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5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中,本单元为古代抒情散文单元。教材中的四篇古代抒情散文分别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王勃的滕王阁序,庄子的逍遥游和李密的陈 情表。其中前两篇是精读,后两篇是略读。归去来兮辞 是陶渊明辞赋的代表作品,抒写其回归田园的愉悦心情和田园生活的怡然自在,表达其远离恶浊官场、投身大自然怀抱的人生感悟,与作者千古流传的田园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学习此文, 可以联系学过的饮酒和归园田居体会作者真挚的感情,在掌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鉴赏抒情语言 的朴素。滕王阁序是王勃最突出的作品,
2、也是历代传诵的名篇。该序在思想内容上具有真情实感,非无病 呻吟或嘲风弄月之作可比;在艺术形式上,虽然此序也是骈文,但它打破了六朝骈文的陈旧格局和陈陈相 因的文风;学生可在豪迈的语言中体察王勃的壮志凌云。逍遥游是“辞趣华深”的庄子散文的代表作品,更是先秦散文园地中的一株奇葩。前人称庄 子散文“纵横跌宕,奇气逼人”,指其散文雄伟恣肆,大起大落,无所羁绊,同时又构思奇特,不落俗套。逍遥游旨在说明,人应当脱离一切物累,以获取最大的自由。从思想内容来说,当然是不切实际的, 但这篇文章却写得挥洒自如、想像丰富,足以称为我国散文史上的名篇。通过对庄子说理艺术的分析,使 得学生对文言文的把握更上一个理解高度。
3、陈情表本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篇奏章。李密本着以情动人的目的,悉心说服武帝体恤下情,所 言句句发自肺腑,动人心魄,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在感动于文中流露的强烈的天伦之情时,学生还可从法、理、情的不同角度体会作者的写作艺术。这四篇抒情散文所抒发的感情各有不同:归去来兮辞写回归田园的乐趣,滕王阁序写才士不遇的悲情,逍遥游表现人世的感慨,寄托着作者的理想追求,陈情表写至爱亲情。都是古人真情 实感的自然流露,也可以约略看出中国古代抒情散文的某些特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散文极其强 烈的抒情特征。二、课标解读课程标准关于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4、。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本单元的课文,虽然创作时代不同,文体不一,但都是 典范的文言文,其中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及常见的文言句式等语言现象,在文言作品中也具有一定的代 表性,代表着不同时代文人书面语的行文风格和语言特点。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对学生提高文言文的阅 读理解能力、培养文言语感等,都会起着很切实的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必修课的“阅读与鉴赏”,也有人文性方面的要求。作为文言 文的学习来说,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
5、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作为文学作品来说,要求“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 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 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据此,在文 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既要落实好字词翻译,更需引导学生披情人文,培养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总体目标以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为坐标,根据“积 累整合” “感受鉴赏” “思考
6、领悟” “应用拓展” “发展创新”等能力目标确定本单元教学目 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中字词句式的用法特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 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突出知识性并注重知识的积累整合。(2)进行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学会整合学过的知识。2、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过程中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体会不同文体的断句特点。(2)利用课文中的注释与工具书落实重点实词,翻译文章,并通过课堂分析与讲解,掌握重点的文 言现象。(3)通过探究的方法,对照序言、文本和注释资料,对文本的写作艺术及抒发的情感进行探究式学 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
7、导学生根据当时社会背景理解作者的感情,以一种“同情的理解”态度对待文章中的情感取 向。(2)引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本文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感受古人的人文精神,进而 砥砺自我人生修养。(3)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精 神的底子。四、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必修教材四个模块的学习,已经对高中阶段的知识框架有了一定的了解,文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在文章大意的把握上没有太大问题,缺少的是知识网络体系 的构建,因此在深入解读文本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必修一的古代记叙散文, 首先展示了古代文字的简洁之美,提供了提要钩玄
