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ppt新_第1页
学习动机.ppt新_第2页
学习动机.ppt新_第3页
学习动机.ppt新_第4页
学习动机.ppt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二章第二章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学习的定义 学习学习(learning)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改变;持久;经验引起; (一)学习动机的概念(一)学习动机的概念 动机动机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力量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力量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功能:功能: 激发行为;激发行为; 指向目标;指向目标; 维持调控行为;维持调控行为;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概念 人为什么能产生行为动机?人为什么能产生行为动机? 与下列因素有关与下列因素有关(二)与学习动机相关的概念 1、需要和动机 2、期待和抱负水平 3、态

2、度 4、兴趣1、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1 1)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 (2 2)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什么是需要? 需要:需要: 指个体指个体感到感到某某种种欠缺欠缺而力求而力求想要获得想要获得满足满足的心理状态。的心理状态。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的需要审美需要审美需要认知需要认知需要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生理需要什么是内驱力? 当有机体当有机体产生需要产生需要而且而且未得到满足时未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内驱力;,就会产生内驱力;内驱力推动有机体产生相应反应,从而导致需要的满

3、足。内驱力推动有机体产生相应反应,从而导致需要的满足。 内驱力内驱力:有机体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有机体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是一种内部刺激。 1)基本内驱力:生理)基本内驱力:生理方面的方面的满足。满足。 2)社会内驱力:精神)社会内驱力:精神方面的方面的满足。满足。 奥苏贝尔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包括三方面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的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需要和内驱力的关系 需要需要指的是主体的指的是主体的感受感受; 内驱力内驱力表现的是

4、作用于表现的是作用于行为行为的刺激,其作用可以的刺激,其作用可以通过通过行为强度行为强度衡量;衡量; 需要有时也称为内驱力;需要有时也称为内驱力;什么是诱因? 诱因:与满足需要诱因:与满足需要有关有关的、能够激起定向行为的的、能够激起定向行为的外外部条件或刺激物部条件或刺激物,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目标。 是后天通过个体经验而逐步形成的。是后天通过个体经验而逐步形成的。 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 正诱因正诱因:趋向或接近的目标;:趋向或接近的目标; 负诱因:负诱因:离开或回避的目标;离开或回避的目标;2 2、动机与期待及抱负水平、动机与期待及抱负水平 期

5、待期待:是指个体对某件事情是否发生的:是指个体对某件事情是否发生的主观预期主观预期,可以影响动机。,可以影响动机。 当诱因未实际出现,因过去的习得经验而产生的期待,当诱因未实际出现,因过去的习得经验而产生的期待,会会促使需要转化成动机。促使需要转化成动机。 抱负水平抱负水平:行动之前对自己能达到的成就:行动之前对自己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目标的主观估计,主观估计,也可以影响动机。也可以影响动机。 3、动机与兴趣、动机与兴趣 兴趣:兴趣:趋向趋向某一对象或活动的内在倾向某一对象或活动的内在倾向,是一种,是一种强烈的动机强烈的动机( (陈琦陈琦:211:211页页) )。分两种:直接、间接分两种:直接

6、、间接分三层:分三层:志趣乐趣有趣4 4、动机与态度、动机与态度 态度:态度:对对活动或对象的主观评价和行为倾向,包活动或对象的主观评价和行为倾向,包括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要素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要素。 认知:认知:在自我观念体系(标准)下对事物在自我观念体系(标准)下对事物存在的价值或必要存在的价值或必要性的性的评价。评价。 情感:情感:伴随评价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伴随评价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行为行为:伴随评价而产生的行为活动。:伴随评价而产生的行为活动。 态度态度受个体需要、兴趣、价值观、理想、信念等的影响。受个体需要、兴趣、价值观、理想、信念等的影响。 态度可以改变动机态度可以改变动机。

7、总结 个体能否产生学习行为(动机)?个体能否产生学习行为(动机)?取决于上述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取决于上述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1 1、兴趣兴趣 2 2、需要(求知欲)需要(求知欲)+ +诱因(如书本)诱因(如书本)=动机(读书动机(读书) 3 3、个体个体对学习的态度对学习的态度 4 4、个体对学习活动的期望和预定目标、个体对学习活动的期望和预定目标二、学习动机的分类二、学习动机的分类 (一)高级动机和低级动机(一)高级动机和低级动机 (二)(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四)(四)奥

8、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分类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分类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高尚动机高尚动机:利于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社会发展和进步; 低级动机低级动机:阻碍阻碍社会发展和进步;社会发展和进步;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近景动机与远景动机 直接的近景的动机直接的近景的动机:与:与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直接联系的、具直接联系的、具体的、体的、持续的时间短。持续的时间短。 远景的间接动机远景的间接动机:与学习的与学习的社会意义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和个人的远远大理想大理想相联系的、持续的时间较长。相联系的、持续的时间较长。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内部动机:由:由学习活

