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之《抗疫专题》(含答案)_第1页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之《抗疫专题》(含答案)_第2页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之《抗疫专题》(含答案)_第3页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之《抗疫专题》(含答案)_第4页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之《抗疫专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 年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抗“疫”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不久前,已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被贴上了一个恐怖标签“类SARS病毒。尽管它与 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世卫组织发言人明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世卫组织在声明中称,自从2012 年发现这种新病毒后,很多感染者都表现出了严重的肺炎症状, 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 如发热、 咳 嗽、 呼吸短促和呼吸困难, 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 未知的是这种新型病毒是怎么出现,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瑞士科学家的报告指出: “日前,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

2、病毒可能更易于侵入人体,其复制能力高于曾造成极大恐慌的SARSW毒。”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W毒需要 4 天。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目前多个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病毒病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指出, 新型冠状病毒只是近年来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中的一个, “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这些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 往往稳定存在于其宿主细胞内, 且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而一旦突破物

3、种屏障传染给人类, 由于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 往往对 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2003年肆虐全球的SARSW毒,2009年引起全球流感 大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以及这次高致死率的新型冠状病毒,无一例外都是动 物宿主体内的病毒突破物种屏障感染给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虽然与2003年报告发现的SARSS状病毒同属 一个病毒家族,都能够引起严重疾病,且呈现出高病死率,但 SARSS状病毒更 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似乎不太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摘编自李颖“类SARS病毒到底有多厉害)1. 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冠状病毒又叫&q

4、uot;类SARS病毒,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 族,但二者有明显区别。B.新型冠状病毒复制能力高于 SARSW毒,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 SARSW毒需要4天。C.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W毒、甲型H1N1病毒一样,都是近年由动物传染给人 类的诸多病毒之一。D.新型冠状病毒和SARS®状病毒相比,前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后者更容 易发生人际间传播。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很多病毒感染者都表现出严重的肺炎症状, 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肾功能衰竭和死亡。B. 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

5、侵入免疫系统, 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C. 谭文杰指出: 迄今为止, 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 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D.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于其宿主细胞内,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一旦传染给人类,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卫组织在声明中表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是怎么出现的、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还是未知。B. 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不会使宿主患病,但当其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时,人类由于对其

6、缺少免疫力,便会因此而患病。C. 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人传播的可能,各地均有病毒输入后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但近期不会在人类中引发大规模感染流行。D. 目前尚未证实新型冠状病毒具备持续稳定的人际传播能力, 且病源明确, 能诊断能防控,病例接触者及普通公众感染的风险较低。二、说明类文本阅读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胡定坤随着疫情持续发展,市场上N95( KN95) 、医用外科等防病毒口罩依旧紧俏,不少家庭中的口罩库存即将见底。于是,网络上开始流传一些重复利用的“妙方” 。但是贴着“一次性”标签的防病毒口罩真的能够走上“无限循环”之路吗?根据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四版) , “56 3

7、0分钟”可有效灭活病毒,是否可通过“清蒸、水煮”的方式实现口罩再利用呢?不能。无论是N95还是医用外科口罩,它们实现“防病毒”的手段都是依靠“过滤层”吸附、阻隔病毒等微颗粒(气溶胶) ,而过滤层主要由聚丙烯熔喷超细纤维构成。根据设计要求,口罩要在实现较好阻隔效果的同时保证令人舒适的通气性,其对医用口罩的吸气阻力一般不能超过343.2 帕斯卡(Pa) ,日常防护型口罩吸气阻力小于 135 帕斯卡(Pa) 。因此,口罩过滤材料往往要经过“驻极处理” ,使其携带微量的电荷,从而在比较蓬松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吸附空气中的各种微粒。毫无疑问,无论是“清蒸”还是“水煮” ,水的进入会使过滤层中的电荷迅速消失,

