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基础知识汇总_第1页
七年级科学上基础知识汇总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第一节: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相应的答案。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常见的危险警告标志:2、胶头滴管(简称滴管)(1)作用:取用少量溶液。(2)使用注意事项:1竖直: 有利于将液体直接滴入受滴容器。悬空:_剂(液体)。缓慢:以免滴加过多。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防止液体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 用过后应立即洗涤干净,未经清洗的滴管严禁吸取别的试剂。6、 温度的测量(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3)、测量温度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4)、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用C表示(5)、温度的有关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

2、温度规定为0C,把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C,在0C和100C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代表1 Co(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量程)。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3一般不能将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7、 体温计:(1)体温计玻璃泡容积大,而水银柱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细管内的水银柱高度就发生显著的变化,使 读数会更加准确。(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在35C 42 C之间,最小刻度为0.1 C。(3.)内部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处,水银柱只会上升不会自动降,所以体温计

3、能离开人体后还能表示人体的温度(4)使用前要消毒,还要将水银柱甩到35 C以下。(5)玻璃外壳呈三棱形,有利用放大水银柱,方便读数。第五节、科学探究探究主要过程: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3、设计验证方案4、收集事实证据5、得出结论6、交流第二章第一节:生物和非生物1、 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1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的现象(生物最基本的特征)生物具有严整的结构生物都能生长发育 _ 生物都能繁殖后代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生物都有应激性(对刺激作出反应)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环境说明:一般生物都具有上述特征,而非生物可能具有上述的一条或几条,不可能全部具有。周围的物体是否属 生物就看它是否具有以上特征。2

4、、 观察蜗牛:蜗牛的结构:蜗牛有壳、触角(二对)、眼、口、足等结构。蜗牛的足会分泌粘液且粘液是银白色的,所以蜗牛爬行时会留下银白色的痕迹。蜗牛四处爬行的目的是为了 寻找食物。通过考察蜗牛的感觉器官发现:蜗牛_蜗牛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反应,这是动物的一种应激性。第二节:细胞1、 细胞的发现史:1_1665年英国胡克首先发现了细胞,提出细胞的名称。看到的是细胞壁_21831英国布朗发现了细胞中有细胞核。3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岀了 “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一一细胞所构成的”。这就是细胞学说(最初)。4德国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2、 细胞学说(较为完善):所有的动物和

5、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牛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 _胞分裂产生的。3、细胞很小,种类很多,形状多样。4、 细胞的结构特点:1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_细胞膜的作用:主要起保护和控制细胞和外界物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核的作用:含有遗传物质,生物的各种特征由遗传物质决定。细胞质的作用:细胞核和细胞膜之间,它是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壁的作用:主要由纤维素组成,能保护和支持细胞,使细胞有一定的形状。叶绿体的作用:内含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场所。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我们吃的各种水果中的汁水都是液泡

6、中的细胞液。3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植物_4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即细胞的基本结构)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5、 显微镜的结构:见书41页。1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一端稍大,T形。物镜圆柱形,一端有螺纹。2物镜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遮光器上有光圈。大光圈视野更亮。反光镜有两面,凹面镜能会聚光线,光 线暗时使用。另一面是平面镜。6、 显微镜的使用:(1)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放在接近光源处,略偏左,霾筒在前,镜臂在后。(2)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不能用手扳物镜),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低倍镜观察范围大,便于找到像)。再转动遮光器,让

7、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大光圈光线充足,便于完成对光)。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必须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使视野中出现一个明亮的圆形。(3) 放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观察对象要正对通光孔中间。(4) 调距:1从侧面注视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为止,防止物镜压破载玻片。左眼向目镜内看(两眼都睁开),同时向后转动粗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2粗焦螺旋提升镜筒的速度快,可节省调焦时间,但易错过最佳观察位置,细准焦螺旋虽提升慢,但不易错 过最佳观察位置。3如果镜筒上升到最高点

8、还没有看到像,要重做以上动作。4左眼在目镜内观察时,镜筒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以免物镜压碎载玻片。(5) 观察:1因为低倍镜观察到的范围大,便于找到观察对象,所以调焦时要用低倍镜,进一步仔细观察才换用高倍镜。2高倍镜看到范围是低倍镜看到范围中间的部分。在换高倍镜前,要将要观察的像移动视野的正中间。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看到的像可能会变模糊,只需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了。低倍镜换高倍镜的顺序是:将观察对象移到视野正中一一转物镜转换器一一调细准焦螺旋4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将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放大的倍数,而不是面积 或体积。5物与像之间的关系,不但形状上下左右相反,运动方向

