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新_第1页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新_第2页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新_第3页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新_第4页
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五章 平抛运动1、 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特征:(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3匀变速运动: 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4.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F2改变速

2、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F1改变速度的方向。 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举例:匀速圆周运动)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 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2. 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

3、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曲线运动。3、 小船过河问题模型一:过河时间t最短: 模型二:直接位移x最短: 模型三:间接位移x最短:Av水v船当v水>v船时,v船ddvv水v船当v水<v船时,xmin=d,vv水v船d四、抛体运动1.定义: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它的运动即为抛体运动。2.条件:物体具有初速度;运动过程中只受G。五、平抛运动1.定义:如果物体运动的初速度是沿水平方向的,这个运动就叫做平抛运动。2.条件:

4、物体具有水平方向的加速度;运动过程中只受G。3.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以看作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1) 位移:(2) 速度:,(3) 推论:从抛出点开始,任意时刻速度偏向角的正切值等于位移偏向角的正切值的两倍。 从抛出点开始,任意时刻速度的反向延长线对应的水平位移的交点为此水平位移的中点,即如果物体落在斜面上,则位移偏向角与斜面倾斜角相等。4.规律:5.应用结论影响做平抛运动的物体的飞行时间、射程及落地速度的因素a、 飞行时间:,t与物体下落高度h有关,与初速度v0无关。b、 水平射程:由v0和h共同决定。c、 落地速度:,v由v0和v

5、y共同决定。六、平抛运动及类平抛运动常见问题处理方法:1.沿水平方向的匀速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2.沿斜面方向的匀加速运动和垂直斜面方向的竖直上抛运动。考点一:物体从A运动到B的时间:根据考点二:B点的速度vB及其与v0的夹角:考点三:A、B之间的距离s:斜面问题:七、匀速圆周运动1.定义: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的运动叫做圆周运动,物体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的圆周运动即为匀速圆周运动。2.特点:轨迹是圆;线速度、加速度均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故属于加速度改变的变速曲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恒定;匀速圆周运动发生条件是质点受到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的合外力;匀速圆周运动的运动状

6、态周而复始地出现,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3.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1)线速度:质点通过的圆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单位:米/秒,m/s(2)角速度: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 单位:弧度/秒,rad/s(3)周期: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单位:秒,s(4)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圆周运动的圈数。 单位:赫兹,Hz(5)转速: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单位:转/秒,r/s (条件是转速n的单位必须为转/秒)(6)向心加速度:(描述圆周运动速度方向方向改变快慢的物理量。)(7)向心力:4.三种常见的转动装置及其特点:ABr2r1rROBA模型一:共轴传动 模型二:皮带传动

7、 模型三:齿轮传动ABOrROOOananrrv一定一定5.两个函数图像: 八、变速圆周运动的处理方法1.特点:线速度、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变化。2.动力学方程:合外力沿法线方向的分力提供向心力:。 合外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产生切线加速度:FT=maT。3. 离心运动:(1) 当物体实际受到的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满足F供=F需=m2r时,物体做圆周运动;当F供<F需=m2r时,物体做离心运动。(2) 离心运动并不是受“离心力”的作用产生的运动,而是惯性的表现,是F供<F需的结果;离心运动也不是沿半径方向向外远离圆心的运动。九、圆周运动的典型类型类型受力特点图示最高点的运动情况

8、用细绳拴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绳对球只有拉力若F0,则mg,v若F0,则v>小球固定在轻杆的一端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杆对球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支持力若F0,则mg,v若F向下,则mgFm,v>若F向上,则mgF或mgF0,则0v<小球在竖直细管内转动管对球的弹力FN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依据mg判断,若vv0,FN0;若v<v0,FN向上;若v>v0,FN向下球壳外的小球在最高点时弹力FN的方向向上如果刚好能通过球壳的最高点A,则vA0,FNmg如果到达某点后离开球壳面,该点处小球受到壳面的弹力FN0,之后改做斜抛运动,若在最高点离开则为平抛运动十、有关生活中常见圆周运动的

9、涉及的几大题型分析(1) 解题步骤:明确研究对象;定圆心找半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对外力进行正交分解; 列方程:将与和物体在同一圆周运动平面上的力或其分力代数运算后,另得数等于向心力; 解方程并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a、涉及公式:,由得:。b、分析:设转弯时火车的行驶速度为v,则:(1) 若v>v0,外轨道对火车轮缘有挤压作用;(2) 若v<v0,内轨道对火车轮缘有挤压作用。(2) 典型模型:模型一:火车转弯问题:FNF合mghLa、涉及公式:,所以当,此时汽车处于失重状态,而且v越大越明显,因此汽车过拱桥时不宜告诉行驶。b、分析:当:(1) ,汽车对桥面的压力为0,汽车出于

10、完全失重状态;(2) ,汽车对桥面的压力为。(3) ,汽车将脱离桥面,出现飞车现象。c、注意:同样,当汽车过凹形桥底端时满足,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将大于汽车重力,汽车处于超重状态,若车速过大,容易出现爆胎现象,即也不宜高速行驶。模型二:汽车过拱桥问题: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一、两种对立学说(了解)1.地心说:(1)代表人物:托勒密;(2)主要观点: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2.日心说:(1)代表人物:哥白尼;(2)主要观点:太阳静止不动,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二、开普勒定律1.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2.开普勒第

11、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此定律也适用于其他行星或卫星绕某一天体的运动。(结论:近日点速度大于远日点速度)3.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R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同,即值是由中心天体决定的。通常将行星或卫星绕中心天体运动的轨道近似为圆,则半长轴a即为圆的半径。三、万有引力定律1.月地检验:检验人:牛顿;结果:地面物体所受地球的引力,与月球所受地球的引力都是同一种力。2.内容:自然界的任何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跟它们的质量m1和m2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3.