9、动本身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作为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动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满足。发的动力。学习者在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满足。 外部动机:外部动机:由由学习结果、学习结果、或或学习活动以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的因素做为做为目标目标引发的的动力。学习活动只是达到目标引发的的动力。学习活动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的手段。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作用外部动机作用:外部动机作用:外部诱因外部诱因引起,引起,作用可能作用可能巨大、易变、短暂巨大、易变、短暂,随外来诱因的随外来诱因的满足满足降低降低;内在动机作用:内在动机作用:学习需要、求知欲、学习兴趣学习需要、求知欲、学习兴趣引发,引发,对学习的作用

10、是对学习的作用是稳定而稳定而持久持久的;的;二者二者可可同时同时发挥作用,也可发挥作用,也可交替交替发挥作用,还发挥作用,还可可以以相互相互转化转化。 教育建议:教育建议:调动学生的外来动机,调动学生的外来动机,注重注重培养内在动机;培养内在动机;研究表明研究表明,受,受内在动机驱使内在动机驱使的学生比受外来动机支配的学生取得的学生比受外来动机支配的学生取得更高的学业更高的学业成绩成绩。 怎么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怎么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学习活动过程就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强烈需要)学习活动过程就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强烈需要)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分类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分类奥苏贝儿奥苏贝儿认为,学校情境

11、下,影响学生成就动认为,学校情境下,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有机的有三种内驱力三种内驱力:1 1、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2 2、自我提高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3 3、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1.认知内驱力(内部)认知内驱力(内部) 定义定义:以知识和能力的增长为目标,以知识和能力的增长为目标,理解知识、掌握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需要。识、解决问题的需要。 属性属性:最重要、最稳定;内部动机:最重要、最稳定;内部动机 表现:表现:好奇(核心)好奇(核心)、探究探究、操作欲望、应付环境操作欲望、应付环境 产生条件:产生条件:与知识互惠与知识互惠 思考:思考:学生对学习没有认知内驱力,教师

12、是否就不学生对学习没有认知内驱力,教师是否就不教学?教学? 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2.自我提高内驱力(外部)自我提高内驱力(外部) 定义定义:通过通过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属性属性:外部动机外部动机 表现表现: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胜任感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胜任感 作用:作用:促进当前与今后的学习促进当前与今后的学习 实践运用实践运用: 对内部动机补充对内部动机补充; 合理惩罚促进学业成长合理惩罚促进学业成长; 自我提高的动机运用适度自我提高的动机运用适度;3.附属内驱力(外部)附属内驱力(

13、外部) 定义定义:努力做好工作以努力做好工作以获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的需要。获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的需要。 属性属性:外部动机外部动机 形成条件:形成条件: 对对长者有感情依附;长者有感情依附; 可获得派生地位可获得派生地位; 享受到派生地位的乐趣;享受到派生地位的乐趣;4.三种内驱力作用的变化三种内驱力作用的变化 儿童早期: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突出,是成就动机中的附属内驱力最突出,是成就动机中的主要成分。主要成分。 儿童后期和青年期儿童后期和青年期:附属内驱力在强度上减弱,:附属内驱力在强度上减弱,而且开始从父母转向同龄伙伴;自我提高内驱力而且开始从父母转向同龄伙伴;自我提高内驱力和认知内驱力

14、会逐渐增强。和认知内驱力会逐渐增强。 思考:思考: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三、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三、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1.1.促进学习的重要条件促进学习的重要条件2.2.对长期、有意义学习是绝对必要的对长期、有意义学习是绝对必要的3.3.对学习的影响是间接的(对学习的影响是间接的(动机动机行为行为学习效果学习效果)4.4.动机与学习互为因果(非线性)动机与学习互为因果(非线性) 具体作用:具体作用: 引发、定向、维持和调节引发、定向、维持和调节动机和学习的间接关系动机和学习的间接关系 奥苏贝尔奥苏贝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

15、,绝非是一种线性关系。辅相成,绝非是一种线性关系。” 动机因动机因增强行为增强行为而促进学习,学习知识的成就而促进学习,学习知识的成就反增反增强强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动机; 当儿童没有学习兴趣或学习动机的时候,当儿童没有学习兴趣或学习动机的时候,教师是否教师是否就不教?就不教?尽可能有效去教;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后就有可尽可能有效去教;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后就有可能产生学习动机;能产生学习动机;动机和学习的间接关系动机和学习的间接关系 行为效果行为效果取决于两大因素:取决于两大因素:动机动机本身的强弱和本身的强弱和行为行为质量质量 动机动机是是重要重要因素但因素但不是决定不是决定因素;因素; 改善各

