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本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2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8/17b73093-7f1d-4f03-bd93-5d6d4171ec1c/17b73093-7f1d-4f03-bd93-5d6d4171ec1c1.gif)
![2013人教版本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2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8/17b73093-7f1d-4f03-bd93-5d6d4171ec1c/17b73093-7f1d-4f03-bd93-5d6d4171ec1c2.gif)
![2013人教版本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2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8/17b73093-7f1d-4f03-bd93-5d6d4171ec1c/17b73093-7f1d-4f03-bd93-5d6d4171ec1c3.gif)
![2013人教版本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2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8/17b73093-7f1d-4f03-bd93-5d6d4171ec1c/17b73093-7f1d-4f03-bd93-5d6d4171ec1c4.gif)
![2013人教版本必修2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测试2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28/17b73093-7f1d-4f03-bd93-5d6d4171ec1c/17b73093-7f1d-4f03-bd93-5d6d4171ec1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2)、第I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从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民国时“天下兴亡,匹妇有责”表明( ) 民国提倡女权 提倡男女平等 提倡妇女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 歧视女性现象消失A B C D答案:A2.1958年5月1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05分开始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电视台是( )A北京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C江苏电视台 D哈尔滨电视台 答案:A略3.“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
2、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况在1943年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C.工人上班有的坐公共汽车,有的骑自行车,去北平出差也可以选择乘坐飞机。D.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答案:D4.烟标和火花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根据图片信息判断,下列烟标或火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答案:D5.进入近代,中国电报事业开始发展起来。中国人自行架设的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是在A 台湾 B天津 C广东 D湖北答案:A6.右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 准确信息是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B.使
3、用白话文报道新闻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答案:B7.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组织)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有误的是A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B民主共和观念传播C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D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答案:D8.创刊于1861年11月上海新报发刊词写到:“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创办目的是 A.报道重大时事 C.宣传
4、政治主张 B.评价社会风气 D.传播商业信息答案:D9.近代以来,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最早出现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 )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C略10.北京某中学学生叶凯对北京传统民居颇感兴趣,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关于建筑变迁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老师提供了如下四个课题。 A.租界里的“洋房” B.四合院的变迁 C.土楼今昔谈 D.沧桑颐和园答案:B略11.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
5、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答案:A12.某人在其征婚的广告中提出:“1、女子须不缠足者;2、须识字者;3、男子不娶妾;4、男人死后,女可再嫁;5、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答案:B13.1912年8月20日时报刊载的苏州之士煞一文,对苏州人士的装束评论说:“绸伞高擎足踏革履之女界学生华丽煞”,“马鞭高挥自穿之将弁人材气焰煞”,“草帽高带口 衔雪茄之少年学生时髦煞”。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 A中国的传统服饰很受苏州人的喜爱 B苏州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C西方的
6、时装越来越被中国百姓所接受 D苏州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答案:B14.右图是1913年章太炎在报纸上刊登的征婚广告,该材料反映 出这一时期( )A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B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C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答案:A第II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二、主观题(题型注释)15.社会力量决定和影响婚姻家庭,婚姻家庭也反映出社会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
7、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等传统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 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女性总是在婚姻家庭的这个领域中间扮演着主角。总体来看,18世纪以来,西方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在家庭中间的性别分工发生变化,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开始扮演社会角色。 摘编自凤凰网材料三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项目年代1948196619671976197719861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305235151139学历106117126253(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
8、古代的择偶标准。对女性的要求合理吗?请说明理由。(10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妇女走出家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概要说明18世纪以来妇女可能扮演的社会角色。(10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6分)(4)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应如何看待人们择偶观念的变化?(2分)答案:(1)门当户对、郎才女貌。(4分) 合理(2分):小农经济,男耕女织,性别分工,家庭稳定。(任一点给2分,不超过4分。) 不合理(2分):偏向要求妇女,等级观念,从一而终。(任一点给2分,不超过4分。)(2)资本主义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如能够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回答也可,每
9、方面3分,不超过6分)进入劳动力市场,参与社会政治活动。(表述为参与的具体社会劳动或者社会活动同样给分,每一方面2分,不超过4分。)(3)择偶标准的多元化,男女双向性选择,政治色彩减弱,重个人能力。(任一点2分,不超过6分。)(4)言之有理给2分。16.(13分)礼仪习俗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反映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及其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康有为拟免跪拜
10、诏材料二1912年初,有位80多岁的萧姓盐商,见到孙中山后欲行三跪九叩大礼,孙连忙将他拉住,请他坐下说:“现在已是民国,不再行这一套了总统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体国民服务的。”老先生问:“总统若是离职呢?”孙说:“总统离职后,和百姓无异。”临走时,老先生高兴地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摘编自吴剑杰中国近代思潮及其演进等材料三解放前结婚要办嫁妆、坐花轿等;到了50年代,大摆结婚宴被批评为浪费。1964年后,很多地方的新娘很少用轿子、红色的嫁衣,亲戚、朋友、同事参加的茶聚取代了婚宴,在茶会上生产队的干部讲话,新郎、新娘讲述相互结识的经过、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向父母、朋友鞠躬行礼。摘编自罗梅君北京的生育婚姻和丧葬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反映的本质问题。(5分)(2)指出材料二中“见到民主了”反映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社会巨变的重大历史意义。(4分)(3)材料三中婚姻习俗在解放前后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请分析这种变化的根源。(4分)答案:(1)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晋唐,君臣皆坐;宋,君坐臣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夕节情感营销模板
- 探索教育新篇章
- 绿色小清新小学数学教学公开课互动课件主题
- 广告牌修复安全施工方案
- 幼儿园一日活动与德育教育融合策略
- 山丹县动物防疫体系现状调查分析
- 对中学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探讨与研究
- 安全运维做哪些工作内容
- 始于模仿终于创新
- 学生会调换部门申请书
-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教研工作安排表 第二版
- 开展课外读物负面清单管理的具体实施举措方案
- 六年级下学期开学第一课
- SpaceClaim.中文教程完整版
- 送达地址确认书(样本)
- PCCP安装与水压试验
- 中国民间艺术 ppt课件
- 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共10页)
- 招标工作手册
- 锻件的结构设计与工艺性分析
- 信访事项听证程序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