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淇水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_第1页
鹤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淇水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_第2页
鹤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淇水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_第3页
鹤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淇水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_第4页
鹤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淇水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淇水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简要说明鹤壁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2018年09月第一章总体概况1.1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西至107国道,南至新安江路,东至鹤淇大道、延河路,北至南海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46平方公里。1.2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3、城市规划编制方法2006年4月1日;4、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方法2011年1月1日;5、城市红线管理方法;6、城市绿线管理方法建规2002112号;7、城市黄线管理方法建规2005144号;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

2、0-93201年版;6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标准GB50220-9;510、鹤壁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1、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12、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鹤壁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13、鹤壁市总体城市设计2017-203;514、国家、河南省、鹤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15、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1.3规划原则1、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原则遵循城乡统筹、注重区域协调,融入区域环境,实现持续发展。2、生态优化原则紧扣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贯彻生态优先的准则,尊重生态格局和自然生态,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性开发,提高环境品质,增强环境吸引力。3、控制与引导原则

3、控制是协调区域发展构筑城市自身独特形象特征所必需采取的强制手段。规划从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经营城市和特色塑造的要求出发,对生态建设、土地开发、开放空间、环境设计、道路交通等提出相应的指标体系,不允许无序的开发建设。引导是经营城市的有效手段,合理有效的引导可以直接降低城市开发建设的成本,并提高其效率。4、公众参与原则规划建设直接牵涉到规划区内每一个住户的利益,不仅需要政府的执行,也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公众参与机制,不仅利于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能够得到居民积极的支持和配合。第二章现状概况与分析规划区位于鹤壁新区西北部,与淇水湾商务休闲区隔河相望,东临鹤淇大道,西紧邻107东、北流过。优越

4、的区位、便利的交通条件将有力的促进区发展,将为片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现状概况规划区内现状道路有南海路、107国道、黄浦江路、鹤淇大道、六盘山路、韶山路、延河路淇园社区鹤淇大道、富春江路六盘山路鹤淇大道。现状项目有瑞丰物流、南海冷库、中储粮库、第四水厂、中继泵站、明志中小学、鹤高中学和部分小区项目等。现状村庄主要有西高村、大石岗村2个。第三章规划目标与定位功能定位依据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对规划区的定位和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鹤壁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鹤壁市总体城市设计2017-2035中的功能定位,结合现状建设情况,本着控制开发、城市景观提升改造的原则,确定规划区的

5、功能定位:以滨水空间开发为特征的现代生态宜居区以历史文化小镇为内容的文化娱乐中心区以居住服务休闲为一体的生活休闲服务区3.2规划目标依托淇河生态资源,通过与淇水湾的衔接,完善公服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有序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生态、活力、特色、幸福”的滨河生态宜居休闲区域。第四章总体布局规划4.1功能结构依托淇河生态资源,结合主次干道的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规划形成“一心、一带、三区”白御划结构。1、一心片区中心规戈府业休闲娱乐中心,与淇水湾核心区能成照应。2、一带结合自然景观尤势,形成沿淇出生态景观带。3、三区纬十五路以北南海路以南的北片区,纬十五届以南、六盘山路以西的中片区,第山路以东、鹤

6、淇大道以西的东片区4.2用地布局规划本次规划总用地446.01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阳为444.62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分为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纸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与广现地等。规划各类用地规模、上例详见下表。城乡用地汇总战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卸积hm2占城乡用地比例%H建设用地其中H11城巾建设用地H41军事用地E非用地其中E1水域城乡用地100规划建设用地匚总表用地代码用地面积hm2占建设用地比例%R居住用地213R2二类居住用地210.61R2+B1二类居住用地+商业用地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A1行政办公用地A22文化

7、活动用地A33中小学用地A41体育场馆用地A51医院用地B商业服务业依施用地10.56B1商业用地S道路与交通我施用地S1城巾道路用地S42社会停车场用地U公用设施用地7.871.77U11供水用地U12供电用地U13供气用地U14供热用地U31消防用地G绿地与广地55.2112.44G1公园绿地47.36G2防护绿地城巾建设用地1004规划居住用其面积2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可容纳6.7万人。规划形成3个居住片区,每个电15套相应的公服设施。幼儿园物业管理用房文化活动站等生活居何己套设施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和鹤尊地方规定在居住用地地块内统一规划布置。4规划公共设叫合空间布局,在区内位

