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学院教学工作会议报告_第1页
孝感学院教学工作会议报告_第2页
孝感学院教学工作会议报告_第3页
孝感学院教学工作会议报告_第4页
孝感学院教学工作会议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扎实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孝感学院教学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二00八年一月一日)孝感学院院长 丁么明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值此 2008年新年伊始,全国人民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之际, 我校教学工作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我校新的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 我校教学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借此机会,我代表校党委、校行政 向支持关心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我校教学工作付出 辛勤劳动和汗水的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的广 大同学表示亲切的问候!这次会议的主题

2、是: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认真总结近几年特别是评建工作以来我校教学工作的经验,科学分 析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扎实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提高 我校人才培养质量 。一、 几年来教学工作的回顾与总结学校升本以来,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和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 围绕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和创 新,教育事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目前, 我校开设有 37 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生物科学、园艺和电子信息科学与 技术等为省级本科品牌专业;有机化学、植物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 古代文学史和当代教育学等课程被评

3、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校获准建有 2 个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分室, 1 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立项;拥有 37个专业实验 室,5个公共基础课实验中心,其中有 3 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立了 7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图书馆藏书 84.1 万册,建有较为丰富的网络 资源。几年来,我校教师出版教材 21 部,其中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 材 7 部。获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3 项,省教育科学成果 奖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3 项。共计培养了近万名本科毕业生,毕业生就业 率一直保持在 90以上;近 500 名应届本科生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学生在 校期间发表学术研究论文 200 余篇;在

4、湖北省本科学士学位论文评选中, 我校共有 230名同学获奖,其中一等奖 22 名,学生获奖率和获奖等次在全 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在 2005 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我校学生荣获 全省唯一的一个特等奖,在 2007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荣获 一等奖。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群众体育先 进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届被 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2005 年,在全校师生员工 共同努力下,我校顺利地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几年来我校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一方面是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的 正确领导和热

5、情关心,特别是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悉心指导, 另一方面也是全校师生员工秉承“严以治学、诚以立身”的校训,团结奋 斗、负重拼搏的结果。回顾这段历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转变教育观念,增强质量意识 学校在开办本科初期,在全校上下及时开展了“学校升本科,我们怎 么办”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切实增强了本科意识。 2005 年,在迎接教育部 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际,学校开展了以“如何凸现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题的第二轮教育思想大讨论,增强了改革意识。 2007 年,国家推出“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 后,召开党委会和教学工作研讨会进行

6、专题研究,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 习教育部教高 20071 、2 号文件精神,对全校干部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专 题培训,在全校范围内围绕“如何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中心议题开展了第三次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强 化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认识,增强了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通过 三次全校性的关于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讨论,逐步形成了与时俱进的四个 方面的共识,即:办学必须坚持以师生为本,教学必须以质量为生命线, 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校发展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二)健全教学管理体制,制订并有效实施了各项教学规章制度 学校建立了教学工作的两级责任制,学校党委书记

7、、院长为教学质量 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为教学质量的直接负责人;各院系院 长、系主任为本单位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副 系主任为教学质量的直接负责人。学校通过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讨论和决 定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定教学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通过召开教 学工作周例会部署教学工作,了解教学情况,研讨教学问题。教学院系通 过建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和落实本单位教学工作。学校十分重视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制定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 管理、课程建设与管理、教学质量管理、实验室和实践教学管理、教材管 理、教师教学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一系列的教学规章制度和教学指导文 件,以此

8、引导和规范教学行为。学校建立教学情况通报制度。及时报告学校教学工作状态,通报教学 过程中查课、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期中期末检查等方面的情况,确保教 学工作有序进行。坚持和发挥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组织中的指导性作用, 严格按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学常规为抓手, 认真落实“两张表、三种计划、六个环节” 。(三)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构建了高质量的教学平台 学科专业建设得到加强。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 要,按照“面向地方、发挥优势、凸显特色、提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建设 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学校加快了专业建设的步伐,本科专业从2000 年的 10 个发展到目前的 37

9、个,涉及经济学等 8 大学科门类。评选了 6 个校 级本科品牌专业,其中 4 个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本科品牌专业立项建设课程建设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几年的重点扶持建设,已建成 5 门省级 精品课程、 33 门校级精品课程。每学期能开出 140余门公共选修课程。学 校十分重视教材建设与选用工作,各专业主要课程的教材必须选用国家规 划教材、省部级推荐的重点教材或获奖教材。制定了教材建设管理办法, 每年拨专款扶持建设。 2000 年以来,由我校教师主编(含副主编)和参编 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7 部,其中书写教程被教育部评为 教师教育专业优秀教学资源。在已立项资助 38 部自编教材中,已