16、种主客观条件以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行为质量提高行为质量才是才是关键关键;四、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四、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 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和效果越好?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和效果越好? 学习动机越弱,学习效率和效果越好?学习动机越弱,学习效率和效果越好? 学习动机保持什么水平,学习效率和效学习动机保持什么水平,学习效率和效果最好?果最好?倒倒U型曲线(非线性)型曲线(非线性)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学习。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各种学习。耶基斯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多德森定律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图示说明什么?图示说明什么? 动机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动

17、机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变化。 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这就是著名的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多德森定律(YerksYerksDodson LowDodson Low,19081908)(简称倒)(简称倒“U U”曲线规律)。曲线规律)。 总结: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总结: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 1、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 2、动机强度与学习

18、效率不完全成正比、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不完全成正比 3、动机的有最佳水平:中等强度、动机的有最佳水平:中等强度 4、动机的最佳水平会因任务难易度而变化、动机的最佳水平会因任务难易度而变化 容易的学习,最佳水平点会高些;容易的学习,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困难的学习,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困难的学习,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怎么才能产生学习的动机?怎么才能产生学习的动机?因素、机制因素、机制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 二、需要层次论三、归因理论四、成就动机论五、自我效能论六、自我价值论一、强化理论一、强化理论 观点:观点: 1、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行为的冲动力量;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行为的冲动力

19、量; 2、人的行为动力来自强化;人的行为动力来自强化; 3、通过强化物的控制就能调控人的行为;、通过强化物的控制就能调控人的行为; 强化论以强化论以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派为代表。学派为代表。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思想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思想 1 1、行为分为两类、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条件反射)。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条件反射)。操作性行为:操作性行为:没有可观察的材料,有机体本身发出的自发反应。没有可观察的材料,有机体本身发出的自发反应。 2 2、个体行为动机的激发与先前这种行为受到的强化有很、个体行为动机的激发与先前这种行为受到

20、的强化有很大的关系;大的关系; 3 3、操作发生后呈现强化刺激就会、操作发生后呈现强化刺激就会增加增加操作发生机率;操作发生机率; 4 4、增强作用是自动实现的,无需认知的中介作用。、增强作用是自动实现的,无需认知的中介作用。 问题一:问题一: 外部物质奖励对学习有怎样的作用?外部物质奖励对学习有怎样的作用?强化原理强化原理 强化:强化:能能增加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刺激情境;反应概率的刺激或刺激情境; 正强化正强化:反应后呈现愉快刺激,增加增加以后类似反应的概率; 负强化负强化:反应后反应后排除讨厌刺激排除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或不愉快情境,增加增加以后类似反应概率。以后类似反应概率。 消退消

21、退:某种反应以后某种反应以后无任何无任何强化,强化,降低降低以后类似反以后类似反应的概率。应的概率。 惩罚惩罚:某种反应以后某种反应以后呈现讨厌刺激呈现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或不愉快情境,降低或消除降低或消除以后此类反应概率。以后此类反应概率。强化级别 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二级强化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联二级强化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合,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 问题二:问题二: 外部物质奖励是否一定促进学习?为什外部物质奖励是否一定

22、促进学习?为什么?么?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外部强化外部强化:是由教师施于学生身上的强化手段,如:是由教师施于学生身上的强化手段,如各种奖励等;各种奖励等;内部强化内部强化:学生的自我强化,即获得成功后:学生的自我强化,即获得成功后增强的增强的成成功感和自尊心。功感和自尊心。 问题三:问题三: 外部物质奖励如何运用?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予外部的物质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其学习习结果给予外部的物质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其学习。但外部奖励运用不当,很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但外部奖励运用不当,很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的

23、负面效果。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实验证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得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得吸引力。这就是所谓得“德西效德西效应应”。思考:如何合理奖赏?思考:如何合理奖赏?启发:启发:奖赏必须针对学生不感兴趣但需要完成的任务奖赏必须针对学生不感兴趣但需要完成的任务总结:总结:强化论的强化论的核心核心 1、过度、过度强调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力量; 2、忽视甚至忽视甚至否定否定了人学习行为的了人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自觉性与主动性性(自我强化)。(自我强化)。 请您谈谈从强化论思想中获得的启发?请您谈谈从强化论思想中获得的启发?强化论的教育启

24、发强化论的教育启发 1、适当采用外部奖惩激发学习动机、适当采用外部奖惩激发学习动机 2、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教育运用教育运用 1、行为矫正、行为矫正 2、程序教学、程序教学 3、合理利用外部强化(、合理利用外部强化(普雷马克原理)普雷马克原理)程序教学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程序教学呈现程序的教材,学生按规定的程呈现程序的教材,学生按规定的程序自学教材内容。序自学教材内容。 基本思想基本思想:把课程教学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把课程教学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每一单元分成许多小步骤;学习者每完成一步课每一单元分成许多小步骤;学习者每完成一步课业后,都会及时获得反馈,得到强

