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讲诉_第1页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讲诉_第2页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讲诉_第3页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讲诉_第4页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讲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后张预应力混泥土法施工工艺后张法施工示意图后张法的施工过程第一阶段:现浇混泥土预留孔道,达到设计规定强度。第二阶段:预应力筋的张拉与锚固。第三阶段:在孔道通过压力灌浆,填充预留孔道。后张法施工工艺流程后张法施工工艺要点 1.孔道留设。 2.预应力筋的张拉。 3.孔道灌浆和封锚。 结束孔道留设 作用: 主要为穿预应力钢筋(束)及张拉锚固后灌浆用。 孔道留设的基本要求: 孔道直径应保证预应力筋(束)能顺利穿过。 孔道应按设计要求的位置、尺寸埋设准确、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在设计规定位置上留设灌浆孔。 在曲线孔道的曲线波峰部位应设置排气兼泌水管,必要时可在最低点设置排水管。 灌浆孔

2、及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 (1) 钢管抽芯法 预先将平直、表面圆滑的钢管埋设在模板内预应力筋孔道位置上。在开始浇筑至浇筑后拔管前,间隔一定时间要缓慢匀速地转动钢管;待混凝土初凝后至终凝之前,用卷扬机匀速拔出钢管即在构件中形成孔道。 (2) 胶管抽芯法 胶管一端密封,另一端接上阀门,安放在孔道设计位置上;待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将胶管阀门打开放水(或放气)降压,胶管回缩与混凝土自行脱落。一般按先上后下、先曲后直的顺序将胶管抽出。 (3)预埋波纹管法:将与孔道直径相同的金属管埋入混泥土构件中,无需拔出,一般采用铁皮管、薄钢管和铝合金波纹管。 孔道的留设的总结孔道的留设的总结 1、钢管抽芯法

3、、钢管抽芯法 无缝钢管,在砼浇筑过程中和浇筑后,隔一定时间慢慢转动 钢管,在初凝后到终凝前之间的一段时间抽出,形成孔道。该法只用于留设直线孔道。 2、胶管抽芯法、胶管抽芯法 布胶管或橡胶管,先充气(水)、再浇砼、后放气(水)、 抽出胶管、形成孔道,适用于留设直线或曲线孔道 3、预埋波纹管法、预埋波纹管法 波纹管用0.30.5mm的钢带卷制而成的,永不抽出。适用预应 力筋留密集、曲线配筋或抽管有困难的孔道设。 对孔道成型的基本要求是:孔道尺寸与位置应正确,孔道应平顺,端部预埋钢板应垂直孔道中心线 返回 预应力筋的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 预应力张拉前提:预应力筋张拉时,构件混泥土强度不宜低于设计强度的

4、75%。 张拉方法:对于曲线预应力筋和长度大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应采用两端同时张拉的方法;长度等于或小于24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一端张拉,但张拉端宜分别设置在构件两端。 对预埋波纹管孔道曲线预应力筋和长度大于30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长度等于或小于30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 安装张拉设备时,对于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重合;对于曲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末端的切线方向重合。 张拉顺序:分批、对称地进行张拉,对于平卧重叠浇筑的构件,先上后下逐层进行张拉。 预应力筋张拉程序预应力筋张拉程序 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主要根据构件型、张锚体系、松弛

5、损失取值等因素来确定。 用超张拉方法减少预应力筋的松弛损失时,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宜为: con张拉控制应力, 指预应力钢筋张拉时所控制的最大应力值。 1采用低松弛钢筋和钢绞线,张拉操作程序 2采用普通松弛预应力筋时。 对镦头锚具等可卸载锚具,张拉操作程序 对夹片锚具等不可卸载夹片式锚具,张拉操作程序 返回孔道灌浆和封锚孔道灌浆和封锚 1、方法:钢筋张拉完毕后,立即进行孔道灌浆孔道内水泥浆应饱满、密实。 2、作用: a、保护预应力筋防止锈蚀; b、使预应力筋与构件混凝土有效黏结; c、控制超载时裂缝的间距与宽度并减轻构件两端锚具有负荷状况。 3、要求 a、水泥浆:水泥32.5Mpa,水灰比不应 0.45,水泥浆强度不应30N/mm2。 b、外加剂:减水剂(0.25%木质素磺酸钙)、膨胀剂 (0.05%铝粉) c、顺序:先下后上,缓慢均匀,不得中断。 孔道灌浆注意事项 预应力筋张拉后,应尽快地用灰浆泵将水泥浆压灌到预应力孔道中去。 灌浆用水泥浆应有足够的粘结力,且应有较大的流动性,较小的干缩性和泌水性。 泌水性:水泥浆体所含水份从浆体析出的难易程度。 干缩性:材料无外力作用,放置空气中,因水份蒸发引起的尺寸变化程度。 灌浆前,用压力水冲洗和湿润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