9、也上下左右相反,如果将玻璃片向左上方移动,则 像会向右下角移动。6低倍镜观察到的范围大,物镜所对的范围也大,得到的光会比高倍镜多一些,也更亮一些。低倍镜换成高 倍镜后会变暗,有时还要调节亮度。7视野亮暗的决定因素:周围环境、反光镜的选择(凹面镜亮一些)、大光圈亮一些、低倍镜会亮一些。第三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1人体和许多生物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人体的复杂结构是受精卵不断的分 _形成的。2细胞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母细胞 核内会出现染色体,最后这些染色体会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3细胞生长:刚分裂的子细

10、胞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大小,它们能吸收外界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 不断的长大,这个过程叫细胞生长。4细胞分化:在细胞生裂过程中,有些子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细胞,这个过 程叫细胞的分化。5说明:细胞的分裂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讲能够产生新的个体,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讲能使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多。2、组织1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胞群。_(组织由细胞构成)厂保护组织:细胞排列整齐,具有保护功能。如:树叶表面、洋葱表皮。输导组织:具有输送物质的功能。2植物的基本组织Q营养组织:能储存营养物质机械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分生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的细胞。伴

11、皮细胞:扁平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保护作用-保护组织植物的叶-叶肉细胞:在其中能进行光合作用 营养组织(器官)叶脉: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输导组织说明:器官之一的叶子是由组织构成的,其它器官也一样,所以植物器官是由组织构成的。3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组织结构特点分布主要功能上皮组织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 组成人的皮肤,内脏器官的表 面和体内各官管腔内表面主要有保护功能,有些还有 分泌和吸收功能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体内分布广、形态多样。 如血液、软骨、肌腱等。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分为平滑 肌、骨骼肌和心肌人的四肢、躯体、体内的能

12、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心脏、胃、肠等器官内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脑、脊髓和周围神经中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皮肤的结构:(器官)说明:器官之一的皮肤是由组织构成的,其它器官也一样,所以动物器官是由组织构成的。3、器官和系统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眼、耳、鼻口腔、咽、食道、胃、肠、肛门等肺或鳃心脏、血管肾、膀胱生殖器官: 睾丸、卵巢由许多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项或多项功能,这些器官的总和叫系即系统是由多个器官所组成的。3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系统。广根感觉器官:茎卜营养器官消化器官叶J 呼吸器官:花动物的器官循

13、环器官:果实.生殖器官排泄器官:皮肤由外到内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厂表皮:主要起保护身体和防止细菌侵入的作用-由上皮组织构成呈皮:里面有血管、立毛肌、热敏和冷敏小体等-结缔、肌肉、神经组织构成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冲撞击,储存能量。系统: 统。说明:植物的一些功能基本上由单个器官就能完成,而动物都是由多个器官共同完成,如消化不能只靠胃,所 以在动物中再加一个层次叫系统。植物的器官I种子4说明:构成人的八大系统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协同工作的,它们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协同工作,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9、生物的层次(由低到高的层次)动物:细胞组织器官f 系统*牛物体植

14、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说明: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第四节 常见的动物1、分类:是一种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科学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 加清晰。2、科学的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生物的分类等级:由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分类等级越小(如“种”),所包括的生物体间的共同点越多,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生物的种类越 _分类等级越大(如“界”),所包括的生物体间的共同点越少,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种类越 _J脊椎动物(分类与特点,见第5点)

15、厂动物无脊椎动物(分类与特点,见第6点)生物种子植物(分类与特点,见第7点)物体J 植物 YI孢子植物(分类与特点,见第7点)I非生物5、有些动物体内有一条脊柱,脊柱由许多脊椎骨组成,这些动物称为脊椎动物。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无 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常见的脊椎动物及特点(从左到右为低级到高级)鱼类 (鲫鱼)两栖类(青蛙)爬行类(蛇)鸟类(鸽子)哺乳类(兔子)生活环境水中幼体:水中 成体:陆上陆上陆上陆上体表有鳍无四肢 有鳞片成体皮肤湿 润有四肢有角质鳞片 或甲有羽毛有毛皮呼吸 器官鳃幼体:鳃 成体:肺皮肤肺肺肺体温不恒定不恒定不恒定恒定恒定生殖水中体外受 精卵生水中体外

