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_第1页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2626363 页及练习十四第 1 13 3 题。教学目标:1 1 借助天平及式子的分类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别一个式 子是否是方程;理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2 2能根据简单的线段图、情境图列出方程,并能在教师引导下找到等量关系,经历利 用等量关系进行方程模型建构的过程。3 3在对式子的分类、整理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及应 用等能力。教学重点:抓住“等式”“含有未知数”两个关键词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教学难点: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中等量关系的建立。教学准备:课件、写式子的卡片、磁钉。教学过

2、程:一、认识天平,谈话铺垫教师(出示天平图):这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天平的用途吗?般在称东西时, 我们在天平的左边放上要称的东西, 右边放上砝码。 如果天平左右两边达到平衡, 左边东西的质量就等于右边砝码的质量。、探究新知一)天平演示,初步感知等与不等。1 1 出示天平图 1 1 。这种平衡的状态如果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达,就是等号。现在这种状态,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板书:50+50=10050+50=100)2.2.(出示天平图 2 2 和图3 3)天平向左倾斜表示什么?如果水的质量用 L Lg g 表示, ,那么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呢? (100+100+汗.)3 3如果老师在天平右边再加一

3、个100100 g g 的砝码,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式子来表示。(分别板书)这三个式子体现在天平上分别是什么样的情况?咱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4 4来看看究竟是哪种情况?(先出示天平图4 4,后出示天平图 5 5)用式子来表示一下。I.I. - -丄.;二H H ; 1111二 二.。(分别板书)5 5.(出示教材第 6363 页最上面的图)这样的图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2.4元(板书:二)【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感受等与不等。同时通过反馈和追问,帮助学生感受等式的意义。为下一环节中式子的分类及理解等式和不等式做好准备。从天平到式,再从式到天平图,在学生的头脑中利用天平建立左右

4、相等的等式模型,为突破建立方程中的等量关系这一难点做好铺垫。(二)分类整理,建构概念1 1 观察黑板上出现的式子, 尝试根据式子的特点进行分类 (先请学生独立思考, 再同桌 进行交流。)2 2 学生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在黑板上移动式子。预设 1 1 :按左右相等和不等分类(补充等式和不等式);预设 2 2: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分类。注:教师在按照两种分类方式摆放式子时整理成如下表格所示:含有未知数不含有未知数等式不等式3.3.(指表格)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揭题)。4 4写方程:根据你的理解写 2 23 3 个方程,写完之后给同桌看看其是否为方程 (教师在 巡视过程中选择一些学生到黑板上

5、写一写。)5 5.说说黑板上同学写的是否为方程,并说说判断理由(主要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三)概念辨析,理清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1 1“做一做”第 1 1 题:请学生说说哪些式子是方程,并说说为什么(可以选择其中几 个不是方程的式子,请学生说说怎样改一下就可以将其变成方程。)L卜面哪业式f圧方程?35 + 65 = 100 x1472 X y+24 x5.v + 32=47 yl2816 + 14 x 6(y+2 ) =42 2 2 这两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呢?36电反馈分析:(1) 式 1 1:一定是。为什么?(2) 式 2 2: 一定是等式,

6、可能是方程。(3) 思考: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呢?(4) 引导画集合图,并引导得出: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设计意图】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通过分类整理让学生对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产生直观、正确的感知;然后通过被蘸了墨水的式子的判别,进一步体会两者的关系;最后,通过韦恩图帮助学生加以明确。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而且渗透了 初步的集合思想。三、实践反思,巩固提高1 1“做一做”第 2 2 题及练习十四第 2 2 题:看图列出方程。50 g5*1,166ggAT支AX支36支学生练习并进行反馈。反馈侧重: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量相等来列出方程。2 2练习十四第 3 3

7、 题:看情境图,思考数量关系再列方程。瞄你用方程表示下而的数肚关系小明工岁.爸爸40岁平均分给25个小朋友.每人得3私正好分完(1)(1) 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2)(2) 你能根据【设计意图】能用方程表达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2011年版)对本内容的要求,为从数量关系到等量关系的转变做好准备,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 握方程的知识至关重要。四、总结回顾,介绍历史1 1 你对方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每个同学说一点,后面的同学要和前面同学不一样。)2 2教师介绍方程的相关知识。(课件出示教材第6363 页“你知道吗? ”的内容)I鱼你知道吗?g早在三千氏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稈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 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載门冃一组方程解决实际 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苛年丽.法阖的数学家笛K儿第亠亍提仍用八z等字吐代农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