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7_第1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7_第2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7_第3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7_第4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 号:20080101050131密 级: 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悼亡诗词之“情”何以堪学 院 名 称:文学院 专 业 名 称:汉语言文学 学 生 姓 名:孙 英指 导 教 师:陈立正二一二年六月郑 重 声 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参阅资料真实可靠。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 悼亡作品是一面镜子,能反射出作者的多种情感,有生活上的,也有政

2、治上的,作者对亡妻的悼念中又饱含了多种复杂的情感,不仅仅是对妻子的思念与缅怀;也不仅仅是失去爱人后的悲哀与伤痛的抒发;更是内心积怨已久的郁结的排遣与释放;也是为了寻找继续生活下去的心灵依托与安慰。通过阅读不仅可以从悼亡作品中获取生活与爱情的力量,增强人们对生活与爱情的勇气,而且可以通过悼亡作品反映人的心理特征为出发点,使我们感到文学生命与人类生命有着一个自然的有机结合。关键词:悼亡诗词;思念;悲情;安慰依托目 录一、总论1二、分论2(一) 追忆生活的点点滴滴2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情绝唱22、“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相濡以沫的亲情3(二) “不思量,自难忘”,对

3、亡妻的思念之情绵绵不绝41、“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睹物思人,表达对亡妻的思念42、“夜来幽梦忽还乡”,寄托梦境,表达对妻子的不舍与怀念5(三) 由现实中对亡妻的思念转到了自我境遇的悲叹上,悲情溢于言表7三 结论9参考文献11致 谢12一、总论悼亡作品是存在爱情关系的男女中一方为了悼念另一方而作的,是爱情与死亡主题的叠加。通过阅读不仅可以体会作者深沉而真挚的思念,获取生活与爱情的力量,增强人们对生活与爱情的勇气,而且可以通过悼亡作品以反映人的心理特征为出发点,使我们感受到文学生命与人类生命有一个自然的有机结合郭金世.悼念:心灵的失落与超越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

4、第22卷,第一期,第108页.。所以,现代人对悼亡诗词越来越感兴趣,研究它的人也越来越多。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悼亡题材的作品,如邶风绿衣选自诗经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和唐风葛生选自诗经唐风: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虽然这两首诗是否为悼亡作品还存在争议,但大多数现当代研究者都认为它们

5、应该为悼亡作品的开端。晋代以前,悼亡诗的数量屈指可数,形式和表现方法古朴单纯,但是自西晋潘岳创作的悼亡诗问世后,“悼亡诗”就成为伤悼亡妻诗作的专称,宋时苏轼将悼亡题材引入了词的领域。在苏轼之前,悼亡题材大都借诗、文、赋来表现,悼亡词的出现使悼亡作品在体裁上有了重大发展,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情深意切、感人肺腑的悼亡词作。而在这些悼亡诗词中,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潘岳、江淹、唐代韦应物、孟郊,宋代的梅尧臣、苏轼、贺铸、黄庭坚、陆游、史达祖,元代的傅若金,明代的王桐乡、于谦,到清代的王渔洋、王夫之、吴嘉纪、郭麟、周之琦、厉鹗、纳兰容若以及现代的陈曾寿、乔大壮、唐圭璋等等。无论是悼亡诗,悼亡词,还是其

6、他体裁的悼亡作品,作者对亡妻的悼念都饱含了多种复杂的情感,不仅仅是对妻子的追忆与缅怀;也不仅仅是对亡妻的思念,亦是失去爱人后的悲哀与伤痛的抒发;更是内心积怨已久的郁结的排遣与释放;是为了寻找继续生活下去的心灵依托与安慰。二、分论(一) 追忆生活的点点滴滴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爱情绝唱我们民族一贯以压抑个人情感来维持自己所谓的君子形象,这种处世方法源远流长,因而,古典诗歌的“不言内”几乎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纯粹的爱情诗大多是写给歌妓的,这使得诗人们倾诉心底真正的爱情几乎别无他途,悼亡诗就无意中承担了这个角色。离思(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

7、修道半缘君。经历过大海的广阔无边,不会再被别的水所引, 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花丛信步,我全无心思看那百花争艳,一半是因为笃佛修道,一半是因为忘不了你”这首诗的第一句话是元稹诗作中的佳句,也被那些崇尚爱情的人们奉为经典,代代传诵,它不仅记录了元稹与韦丛至死不渝的爱情,也是千古爱情绝唱。钗头凤分别为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和他的表妹唐婉,被迫离婚后的千古绝唱。词作控诉吃人的封建礼教,像风刀,似霜剑,割断了他们的情缘,破坏了他们的婚姻,痛陈他们离异的痛楚和切腹的思念,表白了他们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忠贞,叹惋山盟海誓的破灭和白头偕老的无望而遗恨终身。两篇词作心心相印,一往情深,似用血