12、表达式:,4.使用条件:适用于相距很远,可以看做质点的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也可用此公式计算,其中r指球心间的距离。5.四大性质:普遍性:任何客观存在的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相互性: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宏观性:一般万有引力很小,只有在质量巨大的星球间或天体与天体附近的物体间,其存在才有意义。特殊性: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只取决于它们本身的质量及两者间的距离,而与它们所处环境以及周围是否有其他物体无关。6.对G的理解:G是引力常量,由卡文迪许通过扭秤装置测出,单位是。G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为1kg的质点相距1m时的相互吸引力大小。G

13、的测定证实了万有引力的存在,从而使万有引力能够进行定量计算,同时标志着力学实验精密程度的提高,开创了测量弱相互作用力的新时代。7.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1)“黄金代换”公式推导:当时,就会有。(2)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重力不是万有引力。只有在两极时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才等于重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但并不一定指向地心,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时重力最大。随着纬度的增加,物体的重力减小,物体在赤道上重力最小,在两极时重力最大。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一般很小,物体的重力随纬度的变化很小,因此在一般粗略的计算中,可以认为物体所受的重力等于物体所受地球的吸引力,即可得

14、到“黄金代换”公式。8.万有引力定律与天体运动:(1) 运动性质:通常把天体的运动近似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2) 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分析天体运动: 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其速度方向时刻改变,其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即F需=F万。(3) 重要关系式:四、解题思路 “金三角”关系:1.中心天体质量的计算:方法1:(已知R和g); 方法2:(已知卫星的V与r)方法3:(已知与r); 方法4: (已知周期T与r)方法5:已知 (已知卫星的V与T)方法6:已知 (已知卫星的V与,相当于已知V与T)2.地球密度计算: 球的体积公式: 近地卫星 (r=R)3.求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在忽略星球自转

15、的情况下,物体在星球表面的重力大小等于物体与星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即:4. 双星模型:将两颗彼此距离较近的恒星称为双星,它们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球连线上某点做脚速度(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特点:“四个相等”:两星球向心力相等、角速度相等、周期相等、距离等于轨道半径之和。); 五、发射速度:采用多级火箭发射卫星时,卫星脱离最后一级火箭时的速度。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 地面运行时,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7.9km/s。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最大运行速度。地球上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脱

16、离速度):11.2km/s 。 使人造卫星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不再绕地球运行,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16.7km/s。使人造卫星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要的最小速度。 注意:当卫星“贴着”地面飞行时(近地卫星),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当卫星的轨道半径大于地球半径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六、两种卫星和月球:(一)人造地球卫星:1.定义:在地球上以一定初速度将物体发射出去,物体将不再落回地面而绕地球运行而形成的人造卫星。2.分类:近地卫星、中轨道卫星、高轨道卫星、地球同步卫星、极地卫星等。3.三个”近似”:近地卫

17、星贴近地球表面运行,可近似认为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等于地球半径。在地球表面随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可近似认为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天体的运动轨道可近似看成圆轨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4.结论:(卫星运行时除周期T与半径r成正比外,其余量运行线速度、角速度、频率、向心加速度等都与半径r成反比)5.近地卫星:轨道半径等于地球半径,周期T最小(约为85min),运行速度最大(第一宇宙速度7.9km/s)。(二)地球同步卫星:1.定义:在赤道平面内,以和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的角速度绕地球运行的卫星。2.五个“一定”:周期T一定:(24h)。轨道一定: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

18、。运行速度v大小一定:均为3.08km/s。离地高度h一定:其离地高度约为3.6×104km。向心加速度an大小一定:约为0.22m/s2。注:所有国家发射的同步卫星的轨道都与赤道为同心圆,它们都在同一轨道上运动且都相对静止。(三)月球:也是地球的一颗特殊卫星。周期T约为27.3天,运行轨道为地球半径的60倍。七、卫星变轨问题:1.原因:线速度v发生变化,使万有引力不等于向心力,从而实现变轨。2.条件:增大卫星的线速度v,使万有引力小于所需的向心力,从而实现变轨。3.注意:卫星到达高轨道后,在新的轨道上其运行速度反而减小;当卫星的线速度v减小时,万有引力大于所需的向心力,卫星则做向心

