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选提分练65苏教版_第1页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选提分练65苏教版_第2页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选提分练65苏教版_第3页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选提分练65苏教版_第4页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精选提分练65苏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提分练 651.(2018 佛山质检)如图表示某种鱼类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鱼类种群数量的增长受自身种群密度的制约B. 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会影响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 当种群数量达到 d 点时环境阻力开始影响种群增长D. 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c 点以保持最高的增长速率2.(2017 宁波一中月考)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 a 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 ab 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 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 点出现D. 控制种群数量在 de 水平,有利

2、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3.在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呈“ S”型增长。如图是某藻类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2种群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3A. 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B. 19.8C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C. 24.8C条件下第 5 天左右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 33.6C条件下种群数量将维持在K值恒定不变4.(2018 山大附中月考)图 1 和图 2 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和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图 1 中曲线 a 代表死亡率,曲线 b 代表出生率B. 海洋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1 的 E 点C. 图

3、 2 中在 F 点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D. 图 2 中 G 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5.如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中曲线是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 3 h、12 h、24 h 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 恒定,4 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净补充杲种能密度图I出生率/死匸率04A. 分别代表每 3 h、12 h、24 h 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B. 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将保持“J ”型增长C. 造成曲线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 变化、溶解氧不足等D.若用血球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

4、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6.(2017 柳州质检)调查某地乌鸦连续 10 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入表示该种群数量是O20 411 60 80 J1MJ L2C)1独时间5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乌鸦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 第 3 年和第 9 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C. 第 6 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J”型增长D. 第 910 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7.(2018 滨州检测)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 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乙表示某害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在种群数量

5、达到c 点时防治,防治成本最低B. 图中 c 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C. 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保持不变D. 若乙表示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可能比实际值低8.(2017 永兴二中模拟)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 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 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 a 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 但食物量不变,则 a 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 S”型增长B. 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 点C. 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

6、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 段相似D. 年龄结构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 段相似乙X/2O華节个体st69.沙打旺,一种优质牧草,抗旱、耐盐碱、耐瘠薄。某地为治理荒山,大面积种植沙打旺后 任其自然生长。如图是连续多年对沙打旺种群的研究结果。回答下列问题:一年前种样數虽(1) 研究过程中常采用 _法估算种群密度。(2) 02 年内沙打旺种群增长曲线近于J 型增长。若自然环境无明显变化,28 年,入变化的原因是_ 。 第 6 年的沙打旺种群的年龄结构为 _ 型。(3) 欲预测 12 年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应统计种群的 _ 。10.(2018 山西师大附中模拟)如图表示

7、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 J”型、i、n、 川),其中 a 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_ 。若图示种群每年以 入倍“ J”型增长,2 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_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可引起该种群的_ 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 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当 a 点后的变化曲线为n、且种群数量为Kz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_。(3) 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 _ (填“K” “或“ 0”),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

8、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 点变化为干旱,则 a 点后的变化曲线为I时,此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7答案精析1.A 由于环境资源有限,鱼类种群密度越大,种内斗争会越剧烈,从而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A 项正确;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受环境(包括气候条件)的影响,B 项错误;题图为“ S” 型种群增长曲线,一开始种群的增长就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C 项错误;b 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渔业捕捞后剩余量需控制在 b 点,有利于种群数量快速恢复, D 项错误。2. B 图示 a 点东亚飞蝗数量急剧上升,此时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在病虫害防治时应在a 点所示时间之前进行控

9、制,A 项正确;图示 ab 段种群数量仍然在上升,但种群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B 项错误;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使种群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出生率降低从 而降低种群密度, C 项正确;控制东亚飞蝗种群数量使其处于一定范围内,既不使其灭绝, 也不使其成灾,有利于维持食物链的稳定,有利于维持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 项正确。 3. D 环境容纳量是指该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由图可知该藻类的环境容纳量随环境温度不同而改变, A 项正确;分析题图曲线可知,19.8C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最小,B 项正确;24.8C条件下第 5 天左右,种群增长曲线的斜率最大,说明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 项正确;

10、种群数量将在K值附近维持动态平衡, D 项错误。4. D 图 1 中曲线 a 代表出生率,曲线 b 代表死亡率,A 项错误;海洋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K/2 时,E 点为K值,B 项错误;在 F 点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不利于控制有害 动物的数量,C 项错误;图 2 中的 G 点对应图 1 中的 E 点,均表示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 项正确。 5. B 用不同方式在锥形瓶中培养酵母菌时,酵母菌种群增长属于密封环境中的种群增长, 影响培养液中的种群数量变化因素除营养条件外, 还有培养液体积、 温度、代谢产物的积累、 pH 变化、溶解氧不足等, C 项正确;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

11、呈“ S”型增长,B 项错误;取样前要将锥形瓶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酵母菌均匀分布从而减小误 差,D 项正确。6. D 乌鸦属于活动范围大且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宜采用标志重捕法,A 错误;乌鸦的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变化当中,第3 年和第 9 年的数量不相同,B 错误;“ J”型曲线的 入值是固定的,题图与之不符,C 错误;从第 3 年到第 9 年间,入值小于 1,说明种群数量一直在减少,到第 9 年数量最少,在第 910 年间保持数量稳定,D 正确。7. D 若乙表示某害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在种群数量达到b 点之前(潜伏期)进行防治,成本最低,A 项错误;图中乙曲线上,时间越早,种群的数量越少

12、,环境阻力越小,B 项错误;种群数量达到K值以后,由于变异和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以发生变化,C 项错误;若乙表示一段时间内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若在取样时没有振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8则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 D 项正确。 8.A 若 a 点环境因素变化,种群数量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由于食物量不变, a 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最终还是符合“ S”型增长,只是增长速率有所增加或减少,A 项错误;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 出生率提高,种群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加,种群数量会随之下降,仍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 b

13、点, B 项正确;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天敌,当种群被大量捕食时, 下降趋势与 bc 段相似,C 项正确;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环境容纳量基 本不变,所以种群数量也是围绕K值波动,趋势与 cd 段相似,D 项正确。9. (1) 样方 (2) 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增多 增长 (3) 年龄结构解析(1)估算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样方法进行估算。(2)在 02 年间,入为等于 2 的定值,种群数量呈“ J”型增长。28 年,种群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增多,所 以导致入减小,但仍大于 1 ;由于第 6 年及以后几年内沙打旺的种群数量仍在增加,所以第 6 年的沙打旺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3) 年龄结构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10. (1)种群密度 2 入t基因频率(2)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3) & 信息传递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若图示种群每年以 入倍“J”型增长,N)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入t。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即自然选择,可 使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