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物价史(19121927)_第1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物价史(19121927)_第2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物价史(19121927)_第3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物价史(19121927)_第4页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物价史(1912192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9121927)一、社会背景与物价概况二、物价变动的特点及原因三、物价变动的影响目目录录社会背景(18401911)与物价概况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近代,这是一个社会的时代。18401911年,南京条约,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农民战争,反帝反封建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半殖半封加深: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制夷马关条约,半殖半封大大加深废除帝制,思想解放,经济发展社会背景(19121919)与物价概况l1911.10.10,武昌起义发生,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华民国经济史的开端。由于民族资

2、产阶级所具有的软弱性、妥协性和革命不彻底性,l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三派:皖系(段祺瑞)、直系(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奉系(张作霖)。地方军阀如山西晋系、云南滇系、广西桂系、广东粤系等。都是大地主、官僚资本,割据一方、社会背景与物价概况(经济总貌)制定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公司保息条例、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等法规,成立劝业委员会,修订厘金和捐税的征收办法,鼓励实业。原清朝国有土地进行拍卖,促使了大地主大军阀的形成,地主又转卖土地,土地买卖频繁,全国土地价格大大上涨。兴修水利、颁布法令、开办农业学校、进行品种试验,奖励农业。推行铁路国有政策,借外债3.884亿元,实修3186公里,铁

3、路经营较为成功。航运商办,1911(1921),公司596(1328),资本2184.4万(9000万),船只1092(2332),总吨位147087(549428),较为成功。社会背景与物价概况(经济总貌)4.民族资本的繁荣民族资本的繁荣社会背景与物价概况l价格是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比例指数,是商品价格的货币表现,具有综合反映性,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变化的综合反映(陆满平、贾秀岩)。一方面是从物价总指数的一般趋势来看的,另一方面也是和以后的通货膨胀、物价波动、物价高涨时期相对而言的。同时,不是物价的绝对稳定不变,而是略有缓慢上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批发价格总指数英1913=100,美1914=10

4、0,法1910=100,中=(上海+华北+广州)/3 且 1913=100上海、华北、广州批发物价指数资料来源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上海、华北、广州批发物价指数物价变动的特点(上海)上海批发价格变动情况1912=100环比上涨率=(P1-P0)/P0*100%1.1913-1919总体物价史上涨的,平均上涨2.39%2.从环比看,有升有降,涨落大致相同,每上涨两年就下降一年,没有两年连续下降3.1918年物价上涨轻微达两位数4.物价水平较好,在上海旧中国时期最好物价变动的特点(华北)华北地区分类物价指数比较华北批发价格变动情况1913=1

5、001.物价有涨有落,涨落幅度不大,只有1914和1919出现轻微下降,平均上涨3.24%2.食物类指数全部低于总指数,低5-20之间。3.布匹及其原料在1917(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迅速上涨,1919达132.1的高水平。4.金属类物价指数持续高涨,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达192.8的高水平,1919下降幅度较大。5.燃料类物价指数全部低于总指数,低10左右,涨落幅度最小。6.建筑材料类、杂项类水平与总指数相差10左右。7.消费资料变动不大,物价稳定,生产资料物价变动相对较大。物价变动的特点(广州)广州地区分类物价指数比较1913=100广州批发价格变动情况1913=1001.物价全部上

6、涨,上涨幅度较轻,平均上涨4.9%2.米类只有1912年高于总水平,其余全部低于总水平,1917年最低,达75.33.其他食物类也全部低于总水平,低大约104.衣料类只有1914年轻微高于总水平,其余全部低于总水平,低5左右5.燃料类除了1912和1915轻微低于总水平,其余全部高于总水平,1918年最高,达1226.金属及建筑材料类除了1914年轻微低于总水平,其余全部高于总水平,1917年最高,达124.17.杂项类基本与总水平持平,相对稳定物价变动(稳定)的原因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社会经济处于上升阶段。这一阶段,工农业生产、贸易、金融、交通都有所发展,生产比较正常,物资供应比较充裕,略

