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_第1页
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_第2页
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_第3页
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_第4页
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二:专题三:历史的回声专题三:历史的回声一专题内涵讲解历史是一份丰厚的遗产,是人类的、某个民族的集体记忆的系统化、符号化。它记述了人类的、某个民族的过去,轰轰烈烈的、缠绵悱恻的、刻骨铭心的事迹,并且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重新认证和解读,不断赋予它以新的意义,使人类获得精神营养,得以不断进步。人们记录历史,追踪历史,研读历史,总是想探究历史深层的隐秘之处,找寻到推动历史开展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总是会引发种种感喟,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这些就像大江的浪涛,奔流而下,激荡澎湃,訇然作响,山鸣谷应,久久的回响。它从过往的年代传来,又绵延而去,直到永远。鲁迅说过:“我们看历史,可以据过去推知将来,历史

2、记忆的内涵、风格和强韧性构成一个民族的精神素质,即民族性。但凡有活力的民族,都是牢牢地记住自己民族的以及整个世界的历史的。寻绎历史开展的轨迹,并且不断进展反思,就能减少重复性的错误,把握将来。“历史的回声是指集体的历史记忆以及这种记忆在前人心中的价值意义、感情态度,是前人的对历史的认识、评价和记录。学习“历史的回声专题的着眼点,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在于学习如何把握历史的瞬间,进展忠实的记录。本专题分为三个板快。“后人之鉴选入两篇史论,皆为兴亡论。指导学生在梳通文句的根底上,初步弄懂文章的意思,再沉吟涵咏,熟读成诵,加深理解。着重体

3、会作者是历史中找出与今天相似或本质上相通的史实,将古与今对接起来,借古讽今。“千古江山选入宋人怀古词三首。这三首词,皆是因为作者面对历史陈迹,沉入过往的年代,引发遐想而作的,有的是慨叹六朝君王“竞逐繁华导致相继覆亡,嘲讽北宋中期举朝上下耽于安乐,不事进取的现实;有的是以自己与古人相比较,嗟叹有志难酬,报国无门,光阴虚度;有的是借观景所见,追溯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抒发自己的正确意见不被承受的抑郁情怀。学习时,注意引导学生从吟诵中加深对词作的理解,受到感染,并能体会到怀古词的一些根本特点。“血与火的记忆收入两篇纪实性文章,都是反映抗日战争的,记下了“瞬间的历史。引导学生透过这两篇文字中对普

4、通人在战争中的处境、感情、心灵的描写,认识中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生存所表现的奉献精神和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理解军国主义思想和种族偏见的灌输是怎样扭曲人性的。引导学生将两篇作品比照着读,看看战争在敌对国家人们心中引起的不同的指向和反响,加深历史记忆。二、教学目的1.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习,认识集体的历史记忆对于族群和全人类的延续、开展和繁荣所起的重要作用,学习审视历史,反思历史,承受和借鉴历史经历,进步认识社会的才能。2.学生能从学习议史、咏史和记录“瞬间的历史的纪实作品之中,品味出人们把握和认识历史的不同的方式和感情态度,着重认识新闻类作品的特征和主要的表现方式。4.学生能从历史评论的学习之中,进一步

5、理解如何处理议论文中观点与材料的关系。5.学生可以有意识地运用有关文言实词活用常见的几种方式去解读文言作品。6.学生能合作进展历史遗踪的寻访、考察和史料的搜集、整理,从材料之中提炼观点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展评价、咏赞,选择适宜的文体,有个性的予以表述。前三项是教学的重点。?六国论?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弊、率、完、患、众、判、速、再、数、当、礼、宜、故事、颠覆的含义;归纳“得、非、或、相的义项;掌握使动用法。2、学习本文严谨的论证构造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特色,领悟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3、理解六国破灭的原因及其讽喻北宋王朝的写作意图;理解所总结的历史教训。教学设想1、整体阅读是翻译的重要根据。首先从整

6、体上把握课文,即对照注释阅读课文,初步疏通文句,大体上理解原文的意思,大致熟悉全文的思路,把表述作者观点的语句找出来。2、结合课前预习,课上要调动学生考虑、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教学时数:两课时。阅读准备:印成材料发给学生或由学生查阅资料一、背景材料1、时代背景:北宋初期,西、北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间,宋年和辽军西夏军大小60余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妥协投降。例如宋真宗景德元年与辽议定,每年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后又被迫追加银10万、绢10万匹。2、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1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前290年 韩割武遂予秦。