8、导致过滤效果大幅下降。同时,聚丙烯熔喷材料纤维非常细,要比头发丝细十几倍,平均只有两个微米左右,不耐高温,温度大于80时就会收缩变形,导致结构破坏,防护效果降低。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 , 75%的乙醇能有效灭活病毒,能否将用过的口罩喷上酒精消毒,再晾干重复使用呢?不能。一方面,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N95口罩外表面都经过“拒水处理”:酒精、水、血液、唾液等都很难渗入,目的是加强对医生的保护,防止在与患者接触中出现液体喷射造成交叉感染。因此,表面涂抹、喷上酒精很难起到对医用口罩内部的消毒作用。另一方面, 酒精也会破坏口罩外层防水结构, 原因是酒精的表面张力和水有很大不同,

9、用酒精处理过的口罩材料对水(血液、唾液)的吸收会增强,这会加速口罩过滤层失效。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 ,病毒对紫外线敏感,是否可以使用紫外灯、紫外消毒柜等对口罩消毒,实现再利用呢?不能。 聚丙烯熔喷材料是一种热塑性高分子材料, 耐老化性差对紫外线非常敏感。接受紫外线照射后,结构会发生破坏即氧化降解,使过滤性能大幅下降。课题组曾经做过实验,如果对N95级别的口罩进行水蒸、水洗、紫外灯消毒,它的过滤效率将由95%快速降低到60%以下,和普通的纱布口罩、棉布口罩差不多。那么究竟有没有方法实现口罩的消毒再利用呢?对普通人来说,没有。口罩生产过程中采取的消毒方式是环氧乙烷气体消

10、毒,普通家庭无法实现。况且口罩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吸收人体呼出的水蒸气,逐渐造成过滤层的电荷流失、吸附能力下降,即使进行消毒、晾干也无法恢复, 再使用起不到很好的防护效果。 在当前的疫情条件下,不应提倡对一次性防病 毒口罩的消毒再利用。虽然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 N95口罩都是“一次性”的,但从设计者的角度 看,除非是去医院、大型超市或接触疑似病人等高危场所,普通人并不需要用 一次防护口罩就扔掉,完全可以使用两三次,从而减少口罩资源的消耗。(选自科技日报2020年02月03日,有删改)1 .网络流行关于防病毒口罩可以循环使用的哪些说法?请简要概括。2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

11、3 .文章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 .文章最后一段加点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5 .“口罩过滤材料往往要经过驻极处理”,请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简要概括防病毒口罩“防病毒”的特点【链接材料】正常的口罩有三层结构,最内的一层通常是我们看到白色的, 它紧贴我们的鼻子和嘴巴,是柔软的一层结构,可以吸水,所以戴了口罩以后时 间长了会看到它是潮湿的。最外面的一层往往是有颜色的,一般是浅蓝色的, 是防水的,就像雨衣一样,所以对于一些喷射的飞沫,或者液体它可以有物理 的阻挡作用。而中间的一层是滤网,是口罩的核心部分,根据它的孔径大小不 同,就定义为不同的型号,比如说,N95口罩,它能过滤掉9

12、5%Z上的直径在 0.3微米以上的小的颗粒物质,包括病毒和细菌。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一】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 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 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 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

13、、无 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 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 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 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 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 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 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 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四是“出新”原则。创

14、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 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 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 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 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材料二】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 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能辨证诊断常见疾嘀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

15、影响力的学科门类, 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 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 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近几年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热” 催生下, 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 世代相传的中医药, 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 技能, 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 2006 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 专家组和办公室, 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 年 10 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中, “中

16、医” 是我国上报35 个项目中的首选项, 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 “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1 . 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 )。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 “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C.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D.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

17、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B.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 结合“八纲”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C.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中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D.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3 .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 .D (“前者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太绝对,原文说的是“新型冠状病毒似乎不太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2 .A (“在

18、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肾功能衰竭和死亡”不准确,原文是说“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 。 )3 .B (这些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在于其宿主细胞内,且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 而一旦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 由于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二、说明类文本阅读1. “清蒸、水煮”的方式实现重复利用。将用过的口罩喷上酒精消毒,再晾干重复使用。使用紫外灯、紫外消毒柜等对口罩消毒,实现再利用。2. 逻辑顺序。本文首先提出说明内容,防病毒口罩不能循环使用。接着通过消灭病毒原理及口罩本身结构, 进一步说明口罩不能循环使用