8、泪写就,似用悲愤填成。钗头凤 陆 游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 唐 婉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沈园中的邂逅,为他们有情无缘的命运遭际又徒添了一道伤口,伤心的陆游,绝望的唐婉,此后的50余年,陆游写了不少“悼亡”诗词,悼念唐婉,凄楚追忆,如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碧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

9、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2、“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相濡以沫的亲情诗人通过对往事的追忆,想起过去与妻子的美满生活,曾经的点点滴滴仿佛还是昨天的事。为了悼念妻子韦丛,元稹还创作了遣悲怀三首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其二: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其三: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

10、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其中的第一首追忆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在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

11、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禄,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宴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字写出了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虽然庄子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但是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相濡以沫的浓浓亲情又有谁会忘记呢?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选自北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是啊,谁

12、这个时候会挑亮灯盏为你补旧衣呢?岁月让你的生活出现了新的缺失,谁也无法替你弥补,你只有就着温馨的回忆打发这孤独难挨的时光,你只有就着这南窗的夜雨安慰你寂寞难耐的灵魂。那些点点滴滴的往事,哪怕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琐碎得不能再琐碎的往事,现如今,都是你最最亲切、最最温馨的回忆。经霜的梧桐半死也好,失伴的鸳鸯各自而飞也罢,老宅还是新坟,都不能改变你对爱妻的惦念,对幸福的追缅,即使面对让你难以承受、不愿承受的现实! (二)“不思量,自难忘”,对亡妻的思念之情绵绵不绝中国人所理解的爱情更偏重于相互之间的敬重、爱护与关心,其分量是非常沉重的,集对爱人之恋,妻子之亲,知己之敬于一身,是一种相依的爱。悼亡

13、诗词是伤悼失去的爱情,抒发对亡妻的思念。“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曾这样描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情,虽然爱妃已逝,但对她的思念之情却绵绵不绝。1、“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睹物思人,表达对亡妻的思念悼亡诗词是对逝去的至亲至爱表达的最深沉的怀念,受现实主义风格的影响,中国悼亡诗中的意象选择往往带有一种极普遍的特征:多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性意象,即多是柴米油盐的生活小事、平淡无奇的家庭琐事,多是诗人和妻子生前活动的闺阁庭院中的种种物象,诸如:冷火残灯、沉香旧筐、孤帐空床、芜闺尘窗、未完针线、娇儿索母之啼等等。潘岳在其第一首悼亡诗中写道:“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帷屏无仿佛,

14、翰墨有余迹。”这里的“庐”、“室”、“帷屏”、“翰墨”等词,睹物思人,感情至深,物在人亡,心中苦闷,不是一个“思”、一个“想”所能尽述的。江淹在悼亡人之六中写道:“窗尘岁时阻,闺芜日夜深。流黄夕不织,宁闻梭杼音。凉霭漂虚座,清香荡空琴。蜻引知寂寥,蛾飞测幽阴。乃抱生死悼,岂伊离别心。”这里作者主要选择了妻子生前活动的场景及活动:窗、闺、流黄、梭杼、座、琴等意象来表现妻子生前勤劳的贤淑芳德,而今妻子却已早逝,尘芜日积,梭杼犹在,空琴尚存,物是人非,睹物思人,思念尤甚。瘐信的伤往诗二首“见月长垂泪,花开定绽眉。从今一别后,知作几年悲”,借自然景物表达哀苦之情。又如其二“镜尘言苦厚,虫丝定几重?还是

15、临窗月,今秋迥照松”,选择的仍是生活中常见的意象:镜尘、虫丝、临床月,而在这些琐碎生活的意象中,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便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睹物思人,寻求慰藉,却反而更令人痛心。遣悲怀(其二)诗人就写了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会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2、“夜来幽梦忽还乡”,寄托梦境,表达对妻子的不舍与怀念苏轼是第一个写悼亡词的大家, 那

16、首著名的悼亡词江城子记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把千里孤坟的凄凉、对妻子的怀念和个人遭遇的哀伤交融在一起,情真意切, 哀婉欲绝。词以记梦的方式,写出了一段人间至情。所悼念的是苏轼的前妻王弗。王弗比苏轼小3岁,16岁与苏轼成婚,她聪敏娴静,明事理而识大体,并经常匡正苏轼的待人处事苏轼读书时,王弗常陪伴在侧,终日不去;他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当他与客人交谈时,她就在屏风后注意观察,后告诉苏轼,此人顺着你的话说,不讲是非