8、的阅读方法,为高中阶段阅读文言文打下了基础;必修二则从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入手,展示古人从自然之美中生发的情 感情趣,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必修三以古代议论性散文展示逻辑之美,提供对文言进行质疑与探究的钥匙;必修四是古代人物传记, 对人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在这样的基础上,必修五展示了抽象的情感之美,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言语感,梳理文章层次,深入、立体地评价人或事,才能以披文入情的综合方法进行 深层面的阅读。五、教学策略1、对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进行归类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及体悟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细加品味。对于抒情性比较强的文字,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王勃的滕王阁序,应在慢读的基础上先 画出抒情
9、句,以此为线索大致探究内容,再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对于线索明晰的说理议论文字,如庄子的逍遥游,应从层次结构入手,理清思路,把握大意,再 思考文后问题,或边读边找出文章的论点以及支撑论点的论据。2 / 9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5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对于表情说理类文章,如李密的陈情表,应先通读一遍,从整体上大致了解文章情感,其次再细 读、慢读,理清写作思路。2、整体构建与打通融合作为最后一本必修的文言文教学,本模块的学习重点, 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积累的文言实词,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深入解读文本内涵,并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要求教师在文言文单元教学 中,重视知识的串联。本单元可以与“梳理探
10、究”板块文言词语和句式及古代文化常识作勾连。其中陈情表中 人物语言有不少体现了委婉语的特点,可用于复习必修三交际中的语言运用中的称谓语、禁忌语、委 婉语。此外,除了完成文言文的学习,也可与“表达交流”板块中的“讴歌亲情一一学习写得充实”做勾 连。在陈情表中,李密字字泣血:“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 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要使文章内容丰富, 最根本的是作者要有丰富的生活和思想。归隐田园、做到了自我实现的陶渊明,命途多舛、胸怀壮志的王勃,如鲸鹏般振翅遨游天际的庄周,在生活和思想上 都能够成为我们走向丰富、走向深刻的引导者。六、课时安排第二单元 11 课时归去
11、来兮辞(并序)2课时滕王阁序3课时逍遥游2课时陈情表2课时“梳理探究”板块“文言词语和句式”与“古代文化常识”1 课时“表达交流”板块“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 1 课时陈情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2. 通过释义理解全文大意,能够翻译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现象。3. 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体会作者说理技巧的层层递进。4. 分析文章情理结合的写作特色,借鉴于平时的写作。1. 过程与方法:2. 利用课文中的注释与工具书解释字词意思,翻译文章。3. 通过课堂分析与讲解,掌握重点的文言现象。4.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文中陈情说理的内容,体会陈情特色和写作技巧。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1. 体会文章中的真挚情感,理解“忠”、“孝”的意义。2. 注重对学生“孝”的品行的引导。【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大意的把握与重点文言知识的归纳;文章的陈情特色。2、难点: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掌握“情”的含义,体会作者情理结合的陈情说理技巧。【教学方法】以诵读、点拨为主,使学生理解大意;通过交流阅读感受全面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由讨论 探究作者陈情的特色。【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同学们,提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们首先会想到什么?(善,忠,孝等等)。孟子有云:老吾老以 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说的是要“尊老爱幼”,而归结起来,也就是“孝”的
13、思想。今天我们 就要来学习一篇言辞恳切,情真动人的关于尊老尽孝的文章一一陈情表(板书)。人们论“忠”时首 推出师表,言及“孝”则必谈陈情表,可见文章具有十分感人的至情。 解题、知人论世1. 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遍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结合注释,注意生字读音)险史必凶 门衰好 则岖茕茕孑立选马 迪慢 拔悭2、解题:何谓“陈情”?(结合课文注释)陈:陈述。 情:情况;隐情,苦衷;情理。表:一种文体,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内容多是劝进、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在于常含有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如诸葛亮的出师表。3、是谁陈情?对谁陈情?(看课文注释)1. 陈情之人:李密(224 28
14、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2. 向谁陈情:晋武帝。3. 背景补充: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本文为蜀亡之后,晋武帝征李密为太子洗马时,他写了这1.为何陈情?欲奉养祖母,辞不赴任,故向皇帝陈情。研读文本1. 第一段(1)自由朗读第1段。(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字词,找同学逐句翻译大意并加以指正补充。(3)文言现象(板书于黑板一侧)通假
