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复习学案题_第1页
过秦论复习学案题_第2页
过秦论复习学案题_第3页
过秦论复习学案题_第4页
过秦论复习学案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过秦论一、实词1通假字合从缔交:_ 约从离衡:_威振四海:_ 而倔起阡陌之中:_赢粮而景从:_ 百有余年矣:_2一词多义制 制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秦有余力而制其弊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吞二周而亡诸侯 河曲智叟亡以应利 利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固 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遗 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蒙故业,因遗策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3古

2、今异义流血漂橹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九国之师以为桂林、象郡。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4词类活用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_天下云集响应:_赢粮而景之:_内立法度:_南取汉中:_尊贤而重士:_且夫天下非小弱也:_外连衡而斗诸侯:_来源:高&考%资(源#网KS5U.COM吞二周而亡诸侯:_却匈奴七百余里:_序八州而朝同列:_会盟而谋弱秦:_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_二、虚词1以 以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拥火以入 以乱易整,不武2因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蒙故业,因遗策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后因伐木,始见此山三、句式1铸以为金人十二:_2身死人

3、手:_3而天下诸侯已困矣:_4为天下笑者:_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_6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_四、名句积累1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2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3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4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三、基础过关看一看,很简单!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崤函(á)乐毅(è) 瓮牖()

4、谪戍之众(é) B囊括() 墨翟(í) 氓隶(á) 一夫作难(à) C逡巡() 陈轸() 鞭笞(á) 膏腴之地(ú) D藩篱() 翟景(á) 钩戟() 良将劲弩(ì)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B而倔起阡陌之中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赢粮而景从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 B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护) C信臣精率陈列兵而谁何(可靠的) D序八州而朝同列(统治)4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务耕织,修守

5、战之具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因”字也相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因”字不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利”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因”字也不同5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C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D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务必。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蒙:继承。C叩关而攻秦 叩:攻打。 D无亡矢遗镞之费 费:耗费。7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

6、确的一项是()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北收要害之郡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A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也相同 B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不同 C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相同 D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也不同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席卷天下 A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B内立法度,务耕织C东割膏腴之地 D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奋六世之余烈 奋:发展。 B.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使退却。 C.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D.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镝:兵刃。10.下列句子中加

7、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以弱天下之民 D.南取百越之地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B.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C.自以为关中之固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12、请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四、高考回顾13.(2010年·江苏)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

8、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 (1)研究途径:_(不超过24个字)。 (2)最终成果:_(不超过12个字)。 过秦论练习参考答案:1、“从”通“纵”,指合纵的策略。“衡”通“横”,连横,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六国分别

9、跟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振”通“震”,震慑。“倔”通“崛”,突出,突起。“景”通“影”,影子。“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统领、统率/控制/规模/制作。逃跑,代指逃跑的兵士/丢失/灭亡/通“无”,没有。好处/有利,代指有利的形势/锋利。险固,代指险固的地势/巩固/固执、顽固/本来。丢、丢失/遗失之物/遗留下来的/读wèi, 给予。3、古义:盾牌。今义:指划船工具。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古义:军队。今义:指隶属于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古义:即“以之为”,其义为“把作为”。“以”后面省略宾语“之”,即“百越之地”。今义:常用义为“认为”。古义:担负,背负

10、。今义:常用义为“胜、获得”。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4、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包裹一样。囊:像口袋一样。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景:像影子那样。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的方向。内:对内。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南:向南。形容词作动词。重:敬重、看重。形容词作动词。小:变小。弱:变弱。动词的使动用法。斗:使相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亡:使亡,灭亡。动词的使动用法。却:使退却。动词的使动用法。朝:使朝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弱:使变弱,削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愚:使愚蠢

11、。二、虚词1.连词,来/介词,凭借/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介词,用。2.介词,趁着/动词,沿袭/介词,凭借,依仗/介词,由于。三、句式1.“以”后省略宾语“之”,代锋镝。同时也是定语后置句。2.“人手”前省略介词“于”,在。3.无标志的被动句。困,被困住,被围住。4.用“为”表示被动。5.宾语前置句。6.用“也”表判断。基础过关1、答案:A 解析:B囊á,氓é; C笞;D劲ì。2、答案:C 解析:A从纵;B倔崛;D景影。3、答案:B 解析:吝惜。4、答案:B 解析: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因:介词,相当于“趁着”。介词,相当于“凭借”5、答案:C 解析:C名词用如动词。A、B、D名词作状语。6、答案:A 解析:从事7、答案:D 解析:险固牢固向此逃跑的败兵8、答案:D 解析:A、B、C为名词作状语与例句中的“席”用法相同,D项“从”为通假字通“纵”9.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语境中文言实词的理解。D项“锋”是兵刃,“镝”是箭头。 答案:D10.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词类活用的理解。A、B、C三项都是使动用法,D项是方位名词作状语。 答案:D11.解析:本题考查我们对虚词的理解。A、B、D三项都是两个词,C项是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