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试题汇编 第一单元 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试题汇编 第一单元 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试题汇编 第一单元 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试题汇编 第一单元 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13年高考历史 真题试题汇编 第一单元 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13北京文综13)读图7,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迁都到C和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废除了丞相制度 图7 中国古代部分都城示意图【考点】古代都城的变迁【答案】C2(2013福建文综1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考点

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C3(2013山东文综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A4(2013天津文综1)右图为岛夷志略片段。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C5(2013江苏单科3)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

3、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考点】唐朝三省六部制【答案】A6(2013上海单科7)历史课上,讨论中国古代的官制演变,同学们征引史料,各抒己见。甲说: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乙说: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丙说: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丁说:青海军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其中涉及宋代文官体制的史料是()A甲说、乙说 B甲说、丙说 C甲说、丁说 D乙说、丙说【考点】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答案】A7(2013四川文

4、综13)(28分)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

5、制度史)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6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6分)【考点】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答案】(1)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2分)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4分)8(2013天津文综1

6、2)(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5分)【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

7、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措施:分封诸侯王国。内容: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后果: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5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

8、)【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答案】措施: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的防范。意义: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9(2013上海单科36)“无为”与“有为”(12分)材料一 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欲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平民政府的思想则为“无为而治”,“无为”之实则为“因循”。 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二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当此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

9、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问题:(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无为之实则为因循”的说法?(4分)(2)汉初七十余年的“无为”给汉武帝留下怎样的历史遗产?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汉武帝的“有为”?(8分)【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答案】36(1)水平1:辩证全面且有史实依据。(4分)汉承秦制,如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等都是因循。但又不完全承秦制,如沿袭周朝的分封制,造成郡国并行的局面;且政令实施宽简舒畅,与秦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水平2:有史实依据,但不够全面(按题意相符程度给分)。其他答案。(0分)36(2)水平1:从材料中提取史实间的关联信息,并结合所学辩证看待汉武帝的“有为”。 (8分)汉初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复苏,财富日臻丰厚,为汉武帝的“有为”提供了经济基础。但汉初的王国势力依然膨胀,贫富分化、土地兼并等民生问题严重,有待汉武帝解决。针对王国势力,汉武帝颁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