19、的原因。 最后, 说明一次性口罩是无法消毒后使用的, 提倡除了在高危场所的使用外, 普通人可以对一次性口罩使用两三次,从而减少口罩资源的消耗。3. 列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了医用口罩保证令人舒适的通气性的特点。4. 不能去掉。加点的句子表示排除一些特殊情况,在普通家庭使用口罩的时候不需要用一次就丢, 去掉的话意思过于绝对不够全面, 与原文意思不符, 无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5. 防病毒口罩实现“防病毒”的手段都是依靠“过滤层”吸附、阻隔病毒等微颗粒(气溶胶)实现的。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B (A.符合“固本”原则;B.于文无据;C.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表达的“惟

20、精惟一”与文中的“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 沉潜,不躁者涉猎”内涵一致,符合中医药创新的“守恒”原则;D.符合“出新” 原则。)2c (原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 产委员会、专家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 工作。)3.具有代表性: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 具有实际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 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 之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 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21、。2020年语言积累题型训练一一抗“疫”专题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人民网北京2月28日电(许晓华):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新冠肺炎防控和治疗有关情况A进行发布会。对于“零增长地区再观察 28天才能放心”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表示, 目前防控工作形势B持续 向好,但湖北武汉当前的防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和复杂,其他省份既要C巩固前期的防治成果。上同时还要防止疫情的反弹。在全国层面在疫情没有撤底得到控 制的前题下,要坚决地D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分区分 级的要求,继续落实好防控工作。崔钢介绍,, , ; 。崔钢提醒,新冠肺炎是新的突发传染病,是呼吸道

22、传染病,人群没有免疫力,普遍容易感染,当前阶段建议大家千万不要放松警惕,依然要持续地做好个人防护1 .请给标红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新冠肺炎() y i ()情2 .材料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改为“”""改为“”3 .材料中画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进行 B. 持续 C. 巩固 D. 按照4 .材料中四处标点(见序号),使用错误的一处是()。A3 B. C. D. 5 .在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对于高风险地区,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集中精力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在低风险区域全面地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要按照高、中、低风险等级来制定差

23、异化的县域防控措施在中风险地区结合疫情防控形势逐步有序地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状态A.B.C. D.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人类已经和疟疾进行了数百年的斗争。19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此后,奎宁的替代物氯唾一度成为抗击疟疾的特效药。后来氯唾失灵,问题就出在(抗药性 抵抗力)上。人类想置病毒于死地,病毒也在不断寻找生存方法。()人类就可能在疾病面前 (举无遗策束手无策),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从40多年前屠呦呦课题组在190次失败后成功 (汲取 提取)青蒿素, 到研制出杀虫较彻底的、作用时间长的复方蒿甲醴,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 家以潜心科研、勇攀高峰的精神 (

24、攻克 攻占)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 们深知,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停滞;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 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带来的给人类生存的危险系数。1. 请从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2. 在文中括号内补写一句话使句子意思完整,下列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跟不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B. 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能跟上病毒的变异速度C. 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能跟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D.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跟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给人类生

25、存带来的危险系数。B. 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C. 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场,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D.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场,才能降低已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答案:1. gu n 疫2. “撤底”改为“彻底” ; “前题”改为“前提” 。3. A (此处应用“举行” 。 )4.B (后面是“同时” ,对前面强调的内容还有补充,因此应该用“, ” 。)5.D1 . 抗药性束手无策提取 攻克2 .D (由选项可知是“病毒的变异速度”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两者的较量,结合上文语境“人类想置病毒于死地,病毒也在不

26、断寻找生存方法” ,和下文语境“人类就可能在疾病面前束手无策,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可知,人类只有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跟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的情况下才能束手无策。 )3.B (首先根据语义来看应该是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带来的危险系数,排除A、D,疆域指领土的范围或面积; 疆场指战场的意思, 根据语境此处应选择疆域, 排除C。 )232020年古诗文阅读理解训练一一抗“疫”专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谴疟鬼(有删改)韩愈屑屑水帝魂,谢谢无馀辉。如何不肖子,尚奋疟鬼威。乘秋作寒热,翁妪所骂讥。求食欧泄问,不知臭秽非。岂不忝厥祖,然不知归。湛湛江水清,归居安汝妃。降集随九歌,饮芳而食菲。赠汝以好