15、字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厚:通“褥”,垫子。古今异义不行: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至于:古义,至IJ;今义,程度副词。成立:古义,成人自立;今义,创立。词类活用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的事,不幸的事。躬亲:名词作状语,亲自。特殊句式而刘夙婴疾病。(被动句,主语“刘”是行为的被动者;婴,被缠着,被动词) (4)深入解读。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4/9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5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作者围绕这句话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a. 一方面,写“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幸得祖母躬亲抚养;另一面,写自己
16、“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侧面写出祖母抚养之苦。表现出祖母对自己的恩重如山 与自己对祖母的感激之情。b.而“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 立,形影相吊”,点出了祖孙俩相依为命凄苦。因无人能为作者分担赡养的任务,自己必须独力承担尽孝 的责任。C. “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祖母对自己有深厚的养育之恩,此时她卧病在 床,自己必须尽儿孙之孝侍奉祖母。为表主旨蓄势。(5)概括大意:陈述自身实情,说出母孙之间相依为命的凄苦。一方面,自己身世凄苦,祖母 的抚养恩深似海;另一面人丁衰微,作者尽孝责无旁贷。借由述说自己
17、的不幸,获取同情,点出辞不赴职 是为尽孝。1. 第二段2. 请一位同学读一遍第2段。(强调恳切的语气)3. 由几个同学逐句翻译,大意通顺无语病。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方法和名额略有不同。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制度。文中是优秀人才的意思。郎中、洗马:均为官职名。郎中是尚书省的属官,太子洗马即太子的侍从官。1.文言现象词类活用微: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古今异义秀才:古义,优秀的人才;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告诉:古义,申
18、述(苦衷);今义,让别人知道。特殊句式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非,不是)急于星火。(状语后置,“于星火急”)实为狼狈。(判断句,用动词“为”表示肯定判断;为,是)1.深入分析段意。本段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明确:分为两层;第一层从“逮奉圣朝一一辞不就职”,写了朝廷征召之急,第二层从“着数切峻一 一实为狼狈”,写了作者处境的两难。本段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是哪句?(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作者为何会觉得狼狈?“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前者不能尽孝,后者不能尽忠,是为两难。作者写自己的困境有何用意?明写朝廷对自己的重用与自己的感激之情,而
19、又说明自己现实处境的身不由己,通过陈述苦衷为自己辞不从官的行为辩解。1.小结:本段开头便写“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先盛赞朝廷的仁治,表现作者态度的恭谨虔诚,之后一系列的事件赞扬朝廷用人制度之贤,“非陨首所能上报”,表明自己忠于当朝;后又以“供养无主”5 / 9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5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刘病日笃”写自己的两难处境,为无法奉诏赴职辩解,语言恳切,凄恻婉转,以情动人,辅以说理,较 有说服力。 课堂小结在课文前两段中,作者首先陈述自己身世之凄苦,与祖母相依为命,由此获得晋武帝的同情。之后写 诏书之急切与祖母之病日笃,叙说自己忠孝难以两全的两难处境,以苦衷难言为自己辩解。使自己于情之
20、 上略有优势之后,作者又该如何劝谏晋武帝,最终该如何解决尽忠还是尽孝的难题呢?请同学们回去参照 课文下面的注释,按照我们今天的方法自行分析文章的后两段,下节课我们再来继续分析。第二课时 复习巩固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陈情表的前两段,通过分析我们知道,作者扣住“孝”这一点为自己辞官作了 铺垫,从情入手,避免直接说理给人的强烈敌意,先获得晋武帝的认同。但只谈情又不够具有说服力,下 面我们就接着学习后面两段,看作者是如何以理喻人的。二、课文研读1、第三段1. 齐读第三段。2. 结合课文注释,逐句翻译。3. 文言现象(板书)词类活用终:使动用法,使结束。远:形容词作名词,远的地方。特殊句式且臣少仕伪朝。(介
21、词省略,“且臣少仕于伪朝”)本图宦达(判断句,用副词“本”表示判断;本,本来是)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4)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拜,除,拔擢(文中);补充迁,谪,徙,出,去,黜。【知识链接】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关于任职授官的有:任、授、除、拜、封(用于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征、辟(b1 )、荐、举(多用于布衣作官)、点(用于口语)。关于提升职务的有:拔擢、进(用于较高职务追加)、起复(恢复原职务)、超迁。关于降级免职的:罢、免、贬、谪(因过失而降级)、革、褫( ch 1撤职查办)、开缺(奉命或自请解除职务)、致仕(官员退休)、左迁(降级使用)。关于调动职务的:移、调、徒、量移(调的
22、比原职稍好)、补(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关于兼职的:领(以本官兼较低职)、摄(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如摄政)、权(临时代职)。古代官职变动用词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6/9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5第二单元陈情表教学设计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
23、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 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 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6、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河阳城。” 7、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8、出,指出京受任。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 任