16、受 精卵生体内受精卵生体内受精卵 生胎生、哺乳 体内受精代表动物鲤鱼、鲨鱼 等蛙类、蝾螈、 大鲵(娃娃 鱼)等扬子鳄、 变色 龙、蛇类、 蜥 蜴、 龟、鳖等鹦鹉等白鳍豚、鲸 鱼、蝙蝠等.单细胞原生动物:草履虫、衣藻、变形虫(腔肠动物:水螅、水母、海蛰、海葵、珊瑚等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绦虫等6、无脊椎动物 W线形动物:蛔虫、晓虫等I多细胞 环节动物:蚯蚓、水蛭等 节肢动物:蝗虫、蜻蜓、蜘蛛、苍蝇、蜈蚣等棘皮动物:海星、海参、海胆1:10万1cm表示1Km以下小详细小1:100万1cm表示10Km以上大简单比例尺的形式:(1)数字式:1:60 000 0000600千米(2) 线段式: _ (

17、线段为1厘米)(3) 文字式: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600千米说明:大比例尺:如1:100000,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中50000厘米。小比例尺:女口1:5000000,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中5000000厘米。所以小比例尺表示的 范围大。小比例尺是将大范围内的地理事物画在差不多的图上,如上例是将实地距离5000000厘米内的地理事物,画在图上1厘米内,所以不可能画得详细。4、 地图方向的表示法有三种: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指北)、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5、 图例与注记上用不同的图示符号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1、岩石的识别:诵常可以根据岩石的外观特征

18、和组成岩石物质的特性来识别。2、岩石类型:(根据岩石的成因划分)类型成因主要特征常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侵入地壳冷却 凝固而成矿物结晶颗粒或柱状结构花岗岩喷出岩:地下岩浆喷出地表冷却 凝固而成有气孔玄武岩沉积岩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 实、固化而形成有明显层状结构或含有化石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变质岩在地壳内高温、高压的条件下, 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 化而形成新岩石。片状结构大理石(由石灰岩“变质” 而来)、片麻岩、石英岩、 板岩3、岩石的应用:优质建筑材料(花岗岩、大理石)、良好的工艺品材料(和田玉、青田石)、提供原料和能源(铁矿、煤矿)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地壳变动1、

19、 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 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2、 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3、 水平岩层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或发牛变曲,或引发断裂,这里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4、 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5、 地壳变动的信息(证据):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变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火山:1、 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2、 火山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三类,日本富士山属于活火山。_3、 火山喷发物有气态的(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20、也有液态(熔岩流)和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4、 岩浆主要来自地幔中的软流层5、 火山的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6、 火山的危害:摧毁城市、污染大气等。有利影响:火山和火山喷发可作为旅游资源,火山附近往往有地热和 矿产资源,火山有利于形成肥沃的土壤。地震1、 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2、 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可能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平均每年不到20次。3、 地震要素:震源是地震的发源地,震中是震源在地而上的垂直投影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震中距是地_表某地距震中的距离。4、

21、 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5、 逃生方法: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处;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或坚固的桌子边,头顶书包等。第五节泥石流1、 泥石流:是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2、 泥石流的形成自然原因1、山区(陡峭的地形)2、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3、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其他: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动而变松动,容易形成泥石流。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积雪融化引 _的泥石流也经常发生。3、 泥石流的发生除了自然原因,还有人为因素:人类活动改变了泥石流发生地区的自然环境,如:人类不合理 的开垦,破坏植被,

22、开矿、采石形成的矿渣、弃土,修建公路、铁路和其他建筑时破坏的地表等4、 逃生事项?遇到泥石流发生时,要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往两边的_山坡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5、 泥石流灾害的防御1、预警2、搬迁疏散3、植树造林4、工程措施5、抢险救灾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一、 大陆漂移学说一一由魏格纳提出主要观点:认为:全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 漂移到现在的位置。主要证据:大西洋两岸的轮廓是相对应的、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先呼应,大西洋两岸 _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证据。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

23、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由于舌羊齿的“种子”太大,不能随风漂移,另一方面它容易破碎,不可能漂移过海。说明它们在以前曾是连成一片的二、 海底扩张学说一一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主要证据: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主要理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意义: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三、 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