7、前280年 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前275年 魏割温予秦。前273年 魏割南阳予秦。2秦灭六国时间表前230年灭朝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赵、灭燕 前221年灭齐3六国抗秦大事的表前269年赵将赵奢击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赵,秦兵解去。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国兵败秦军河外。前233年秦攻赤丽、宜安,被赵李牧击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击退。二、预习要求1、结合注释,疏通全文,自己画出重点词句,难于翻译的也勾画出来。2、预习考虑题1作者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据来进展论证?2全文的论证构造有何特点?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3你认为苏洵的论点正确吗?你怎么对待六国的灭

8、亡?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复习、学生交流?和平的祈褥?专题学习感受。二、导入课文,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历史是一面镜子。在人类历史开展过程中,发生过无数令人感奋、发人省悟的事件,也留下许多经历教训。人们在记录历史、追踪历史的同时,总会涌现出许多联想,引发出许多感慨,这中间又有多少英雄的喟叹、智者的思索和文人骚客的浪漫的诗心。那是历史的回声,它从遥远的过去传来,又将裹挟着我们的声音向着将来绵延而去。今天就让我们来聆听苏洵的心声吧。板书课题三、学生根据资料简述作家作品。四、整体感知全文。找同学简述全文的根本内容,其他同学补充或更正。五、听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并注意以下字音。六

9、国互丧(sàng) 暴(p)霜露洎(jì) 草芥(jiè) 与(y)赢(yíng) 下咽(yàn) 胜负之数(sh)四、检查预习要求、疏通词句。1、可逐段让学生提出本段的重点词句和难于理解的词句问题。2、教师可能就此指导学生根据对全文内容的感知,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并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的2-3个例子来详细分析,加经印证。3、学生同桌或前后桌根据推断词义的方法讨论那些难于理解的词句。4、讨论后,由同学来解答以上问题。有不准确的由别的同学补充或更正。仍不对的由教师解释分析。五、学生诵读全文。六、总结从我们以上的学习理解到,我们学习文章

10、一定要首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哪怕只是略知大意,对于理解和记诵都是非常必要的。八、作业课上完不成,课后继续积累重点词语,归纳多义词、词类活用及文言句式。第二课时一、投影化展示学生作业,师生合作完善。1、一词多义非兵不利兵器、武器,名词兵 斯用兵之效也战争,名词而秦兵又至矣军队、名词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形容词故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所以,因此,连词此言得之对,说得对,动词得 诚不得已可以,动词较秦之所得得到、获得,动词诸侯之所以亡与战败而亡者丧失、丧失,动词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灭亡,动词暴秦之欲无厌凶暴的,凶恶残酷的,形容词暴暴霜露暴露,动词,读暴pu终继五国迁灭终于,副词终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用

11、到底,坚持到底,动词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前“为意为“治理,动词;后“为是“被,介词为 至丹以荆卿为计作为,动词邯郸为郡成为,动词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起初,副词始始速祸焉才,副词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假设,连词向并力西向对着,这里有“对付的意思,动词2、古今异义率赂秦耶古义:一概,全都。今义:率领;不慎重至于颠覆古义:终究,到结局。今义:表示另提一事,连词其实百倍古义:那实际情况。今义:实在的,事实上思厥先祖父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后秦击赵者再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可谓智力孤危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理解事物的才能下而从六国破亡多故事古义:先例,旧事。今义: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

12、人物有情节的事情四、词类活用李牧连却之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始速祸焉形容词用作动词,招致日削月割时间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词用作动词,礼遇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2、被动词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战。洎牧以谗诛3、变式句赵尝五战于秦。介词构造后置二、通过讨论预习考虑题,引入对全文论点论据的分析。一提问二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点。三请几组同学发言,互相补充,教师归纳。1、本文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两分句从正反两个不同角度陈述观点。“非兵不利,战不善用否认句式排除异说,保证了后一分