10、出版 21 部。实验室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几年来,根据专业建设的需要,学校 先后投入 3500 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新增了部分专业实验室,补充和更新 了大量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注重公共基础 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化学、电工电子和计算机基础等已成为省级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或正在立项建设。学校组建了中国文学教育、当代教育学、电子设计系列课程、基础化 学实验和园艺本科品牌专业等 5 个校级教学团队。通过教学团队建设,建 立了教学合作机制,开发了教学资源,促进了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 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结合,提高了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教学实习基地的数量和质量显著提高

11、。 根据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 要求和学校专业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学校加大了教学实习基地的规范化建 设,已建成 77 个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了图书资料与信息化资源建设。 学校不断增加经费用于购置图书资 料和网络资源,目前图书馆藏书 84.1 万册,建有重点学科导航库,能充分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教学、科研提供了快捷、便利的信息服务。(四)加大师资建设力度,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了建设 目标,坚持“加强建设、调整结构、突出重点、提高水平”的基本工作思 路,采取培养、引进、外聘等措施,不断充实教师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 构,初步形

12、成了一支整体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学校加大 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改善学历结构;注重引进重点高校的毕业 生,改善学缘结构;不断引进年轻教师,改善年龄结构。目前,全校在编 教职工 99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 252人,学成回校工作的博士 33 人, 在读博士 34人,硕士 334 人。(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水平稳步提高2001 年来,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省级立项 53项、校级立项 212项,部 分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得到应用和推广。 2 项研究成果获省政府教学成果奖 二等奖, 3 项获三等奖; 1 项获省教育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12 项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

13、等奖、 17项获二等奖、 17项获三等奖。另外,有 6 篇教学研究论文获省优秀高教论文二、三等奖。出版了三部教学研究论文 集,共收录了 241 篇教学研究论文。本科师范教育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衔接性研究教研课题, 经省内外专家鉴定,被认为“对湖北省尤其是孝感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产生了推动作用,在国内教育界产生了积极影响。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国内 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 ,并荣获 2005 年湖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为了引领中学课程改革,研究中学实施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 学校联合孝感市教育局和孝感市几所重点中学,成功申报了省重大教学研 究项目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专业能力的结

14、构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 践,目前课题正按计划进行研究。学校参加了多次教育部组织的综合性和专业性会议,并在会上介绍了 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和经验。 2007年 11月, 在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七次教学工作研讨会上,我校作了夯实教学“五 基” 彰显培养质量的发言,获得了与会代表的关注,发言稿已在 1月 10 日中国教育报上全文发表。(六)以评促建,推进教学工作全面迈上新台阶 2005年,我校在进入本科行列五年后即迎来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 平评估。这次评估是对我校教学工作的全面检阅,评估顺利通过是对我校 教学工作的肯定与褒奖。为了迎接评估,学校以培养人才为根本,以提高 教

15、学质量为目标,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 在建设”的方针,以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真抓实 干,广泛深入地开展大量评建基础性工作,进一步确立了教学工作在学校 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教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之,经过几年来的共同努力,我们增强了本科意识、改革意识和质 量意识,提高了对本科教学工作的认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 制度,建设了一支教学水平相对较高的师资队伍,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 的专门人才,取得了一些高质量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 的社会影响,学校教学工作已经进入到健康的发展轨道,教育教学质量不 断提高。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

16、识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对 人才的要求相比还有距离;要实现强实力、高水平、有特色的地方名校的 目标,学校现行教学管理体制尚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教师的教育思想、 教学手段、教学精力的投入与学生的求学成才愿望还存在一定差距;学校 教育资源不优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必须开 拓创新,求真务实,切实加以解决。二、当前学校教学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到了国家发 展战略的高度。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 素质专门人才。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建 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和人

17、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 发展的需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和历史责任。 作为高校,我们要切实增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也应当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方 面高等教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工作的重点将是“稳 定规模,提高质量”,走内涵发展之路;另一方面,随着学生就业压力的增 加,学生将更加注重学校品牌和专业实力的选择,教育资源的竞争将进一 步加剧。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增强紧迫感,坚持以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千方百计抓内涵提升,全心全意促质量提高,使学校在激 烈的竞争中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为此,今后几年我校教学工作

18、思路是: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 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创 新为动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师资建设为关键,加强教学基础建设, 扎实推进“质量工程” ,实行开放办学,努力创建特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特别是要统筹规划,努力做好以下主 要工作:(一)强化质量意识,全面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学校将进一步强化三个“牢固确立”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 根本任务,牢固确立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 工作中的中心地位,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切实把教学质量抓上去。校、 院系两级第一责任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