24、创立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一一主要理论:1、地球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2、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3、 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的,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板块的碰撞形成山脉,如印度洋板 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大西洋、东非大裂谷4、 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带。板块内部一般较稳定。5、 地壳变动的最主要原因是板块的碰撞和张裂第七节地形和地形图一、

25、 地形的类型1、 高原一一特点:海拔较高,顶面较大,相对高度(起伏)较小。如:在我国有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等。2、 平原一一特点:海拔较低,地面宽广、平坦,相对高度小。如: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3、 山地一一特点: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大。如:太行山、大兴安岭、南岭、武夷山、秦岭等4、 盆地一一特点:周围为山脉,中部相对较低、平坦。如: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5、 丘陵特点:有高有低,海拔较低,相对高度不大,地表起伏较小。如江南丘陵,它包括安徽、江西、湖 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江苏等一些地区。二、 等高线一一在地图

26、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等高线地形图一一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三、 地形与等高线特点: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山顶等咼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咼。鞍部两边的等高线相对凸出部分的地方峭壁等咼线重叠处。山脊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的地方山坡越陡等咼线越密山坡越缓等咼线越疏四、地形的变化1、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女口:流水的冲刷使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江河携带的泥沙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积会形成平原 和三角洲。流水也会使石灰岩溶蚀,形成许多溶洞2、在降水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漠。3、在高寒地区

27、,在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4、波浪的作用会形成海蚀柱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主要有: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它们对地形的影响是缓 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处于平坦。内力作用是指板块的张裂与碰撞,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使地表变得凹凸不平。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构成1、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分子_2、 分子运动论:(1)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其次是液体、固体。例子: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要小 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2)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运动中,这种运动叫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快。例子

28、:扩散现象。(3)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子:铅柱粘合实验证明有引力,气体不可能无限制地被压缩说明存在斥力。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1、 质量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物质越多,质量越大。质量的大小只与物质的多少有关,它是物体的属性, 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度和状态等的改变而改变。2、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其它单位还有:吨 、千克(Kg)、克(g)、毫克(mg)1千克=1000克=1公斤=2斤1吨=1000千克1克=1000毫克3、 质量的测量工具:杆秤、台秤、磅秤、案秤、电子秤等,实验室里常用托 _4、 托盘天平的构造:横梁、标尺、平衡螺母、游码、镊子、砝码及砝码盒、指针、分度盘

29、、托盘、底座5、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是游码的左边对准零刻度线)。调节横梁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2)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重 新恢复平衡。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其实是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物码放反时就用这种方法计算)注意:左物右码”选用砝码时应先估计物体质量,再由大到小加减砝码。称量时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游码的读数,是以游码左边所对的刻度值为准。向右边移动游码相当于往右盘中加砝码

30、。(3)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6、 使用托盘天平注意事项:(1)不能用手去摸天平的托盘或砝码;(2)取放砝码时要使用镊子;(3).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可放在烧杯中测,或两盘中各放一张一样的纸, 被测物放在纸上。(4)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5) 、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要注意它的称量范围(量程)。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1、 体积(大小)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并不相等。相同的体积取单位体积,所以,单位体积的不同物质,所含 的质量是不同的。这种不同用密度表示。2、 密度(物质的特性之一)(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2)、定义式:密度=质量/体积p

31、=m/V(3)、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1克/厘米3= 1000千克/米3(4) 、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读作:1000千克每立米,它所表示的意义1米3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5)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认为是相同的, 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大小与m、V无关。 原因,是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它们的比值(密度)保持不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认为密度与温度(热 胀冷缩形成)有关,还状态(水和冰)有关。3、 密度的测定(1)测量原理:p =m/V(2)测不规则的会沉的固体一一小石块: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2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1;3将石块放入量筒中,测出

32、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4、石块的密度为:p =m/V=m/(V2- V1)注意:必须先测质量再测体积(3)测不规则的会浮的固体一一小木块方法同上,将木块放入量筒后,用别针将木块压下即可。或先测出重物与水的体积,再将重物与木块捆在一 起测出总体积,两者相减得到小木块的体积。(4)测规则的固体长方体小木块1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m2用刻度尺测出木块的长a宽b、高c3.表达式:p =m/V=m/abc1注意:质量与体积的测量步骤可以交换。(5)测定液体的密度一一水实验过程:1.在烧杯中盛水,称出它们的质量mi;2.把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3.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的水的质量m2