8、置适巾交通方便的地段设置了包括行政依、文化活动、中小学、体育场馆等殳施。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月务设施用地面积公顷,占城H建设用地做结合片区的功能定位,在中心区设置商业用地,与对岸的淇水湾相照应。在纬十七路南侧布置商业街区。用地面积为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0.56%。电信、邮政、供水、供电等公用设施的营业网点不需单独占地,将来在兼容用地里设置即可。4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公顷,占建设用地的%。其中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公顷,另规划5处社会停车场。4公用设施用地主要包括供电用地、供水用地、供热用地、消防用地等,总用地面积为7.87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77%。保留现状第四水厂和南水北调的配套工程,用地面积与

9、、共5.28公顷。保留现状供热中继泵站,用地面积0.65公顷。峨M10KVT城变电站,位于纬十七路与延河路交叉口西北角,用地面积公顷;保留现状调峰储配站,用地面积0.69公顷;在富春江路和六盘山路交叉口西北角规划一级消防站一处,用地面积1公顷。4绿地以公园绿地为主,公园绿地主要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用地面积为55.2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2.44%。第五章地块划分与控制指标体系5.1 地块划分与编码5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确1定本次规划的用地分类,分到中类或小类。5规划地块划分主要以道路为界,兼顾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和产权

10、边界。界线应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兼顾基层行政管理界线,以便于现状资料收集统计和规划管理。地块规模按其使用性质或实际的开发需求确定。具体做法如下:1、 以道路为界划分地块。规划以城市主次干路、支路作为地块划分的界线。一旦街坊需要整体开发,可对地块进行合并建设。因此,本规划所确定的地块界线,并不一定代表确实的用地红线范围,在详细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地块进行合并或细分。2、 根据用地性质分别划分地块。确保每个地块用地性质的单纯性,将不同用地性质地块分成不同地块。例如,需要独立占地的配套设施,应分别划出单独地块,以保证这些配套设施的用地选址和规模的落实。5本次规划按照上述地块划分原

11、则,划分为25个街坊,总共80个地块。地块编码按由北向南,自西往东的顺序,采用三级编码。1、一级编码、二级编码:依据规划区空间布局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特点,以空间结构和干路网系统对规划区进行划分。同时,根据淇河南岸控规中各地块的统一编码排序,对本规划区内的地块进行编码。一级绷用字母AB代表,二级编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2、三级编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以道路围合、自然边界和用地性质划分。3、一级、二级、三级编码之间均用破折号连接,如A-08-01。5.2 控制指标体系1、本次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1土地使川控制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而做

12、出的规定,其控制内容包括用地使用,质、用地边界、用地面积等。2环境容量控制是为了保证良好的环境质量,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楸益,对建设用地所能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瞰出的规定,其控制内容为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2、地块控制指标体系分为两类:规定性指标矛的导性指标。1规定性指标为在规划管理代、须严格遵循的指标,包括用地性质、绿地率、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配套设施建筑后退距离、停车泊位、禁t开口路段和配套设施。引导性指标为ft下一步编制多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中参照执行勺指标,包括建筑色彩、建筑体量、建筑艺术和其他环境要求。控制指标分类表规定性指标用地使用性质地块在开发时必须!循的用地使用性

13、质以国标用也分类为准。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地则地面积的比例。容积率规划地块内建筑总而积与规划地块面防比。建筑限局mi地块内建筑物允许建造的最大高度。建筑密度%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块月地面积的比例。建筑后退距离m建筑相对于地块边界的后退品喃。配建车位数个规划地块内规定的停二车车位数量。禁止开口路段规划地块内禁止设置出入口的位置。配套设施地块内为满足不同的生产和生活要求咻配建的公共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引导性指标建筑体量对规戈地块内建致形体的控制,包括建筑体量之间的均衡协调或曾强比照以提高标志性等。建筑艺术网各对规戈地块建致形体的风格进行引导以确保与周边地块蜀风格和谐统一

14、。建筑色彩对规戈地块建筑物外观颜色进行指引使其与周边环噫协调。5规划区各类另用地的规戈处设和用地内建筑的殳置应符合用地与建筑相容性的规定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的原则:1、保持区域范围枫划用地布局结构的整体血里与稳定;2、保证相容用地W能相互协调,维护周边地或的环境质量;3、符合城市设计剧U要求,不影响城市景观修优美和谐。在土地开发筵设过程中,土地使用性质、用地界线及用顺模必须符合规定,因建设发展需要进行调整时,必须符合规划的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定并按目关规t报相为FB门批准。土地使用性灰调整时应有利于环境改善和提高公共设施服务水平,不得影响周边啾土地和建筑的正常使用。调整后的地面积应与规划面积相当,恺