13、句正面肯定确实凿性。文章的两个分论点,在本段实际上是论证中心论点的两个论据,它们从“赂者和“为赂者两方面的受赂秦之害的角度进展论证,加强了中心论点的严密性。2、作者使用历史事实作为论据主在出如今第二、三段。第二段集中写韩、魏、楚三国,承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从而论证“弊在赂秦。第三段集中写齐、燕、赵三国,承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说明其原因是“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从而论证“弊在赂奏。三、通过讨论预习考虑题,从而引入对全文论证构造和方法的分析。一提问二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点。三学生发言,互相补充,教师归纳。1、论证构造分论点非兵不利,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韩魏楚中心战不善

14、, 分论点 北宋王朝借古讽今论点 赂者以赂者丧,弊在赂秦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齐燕赵2、论证方法引证法,引用古人的话,以加强论证的说服力。例证法,列举六国灭亡的史实,以证明观点的正确性。比照论证,用秦国与六国比照,六国之间的比照,以证明六国破灭的历史必然性。此外还运用了因果论证、假设论证。四、在理解的根底上诵读全文。五、小结全文中心论点的提出开门见山,简洁明快,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第一个分论点承中心论点直接提出,顺应自然。第二个分论点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提出,引人考虑,对中心论点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运用因果论证的方法,从道理上给人以明晰、严密的感觉,语气坚决,观点鲜明。六、讨论:根据你理解的史实,你

15、认为苏询的观点正确吗?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可出示苏辙的?六国论?七、作业选取精彩片段背诵。阿房宫赋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课文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2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才能。二才能训练点学习本文擅长从多种角度,详细、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根底上议论的写作特色。(三)德育浸透点通过作者对秦亡原因的阐释,理解本文作者借古讽今、讽时刺世的写作目的,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必然会导致覆亡的道理。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是明确本文运用想象、夸张等多种方

16、法详细描写阿房宫这一艺术形象,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加强了深度的写作特色。2教学难点是文字较艰深。解决以上重点、难点的方法是加强诵读,加大教师指导、讲析的分量,以读读、讲讲、议议、背背的形式贯穿课堂始终。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读、背课文。2学生自我理解课文内容,疑难词、句、意,课堂向教师、同学质疑。3。讨论本文的立论与?过秦论?有何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有何不同?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是

17、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一)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正音。回màn V餮蓂n 不 何虹jì妃 pín yìng qiáng 焚 兰jio lù不知其所之也yo 尽态极 yán 掠pio鼎 chng l y zzh贺梁之 chuán 在 之 粒y sù 横 jiànu y cnc2学生大声地自读。3在预习的根底上,让学生课上对照注解疏通全文,将疑点划出,以备质疑、释疑。

18、4,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从总体上把握全文。(二)学习第一段1提问课后练习第一题答案,从总体上把握全文。2找一学生读第一段,注意读出阿房宫的宏伟气势和赋铺张扬的特点。3学生齐读。4学生质疑、教师指导、明确重点掌握的词。(1)需要掌握的重点实词:六王 完了、完毕 北 而西折 动词,架木做屋未 何虹 雨止初晴(2)特殊用法四海 “一数动 统一构而 折 “骊山 名状 从骊山“北、“西 名状 向北、向西未 何 “云 名动 出现云彩“龙 名动 出现龙未霁何 名动 出现虹歌台暖 动名 歌声5段意理解。分四层。第一层:开首十二字,交代时代背景,点出地理环境。 “兀 “出虽是粗笔勾勒,但已显爱憎,提醒了秦始皇统

19、一后骄纵享乐,几十万劳动者的辛劳与血泪才换得阿房宫“出。第二层:“覆压流入宫墙。夸张手法,总写阿房宫的宏伟规模。“覆压言其广,“隔 离言其高。骊山,起伏不断;二川,滔滔不绝,这两句将宫殿趋向、座落地势、规模之大形象鲜明地描绘出来。第四层:本段最后局部。从行文上看,这局部带过渡性质,从建筑写到宫殿中人物的活动,“歌台暖响等四句既写宫中歌舞之盛,也写出这欢歌狂舞背后隐藏着宫人的无限悲戚。“日之内,一宫之 间,而气候不齐,重在写人之感受,亲疏各别,冷暖不均。6小结“赋的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赋的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作者围绕一个事物,就某一客观对象反复描写,多方渲染,极尽铺陈之能事,以达