33、。4.水的密度为:p =m/V=(mi-m2)/V4、密度的应用: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根据密度的大小可判断物质的种类。第四节物质的比热一、 温度不同的两物体之间相互接触后,热会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热传递。1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2热传递的方向:从高温物体到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到低温部分。3热传递的结果:温度相等。二、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Q表示。热量的单位为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三、 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1、 与温度的变化量有关。一定质量的物质,温度升得越高(或降低越多),吸收

34、热量越多(越少)。2、 与质量有关。温度升高相同时,质量越大(小),吸收的热量越多(少)。3、与物质种类有关。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需要的吸收(或放出)热量并不相 同的。一一这种特性有比热容表示。四、 比热容(比热)1、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需要的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比热越大。2、比热大的物质温度不容易改变,比热小的物质温度较容易改变。例:白天把水放掉,秧田(泥土)的比热容小,吸热升温快,有利于秧苗的生长。傍晚时在秧田里灌水,是因为 水的比热容大,放热降温较慢,使秧田的温度降得少,不至于引发冻害。第五节熔化与凝固一、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

35、过程。固体根据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保持不变(有无熔点)分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熔化:从外界吸收热量,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的熔点不同,根 据熔点的不同可以来鉴别物质,故熔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熔化曲线:(1)AE段全都处于固态,吸热,温度升高。(2)EC段:B点还处于固态,要继续吸热才开始熔化,逐渐产生液体,固态逐渐减少,此时固液共存(BC间),到C点熔化完成,全部是液体。整个熔化过程,温度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叫熔点。在熔点有三种状态:固态(B点)、固液共存(BC间)、液态(C点)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3)CD段物质处于液态,吸热

36、温度升高 说明:所有的晶体熔化的过程和图象都和上述类似,只是熔点不同罢了。2、非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一_晶体熔化图像、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1、晶体凝固:向外界放出热量,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会出现固液共存的状态。凝固曲线:(1) DE段物质处于液态,放热温度下降。(2) EF:E点还处于液态,要继续放热才开始凝固,逐渐产生固体,液态逐渐减少,此时固液共存 _间),到F点熔化完成,全部是固体。整个凝固过程,温度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在凝固点有三种情况:液态(E)、固液共存(EF间)、固态(F)同一种晶体凝固点与熔点相同。冰的熔点水的凝固

37、点都是0C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3)FG段物质处于固态,放热,温度下降。2、非晶体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一直下降,没有凝固点,有一个逐渐变硬的过程。4、晶体与非晶体都属于固体,晶体有凝固点与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有:水晶、明矶、石膏、金属非晶体有:蜂蜡、玻璃、橡胶、塑料。第六节汽化与液化一、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1液体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4.液体蒸发的快慢还与液体的性质(种类)有关,如酒精蒸发要比水快。2、沸腾:在一定

38、的温度下才会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液体的沸点受大气压的影响,一般气压越高,沸点也随着增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C。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说明:水在加热过程中的现象:沸腾之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并有气泡产生,这时的气泡中主要是空气, 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并有响声出现且逐渐增大。 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始沸腾,这时水底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把里面的水蒸汽释放出来,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蒸发、沸腾异同对比表项目蒸发沸腾不同A、 任何温度下都

39、能进行B、缓慢的C、只在表面进行D、 液体的温度下降A、 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B、剧烈的C、 内部与表面冋时进行D、 液体温度不变相同点A、都是汽化现象B、都要吸热4、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液化会放热。 气体液化的方式:1.降低温度(降至一定温度时气体就会液化) 降温液化有缺陷:(1)低温技术要求很高,实际上不容易获得低温;EF(2)许多物质不可能在低温环境下使用,常温下又会变回气体。如液化石油气 气体液化的方式:2.压缩体积9、低沸点物质的一种重要用途:医疗上有一种冷冻疗法就是利用低沸点物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而使局部组织 冷冻,从而破坏或切除病变的活组织。10、使

40、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只要温度降低到足够低),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但不能使所有气体液化,还必须温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譬如气体打火机以及液化石油气内的液体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在常温下液体化的。火箭的燃料液 态氢和液态氧也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制得的。11、气体液化的好处是可以使气体的体积大大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12、电冰箱工作的原理是:主要用到了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在冰箱内(即冷冻室)要吸热使温度降低,在冰箱 外(散热器)要把吸收的热放出。故在冰箱内冷冻室里是利用液体汽化吸热,使液体变成气体。而在冰箱外通过压缩机把气体压缩并在散热器放热使之液化变成液

