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基础会考复习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1)基础会考复习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1)基础会考复习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1)基础会考复习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地理(必修1)基础会考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在宇宙中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在宇宙中1.宇宙宇宙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着的物质世界.天体的概念: 宇宙是物质的,组成宇宙的各种各样的物质称为天体.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天体系统的概念:各种天体受彼此间的引力作用而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2.太阳系.太阳系的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大行星、小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八大行星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星.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土

2、、木星)、远日行星(天王、海王)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适中,形成包围地球并适合呼吸大气安全的宇宙环境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能源不断以电磁波(图1-2-2)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能量来源: 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a.能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b.为日常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课本12页的图1-2-3说明太阳辐射分布有什么特点?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的外部结构(由里向

3、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的标志及周期: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为11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气候、电离层、地球磁场三.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不同(图141 )三大圈层(由里向外)地核、地幔、地壳2.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大气圈:环绕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厚度20003000 千米.a.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氧、氩、二氧化碳等)水汽、固体杂质b.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的特点:大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样;气温随着高度有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平流层的特点:大气水平运动为主

4、,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飞行;气温随海拔增加而增加,臭气集中分布在该层。水圈:地球上各种水体,通过水的运动组成一个统一的相互联系的圈层。主要的水体是海洋水,淡水主体是固体冰川为主。生物圈:包括大气下层、水圈的全部、地壳的上层。生物大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100米或水面以下200米的这一薄层中。它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它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课堂练习:4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大气、水、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C)A重力势能 B生物能 C太阳辐射能 D风能 5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 D )A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B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

5、行星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6.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是( B )A.耀斑、日冕 B.黑子、耀斑 C.黑子、磁暴 D.耀斑、磁暴7.下列现象中,由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C A.为地球提供光和热 B.气温异常升高C.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有线电话突然中断8.关于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B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B.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C.该层中的臭氧可大量吸收紫外线 D.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9.下列地区中,地壳最厚的是( D ) A.太平洋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10.在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 D ) A.岩石圈 B.大气圈 C

6、.水圈 D.生物圈 11.火山爆发时,从火山口向外涌出的大量岩浆,其发源地来自( B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12.地球上淡水储量最多的水体是 ( C ) A.河水 B.湖泊淡水 C.冰川 D.地下淡水四.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运动的规律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运动;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旋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旋转。自转周期: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自转360°;一个太阳日=24小时,自转360°59;恒星日为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自转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除两极点角速度

7、为0以外,其它地方都是每小时自西向东转15°。所以经度相差15°就相差一小时。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的线速度为最大(1697千米/小时),两极点线速度为0,另外南北纬60°的地方线速度为赤道的1/2。2.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运动方向和轨道:自西向东运动,轨道为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所以地球离太阳时近时远,1月初地球处于近日点,7月初地球处于远日点。公转速度:离太阳近速度就快,反之就慢。公转周期:回归年和二分二至日一个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二分二至日的判读方法:a.地轴左倾左冬(冬至日),右倾右冬(冬至日)。b.北极圈内为极昼(或南极圈内

8、为极夜)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南极圈内为极昼(或北极圈内为极夜)时为北半球冬至日c.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则此时节气为春分日或者秋分日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所以转向白天的晨昏线为晨线,而转向黑夜的晨昏线为昏线。时间的差异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二地经度差/15(东加西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二地时区差(东加西减)物体的水平运动发生偏转: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赤道上运动的物体没有发生偏转。4.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a.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小于23°26)的地区一年有二次太阳直射,南北回线上一年有

9、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线以外(纬度大于23°26)的地区没有太阳直射b.直射点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然后从直射点纬线向北向南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小,且离直射点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小。昼夜长短的变化.a.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南极圈为极夜现象;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南极圈为极昼现象。b.夏半年,北半球昼长越夜,且纬度越高昼就越长,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地昼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冬半年情况与夏半年相反;北半球情况与南半球情况相反。四季的更替:南北半球季节总是相反31读12月22日太阳光照示意图(图9)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示意图(图10),完成下列要求。(1)在12月22日太阳光照示意图上画出晨昏线和夜半球。(2)这一天,图中A、B 、C三地角速度和线速度大小相比 都相等 ;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