24、河间王的相。9、去,卸职。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10、黜,废免,革职免官。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 属官员的处分。11、放,放逐。如史记屈原列传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12、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陟”常和“黜
25、”连用表示人材的进退,降官曰"黜” 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盘谷序:“黜陟不闻。”13、夺,罢官免职。14、罢,革除官职。15、复,恢复旧职。(5)深入探究。本段蕴含了两种感激之情,分别是哪两种?一是对朝廷知遇之恩的感激;二是对祖母养育之情的感恩。在第二段中,作者就是因为这两种感激无法两全而陷入两难境地,而这两者之间该如何平衡呢,请同学们看本段第一句话,作者提到“圣朝以孝治天下”有何含义?为自己终养祖母提供了 “理论依据”,使之既合情合理又合法,增加说理依据。古代崇尚“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所以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呢?(矜守名节)他又是如何为自己辩解的?先明自
26、己意志,“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之后放低姿态,“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而对当朝的提 拔,以感恩态度,称之为“过蒙拔擢”,说自己“岂敢盘桓”,且主动提起自己“少仕伪朝”,言语之间 随意自然,不着痕迹,却是关键所在,至此打消晋武帝的疑虑。本段先从扬当朝孝治入手,接着表明个人心志,后又诉说祖孙更相为命的悲苦,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合本段文字具体分析。(小组讨论,谈个人感受)以“伏惟”作切入点,为自己供养祖母找到“理论依据”,是循当朝之治所作,无从反驳;又以自身 尤甚孤苦,故母孙二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但这个结论不是直接引出,而是以“且”夹叙其中,把自 己在前朝为官之事略带一笔,阐明自己对“
27、宠命优渥”的感激,万不敢“有所希冀”。只因“刘日薄西山”,所以不得不“辞不受命”,一个“但”字又将情感带回“不能废远”,当侍祖母左右的说理。(6)小结:歌颂当朝孝治,并陈述自己辞不赴任的难处。以感恩之情夹杂说理,打动武帝。2、第四段1. 教师范读第四段,再请同学翻译文段。2. 文言现象(板书)通假字有: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词类活用诚:形容词作名词,诚心。卒:使动用法,使终了。闻:使动用法,使知道。古今异义辛苦:古义,辛酸悲苦;今义,身心劳苦。特殊句式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状语后置,“是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判断句,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28、非,不是)1.典故结草街环: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联合结构。结草,典故见本保注释。 衔环,古代神话小说记载: 东汉杨宝救了一只黄雀,某夜有一黄衣童子来见杨宝,把四枚白环给他,并对他说要让他的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古官名)。后杨宝子、孙、曾孙果真显贵。1.细节分析。本段中直接陈情的句子是哪句?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作者在陈情之前做的铺垫有何用意?以自己与祖母年龄的比较, 得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的结论,从理上阐明对祖母尽孝是当下之急, 同时暗示自己一定会在尽孝后再尽忠,打消武帝疑虑。之后再动之以情,使武帝答应这个请求,达到陈情 的目的。1.小结:因尽节日长而报养日短,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两全之法。最后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表明忠心,言语至性,真诚动人,两全之情得以实现。探究文章的艺术特色1. 陈情艺术(1)本文层层递进,措辞委婉,请列出陈情的思路,分析作者是如何打动武帝的心?明确: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情,实诉屡不奉诏苦衷;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武汉市蔡甸区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个人工程劳务合同样式
- 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重点名校2025年初三下学期三调考试英语试题文试题含答案
- 金城江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美甲店租赁合同简易模板
- 四川省南充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试题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度供暖合同协议书
- 版企业对个人的借款合同
- 电视剧剧本采购合同书
- 钢管扣件出口代理合同
- GB/T 39043-2020游乐设施风险评价危险源
- GB/T 3810.4-2016陶瓷砖试验方法第4部分:断裂模数和破坏强度的测定
- GB/T 17213.4-2005工业过程控制阀第4部分:检验和例行试验
-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课件
- 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课件
- 施工班组考核表
- 法理学-(第五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课件(最新)
- GB∕T 34876-2017 真空技术 真空计 与标准真空计直接比较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 2022年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国际五一劳动节颁奖荣誉晚会动态PPT模板
- 全院CRRT护理技能培训理论考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