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辅仁高中高三历史必修二单元练习卷_第1页
无锡辅仁高中高三历史必修二单元练习卷_第2页
无锡辅仁高中高三历史必修二单元练习卷_第3页
无锡辅仁高中高三历史必修二单元练习卷_第4页
无锡辅仁高中高三历史必修二单元练习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无锡辅仁高中高三历史必修二单元练习卷2010.10.10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总计60分)1.18世纪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了规模庞大的近代国家博物馆。拥有丰富藏品的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与这些近代博物馆出现的背景无关的是 A. 对外殖民扩张的结果 B. 文艺复兴运动提供大量藏品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国家注重文明传承2.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化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 B  C  D3.中国近代民族经济

2、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也大大超过了法国,在华的地位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错误的是A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B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经济侵略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4.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

3、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D唐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5.明中期苏州东城“此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A民营丝织业的兴盛 B.官营丝织业的兴盛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制瓷业的兴盛6.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其中“救荒” 一门几乎占书的三分之一,这表明 我国传统科技注重实用 作者关心民间疾苦 当时灾荒的严重和政局的衰败 封建统治者对救荒工作的一直高度重视A B C D7.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

4、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水利灌溉技术先进8.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治不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9.下列这组图片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以下表述与之相符的是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改革分配形式,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

5、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改革产权制度,建设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10.中国近代经济电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你选择解决这种形势采取的方法为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C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 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11.史书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

6、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访,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 )A长安城商业发展的范围日益扩大 B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C崇仁坊成为长安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 D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12.1958年10月,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穿喝用不要钱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是A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B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C出现了农村城镇化趋势D破坏了农村生产力13.观察下图,二者的本质相同点是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 B改变分配的方式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 D改变所有制性质14.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度

7、的历史时期。西欧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不包括A商品经济开始取代自然经济B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取代封建制度C人文主义开始取代蒙昧主义D自由主义思想开始取代重商主义15.下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A牛尊的制度材料上 B牛尊的腿上C牛尊的鼻子上 D牛尊的背部16.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年代里”的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17.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

8、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A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区域性经济分工扩大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18.1980的我国在深圳、珠海等地设立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的实质是A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19.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待农而食之,虞(指开发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而出之,丁而成之,荫而通之。”并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

9、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B重农轻商C以农为本D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20.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这段话所指的是A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B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经济全球化的实现21. 一部关于哥伦布1492年首航美洲的电影有以下几个镜头,其中绝对不可能在历史上发生的是A 劝说水手克服困难 B 驾驶多桅帆船C携带马可.波罗行记 D出发前吸食烟草提神22. 李鸿章认为:“然

10、欲自强必先理财,而议者辄指为言利;欲自强必图振作,而议者辄斥以喜事。”李鸿章不畏成见,敢于“言利”的表现是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创办轮船招商局C创办汉阳铁厂 D创办京师同文馆23.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24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

11、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广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此函隐含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毛鸿宾属于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B当时修铁路受到守旧势力的阻碍C因列强的干涉中国当时不能自主修铁路 D太平天国运动威胁到筑路安全25. 1896年至1899年张謇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了大生纱厂。驱使他与“学而优则仕”传统道路告别的社会背景是 A中国政府大力扶植私人办厂B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C“办厂自救”成为时代最强音D列强经济侵略有所放松2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苏联的经济发展曾做过生动的评价:你要母

12、鸡多生蛋,又不给米吃,要马跑的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不正确的是 A中国要吸取苏联的教训 B该比喻指的是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C该比喻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经济的发展要协调27我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产值之间的比例,1960年是21.8 26.1 52.1;1962年是33.3 :30.3 :36.3。这种比例关系的变化反映出 A.工业化建设严重倒退 B.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得到彻底纠正C.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迅速 D.国民经济调整政策成效显著28. 建国以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使得我国由

13、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历史事件是A 土地改革 B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会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9. 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立即开展大规模采集和制应代食品运动的紧急指示,要求各地抓紧秋收已经完毕的时机,大规模地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中共中央发出该指示主要是为了A. 进一步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B. 进一步丰富人民物质生活C. 进一步调动集体生产的积极性 D. 克服困难以渡过经济难关30. 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

14、在承包的一小块土地上精耕细作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振奋人心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二非选择题31.阅读下列材料:(本题13分)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

15、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二 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材料三图1 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 图2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材料一告诉我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4分)(2)材料二中出现

16、“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指出这些现象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关系。(4分)(3)材料三中图1和图2之间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从图2中可以获知哪些重要的信息?(5分)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5分)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一九五三年上半年,在小麦遭受冻灾的地区,粮食的供求状况很紧张,下半年,食油、肉类在许多地方也供不应求,不少城镇中都要排队购买。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起,

17、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粮食、油料、棉花、棉布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无疑是一种重大的措施,它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对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来说,是很必要的。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材料二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例如粮食,还有各种副食品,收购价格长期定得很低,这些年提高了几次

18、,还是比较低,而城市销售价格又不能高了,购销价格倒挂,由国家补贴。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材料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

19、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请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

20、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4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5分)33.阅读下列材料:(本题12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C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摘编自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摘编自刘佛

21、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年份日英美法德19211929年301743947119301937年9927073903摘自任文侠等日本工业现代化概观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的走势。(3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汁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C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5分)(3)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C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4分) 无锡辅仁高中高三历史必修二单元练习卷答卷2010.10.1031.(1)(2)(3)32.(1)(2)(3)33.(1)(2)(3)答案:1-5 DBBDA 6-10 BBBDA 11-15 DDDDC 16-20 ACBDB 21-25 DBCBB 26-30 CDBDC31.(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