7、有发展的社会经济从根本上决定了物价总水平的基本走势。2.北洋政府仍然用旧式的捐税、田赋、厘金、内债和外债作为财政主要收入,对社会经济的统治还不严密,社会经济还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自由发展的局面,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还不大。3.当时中国虽受帝国主义控制,但还没有后来各个时期对帝国主义依附得那样密切,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实力,参战国忙于应战,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经济社会影响大为缩小,没有完全被国际资本市场左右。物价变动(上涨)的原因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军阀混战。数据说明大战后有些商品价格明显上涨,大战爆发和中德贸易中断造成有些商品涨落异常。军阀混战,引起物资运输困难,军队急

8、需大量生活资料和军需物资,广大人民还要吃穿用度,需求拉动物价上涨。军阀混战,破坏农业生产,破坏社会经济,使物资供给不足,物价上涨。2.自然灾害。天灾严重,而又军阀混战,天灾的预防补救基本没注意,水、旱、风灾成农民最大苦痛,使农业受损及其严重,农业产量减少,物价上涨。3.不法商人投机。囤积居奇、待价而沽,操纵米价,投机自肥,是促使上海米价紧张的重要原因。物价变动(上涨)的原因4.北洋政府时期财政一片混乱,军费开支庞大,举债度日,财政赤字,不得不向银行透支,增加货币发行,造成货币贬值,拉动物价上涨。若干年度财政预算单位:万元物价变动(上涨)的原因5.金融影响。第一,外国银行垄断中国生产经营和金融网

9、络,大量发行纸币,不受政府监督,纸币在市面自由流通,导致控制了中国的贸易价格和国内商品价格,实现其商品倾销和原材料掠夺,使物价水平上升。第二,国内银行业畸形发展,北洋时期的银行是政府扶持的,是虚假的繁荣,银行依赖政府而不依赖产业,进行金融投机,政府垮台,银行破产。第三,流通货币的紊乱,两元并存。银元与银两并存,辗转折合,增大了物价平稳的难度。第四,京钞风潮,袁世凯增发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纸币,同时不兑现,立即引起市面骚动,现银绝迹,京钞打折出售,减弱了购买力,助长市场投机,日用品价格飞涨。物价变动的特点与原因(剪刀差、季节差、地区差)1.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指工业品价格和农业品价格变动状况的比

10、较所存在的差额。一般情况是,在上涨时,工业品的价格上涨快,而农产品价格上涨慢或不变,甚至下降;在下跌时,则相反。呈“剪刀型”曲线。北方直隶景县物价指数这是由于:1.帝国主义的剥削。帝国主义凭借特权,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卖卖出工业品,榨取利润。代表就是英美烟草公司、对外贸易。2.国内封建势力的压榨,工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地租、高利贷。2.季节差价。农业生产有季节性,秋季价格低,春季价格高。这是因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地租及各种苛捐杂税,大多数贫困农民,因为着急换完债粮食等,常在收获以后,出卖全部或大部分农作物,农村商人利用这一特点,一到收获季节,故意压低农产品价格,农民只能吃亏出售。青黄不接时,商人利

11、用农民的困难,用极其苛刻的条件贷给农民先进或生产资料,迫使农民收割后低价把农产品卖给商人。3.地区差价。1920年上等粳米每石价格,长沙4.33元,番禹4.64元,汉口7.7元,青岛9.23元,北京14.01元,天津16.01元,济南20.91元,沈阳25.46元。这是因为地域宽广而交通不便,军阀混战,度量衡不统一。物价变动的特点与原因(剪刀差、季节差、地区差)物价变动(上涨)的影响1.军阀混战期间,大量生活物资和军需物质价格上升,导致人民生活困难,加大各政府财政金融压力,而相对宽松的环境和上升的价格使民族资本资本主义获得发展的黄金时期。2.工农业品剪刀差,季节差,地域差,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使农业发展更为受阻,广大农民阶级极为贫困,购买力低,阻碍了市场主体的形成和发展。参考文献1 陆满平,贾秀岩:民国价格史D,中国物价出版社,1992年,3-37.2 朱伯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