25、化;然后按顺业后,都会及时获得反馈,得到强化;然后按顺序进入下一步骤的学习,直到学完所有单元。序进入下一步骤的学习,直到学完所有单元。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小步子;反应积极;即刻反馈;低:小步子;反应积极;即刻反馈;低错误率;自定步调。错误率;自定步调。 普雷马克原理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对不喜爱物,或者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对不喜爱活动的参与。活动的参与。二、需要层次论二、需要层次论 基本观点基本观点: :1 1、所有的行为都有特殊的目标;、所有的行为都有特殊的目标;2 2、行为的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行为

26、的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3 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4 4、需要是人行为的动力源泉。、需要是人行为的动力源泉。需要和动机的关系 需要: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在需要基础上产生,当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动机。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内部条件。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Maslow) 如何理解各层次需要?如何理解各层次需要? 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最原始、最基本;维持生命活动;:最原始、最基本;维持生命活动; 安全需要安全需要:维持生命财产安全、稳定、

27、秩序;:维持生命财产安全、稳定、秩序; 爱和归属需要爱和归属需要: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尊重需要尊重需要;自尊和尊重他人,体验自己的力量;自尊和尊重他人,体验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和价值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能实现: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能实现理想理想 如何理解匮乏性需要?如何理解匮乏性需要? 定义定义:“有机体身上的赤字所形成的需要有机体身上的赤字所形成的需要”。 意义:意义:满足后个体才能感到基本舒适;满足后个体才能感到基本舒适; 怎么满足:怎么满足:从外界环境中寻求满足的对象;从外界环境中寻求满足的对象; 影响:影响:消极避害行为;带来贫乏低层次的

28、愉悦。消极避害行为;带来贫乏低层次的愉悦。 特点特点:(生理需要)满足后就停止:(生理需要)满足后就停止 如何理解成长性需要?如何理解成长性需要? 定义定义:促进个体成长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个体成长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 表现表现:把个体存在价值列为人生目标,追求真善美;:把个体存在价值列为人生目标,追求真善美; 影响影响:伴随积极的创造,带来丰富、高层次、稳定持久:伴随积极的创造,带来丰富、高层次、稳定持久的愉悦的愉悦 特点:特点:越满足越强烈越满足越强烈 匮乏性需要与成长性需要的关系匮乏性需要与成长性需要的关系 没有成长性动机没有成长性动机做指导,个体对匮乏性需要很

29、容做指导,个体对匮乏性需要很容易失去理性定位,匮乏性需要会被无限扩张,造易失去理性定位,匮乏性需要会被无限扩张,造成心理失衡;成心理失衡; 以成长和自我超越为人生目标的个体以成长和自我超越为人生目标的个体,匮乏性需,匮乏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也能保持平和心态,理性分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也能保持平和心态,理性分析各种需要对外界和对自己的意义与影响,在局析各种需要对外界和对自己的意义与影响,在局限于逆境中保持开朗的心境和自信,获得持久的限于逆境中保持开朗的心境和自信,获得持久的幸福感。幸福感。 如何理解需要的层次关系?如何理解需要的层次关系?1 1、递进满足和产生;、递进满足和产生;2、低高级并存;

30、、低高级并存;3、强烈需要与弱化需要并存;、强烈需要与弱化需要并存;4、强烈需要激发行为;、强烈需要激发行为; 结合需要层次论,讨论:结合需要层次论,讨论: 1、当一个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无积极性,教师应该做、当一个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无积极性,教师应该做些什么?些什么? 2、如何解释艰难时代革命烈士的行为?、如何解释艰难时代革命烈士的行为?需要层次理论:优点需要层次理论:优点 1. 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具有普遍性;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具有普遍性; 2. 有严格组织的层次系统;有严格组织的层次系统; 3. 客观、准确揭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客观、准确揭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4、引领人

31、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引领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需要层次理论的缺陷需要层次理论的缺陷 1.需要先天论需要先天论 2. 没有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解作用没有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解作用 3. 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 (夏凤琴主编的夏凤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年9月月):需要层次论教育启发需要层次论教育启发 教师教师不仅要关心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还应该关心还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因素。需要层次论需要层次论教育运用教育运用 1、如何从需要的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2、如何从需要的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首先满足学生基本需要(首先满足学生基本需要(准备准备)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期望期望) 2、促进并促进并引导引导需要逐级提升需要逐级提升三、归因理论(三、归因理论(对对“原因原因”的认知)的认知) 归因归因:个体对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个体对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和解释过程因的推断和解释过程。什么是归因?什么是归因?如果小明的数如果小明的数学考了满分,学考了满分,你觉得会有哪你觉得会有哪些原因导致了些原因导致了他的成功?他的成功?归因:对事情成败归因:对事情成败原因进行推断的过程原因进行推断的过程如果小刚的英如果小刚的英语考