15、质改变后地块的控制指标,应参照类似用地性质地块进行的的调整。土地使用性质兼容性览表序号规划土地使用类别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A+B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拟建建筑类别二类居住R2行政办公A1文化设施A2教育科研A3医疗卫生A5社会福利A6商业设施B道路用地S1停车场S42供给设施U1环境设施U2公园绿地G1防护绿地G21二类居住VXXXXXVXXXXXX2幼托VXXXXXXXXXXX3小区配套设施VXVXXXXXXXXXX4商业服务设施VVXVXXX5金融、贸易、保险业设施VXXXVXXXXXX6旅馆业设施XXXXVXXXXXX7集贸市场设施X

16、AXXXVXXXXXX8基层管理机构VAXXXX9行政办公用房VVAXXXX10教育科研XAAAXXXXXXXX11小型公用市政设施及管理机构VAAAXXXVX12环卫设施XXXXXXXVVVVX13社会停车场XXXXXVXVX14加油站XXXXXXXXXXXXX备注1.文表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2.表示可兼容性。3.“X”表示不可兼容性。4.表示可兼容、可不兼容。在满足发展的同时,规划建设容量控制的原则是密度的疏解与开发强度适当控制相结合。具体项目要结合地块的承载能力,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确定改造项目开发容积率。同时考虑到

17、开发建设进行弹性调整的可能性,在进行合理控制的同时,留有弹性余地,地块内开发建设的容积率应控制在规划确定的范围之内,不得超过或低于规划中规定的指标。规划区合理控制地块的开发强度,规划根据空间布局要求设置控制门槛,按土地价值规律合理开发土地。该片区定位为滨河生态宜居休闲区域,结合城市设计视觉通廊、城市景观控制和地块的规划使用性质等多种因素,将土地开发强度分为三类:1、低强度开发区主要是公用谢6、公K设施等,容积率控制为Far01.2。2、中低强度开发区主要是以多层、中高层为主的居主用地,容积率控制为1.0<Fa£。3、高强度开发区主要是东片区现状居住用地、商业用地等,2.0<

18、;Far<3.0。另外,规划区内的绿地和开敞空间为严格控制区,只允许适量公益性建筑物的建设。5地块内所有建筑的高度不得超过规定的建筑高度控制指标,规划区内建筑高度分为四类高度:1、规划区内的公服设施、公用设施建筑,六盘山路以西以多层为主的居住区、商业区的高度控制为HK24米2、六盘山路以西I勺北部和南部的FB分居住区和鹤淇大道西侧的部分原区和学校,高度控制为HK45米。3、韶山路两侧和纬卜五路两侧的现状居住区,高度控制为H<60米。4、六盘山路以东的那分现状居住建筑以高层为匕高度控制在80米以下。5地块建筑退让戋控制依据国家相关日照要求、鹤壁市相关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及城限防建设要求,

19、满足环境卫生要求、消防要求,致力于塑造富有活力勺公共活动区域,构建系统的公共活动空间,在满足地块阑度开发的基础上,提出对建筑更性空间的退线要求。1、建筑退让道路句线控制沿城市道路旭筑物,应按路幅宽度和建筑房度,确定其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最小后退距离应满足鹤壁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相关iffl要求,具体建筑后退按下表控制。建新退城市道路规划红线最小距离控制指标表米道路宽度建筑主体高度”f-fL<202(XL<3030<L<40L>40H<24米45米>H>24米H>45米注:1对于道路两侧有城甘绿化带的应扣除绿化带宽度檄上表控制2商业及兼

20、容商业的,退让道路红线适当增加3米。3主次干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后退道路切角线的距离应加要道路要求,并宜增加5米执行。2、建筑离界距离楙U1建筑退让地界距离是指建筑物主体外墙与6界线HE离。2相邻用地退界距离一般参!I6层标准条式住宅进行描L相邻双方名退一半,如南侧或东西朝向建筑增加高度,蝴加部分全部由增加高度的建筑艮让。如南侧或东西朝向的建筑减少高度,则减少部分全浦减少高度的建筑折减。相邻地ft皆刈上居住类建筑的,建筑间距应满足各种标准的要求,同时不得小于下表规定的最小品牌。建筑退让用地红线最小距离居住建筑非居住建筑最小退让距离mP最小退让距离M1主要朝向低层44多层65高层108次要朝向低层3按消防问蚂空制多层3按消防间蚂空制一高层103界外是居住建筑的,除须符合2中的离界距离削定外,须同时符合建筑间距的有关规定,如北侧地块为未成建设的住宅地块,则南侧地州建建筑物日照分析结果应满足毗邻地荆匕侧13.5米处80崛上满足大寒日2小时日照标准等。4界外是公共绿地的,如公共绿地在项目北侧,多、低层退让地界距离不得小于13.5米;中高、高层不得小于15米;如公共绿地在页目其他方位,分别核照表建筑退让用地红线最小距离居住建筑的主要朝向和彼朝向控制。同时满足界外公共名地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我市标准的建筑日照随线范围之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