41、体又流到冰箱内,再又汽化吸热变成气体。如此反复循环,从而达到制冷效果。第七节升华与凝华一、升华:物质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中间不会出现液体,升华时要吸收热量)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制造舞台雾气和人工降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北方的冬天,洗的衣服冰冻起来,没见其熔化也会变干说明:它们基本上都是空气中水蒸汽形成的,形成的位置为:云、雪、雨在高空,雾在低空, 露、霜在地面。云:高空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形成云雪:高空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或有些小水珠凝固而成的小冰晶从空中落下来就是雪。雨:云中的小水珠越积越大,最

42、后从天空落下来就形成了雨。雾:低空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或灰尘上就形成了雾。露: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搭在地面上的植物或草丛上就形成了露。霜: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搭在地面上的植物或草丛上就形成了霜。第八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别的物质的变化。一般来讲:物态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生成了别的物质的变化,一般来讲:燃烧、腐烂、变质、生锈等属于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是否生成了别的物质(或新的物质)3、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像物质的可燃性、腐蚀性、毒性、氧化性、酸碱性等属化学性质。4、物理性质:不

43、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像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 度、延展性、可溶性等都属于物理变化。说明:性质与变化的主要区别是:变化要体现一个过程,而性质则表示是否具有某一特点,具有某种能力。一般在文字中体现性质的语句通常用这样一些词:“能、具有、可以”等二、 凝华:物质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现的针状雾淞。寒冷冬季的早晨,窗户玻璃上常会出现三、 几种常见自然现象的解释:云、(凝华时要放出热量)普通灯泡和日光灯用久了,玻璃壁会发黑 冰花”。雪霜的形成雪、雨、雾、露、霜如:判断下列那些属于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那些属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铁生锈()铁能生锈

44、 ()金的颜色是黄色() 冰熔化成水()水在一定温度可以汽化(沸腾)() 木材燃烧() 木材可以燃烧()农药有毒()小张中毒了()硫酸腐蚀纸张()食物腐烂()硫酸可以腐蚀纸张()水是液态的第三节:太阳和月球、太阳1、 太阳的有关数据:直径:140万千米(地球赤道直径:12742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109倍表面温度:6000 C,中心温度达1500万C日地平均距离:1.5亿千米2、 太阳表面的结构: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太阳黑子(光球层)3、 太阳的活动:太阳表面的各种变化 - 耀斑(色球层)日珥(色球层)4、 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许多黑色的斑点,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

45、气体斑块。它的大小和多少往往作为衡量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具有周期性,其周期为11年,黑子数最多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1周,1998年开始为第23周。5、 耀斑: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巨大能量。6、 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能干扰地磁场,对地球上的气候(降水多)。二、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1、 安放:使用视野比较开阔的地方安放好天文望远镜。2、 用寻物镜对准目标星体:先直接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在寻物体镜内利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发现目标后,将

46、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3、 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调节目镜焦距使主镜内物象清晰用调节手柄调节,找到主镜内的目标星体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更清晰。三、月球第四节:观测太空、星座1、 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88个区域,命名为88个星座。2、 北天星空是假设人站在北极看到的星空,南天星空是假设人站在南极看到的星空3、 观察星空的方位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与地球上的方位东西方向刚好相反。4、 分别在下列空隙处按次序画出下列星座的图形:1、月球的有关数据:直径: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49月地距离: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1/400体积约为地球的/49明-山脉

47、、高原暗-平原、低地宇宙物体冲击月面形成的陨石坑。引力小,物体变得很轻(重量)布满大大小小的陨石坑厂寂静无声音没有天气现象, 没有水和大气-Y昼夜温差大 有生命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猎户座 天鹅座6、北极星的找法:先找到北斗七星,再把北斗七星斗口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 极星。5倍距离即可以二、星图1、 天空中的所有星星都和太阳一样都有东升西落的现象,这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2、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以及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看到的星空一般是不同的。3、 有些恒星我们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有些恒星我们永远看不到。天空中的不同恒星离地球的距离一般是不同的,4、 星图:可以简明地表示出星座和恒星在

