫,他们的青春是可怕的。然而他们以其坚韧的意志,勇敢的精神焊接了历史的断裂处,并且成了时代的脊梁,他们其中之一便是舒婷,她初中毕业即去福建杭山村插队,1972年回城当工人,不久她开始诗歌创作,并最终成了朦胧诗创作的核心人物。她的多数作品代表整整一代人倾吐心声。这首双桅船也是如此,朗读时要注意体会。 知识窗口1、意象 意象,简单地说

22、,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客观存在的,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就成了意象。意象的显著特点即意在物先。就是说,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移情”;移情的结果就是意象的产生。 2、现代格律诗的“三美”主张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格律诗的最早探索者和创建者之一,他主张新格律必须具有备三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所谓“音乐美”,指的是章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中国象形文字的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美”指的是诗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诗集死水就是这一创作理论的最好实践。死水一诗每句诗都是四步音,节奏和谐流畅,再加上严

23、格的双行押韵,每节一韵的音响效果,使全诗声调十分动听,具有和谐的“音乐美”。全诗五节,每节四句,每句九字,做到节的匀称,句的整齐,具有“建筑美”。全诗都用了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丑恶、漪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词语,妥贴安排,缕金错彩,这些艳丽的色彩,显示出的是油画般的“绘画美。 3、朦胧诗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的诗人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引起了诗坛的瞩目。他们大胆开拓诗歌的艺术领域,用非传统的新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他们强调诗人主观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内在旋律;他们的一些诗作以奇特的想像,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

24、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人们读起来不再像过去那样明晰易懂,这种诗被称为朦胧诗,并在诗界引起争论。朦胧诗,是当时中国社会文化背景的产物,也是外来诗歌影响的结果。 朦胧诗的代表人物有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等。 【要点探究】死水 1、死水反讽手法的运用 反讽,即用故意颠倒美丑、善恶、真假的手法进行讽刺,揭露腐朽事物的本质。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运用“反讽”的手法的? 【提示:诗人把死水说成“绿酒”,把铜绿说成“翡翠”,把铁锈说成“桃花”,把水面的油腻说成“罗绮”,把水上污浊的水气说成“云霞”,把水沫说成“珍珠”,最后总写一笔,把这条臭水沟的阴暗色调说成“鲜明”,在这些意象中,物的外象与诗人的

25、意蕴恰恰相反诗人早已洞悉它们丑恶的本质,却故意把它们写得很美,这是诗人对“死水”的无情嘲笑和讽刺。】 2、依据时代背景和整理经历,探究“死水”的象征意义。 【提示:意象是诗人创造想象的产物,怎样意会诗中的意象,则取决于读者的再造想象,文学鉴赏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活动,对于“死水”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可以具体到一条臭水沟,也可以抽象到物极必反的哲理。象征的是旧中国,还是表面极其繁荣的美国,甚至是整个当时的世界,同学们可任由联想,只要符合整理生活的时代背景即可。】 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一第二课时再别康桥 3、整体把握,理清思络 全诗以离别康桥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一节写久违的

26、学生作别母校的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仿佛诗人的足尖如清风般来了又走了,生怕打扰康桥的静谧,至深的情丝在招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第二至六节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第二节写康河岸边的柳树。夕阳下,柳枝镀上金色,如美艳的新娘,诗人无限欣喜、眷恋。 第三节写康河的水草。柔波中,绿油油的水草仿佛在向诗人招手。诗人受到感染,情愿做一支水草,这正写出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拜伦潭。诗人此时意乱情迷,物我两忘,那一潭水在诗人眼里是天上的彩虹。 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高潮,快乐也达到了极点。撑一杆长篙,泛舟至青草更青处,晚上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时,诗人不禁要放声高歌。 第六节诗人也幻想到现

27、实。因为今晚就要和康桥离别。一切归于沉默。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 最后一节呼应开头,以三个“悄悄的”与首节回环呼应,诗意也有递进,间接表达出整理深挚的感情,全诗一气呵成,荡气回肠,神思飘逸,是对徐志摩“诗化人生”的最好描述。 4、徐志摩非常推崇闻一多的“三美”主张,探究这首诗的绘画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诗中有画,七节诗展现的是七幅色彩绚丽的欧洲风情画卷,通过动作性极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将这七幅画卷变成动态的、立体的,给人以视觉上的审美享受。这首诗音律和谐,除第五节不押韵外,其余各节都严格押韵,而且频繁换韵,追求音

