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屈身就业”遭家长围追堵截_第1页
大学生“屈身就业”遭家长围追堵截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大学生“屈身就业”遭家长围追堵截一天一个电话,终于把儿子催回北京“他在外面上了 4 4 年大学,我希望他毕业后能够回到我身边,回到北京来。”“当时找工作,我很想和同学一起去广州那边的船厂锻炼两年, 可我妈非把 我拉回来。现在回来了,没干半年我就辞职了。 ”日前,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举办的“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出路”对话会上,张女士和儿子赵凯(化名)的发言有些针锋相对。赵凯是土生土长的北京男孩, 20162016 年 7 7 月毕业于黑龙江某高校。半个月前,因为单位休息 1010 天上一天班,基 本上处于半停业状态,他辞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我学的是热能与动力工程,这

2、专业在北京本来工作就不好找,当初要不是 家里催得紧,我是不会回来的。”赵凯说打从找工作那天起,母亲就开始催他回 北京,几乎一天一个电话,“别人接到的电话都是通知去求职面试,我接到的电 话全是我妈打来的”。面对儿子的埋怨,张女士觉得自己有些委屈,“儿行千里母担忧,他上大学这几年我就总惦记,尤其到冬天,就怕冻坏了,所以好不容易毕业再也不能让他去外地了。”张女士称,为了让儿子回北京,她想尽办法托人找关系帮着安排工 作,甚至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儿子没回北京,自己就先替儿子在北京市的好些招聘会上投简历。相对暂时找不到工作的着急,那段时间,张女士心中更多的是害怕。“就怕他一冲动跟着几个小同学跑去广

3、州,所以课程一结束我就不停地打电话催他回 来。”张女士说,有一次儿子手机欠费,寝室电话打不通,连续两天没联系上, 她差点儿买了车票亲自去学校把儿子“押回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张女士这样干涉孩子选择工作地点的家长不在少数,他们有的是家住北京、上海,希望把孩子留在身边,有的是不愿意让孩子到农村 或艰苦偏远的地方工作。而毕业生们最后几乎都遵从了父母的意志, 放弃了自己 最初的想法和选择。“胳膊拧不过大腿,再说,也不忍心看着亲妈天天为自己操 心上火。”赵凯无奈地说。采访中,不少毕业生表示,正是由于父母这种强烈的地域观念, 让自己的求 职道路变得狭窄。近日,有媒体报道在上海举办的一个招聘会上, 一些

4、上海本地“父母强烈反对去外地工作”,宁愿找上海每月 10001000 多元的工作,也不愿要外地月薪 50005000 元的岗位“意志坚定的女战士就这样被洗了脑”许慧(化名)是长春某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大四的学生。20162016 年 1212 月中旬,出生的大学生由于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她得知重庆市委面向全国招考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的消息,了解情况后和朋友约好 过完年一起去重庆参加考试,还特地就“如何在广大农村大有作为”和朋友进行 了几次激烈探讨。可没过几天,两人就不约而同地变了卦,理由都是“父母不同 意、。“我爸说我思想幼稚,说农村的情况要比我想象的复杂得多,工作很难开展; 我爸说到基层服务

5、将来自身发展也很难预料, 我爸还说我要是去了农村,他和我 妈得惦记得天天睡不好觉! ”当好友问起许慧怎么这么快就变卦时,许慧一口一 个“我爸说”。许慧的父亲是老知青,19731973 年下乡,19771977 年恢复高考又重新回到城市读书他认为 4 4 年的农村生活经验让他对农村有了很全面的了解, 断言那里的环境不适 合女儿。许慧也表示,在父亲跟她讲述了一些农村的故事后, 自己服务基层的热情就没那么高涨了,她在博客中形容自己:“意志坚定的女战士就这样被洗了脑”与许慧相比,同样在找工作时遭到父亲阻挠的王彭,经历似乎更幸运一些王彭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被无锡的一家国企看中,双方达成初步就业协议。而王彭

6、的父亲知道后却坚决反对,他不明白儿子好不容易考入北京,还是清华大学, 毕业后怎么能去无锡呢?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王彭学校的老师将这一情况跟单位进行了沟通, 单位后来邀请王彭的父亲去 实地考察了一下,父亲觉得条件还不错这才同意让他去无锡工作。“真的很感谢老师的帮忙,否则我肯定会听从父亲的意思放弃这份工作。”在被记者追问为什么时,王彭反问道:“老爸养了我这么多年,他的话能不听吗?”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和许慧、王彭一样,不少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都背负着父 母的意愿,把父母的意见作为主要参考。虽然有些人对此表示很无奈,称“非常 郁闷”,但也有些人表示从小习惯了父母的种种干涉,潜意识里对父母已经产生

7、 了严重的依赖心理。“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早该改了现如今,金融危机来袭,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直接面对招聘市场的学生们能够越来越理智地认识就业形势,他们顺势转变观念,很多人愿意“屈身”就业。而家长们却往往由于对孩子所学专业的模糊认识,对就业形势的不够了解等原因坚持自己的保守观点,在不知不觉中反而成了子女就业时的一道坎儿。对此,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祁金利表示,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许多行 业的人才已经达到饱和,竞争非常激烈,相比之下,二线城市的一些企业很有实 力,在人才竞争上也没有那么激烈,学生们去那里工作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家 长们应及时改变就业观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念,放手让孩子

8、去闯,以拓宽他们的就业道路。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早该改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 认为,在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 家长应尽快抛弃找工作求稳定、 求体 面的思想,同时把找工作当成是一次锻炼孩子的机会, 以此来提高孩子独立选择、 独立生活的能力。“像德国就有一个传统,在孩子 1818 岁的时候,父母只提供一点 钱,就让他们进行一次独立的远行,哪怕食不果腹,哪怕衣衫褴褛。我们的孩子 也需要这样的锻炼,家长不能总怕孩子磕着碰着。”事实上,除了对现实情况的了解欠缺外,家长在就业观念上趋于保守还受到 一定的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孙云晓说,现在的大学生许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甚至读大学都在身边,父母肯定不放心一下子把他们放走。 另外,中国自古就有“读书为功名”的说法,家长觉得大学读下来就应该进大机关, 怎么能跑去农村工作呢? “转变家长的就业观念是件慢工夫的活儿, 需要舆论逐 渐引导。”孙云晓呼吁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