19、运动,但到了低轨道后达到新的稳定运行状态时速度反而增大。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运动 一、功1.概念: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则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2.公式:W=FLcosF为该力的大小,L为力发生的位移,为位移L与力F之间的夹角。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3.标量:但它有正功、负功。功的正负表示能量传递的方向,或表示动力做功还是阻力做功,即表示做功的效果。4.物理意义: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是一个过程所对应的量,因此功是过程量。5.合力的功:总功等于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正、负功代数和); 总功等于合外力所做的功:W总=F合Lcos。6.判断力F做

20、功的情况的方法:利用公式W=Flcos来判断:当时,即力与位移成锐角,力做正功,功为正当时,即力与位移垂直,力不做功,功为零当时,即力与位移成钝角,力做负功,功为负看物体间是否有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若有能量的转化或转移,则必定有力做功。此方法常用于两个相互联系的物体。二、功率1.概念: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2.公式:(定义式), (力F的方向与速度v的方向夹角)计算平均功率: 计算瞬时功率: cos3.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4.标量:功率表示功的变化率,是一种频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5.分类:额定功率: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电器的铭牌上写的功率即为额定功率; 实际

21、功率: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即发动机产生牵引力的功率,P实P额。6. 机车的两种启动方式:启动方式恒定功率启动恒定加速度启动过程分析阶段一:阶段二:阶段一:,直到P=P额=F·vm。阶段二:.阶段三:。运动规律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对应下图中的OA段)以vm做匀速直线运动(对应下图中AB段)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应下图中的OA段,)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对应下图中的AB段)以vm做匀速直线运动(对应下图中BC段)v-t图像vv吗mmABOt1tvvmABOt1tCvmt0注意:不管哪种启动方式,机动车的功率均是指牵引力的功率,对启动过程的分析也都是用分段分

22、析法。P=Fv中的F仅是机动车的牵引力,而非机动车所受的合力,这一点是在解题时极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在水平路面上最大行驶速度:(当F牵最小时即F牵=F阻,a=0)三、重力做功1.特点:重力做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决定于运动初始位置的高度差。2.公式:WG=mg·h。四、重力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位于高处而具有的能量。2.表达式:Ep=mghh为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高度,单位J。3.标量:正负不表示方向。重力势能为正,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上方;重力势能为负,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下方;重力势能为零,表示物体在参考面的上。4.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 ;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重力

23、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5.对Ep=mgh的理解:其中h为物体重心的高度。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平面而言的。系统性:重力势能属于地球和物体所组成的系统,通常说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只是一种简略的说法。五、弹性势能1.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弹力的相互作用具有势的能。2.表达式:,(和弹簧的劲度系数k和弹簧形变量x有关)单位为J。3.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弹力做正功时,物体弹性势能减少;弹力做负功时,物体弹性势能增加,即。六、动能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2.表达式:,单位为J。3.影响因素:只与物体某状态下的速度大小有关,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24、。注:动能是相对量(因为速度是相对量)。参考系不同,速度就不同,所以动能也不同,一般来说都以地面为参考系。4.动能的变化:,即末状态动能与初状态动能之差。注意: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EK<0,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5.说明:动能具有相对性,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描述物体的动能。动能是表征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与时刻、位置对应。动能是一个标量,有大小、无方向,且恒为正值。七、动能定理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3.适用情况:适用于受恒力作用的直线运动,也适用于变力作用的曲线运动;不涉及加速度和时间的问题

25、中,首选动能定律;求解多个过程的问题; 变力做功。4.解题步骤:明确研究对象,找出研究对象初末运动状态(对应的速度)及其对应的过程; 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弄清外力做功的大小和正负,计算时将正负号代入;当研究对象运动由几个物理过程所组成,则可以采用整体法进行研究。八、机械能守恒定律 (适用情况和动能定理一样)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2.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3.表达式:(初状态的势能和动能之和等于末状态的势能和动能之和) (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势能的减少量) (A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4.解题步

26、骤:确定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分析;分析各力做功的情况,明确守恒条件;选择零势能面,确定初末状态的机械能(必须用同一零势能计算势能);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5.判断机械能守恒的方法:从做功角度判断:分析物体或物体系的受力情况,明确各力做功的情况,若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对物体或物体系做功,则物体或物体系机械能守恒;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判断:若物体系中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而无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则物体系的机械能守恒。九、能量守恒定律1.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

27、量的总量保持不变。2.表达式:。3.解题思路:转化:同一系统中,A增必定存在B减,且增减量相等; 转移:两个物体A、B,只要A的某种能量增加,B的某种能量一定减少,且增减量相等。4.解题步骤:分清有哪几种形式的能在变化; 分别列出减少的能量E减和增加的能量E增的表达式或列出最初的能量E初和最终的能量E末的表达式; 根据列等式求解。十、补充:各种力做功的计算与功能关系(一)各种力做功的计算问题1.恒力做功:运用公式W=FLcos:用此式计算只能计算恒力做功。2.变力做功(物理八种常见的分析方法):(1)等值法:若某一变力做的功和某一恒力做的功相等,则可以通过计算该恒力做的功,求出该变力做的功。恒力做功用计算。(2)功率法:若功率恒定,可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