20、曲传其义,情尽意足之效果。本文的第三段就表达了上述特点。7学生反复读,尝试背这段内容。(三)布置作业背诵第一段,预习下几段。第二课时(一)教学重点研讨余下段落,完成课后习题,凿实词多义。(二)研读第二段1学生读。2学生就字词质疑,教师指点,明确重点、难点。(1)补充注释。a绿云扰扰:“绿云,浓墨有荣耀的云,此处形容女子的头发黑密;“扰扰,纷乱蓬松的样子。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这里用“互文修辞格:本应合在一块儿说的词,因对偶、押韵或字数的限制,临时拆开来使用,理解时又应合在一块儿。可译为“燕、赵、齐、楚、韩、魏六国之统治者有无数的金玉珍宝。(2)重点掌握的词。s 不知其所 也

21、“杳,深远;“之,动词,去。b尽态极 “妍,美丽。c 立 “缦通“曼,久。d 连绵词,接连不断的样子。(3)特殊用法。a 采于秦 “辇,名状,乘辇。b燕赵之 ,韩魏之 ,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动名,收藏的金玉珍宝,经营的金玉珍宝。c , : “鼎“玉“金“珠,名状“铛“石“块“砾,名动(4)段意理解。a过渡:在第段中,作者从背景、外貌、内景等方面竭力铺陈,阿房宫的形象已矗立于眼前,华美堂皇。在本段中,由宫殿的描绘,自然过渡到对宫人、宫藏的描绘。b写宫人:“妃嫔媵嫱三十六年。分别从宫人的来源、宫人的生活、宫人的命运几方面进展描写。明星、绿云、渭流、腻烟、雾、雷霆等详细形象的描绘,比喻精彩,想象

22、奇特,又经过了艺术的夸张,极写宫女之多,妃嫔彩娥,济济各殿,也见出秦皇的骄奢淫逸,腐败不堪。而她们“尽态极妍的目的是“望幸,可是却“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望幸与“不得见,充满了对孤寂痛苦的宫女的同情,更有对暴君的揭露。c写宫藏:本段余下的局部。“收藏“经营“精英及“剽掠这些词写出秦人掠夺之甚。“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八个字有四组比照,六国的珠宝尽入秦宫,但在宫中却视假设土石,任意抛洒,有奢侈之心,无爱惜之意,批判锋芒渐露“亦不甚惜,我们仿佛已听到作者的斥责和愤慨的声音了。(三)研读第三段学生读、背第三段1学生质疑,教师点拨,明确重点。(1)补充注释a纷奢:繁华奢侈 b直栏横 槛:栏杆(2)重点实

23、词a函谷 举:被攻取b 焦土 可怜:可惜2段意理解这一段由上文的描写转入议论。(1)第一层:“嗟乎至“用之如泥沙。以常理和反问斥秦统治者只顾个人享受,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2)第二层:“使负栋之柱至“不敢言而敢怒。摆出秦皇罪证,六个排比分句,运用比喻、夸张,紧扣阿房宫,进展强烈的对照描写,绘出秦始皇“劳民伤财的怵目惊心的图画。接下去顺势写出人民“不敢言而敢怒的场面。民怨积深,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农民起义的爆发是必然的。(3)第三层:这局部用14个字高度概括了秦亡的过程,民众的对抗从“怒到“叫 “举“炬,三个动词,短促相连,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摧枯拉

24、朽之势,火山爆发之烈,迅猛异常,不可压抑。“可怜焦土与上面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比照,显得收束有力,概括了秦的速亡。(四)研读第四段1学生齐读。2理解内容。历史的回忆,有着现实的用心。最后的作者议论,给唐王朝不啻浇了一瓢钻心透骨的冰水。文章突出一个“鉴字,企冀唐统治者以秦为镜,回心转意,更弦易辙。3学生反复读、背第3、4两段。(五)布置作业拓展思路,深究问题完成课后练习第五题 (略)课上练习,稳固重点实词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四题(略)?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教学目的: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25、可以感词人所感,让学生体味艺术美的感染力。3、掌握常用的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才能。教学设想:1、通过诵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品味深沉独特的艺术魅力。2、注重古典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络,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目光和现代观念科学地品评课文,真正领悟作品对于当代读者的人生启迪:在珍惜生命、发奋有为的同时,只有摆脱患得患失的羁绊,才能获得一个欢乐的人生。教学时数:1课时阅读准备:一、查资料,理解作者及与作背景略,并制成卡片二、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三、熟读课文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而忧苍生