33、了不及格,语考了不及格,你觉得会有哪你觉得会有哪些原因导致了些原因导致了他的失败?他的失败?解释成败的通常原因努力程度努力程度能力高低能力高低运气好坏运气好坏身心状态身心状态任务难度任务难度外界环境外界环境 (二)归因对个体有什么影响?(二)归因对个体有什么影响?归因为归因为努力不够努力不够归因为归因为能力不足能力不足1、你的心情将会如、你的心情将会如何?何?2、如果给你一次补、如果给你一次补考的机会,你相信考的机会,你相信你能顺利通过吗?你能顺利通过吗?3、你是否会废寝忘、你是否会废寝忘食,努力抓住这次食,努力抓住这次补考的机会?补考的机会?1、你的心情将会如、你的心情将会如何?何?2、如果

34、给你一次补、如果给你一次补考的机会,你相信考的机会,你相信你能顺利通过吗?你能顺利通过吗?3、你是否会废寝忘、你是否会废寝忘食,努力抓住这次食,努力抓住这次补考的机会?补考的机会?假设你考试失败假设你考试失败归因具有重要的动机功效 (三)归因理论的提出(三)归因理论的提出 归因理论:归因理论:一种解释人行为成功与失败原因的动机一种解释人行为成功与失败原因的动机理论理论。是是最为强调认知的观点。 海德海德:环境归因、个人归因环境归因、个人归因 罗特:罗特:内控型、外控型内控型、外控型 韦纳韦纳:三维度、六因素:三维度、六因素当前对实践影响最大的加利福利亚大学的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教授。他认为人

35、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和运气。归因理论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在内在),抑,抑或来自外在环境或来自外在环境(外在外在)。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个人意愿所决定所决定。维纳提出归因三维度维纳提出归因三维度 三维度三维度 六因素六因

36、素内外性内外性稳定性稳定性可控制性可控制性内在内在外在外在稳定稳定不稳定不稳定可控可控不可控不可控能力高低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努力程度任务难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运气好坏身心状态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外界环境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六因素和三维度之间的关系六因素和三维度之间的关系 能力:内部、稳定、不可控能力:内部、稳定、不可控 努力:内部、不稳定、可控努力:内部、不稳定、可控 任务难易:外部、不稳定、不可控任务难易:外部、不稳定、不可控 运气:外部、不稳定、不可控运气:外部、不稳定、不可控 身心状况:内部、不稳定、不可控身心状况:内部、不稳定、不可控 外界环境: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外界环境:外部、不稳定、不

37、可控维纳设想的归因模式维纳设想的归因模式控制点控制点 稳定性程度稳定性程度稳定的稳定的不稳定的不稳定的内部的内部的 能力能力努力努力成功:成功:“我很聪明我很聪明”“我下了功夫我下了功夫”失败:失败:“我很笨我很笨”“我实际上没下功夫我实际上没下功夫”外部的外部的任务的难度任务的难度运气运气成功:成功:“这很容易这很容易”“我运气好我运气好”失败失败“这太难了这太难了”“我运气不好我运气不好” 维纳认为:维纳认为: 归因不同归因不同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变化,进而会影响以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变化,进而会影响以后的成就行为。后的成就行为。 高成就动机高成就动机的人与的人与低成就动机低成就动机的人具有不同的

38、归的人具有不同的归因倾向因倾向稳定归因使稳定归因使个体个体对未来对未来的学习结果的学习结果就会抱有明就会抱有明确的期望。确的期望。内因使个体内因使个体产生更为产生更为强强烈的情绪烈的情绪体体验,从而影验,从而影响他们的自响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我价值感。可控归因使可控归因使个体努力去个体努力去加以控制,加以控制,未来的学习未来的学习更加努力。更加努力。内外性内外性稳定性稳定性可控性可控性归因三维度的不同影响归因三维度的不同影响归因归因不同情境下的情绪体验不同情境下的情绪体验成功成功失败失败内部内部能力能力努力努力外部外部教师偏见教师偏见运气运气选择合适的词填入:选择合适的词填入:自信、羞愧、无助、自