48、天空的位置。5、 我们浙江全年可以观察到的星座有: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等一般规律:以北极星为中心向外延伸到以当地纬度数为半径的圆包围的范围内的星座都是我们全年可以观察 到的。第五节、月相1、 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主要是指我们能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态)2、 月相产生的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太阳照亮,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关 系在一个月内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月相。3、 月相变化的过程化的一个周期,这个周期的平均天数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来确定的, 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5、 几个常见节日的时间和月相春节:

49、农历正月初一(新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娥眉月)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凸月)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望月)中秋节:农历的八月十五(望月)6、 月相虽然有圆缺的变化,但我们看到的月亮面貌本身却没有发生变化,即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貌对着地球,原因是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是相同的,都为29.53天。太阳表面被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叫日食,日食只在地球上的一定区域有时侯会看到。1、日食发生的原因:由于月球遮蔽太阳光,使月球的背面形成了长长的阴影区,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 之间,并且三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于是就产生了日食现象。 即月球遮住了太阳,我们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

50、阳部分或全部即为日食。可见:发生日食时,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并成一直线,这时月相为新月。2、 日食的形成过程:太阳先从西边开始亏损,最后在从东边复圆。3、 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有一个5左右的夹角,因此日食并非每个月 都发生。二、月食(月全食和月偏食)月球表面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由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折射的影响,发生月食时月食部分并非全黑, 而是呈暗弱古铜色。月食有时长达1个多小时,而日食只有几分钟。1、 月食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遮蔽太阳光,在地球背光的一侧形成长长的阴影区,阴影区分A为区B与区,当月球全部进入A区时就发生月全食,当月球一半进入A区,一半

51、进入B就形成月偏食。2、 月食的形成过程:日期(农历)初1初2-7初7、8初8-1515、1616-2222、2323-30月相图形(IDIOa月相名称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娥眉月特 点整夜晚 不见上半月:看见亮面朝西,并且看 见的部分逐渐增大。(上上西)整晚上 可见下半月:亮面朝东,并且看见的 部分逐渐减小。(下下东)4、 从 新月 到满月再 到新 月,就 是月相变 分为:天体地球月球转动自转周期公转周期自转周期公转周期时间1天=24小时1年=365天29.53天29.53天第六节:日食和月食一、日食:(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球先从东边亏损,最后从西边复圆。月食不是每月都发生

52、的原因和日食相同。2、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上没有空气,不满了环行山。金星和火星是固体星,表面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木星和土星在行星中体积较大,木星的显著特点是体积最大,土星的显著特点是有美丽的光环(有光环的有:木星、土星、天王星)木星表面的大红斑是木星表面气体激烈运动而形成的旋涡。土星的光环是由各种尘埃和固体小块组成。卫星最多的行星是木星小行星带处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彗星是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块,其中最著名的是哈雷彗星,它绕日公转的周期是76年,上一次出现是在1986年。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进入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天空的现象叫流星现象。没有烧尽的流星降落到地球表面叫陨星,

53、有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3、银河系和宇宙层次:(河外)星系 *地月系- -太阳系-银河系河系了了- 宇宙第四章:物质的特性复习大纲第一节、熔化和凝固第四节:物质的构成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唯一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和离子。2、 分子很小,用肉眼以及光学显微镜是无法看到的,只有通过电子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分子,他比细胞还 要小很多。3、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空隙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最大,固体分子间的距离最小。4、 分子还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就能充分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5、 分子之间还存在作用力,大小一般为固体分子作用力最大,气

54、体最小几乎可以忽略。第五节:物质的溶解性1、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但如果外界条件发生改变, 物质的溶解能力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 如温度升高,有些物质的溶解能力增强,而有些物质的溶解能力减弱。2、 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3、 油不溶解于水,但能溶解在汽油、煤油、洗洁精等其他物质中。4、 气体也能溶解于水,但气体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5、 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些放热,有些吸热。第六节:物质的酸碱性1、 酸性物质:一般具有酸味,像强酸:硫酸、盐酸、硝酸,一些带酸味的水果中都含有一些比较弱的有机酸, 这些都属于酸性物质。2、 碱性物质:一般具有涩味和滑腻感,像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等,小苏打、纯碱、洗涤剂、 氨水、尿液等具有弱碱性。日食月食原因月球遮蔽太阳光,我们看不到太阳地球遮蔽太阳光,我们看不到月球三球位置日-月-地 或地-月-日月-地-日 或 日-地-月月相及时 间新月(初一)(简称“日新”)满月(十五)形成过程亏损方向先亏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