27、辞,咄汝去莫违【注】屑屑:不安;谢谢:辞别;K ( mien):面红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气盛言宜,把疟疾比作疟鬼,斥其辱没家门,表达誓要斩草除根的决心。B.疟鬼是水帝不肖之子,喜欢耀武扬威,趁秋季到来,为害人问,被百姓咒骂。C.写疟鬼恬不知耻,在病人呕吐物中求食,不避污秽,侧面描写疟疾病症之重。D.诗人劝疟鬼回家陪伴家人,在想象神明之境的时候借鉴了楚辞中的丰富意象。2 .请从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标题。二、阅读下面一则短文,回答问题。说疫气 曹植建安二十二年,疣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 而殖,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

28、被褐茹霍之子,荆 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莓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 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注】疣(l i )气:指一类具有强烈致病性和传染性的外感病邪;僵尸:死尸;殖(yi):死亡;被褐:身穿短褐,指生活贫苦;荆室蓬户:用荆条 搭建的房子,用蓬草做的门。形容居所简陋,家境贫寒;重貂:用貂的毛皮制 作的衣服,“重”言其盛美。1.解释下列标红的字。或覆族而丧而愚民悬符厌之 2 .翻译下面的句子。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为3 .文章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并结合当下疫情说说你的感受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昔仲景立伤寒论,盖为伤寒设也。嗣后论者纷纷,皆

29、以伤寒为辞,其于 温疫之证甚略。是以医者,所记所诵,连篇累犊,俱系伤寒。迨夫临症所见,悉 见温疫,求其所谓伤寒者,百无一二。予即按诸书,咸以为春、夏、秋所发,皆 属温病,而伤寒必在冬时。则历年较之,温疫四时皆有,而真伤寒,每在严寒。虽有头疼、身痛、恶寒、无汗、发热之症,每用发散之剂,一汗即解。间有不药 亦自愈者,并未常因失汗,以致发黄、谵语、狂乱等症。此皆感冒肤浅之病,非真伤寒也。伤寒、感冒均系风寒,竟感冒俱多,伤寒希有,感受有霄壤之隔。今鹿马攸分,益见伤寒世所绝少。仲景以伤寒为急病,仓卒失治,多致伤生,因立论以济天下万世,用心可谓仁矣。然伤寒与温疫皆急病也,以病之少者,尚谆谆以告世, 况温疫

30、多于伤寒百倍, 安忍置之勿论? 或谓温疫一证, 仲景原别有方论,历年既久,兵火湮没,即伤寒论称散亡之余,王叔和补方造论,辑成全书。则温疫之论,未必不由散亡也明矣。崇祯辛巳,疫气流行,感者甚多,于五六月益甚,或阖门传染。其于始发之时,每见时师误以伤寒法治之,未有不殆者。或病家误听七日当自愈,不尔,十四日必瘳,因而失治。或遇医家见解不到,以急病用缓药,虽不即受其害,究迁延而致死,比比皆是。感邪之轻者,有获侥幸感邪之重者,而加以失治,枉死不可胜计。嗟乎! 守古法则不合今病,舍今病而别搜古书,斯投剂不效,病者日笃。病愈急,投医愈乱。不死于病,乃死于医不死于医,乃死于古册之遗忘也。千载以来,何生民之不幸如此?余虽孤陋,静心穷理,格其所感之气、所入之门、所抵之处,与夫传变之体,并平日所用历应验方法,详述于下,以俟高明者正之。(节选自吴有性温疫论张以增评点本,有删改)1. 一同学在居家隔离期间, 翻阅古籍, 了解中医文化, 对文中画线词语做了如下笔记,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伤寒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医学经典,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B.按,本意为用手向下压。成语“按图索骥”和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跑”中 的“按”字与文中意思相同。C.崇祯辛巳,是年号干支兼用纪年法。其中,“辛巳”是干支纪年。古人将十天 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作为序号。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