28、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词反复运用,增强了轻盈的节奏。从诗的建筑上看,全诗七节,四行一节,诗作的单行和双行错落排列,每句字数基本是6、7字(间有8字),于参差中见整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节奏相同,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的美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5、“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在诗中反复出现了四次,请从情感表达和篇章结构的角度探究一下这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 【提示: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是沉重、忧郁的,这是本诗的基本情绪,也是反复出现的主题。在篇章结构上,四次出现,使诗歌自然分成四部分。反复吟咏,更体味中国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生存的艰难,胜利的道路将无限

29、艰辛。】 6、诗歌中的形象农夫、少妇、母亲具有怎样的概括意义。 【提示:那些在寒冷的夜晚出现在林间、河上、旷野里的农夫、少妇等形象既是为自己的生活而搏斗,被命运驱赶的劳动者,也是在生存线上挣扎、苦斗、寻找着道路的中国民众的形象。另外“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的两臂”等句子都包含着抽象的概括,都应扩展为对中国人民和斗争情景的暗示,扩展为对一种普遍性激愤情绪的概括。】 7、这首诗的基调是忧郁而悲哀的,如何理解这种忧郁与悲哀? 【提示:这种忧郁和悲哀来自于农人“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和“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的绝望,来自于“暴戾的敌人”

30、强加给人民的“死亡的恐怖”,来自“象雪夜一样广阔又漫长”的“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它超越了个人遭遇的范围而具有了深广的历史内涵。它不是无力的呻吟和对战争的回避,而是一种力“把弥漫在广大土地的渴望、不平、愤懑集合起来,浓密如乌云,沉重地移行在地面上”。】 热爱生命 8、探究热爱生命的形式特点及主题。 提示:食指一直坚持新格律诗的创作。这首热爱生命全诗7节,每节四行,每行基本是11、12字,全诗押相同的韵,表现一种执着与坚毅,音律和谐铿锵。 食指是朦胧诗创作的启蒙人物,但他的诗主题并不朦胧,这首热爱生命主题非常鲜明;无论人生是什么,无论生命中充满什么样的痛苦、磨难与艰辛,我们都应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

31、地挑战命运,热爱生命。联想诗人的遭际,1972年,诗人因强烈的刺激导致精神分裂,但诗人始终顽强地坚持对现实的反思,坚持诗歌创作。1978年后诗人迎来他创作的恢复期。在1979年写下这首热爱生命,此诗与诗人1968年在人妖颠倒的年代写下的相信未来遥相呼应,坚定的信念与劲健挺拔的诗句让我们感慨生命的坚韧。 双桅船 9、探究“岸”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提示:岸,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目标,未来的理想,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 12、“双桅船”代表着什么? 提示“双桅船”代表着一代人的反思与追求。“双桅”暗示某种深层含义,爱情与事业并立。 【拓展创新】 下面是2002年高考中,一位同学在高考作文时写

32、的一首诗的第一节: 如果我是一片云 我会放弃高高在上, 我选择化作一滴滴小雨飘落人间。 你要问我为什么, 请你看那些郁郁葱葱的生命, 那,就是我的答案。 请你依据上面这节诗,续写几节,使主旨与上面这节保持一致。作业:背诵再别康桥、/双桅船第五课时指导自学剩余课文阅读指导(一)活动研讨: 举行诵读比赛,感受诗中意象所传达的诗人的复杂感情, 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领略诗的意境(二)自学引领 水最能开启人的性灵,柔美的再别康桥,激愤的死水都是诗人站在水边的智慧。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普希金的致大海是他诗作中广为流传的名篇。它的影响可从一位前苏联诗人的作品中窥见一斑:“从那时起,凡是在海岸上徘徊的人,/在那浅

33、浅的小船和空旷的黄沙之间,/借着心、目光和耳朵他会听到,/普希金的诗句像金屑那样散撒”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大量的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而引起沙皇的恐慌。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1824年,热爱自由、不愿逢迎的诗人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被军警押解送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之后,幽禁在那里长达两年之久。诗人流放在奥德萨期间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的时候,他来到海边的岩石上,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动笔,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终完成这一诗篇致大海。 这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

34、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同学们在预习阶段应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雄浑和奔放的情感。 泰戈泰是现代印度的一个最伟大的诗人,也是现代世界的一个最伟大的诗人。他的作品,加入彭加尔文学内,如注生命给垂死的人似的,立刻使彭加尔的文学成了一种新的文学;他的清新流利的译文,加入英国文学里,也如在万紫千红的园林中突现了一株翠绿的热带的长青树似的,立刻树立了一种特异的新颖的文体。“他的创造的新声,他的甜蜜的恋歌,一切都如清晨的曙光,照耀于我们久居于黑暗的长夜之中的人的眼前”(语出郑振铎的泰戈尔传) 底片和黑八月的整理都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们向我们揭示了生活的本质,在阅读时注意揣摩。 【知识窗口】 1、普希金(179