17、,不可交往。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她于27岁殂谢,只给苏轼留下了一个年方7岁的孩子。遭此打击,苏轼内心的沉痛可以想见。当时父亲苏洵曾对他说“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这句话被苏轼牢牢铭记在心。事过十年,奔波于仕途中的词人已人到中年,政治上的不甚得意和繁冗事务的困绕,他竟已变得“尘满面,鬓如霜”般早衰,这就哪能朝朝暮暮都把亡妻记在心头?但是,在他的潜意识中,王弗的身影一直存在。因此,在乙卯(1075年作者39岁)正月二十日的夜间,一场幽梦终于成全了他们的重聚,诞生了这篇悼亡名作。词是梦醒之后写的,起句“十年生死两茫茫”,表现了面对生死界河而无法与妻相晤的无奈与沉痛。在生死茫茫两不知的十年中,词人心理

18、状态又是怎样呢?“不思量,自难忘”。出世为官,苏轼虽然每天都要面对数不尽的冗事杂务,但他仍整天思念着长眠已久的亡妻,何况岁月的流逝也会日渐冲淡人的记忆,所以这前一句“不思量”确是实话实说。但是,词人对亡妻的思念在其显意识中似已消失而在其潜意识中仍顽强地存在着。因此,“自难忘”这后一句道出了他对王弗始终无法忘怀。逝者已矣,即使生死可以沟通,夫妇仍能奇迹般重逢,但现今站在她面前的已不是当年风华正茂的丈夫,却是一位形容憔悴、几近陌生人的中年男子,此情此景,又何可言说?由此看来,死者倒是相对幸运的,唯有这生者的痛苦却是万分难熬。在这沉痛已极的时候,一场幽梦却来“救驾”了。不过,即便是在梦中,欢乐也是极

19、为有限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言而泣的悲哀驱走了暂时出现的幸福。写到这里,词人回到凄凉的现实当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作者遥想长眠地下的爱妻还将在自己作古之前独栖月夜荒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是怎样一种摧肝断肠的折磨!这首词梦境与现实交错,虚实结合,词人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中驰骋想象,并把过去、现实与梦境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浓郁的思想感情与深沉的人生唱叹弹奏出了一曲荡人心弦的爱情悲歌。词作想象丰富,构思精巧,境界开阔,语言朴素自然,毫无雕琢痕迹;情调苍凉而执着,平淡中寄寓着真淳,情真意切,字字血泪,读之催人泪下。清代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也很受世人推崇,在他的众多悼亡词

20、作中,纪梦词感情尤为细腻。如寻芳草:“客夜怎生过?梦相伴,倚窗吟和。薄嗔佯笑道:若不是恁凄凉,肯来么?来去苦匆匆,准拟待晓钟敲破。乍偎人,一闪灯花堕。却对着琉璃火。”这首词以白描的手法表现了细腻的心里活动,梦里重逢固然喜出望外,梦中分手也还渗着柔情蜜意。然而,作者酣畅淋漓地描写客夜梦境的缠绵却在于表现自己对妻子的无限思念和自己如今凄凉的处境。词带给我们一种时空感,身在异地的征人,经过“梦”来与妻子相会,可是,时间到了,征人要走了,这时征人又通过“梦”的形式回到现实中,真可谓“穿越时空的爱恋”。(三)由现实中对亡妻的思念转到了自我境遇的悲叹上,悲情溢于言表悲情悲景,“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21、”悼亡不是爱情的完结,而是爱情的继续和深化。悼亡诗词的作者们往往是在身临其境的基础上,追忆妻子(丈夫)死亡之前夫妻朝夕共处时所经历的种种往事,重温夫妻琴瑟和谐的动人场面,这些追忆是作者怀人深挚的体现,也是其内心痛苦的根源,在亡人离世之后,这往日的寻常之事,竟成了永远不可能再现的遗憾。李商隐、梅尧臣和贺铸等人的悼亡诗词无不是表现丧妻之后的复杂情绪,但震撼人心的已不再是痛哭和哀嚎, 而是把丧妻之痛和人生之痛结合在一起,让人在感受淡淡的追忆和叙述时泪流满面。如李商隐在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中写道:“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隆冬之际,旅人孑然一身,行囊单薄,自然使人产生苦

22、寒之思,又自然地使人盼望家中妻子寄棉衣来。 可是,诗人的妻子已经不在人间,有谁寄棉衣呢?“闲坐悲君亦自悲” 选自遣悲怀其三。,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为什么“自悲”呢?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又有多长时间呢!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后,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又有什么意义,不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飘渺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

23、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遣悲怀三首,一个“悲”字贯穿始终。悲痛之情如同长风推浪,滚滚向前,逐首推进。前两首悲对方,从生前写到身后;末一首悲己,从现在写到将来。全篇都用“昵昵儿女语”的亲昵调子吟唱,字字出于肺腑。诗人善于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的意思,用极其质朴感人的语言来表现。诸如“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闲坐悲君亦自悲,