39、豪、自信、羞愧、无助、自豪、庆幸、感激、愤怒、遗憾。庆幸、感激、愤怒、遗憾。 如何适当内外归因?如何适当内外归因? 成功成功内部原因内部原因自豪、自信、胜任、自我满意自豪、自信、胜任、自我满意 失败失败内部原因内部原因悲伤、挫折悲伤、挫折 内外归因与自尊、自豪等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联系;内外归因与自尊、自豪等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联系; 外部原因与自我价值感没有联系。外部原因与自我价值感没有联系。稳定归因使稳定归因使个体个体对未来对未来的学习结果的学习结果就会抱有明就会抱有明确的确的期望期望。内因使个体内因使个体产生更为强产生更为强烈的情绪体烈的情绪体验,从而影验,从而影响他们的自响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40、。我价值感。可控归因使可控归因使个体努力去个体努力去加以控制,加以控制,未来的学习未来的学习更加努力。更加努力。内外性内外性稳定性稳定性可控性可控性归因三维度的影响归因三维度的影响 稳定性归因对期望和行为的影响稳定性归因对期望和行为的影响结果结果归因归因对未来成功的对未来成功的期望期望后续努力后续努力 情感情感成功成功稳定性原因稳定性原因高?低?高?低?继续努力?继续努力? 积极?积极?不作努力?不作努力? 消极消极 ?成功成功不稳定原因不稳定原因高?低?高?低?继续努力?继续努力? 积极?积极?不作努力?不作努力? 消极?消极?失败失败稳定性原因稳定性原因高?低?高?低?继续努力?继续努力?

41、 积极?积极?不作努力?不作努力? 消极?消极?失败失败不稳定原因不稳定原因高?低?高?低?继续努力?继续努力? 积极?积极? 不作努力?不作努力? 消极?消极? 稳定因素 成功 不稳定因素 稳定性维度 稳定因素 失败 不稳定因素希望、惧怕、焦虑希望、惧怕、焦虑未来期望未来期望稳定性归因影响对未来结果的预期稳定性归因影响对未来结果的预期(同或不同)(同或不同)生气自豪(动机高)侥幸绝望 如何积极地从稳定性角度归因?如何积极地从稳定性角度归因? 成功成功稳定性稳定性希望希望 成功成功不稳定性不稳定性惧怕惧怕 失败失败稳定性稳定性惧怕惧怕 失败失败不稳定性不稳定性希望希望归因三维度的影响稳定归因使

42、稳定归因使个体对未来个体对未来的学习结果的学习结果就会抱有明就会抱有明确的期望。确的期望。内因使个体内因使个体产生更为强产生更为强烈的情绪体烈的情绪体验,从而影验,从而影响他们的自响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我价值感。可控归因使可控归因使个体努力去个体努力去加以控制,加以控制,未来的学习未来的学习更加更加努力努力。内外性内外性稳定性稳定性可控性可控性 可控性归因的影响可控性归因的影响 可控因素 成功 不可控因素 控制性维度 可控因素 失败 不可控因素绝望积极争取成功不会产生过大动力继续努力归因的不同模式归因的不同模式 根据不同归因所导致的期望、根据不同归因所导致的期望、 情感情感 、行动的、行动的不同

43、,可以将归因模式分为不同,可以将归因模式分为积极积极的归因模式的归因模式和和消极消极归因模式。归因模式。积积极极归归因因模模式式成功成功能力高能力高自豪、自尊自豪、自尊增强期望增强期望行为积极行为积极 内部且稳定内部且稳定或者可控或者可控失败失败( ) ( ) ( ) 行为积极行为积极 外部、不稳定外部、不稳定或者可控或者可控消消极极归归因因模模式式 成功成功( ) ( ) ( ) 行为消极行为消极外部、不稳定外部、不稳定、不可控、不可控失败失败缺乏能力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期望降低期望行行为消极为消极 内部、稳定、内部、稳定、不可控不可控 最大的问题:把失败归因于内

44、部的稳定的不可控,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考试后考试后, ,高一某班的两位同学在教室里坐在一起高一某班的两位同学在教室里坐在一起, ,闲聊起来闲聊起来. .甲甲: :唉唉! !这书真读得苦啊这书真读得苦啊! ! 乙乙: :喂喂, ,这次考试考得怎样这次考试考得怎样 ? 甲甲: :唉唉, ,别提了,真是惨不忍睹啊别提了,真是惨不忍睹啊! !连哭的勇气都没了。连哭的勇气都没了。 乙乙: :你平时够努力的,怎么会没考好呢你平时够努力的,怎么会没考好呢 。 甲甲: :是啊是啊初中是初中是“希望之星希望之星”,高一就成了,高一就成了“流星流星”! !唉唉, ,看看来自己真的不是学习的材料啊,

45、再努力也恐怕没用了来自己真的不是学习的材料啊,再努力也恐怕没用了! ! 你呢你呢 ? 乙乙: :我跟你一样,初中也算我跟你一样,初中也算“希望之星希望之星”, ”, 现在就成了现在就成了“扫帚星扫帚星”!”!但是我之所以落得今天这地步但是我之所以落得今天这地步, ,都得怪老师没有把我们管好教都得怪老师没有把我们管好教好好! !你想你想, ,学生没学好学生没学好, ,不怪老师不怪老师, ,还能怪谁呢?还能怪谁呢? 讨论讨论:案例中的甲乙两人分别是如何归因的案例中的甲乙两人分别是如何归因的,他们的归因会对他们后续的情绪、行为,他们的归因会对他们后续的情绪、行为产生什么影响,你将如何帮助他们进行正产