35、9-1837),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写下许多歌颂自由,反对专制的诗篇。1820年被沙皇流放到南俄,1824年又第二次流放,1826年回莫斯科,在沙皇监视下埋头写作。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除了一些叙事诗、小说,他一生写了近九百首抒情诗,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他的代表作品有诗体小说叶普盖尼·奥涅金、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2、拿破仑墓,诗中第九节提到“一座光荣的坟墓”,指的是拿破仑的坟墓。拿破仑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曾参加革命军,击溃保皇复辟势力。欧洲反动势力组成反法

36、同盟,严重危胁法国安全,拿破仑多次粉碎反法同盟,沉重地打去了欧洲反动势力。1814年,拿破仑兵败后被囚于在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诗中“一面峭壁”说的就是此地。1821年拿破仑死于圣赫勃拿岛囚室。 3、拜伦(1788-1824),英国伟大诗人,代表作唐·璜。他的诗多歌颂自由、民主和民族解放,对普希金的影响很大。1823年,拜伦乘坐自己出资装备的战舰到希腊,参加反对土耳其的民族解放斗争,受到希腊人民的热烈欢迎,次年四月死在希腊,引起全欧进步人士的震痛。普希金闻讯,感到无比哀痛,他称拜伦为“天才”,“我们思想上的另一位君主”,“为自由之神悲泣的歌者。” 4、沃尔柯特(1930- 

37、  ),1930年1月生于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原英属西印度群岛中的圣卢西亚岛(1979年独立)首府卡斯特里市,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非洲裔,14岁起即开始发表诗作,七十年代起以客座教授和住校诗人身份出入美国各大学。现任教于波士顿大学创作系。沃尔柯特创作颇丰,迄今著有诗集二十余种。1992年沃尔柯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了殖民地长大的混血儿,始终承受着种族、文化以及政治上的“精神分裂”的痛苦,但他拥抱本土和殖民文化两方面的精华。通过个人奋斗,成了一个文化分裂的爱益者。瑞典文学院授予沃尔柯特诺贝尔文学奖时称其诗作“大量散发着光彩,且深具历史眼光,是多元文化撞击下的产物”。 【要

38、点探究】 致大海 1、诗人为什么如此热爱大海?大海有什么象征意义? 【提示:因为大海有广阔的胸怀,惊人的威力,壮丽的景色。更为重要的是大海是自由精神的象征。诗歌第一句“再见吧,自由的原素!”即揭示了这种象征意义】 2、诗人对大海的礼赞反映了什么? 【提示: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 3、诗人面对大海为什么又感到悲伤痛苦? 【提示: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诗人失去自由的苦恼心伤,而今长夜如磐,虎狼当道。时世艰险、自由难得。】 4、诗人由大海而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这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诗人极力赞颂拿破仑和诗人拜伦,一方面表现诗人对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另一

39、方面地反映了诗人对前程渺茫、壮志难酬的悲哀。】 我一无所求 5、诗的第一节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提示:第一节描绘的是热带的黎明,空气潮润,薄雾浮在空中,榕树下一个勤劳的女子在挤牛奶的景象。寓含着诗人对生命的满足,表现出诗人那种超然的恬静和淡定。】 6、全诗表达的一种什么情感? 【提示:全诗三节描写的热带风情:恬静、富足。诗人在画面之中,又如置身世外,人与自然和谐为一,诗人的情感宁静超然,显出一种博大的光辉。】 底片 7、这首诗的题为“底片”,应如何理解? 【提示:诗歌反映的是生活的原色。】 8、“既然不能期望他的回答”,为什么还有问候和提问? 【提示:生活的本质也许是丑陋的,但人

40、不能拒绝生活,对生活的提问,许多答案并不是我们期待,但是问候和提问是生活的内容。】 黑八月 9、如何理解诗题? 【提示:“黑八月”象征着晦暗的生活,充满痛苦、矛盾的生活】 10、诗人在诗中体现出的生活态度是什么样的? 【提示:生活原本就是杂乱无章的,只要摆正心态,只要对生活充满热爱,那即使是在痛苦的日子中也会感受明媚的阳光。所以诗人说:“爱这阴暗的日子,这冒汽的山,充满嗡嗡闲话的蚊子的空气,和啜饮苦药。】 【一课一得】 鉴赏诗歌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想像和联想的作用 想像是一种以创造图像为目的的心理活动过程。阅读作品时,想像的作用就是将作家用文字描写的客观生活、客观事物的情形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现出来