24、百年都是几多时”等,无不浅俗之极,也伤痛之极。再如“泥他沽酒拔金钗”的“泥”字,末两句中的“长开眼”与“未展眉”,都是不加修饰的本色语言,状难写之景十分逼真,写难言之情极为自然。在取材上,诗人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来写,事情虽小,但都曾深深触动过他的感情,因而也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叙事叙得实,写情写得真,写出了诗人的至性至情,因而成为古今悼亡诗中的绝唱。清代蘅塘退士在评论此诗时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这至高的赞誉,元稹是当之无愧的。沈约的“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李商隐的“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贺铸的“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

25、鸯失伴飞”,陈祖范的“我辈钟情故自长,别于垂老更难忘”,纳兰的“难禁寸裂柔肠”,无不反映出丧妻之后无法排遣的悲伤、沉痛、孤独和凄凉。自古以来,悼亡作品中作者表达的“悲”,不仅仅是对妻子死后时空永隔的悲叹,更是对自身政治失意的一种寄托。自西晋潘岳以来,悼亡诗在描写作者对亡妻不绝如缕思念的同时,也或多或少流露出作者在政治生活上的不得意。 公元 296 年潘岳做闲居赋,总结了自己前半生政治生涯上的坎坷。“仆少窃乡曲之誉,忝司空太尉之命,所奉之主,即太宰鲁武公其人也,举秀才为郎。 逮事世祖武皇帝,为河阳怀令,尚书郎,廷尉乎。今天子谅暗之际,领太傅主簿。 府主诛,除名为民。 俄而复官,除长安令。 迁博士

26、,未召拜,亲疾,辄去官免。 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徙官而一进阶,再免,一除名,一不拜职,迁者三而已矣。 虽通塞有遇,抑亦拙者之效也。” 潘岳一生八次换岗,其中一次被提拔,两次被撤职,一次被除名,一次没就职,三次被流放,其政治生活可谓坎坷,32岁即已白发,做秋兴赋,抒发其凄凉的心境。如此情景下,伉俪再去,作者自难面对冷酷无情的现实,感慨“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唐李商隐曾在 请卢尚书撰故处士姑臧李某志文状提到:“曾祖讳某,皇美原令。祖讳某,皇安阳县尉。父讳某,皇郊社令。 ”在请卢尚书撰李氏仲姊河东裴氏夫人志文状中也说“昔我先君姑臧公以让弟受封,故子孙代继德礼,蝉联之盛,著于史谍。”表明了自己

27、皇亲宗族身份,以期为自己赚点政治资本。 但事实证明,这并未给他带来任何实际利益,反倒夹身于牛李党争的漩涡中,无法自拔,一生只能感叹归期未有期。而苏轼的江城子看似写妻子,实则曲折地表现出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情和感慨。“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种“凄凉”一方面反映了亡妻一人在九泉之下的孤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的感慨和悲怆。”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说:“此首为公悼亡之作,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音响凄厉,诚后山所谓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清代的悼亡诗词获得了继续发展的机会。就诗的主题而言, 悼亡作品绝大多数依然是把丧妻之痛与人生之痛甚至是家国之痛结合在一起。然而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出现了新

28、的风貌和境界, 也最能反映这一时期悼亡诗词主题的变迁。纳兰性德前期悼亡词中的悲伤情绪和前代悼亡诗词一样仍然是具体可感的, 但到了后期,“人间无味”之类的悲观情绪已经内化为纳兰的创作哲学,在采桑子中的“ 谢家庭院残更立”, 他更是发出了“十一年前梦一场”的感慨。他试图从禅学中寻找解脱, 但结局并不是解脱, 而是对爱情和知己远去之后的生命彻底的否定, 人生哲学也完全进入悲观主义哲学的层面。这是中国古代悼亡诗词发展的最后阶段, 妻子的亡故带来的不再是单纯的恸哭, 甚至悼亡情绪在其中也只占据很小的比重了。三、结论早期悼亡诗词可以说是爱情诗的一个支派, 但爱情渐渐地不再是着力表现的对象, 虽然亡者的形象受到美化, 作者对爱情的理解也进入了新的层面, 但悼亡更多只是充当载体, 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 作者借助悼亡更多是抒发人生的失意,或阐释对人生的理解。人生的失意造就了部分文人非常特殊的人生体验和独特气质,悼亡作为极度悲伤的情绪, 是悲剧文学中常有的主题, 当悼亡非常自然地与人生失意、孤寂等消极体验结合在一起时, 就会显示出更强大的力量。然而较之于现实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