46、生什么影响,你将如何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归因。确的归因。纠正学生不良归因的关键是什么?纠正学生不良归因的关键是什么? 归因的作用机制:归因的作用机制: 1、归因作用的、归因作用的基本途径基本途径 前提前提 归因归因 后果后果信息、信念、动机信息、信念、动机 觉察到觉察到的原因的原因期望、期望、 情感情感 、行动、行动 2、归因作用的归因作用的具体过程(认知是关键)具体过程(认知是关键)S(刺激)(刺激) C(个体的认知)(个体的认知) A(情感反应)和(情感反应)和E(期望)期望) R(行为反应)(行为反应)总结:归因理论的核心总结:归因理论的核心 1、主张按行为结果解释原因;、主张按行为结果解

47、释原因; 2、强调、强调认知活动认知活动与行为之间的特定关系;与行为之间的特定关系; 教育启发 改变学生对行为结果的原因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思考:思考: 1、如何引导落后生正确归因?、如何引导落后生正确归因? 2、如何引导优生合理归因?、如何引导优生合理归因? (四)归因理论的教育运用(四)归因理论的教育运用 1、鉴别、鉴别 2、调控、调控 3、预测、预测 4、训练积极归因;(改变认知)、训练积极归因;(改变认知) 5、心理辅导消极归因;、心理辅导消极归因;教育运用案例:习得性无助教育运用案例:习得性无助 定义定义: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为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的个体对行

48、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状态。 表现:表现:动机降低,认知障碍,情绪失调 原因: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和不可控因素案例分析 成功不可控(运气、任务容易) 学习无能 失败不可控(能力低) 学习无能 怎么改善?怎么改善? 成功( ) 不存在无能和缺失 失败( ) 不存在无能和缺失四、自我效能论(四、自我效能论(对对“能能”和和“效效”的认知的认知)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19771977年提出。年提出。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self-efficacy):个人对自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

49、为的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与主观判断与信念信念(期待)期待)。基本观点基本观点 1 1、人的行为受结果因素(强化)和先行因素人的行为受结果因素(强化)和先行因素(期待)影响(期待)影响 2 2、期待对、期待对行为的出现有更重要的作用行为的出现有更重要的作用 3 3、两种期待:能力期待、结果期待、两种期待:能力期待、结果期待两种期待两种期待 能力期待能力期待: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个体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结果期待:结果期待:个体对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一个体对自己的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结果的推测。 人人 行为行为 结果结果 能力(效能)期待能力(效能)期待 结果期待结果期待影

50、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1、个体成败的经验(主要因素) 直接经验、替代经验 2、言语说服 3、情绪唤起 4、归因方式实践运用 思考: 怎么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五、成就动机理论五、成就动机理论u成就动机成就动机:人们对于自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力求获得成功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驱动力(驱动力(对成功的需要对成功的需要)。)。u亨利亨利.默里默里于于1938年最早提出成就需要年最早提出成就需要u麦克来伦和阿特金森麦克来伦和阿特金森于于2020世纪世纪4040、5050年代将其发年代将其发展为成就动机理论。展为成就动机理论。麦克莱伦:麦克莱伦:不同成就动机水平的个体差异不同成就

51、动机水平的个体差异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情,去努力完成并要求达到完美状态的原因。 高成就动机者特点:高成就动机者特点: 喜欢:挑战;立即反馈;工作 不喜欢:凭运气;太容易或太难任务 低成就动机者特点:低成就动机者特点: 喜欢:喜欢:风险小、独立决策少 思考:你是属于高成就动机者,还是低成就动机者?思考:你是属于高成就动机者,还是低成就动机者?高成就动机者的特征高成就动机者的特征阿特金森的实验阿特金森的实验:1、对中等难度的任务有挑战性,并全力以赴的获取成功。 2、对达到的目的明确,并抱有成功的期望。 3、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 4、选择工作伙伴以高能力

52、为条件,而不是以交往的亲疏关系为前提。观点二:动机强度的计算观点二:动机强度的计算 动机强度动机强度=(需要水平(需要水平可能性可能性满足感)满足感) TsMsPsIs MsMs代表对渴望成功的程度;代表对渴望成功的程度;PsPs表示主体理解到的成功的可能性;表示主体理解到的成功的可能性;IsIs指人在成功时所体验到的满足感(或成功的诱因值)指人在成功时所体验到的满足感(或成功的诱因值) IsIs1 1PsPs 一般来说,课题越难,成功概率越小,而成功后满一般来说,课题越难,成功概率越小,而成功后满足感越大;足感越大; 三个因素中三个因素中MsMs是相对稳定的,但是相对稳定的,但PsPs与与I