26、,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己,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赤壁风景图及苏轼原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这篇传世佳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二、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1拿出预习卡片,熟悉作者及创作背景;2自由朗读,揣摩作者的情感。2、运用多媒体播放影片范读3、学生齐读4、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所得1说说你对这首词的感受2提出你不能理解的词句5、教师小结这首词是苏轼游赤壁古战场,因眼前之景,忆往昔之事,感自身处境,抒自己情怀。三、赏析上阕1、学生

27、有感情地朗读上阕,讨论完成下表: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风光?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调怎样?营造了怎样的诗歌意境?2、请学生试着用尽可能优美的语句把写景局部的语句再现出来,体会诗歌的意境滚滚东流的长江汹涌奔腾,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搏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3、面对壮美的赤壁景观,很自然地会想到曾经活动在这里的英雄,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曾经在此的英雄。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云长,一声断喝长坂坡上的猛张飞,方天画戟无人能敌的俊吕布,运筹帷幄,世所难当的诸葛亮。1学生自由朗读下阕,考虑问题,完成下表,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基调怎样?作者自

28、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基调怎样?2学生考虑:对周瑜的追述是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作者是如何解决这种矛盾的:“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教师:3、总结全文内容:感怀、写景、咏史、抒情基调:昂扬、感奋、豪迈、苍凉全词写景、怀古、抒怀,三者完美结合,浑然一体。四、拓展延伸,比较进步1、阅读比较豪放词和婉约词的风格差异1投影显示?雨霖铃?3教师用俞文豹?吹剑录?中的文字总结:婉约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扬柳岸,晓风残月;豪放词:“须关西大

29、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2、有人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含有消极成分,试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联络现实生活实际,说说当代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观。这是个拓展性话题,不在于形成统一的结论,而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教学目的:1、进一步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教学设想1、注意诵读,从自由读到范读,再齐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

30、的豪放词风。2、注意比较,比较苏辛豪放词风的差异。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1、检查背诵2、指名学生答复:作者在词中描写赤壁景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赤壁之景,显得宏伟惊骇,既衬托了当年古战场战斗之剧烈,又有力地衬托了英雄人物。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的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的周瑜相比,东坡自然会发限的感慨,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整体感知,理解内容1、学生自学课文,完成1学生查找资料,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正音、正义,疏通词语3学生自读课文4听录音

31、,注意范读的语气和感情5齐读课文,感受文章2、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上阕:歌颂迨慕英雄及其功勋业绩,感慨“时无英雄。下阕:借刘义隆,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以及自己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四、品味鉴赏1、要求学生找出词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思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决心2人道寄奴曾住:思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3烽火扬州路,佛狸祠下:今者对照,不堪回首4元嘉草草,封猩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这些典故的使用使诗文情思隽永,含蓄深化2、引导学生找出词中的比照,并体会其作用1英雄

32、业绩与可悲现实比照: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比照:提出历史的经历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比照: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这些比照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五、拓展延伸?念奴·赤壁怀古?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借咏怀历史抒发感情,讨论这两首词的异同。此题设计,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两首词内容的异同,还要领会苏辛这两位豪放派代表词人风格上的异同1、一样点:构造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把古喻今2、不同点:1?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

33、中,用“千古风流人物、“三国周郎赤壁和“一时多少豪杰从景中逐层托出人物,为下阕的议论作好铺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写景中就含有议论,下阕议论之中也有写景的地方。2议论涉及的问题不同,深度不同。苏轼词作纵横决荡,议论能上以形而上的层面,思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辛弃疾的词作扣紧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3苏词多铺叙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用事多,层层转折,显得隐晦。?落日?消息二那么?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2、复习消息的文体常识,区分消息和通讯的区别。教学设想1、因为是自读课文,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成对文章