41、。因诗的语言极为凝练,客观生活中的许多细节常隐藏在文字背后,必须借助想像把我们补充出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从而逐步进入诗中的境界。 联想则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我们读诗可由诗人的体验想到自己的曾有过的体验,这就是联想。 想像帮我们进入诗境,联想给我们带来启迪,二者都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手段。第六课时: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20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 沉淀( dìng)  干瘪(bi)    纤(qin)绳

42、    勒(li)进    B 眷(juàn)属   蔬(sh)菜    绯(fi)红    迷惘(wng) C 稠(chóu)密   憩(x)息    拥(yng)抱   沼(zho)泽 D 屏(píng)息   霉菌(jn)&

43、#160;  发酵(jiào)    油腻(nì) 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骄美的容光。 C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海的船只就会被覆亡。 D因为那个隐密的愿望而苦恼心伤。 3选出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  )。(3分)    A秋天像辉煌的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    B那河畔的

44、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歌声好像永无尽头一样。    D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 4下列比喻不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日记:心的轨迹  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B 词典:知识的海 学问的帆  书山上跋涉的樵夫 C 笑:你是美的姐妹    你是艺术家的娇儿 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 D 浪花:一朵浪花,一个跳动的音符    

45、60;      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           一江浪花,一个欢乐的生命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新诗是现代诗歌的主流,而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旧体诗,也被认为是现代诗歌。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就是一首用古典诗词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 B徐志摩和闻一多都是新月派诗人。再别康桥和死水都具有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的特点,体现了新月派诗人对诗美的追求

46、。 C中国当代诗坛的现代诗歌运动由“新诗潮”和“后新诗潮”汇合而成。舒婷、梁小斌的诗是“新诗潮”中的“朦胧诗”,韩东的诗属“后新诗潮”中的“新生代”诗。 D华滋华斯是法国“湖畔派”的代表诗人,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裴多菲是匈牙利最著名的爱国诗人。 6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她唱的音调好不凄凉。    她唱的音调好凄凉。    B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47、;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C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    D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7下列诗句的抒情方式不是直抒胸臆的一项是(   )。(3分)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B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C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二、阅读。(4

48、5分) 8选出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   )。(3分) 蝈 蝈 和 蟋 蟀 济慈 从不间断的是大地的诗歌:                     当鸟儿疲于炎热的太阳             

49、0;       在树阴里沉默,在草地上 就有另种声音从篱笆飘过; 那是蝈蝈的声音,它急于                     享受夏日的盛宴的喜悦,               

50、60;     唱个不停;而等它需要停歇, 就在青草丛里稍稍憩息。 呵,大地的诗歌从不间断:                     在孤寂的冬夜,当冰霜冻结,                

51、0;    四周静悄悄,炉边就响起了 蟋蟀的歌声,而室中的温暖                     使人昏昏欲睡,我们会感觉                    &

52、#160;  仿佛是蝈蝈在山坡上鸣叫。 A诗人以精细的观察,抒写了夏日郊外的蝈蝈和冬夜炉边的蟋蟀交替歌唱的情景。“大地的诗歌从不间断”的变化反复仅起结构作用。 B开头疲于暑热的鸟儿,其实是春天的歌手,而蟋蟀生命力最旺盛的时刻正是秋季,而且春秋两季正是百鸟争鸣,千虫歌唱的时节。这样,诗人实际上揭示了一年四季大自然歌声不绝的规律,从而赞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美。 C夏日的草地、篱笆、浓阴,冬夜令人昏昏欲睡的温暖的炉边,静谧安详。蝈蝈和蟋蟀的声音更衬托出环境的幽静,收到以动衬静的效果。 D为了适于表达主题,诗人采用了冬夏对比的手法,然而,由于夏冬两种境界之情调十分相似;加

53、上诗人明写冬夏,暗示春秋;末尾又舔上由蝈蝈到蟋蟀的巧妙联想,使全诗自然地浑成一体,毫无割裂之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3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野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54、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9“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野里”一句,涉及的时间,除了“秋天”外,还隐指                      。(3分)    10“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有何寓意?(3分)  

55、;  11“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是指什么?(3分) 12诗歌以                  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             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                                               (6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