53、sIs随任务而变化。随任务而变化。 Tf MfPfIf If 1Pf Pf Ps1 成就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成就动机对学习的影响 成就动机对学生的成就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坚持性、坚持性、学习学习任务选择任务选择以及以及学习成绩学习成绩等均有重等均有重要影响。要影响。动机水平高的学生的态度、坚持性动机水平高的学生的态度、坚持性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良好表现;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良好表现;在面临失败和打击时,比成就动机水平低的学生有更在面临失败和打击时,比成就动机水平低的学生有更强的坚持性;强的坚持性;成功时更相信自己的能力;成功时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失败时会认为是不合适的策略或

54、是努力程度不够,所失败时会认为是不合适的策略或是努力程度不够,所以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任务。以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任务。动机水平低的学生的态度与坚持性动机水平低的学生的态度与坚持性自信心差;自信心差;往往设置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不付出足够的努力,于往往设置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不付出足够的努力,于是导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样更加坚定了他们认为自己是导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样更加坚定了他们认为自己能力不足的看法;能力不足的看法;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而将成功归因于运气、机遇和任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而将成功归因于运气、机遇和任务简单,这样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他们来说,都不会产生务简单,这样无

55、论成功还是失败对他们来说,都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积极的影响。成功了,他们不会再付出努力;成功了,他们不会再付出努力;一旦失败,都会导致他们进一步去避免失败而损害成就动一旦失败,都会导致他们进一步去避免失败而损害成就动机。机。 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1、与家庭教育方式密切相关、与家庭教育方式密切相关2、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弱、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强弱3、经常参加社会竞争和带有冒险性活动的人比一般人的、经常参加社会竞争和带有冒险性活动的人比一般人的成就动机强成就动机强4、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正相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正相关5、个人对工作难度的看法影响成就动机、个人对工

56、作难度的看法影响成就动机6、个性影响成就动机、个性影响成就动机实践运用 思考: 对高成就动机者,怎么保持其合适成就动机水平? 对于低成就动机者,怎么提高其成就动机水平?成就动机理论的教育启示 1、对低成就动机者:提供竞争小的环境;成功时要表扬;评分放宽;避免公开指责。 2、对高成就动机者:提供新颖、难度的任务;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分;六、自我价值理论(对自我价值的认知) 该理论由该理论由卡芬顿卡芬顿(CovingtonCovington)提出。提出。 认为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是人的主要需要。认为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是人的主要需要。 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自我价值感是个人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

57、 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可以提高自我价值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可以提高自我价值感。感。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培养和保护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生的自尊。 几种学习动机理论的特色几种学习动机理论的特色 1、强调诱因作用: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2、强调人的需要的直接作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3、强调需要和诱因并不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学生对需要、诱因以及学习活动本身的相关因素的意识和思考这一中介产生作用:自我效能感、归因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第三节 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一、师生关系与学习任务 二、激发与维持内源性动机 三、激发与维持外源性动机一、师生关系与学习任务 (一

58、)建立正常师生关系 (二)利用学习任务调动学习积极性二、激发与维持内源性动机二、激发与维持内源性动机 (一)培养学习兴趣(需要理论)(需要理论) (二)培养学生对成就的需要和成就感(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 (三)通过归因训练或归因指导,提高学生效能感和自信心(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一)培养学习兴趣(一)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学习兴趣兴趣对学对学习效习效果的果的影响影响组别组别平均平均智商智商平均每人阅平均每人阅读的书读的书(本本)平均每人所写的平均每人所写的文章文章(篇篇)兴趣组兴趣组9020.714.8智能组智能组1205.53.2差距差距3015.211.6拉

59、扎勒的研究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2、增强教学新颖性,吸引注意力 3、教师期望效应 4、兴趣迁移 5、借助课外活动 6、合理组织竞赛 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求知欲激发求知欲 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学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不能立即获得生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不能立即获得答案,答案,经过努力可以克服障碍的学习情境。经过努力可以克服障碍的学习情境。 问题情境具有问题情境具有障碍性、探索性和可接受性障碍性、探索性和可接受性。 什么是创设问题情境?什么是创设问题情境? 要点:要点:指在提出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不指在提出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不能立即

60、解决的问题能立即解决的问题 作用:作用: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引起学生的不协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认知矛盾,激发起学生求知,激发起学生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欲望和积极的思维。 学生处于一种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的的境界境界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1)问题要小而具体)问题要小而具体 (2)问题要新颖有趣)问题要新颖有趣 (3)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 (4)问题要富有启发性)问题要富有启发性问题情境的形式问题情境的形式 游戏、故事、问题、试验 直观形象、录像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