34、的理解2、根据提供的材料,学生进一步理解历史,形成自己的看法。阅读准备一、查资料,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并制成卡片。1、朱启平1915-1993,浙江嘉兴人,在著名的?大公报?社做记者。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朱启平被派往日本横须架港现场采访,9月2日,他亲眼目睹中、英、法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承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其现场报道?落日?在?大公报?发表后轰动一时,后被列为大学新联络典范教材。2、?落日?,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投降签字仪式定于1945年9月2日上午九时在美国海军“密苏里号战舰上举行。为什么将这一举世瞩目的仪式放在军舰上?原来事出有因,杜鲁门总统在日本投降

35、后,宣布由麦克阿瑟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负责安排和主持日本投降仪式,并作为同盟国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这一决定立即引起了海军的强烈不满,因此海军部长福莱斯特建议,假设投降仪式式由陆军将领主持,那么仪式式应在一舰海军军舰上举行,以表彰海军在战争中所作出的奉献。为了保证总统同意这一建议,他特别选择以杜鲁门家乡命名,并由他女儿马格丽特主持下水典礼“密苏里号作为候选军舰。3、勃兰特1913-1992,德国政治家,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1967-1974年在任联帮德国总理。二战期间流亡国外,从事反法西斯斗争。获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照片左上角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安妮小组。二、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借助

36、工具书、正字、正音。2、整理文章构造、内容3、复习消息文体的常识,区别消息和通讯的不同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二、导入课文悠悠五十年的中华民族,有诗情博发的过去,也有沉痛无比的昨天,尤其我们同世界人民一同经历了法西斯的铁蹄,也共同见证了成功的时刻,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近代发生的几个重大事件。三、精读课文自习课文,要求理清文章的构造思路,明确文章的主题,先让学生看课文,考虑,再同桌间适当讨论,得出结论?落日?签字场所 8点多既表现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对祖国将来的期待准备7点多 代表到来 8点半,8点50分仪式开始 9时整,9时10分,9时18分投降书脏了9时18分以后?消息二那么?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

37、赞?下跪要认清历史,勿要重蹈历史覆辙,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构造 感受影响?加拿大将“南京大屠杀编入历史教材?编撰的原因、目的及意义倒金字塔构造 新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方式和范围四、根据补充材料,小组活动,谈心得体会附:材料二那么可投影,亦可打印给学生安妮的故事原来,安妮从集中营解放之时,到了德国波恩,由安妮小姐成了安妮太太,她参观了一次豪华的婚礼上,新郎的父亲,一个名叫陪陪尔的,隐瞒了他原来是希特勒党卫军小头目的身份,混入西德政府,还兴致勃勃的带着来宾参观她为新郎新娘布置的洞房,看过许多油画、家具之后,陪陪尔又特地指着一个象牙台灯弦耀,说道:“女士们、先生们,这是我特意送给儿媳的台灯,请看上面特制

38、的灯罩,举世无双。灯罩乳白色,半透明,中间还有朵红色玫瑰花图案,奇特精巧致极,价值连城。安妮看着这个灯罩,仔细的打量着灯罩上的玫瑰,突然高喊:“罗宾,亲爱的!然后,昏倒在地。这时,正在得意洋洋的陪陪尔慌乱起来,急忙寻找出一针白色药水,说:“我给她注射这针药水,会立即好起来。当陪陪尔正欲向安妮扎针之时,一只有力的手,阻拦了他,说道:“不要注射!安妮太太醒过来了。这时,安妮痛哭着喊道:“那灯罩是用人皮做的!德国法西斯党卫军们,在波兰集中营剥下过几千张人皮!那灯罩上的玫瑰花,就是同我关在一起的男友身上的纹身图案。在维辛斯集中营,他被杀害了,纳粹们又残忍地剥了他的皮,做了灯罩。当场阻止陪陪尔给安妮打针陪陪尔妄图害安妮失去记忆的那位来宾,就是后来成为西德总理的勃兰特。根据安妮的揭露,当时担任国会议员的勃兰特把陪陪尔推上了联邦法院。陪陪尔罪有应得被判死刑。勃兰特下跪和小泉参拜刚刚过去的在俄罗斯举行的庆贺反法西斯战争成功60周年的仪式,又让人们想起了二战那段血腥的历史,当然也让人回忆起当年的纳粹德国。在这次庆典仪式中,俄罗斯总统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