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实施与新教材的使用_第1页
新课程的实施与新教材的使用_第2页
新课程的实施与新教材的使用_第3页
新课程的实施与新教材的使用_第4页
新课程的实施与新教材的使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课程的实施与新教材的使用傅韫华 硕士 副教授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由来 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 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3. 德育改革4. 教师队伍建设 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要求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人类的生存面临困境 基础教育课程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1. 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2. 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得到真正落实课程的价值目标 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代表最先进的文化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体现教育的时代精神: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课程的

2、实施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理想中的课程(纲要)、现实中的课程(标准)、教师的课程(教材)、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课程(教案、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的课程形式)、学生接受的课程。 教师是连接理想中的课程与学生所接受的课程之间的桥梁,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尽管课程实施有其他多种途径(如自学、社会调查等),但教学无疑占据着课程实施的核心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教师把课程计划作为自己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时,课程才开始得以实施。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新的课程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等方面都作了重大的变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改革

3、能否成功,教师的素质、对新课程的理解与主动适应、创造性地使用课程是关键。 事实表明,一些新的课程计划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并不是课程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教师没有积极参与或不能适应的缘故。西方有些学者认为“课程实施的最大障碍就是教师的惰性”,这里的“惰性”,我们可以理解为“习惯做法”。 采用新课程,就意味着要放弃原来熟悉的一套方法和程序,而且有一些曾是很成功的做法。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挑战教师教育观念 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角色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接受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师观,用新的教育

4、观念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挑战教师知识结构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只熟悉某一门学科的单一型教师已不能胜任新的教学要求,视野宽广、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全能型教师将在新课程改革中倍受青睐。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挑战教师能力结构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民主教学、启发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这对传统的以“讲授接受式”教学模式主导下的教学方法以及在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下构建的教师能力结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教师如何使用好新教材 新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

5、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所谓“用教材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只是新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应成为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如何使用好新教材 准确理解编者意图 教师除了平时学习课程标准、课标解读,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课前与教材对话。能否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编者意图领会得越深,越能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如何使用好新教材 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 教师如何使用好新教材 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主要表现在对教科书的灵活运用和对课程资源的综合、合理、有效的利用,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意识,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教学目的,避免形式化的倾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科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 新课程的教学应该防治的误区 照本宣科 搞花架子 “四无”课无讲解无训练无指导无实效结束语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关系我国基础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