19、教学工作上,把质量意识落实到具 体工作之中,认真实施“质量工程” ,不断推进学校的观念创新、制度创新 和手段创新,努力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二)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实验室建 设等教学基本条件建设学科建设历来被视为高校建设的龙头工程,是强校的必由之路,是建 设高质量大学的关键。专业建设要以学科建设为支撑,以学科建设成效强 化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专业做优、做强。新办专业要做好市 场需求与发展趋势的调研,要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传统老专业要在人 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上加大研究与改革力度,走出新路子,创造新特色, 提高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要继续加强品牌专业建设,遴选

20、校级本科品牌 专业,积极申报省级、国家级本科品牌和特色专业。到“十一五”末期, 教学基本条件建设要能够满足学生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每个专业要遴选两门以上主要课程进行重点建设, 力争有 100 门左右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 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明显成效,带动学校课程建设全面提高。继续开展 精品课程评选工作,评选 30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争取有 8 门左右成为省 级精品课程,并努力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优化课程结构,围绕 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实现必修课程和选 修课程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环

21、节相结合。加大实验室建设的力度。采用多种方法改造和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 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为教学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重点加强省 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校级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力争省级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含在建)达到 5 个,努力构建高质量的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 台。加强实验室的管理,积极推进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政策引导, 吸引高水平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支持学 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兴趣和能力。进一步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继续拓宽学生 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完善的实习基地群。 以项目的形式对实

22、习基地进行建设和管理,明确实习基地的建设目标和要 求。对现有实习基地分批进行评价与验收,突出重点,努力建设好 100 个 以上的实习基地。与学生科研立项、学科竞赛、实践调查等课外科技学术 活动有机结合,建设 5 个以上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整合现有的学生创新活 动资源(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习基地、大学生活动中心、大学生创新 团队等),拓展、开发其创新活动的功能,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经费和场 所、配备指导教师,为学生创新成果的发表及推广应用提供支持和帮助。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优秀教材建 设和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推进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实现先进的教学理 念、科学的教学方法

23、、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在全校师生中共 享。新建 1000 座以上的多媒体教室,满足信息化教学需要;增建网络语言 室,以适应大学英语等课程的教学改革的需要;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网络化;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利用国家精品课程。逐年 提高多媒体授课比例, “十一五”末,学校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 比例达到 50%。继续开展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竞赛活动。加强教材建设工作。鼓励教师编写反映学校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适 应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高质量教材,推进教材的立体化和多样化建设。积 极支持教师参加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编写,开展两年一次的优秀自 编教材遴选工作。 “十一五

24、”末,学校立项建设 10 部左右的校级精品教材, 争取有 5 部左右成为省部级以上立项建设教材。继续坚持选用优质、精品 教材。(三)实施学校“十一五”师资队伍培养规划,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 学基本队伍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首先,切实推行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使青 年教师通过承担教授、副教授主讲课程的辅导工作,学习教学方法,积累 教学经验,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技能,提升教书育人水平。其次, 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会议 等。第三,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坚持教授、副教授上讲台制度。把为本专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 聘任的基本要求

25、,不为本专科生授课的教师不得评聘为教授、副教授职务。 被聘教授、副教授,如连续两学期不系统讲授一门以上课程,不再聘任其 教授、副教授职务;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开设一门选修课。着力推 行主讲教师资格制度。所有课程的主讲教师必须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或具 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外聘教师必须具有主讲教师资格,院系应加大对外聘 教师教学过程的管理。学校探索大班上课、小班辅导的授课方式,鼓励教 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主讲,分小班配备辅导教师。鼓励和支持校 内高水平专家及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士承担教学任务 和开设讲座。建立教学工作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完善校内分配制度,逐步提 高教师课酬

26、,实行职称与课酬挂钩,鼓励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教师 上好课、多上课。开展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中 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带动全校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激发教师参与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的积极性。 “十一五”末,学校 再评选 10 名左右校级教学名师。(四)加强教学管理,健全教学监控体系加强教学管理,完善由学校院长负责、教务处牵头、院系为主体,各 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明确学校与院系的管理职 责,强化院系的教学管理职能,实行教学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强化学术管 理。教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的宏观指导和监控评估职能,提高协 调能力。院系

27、负责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的具体实施,要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使教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室作为 教学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和教学文档建设。进一 步健全和完善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坚持规范管理、科学管理。明确教 学工作纪律,继续实行教学工作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确保教学工作正 常进行。制定政策吸引和鼓励优秀教师加入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教学管理 队伍。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院系两级教学 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教授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的工 作机制。完善教务部门在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的管理、服务和协调功能。 完善培养计划

28、、教学过程、教学督导、学生评教反馈的教学过程闭环监控 系统,建立并完善学校办学定位、招生和学生培养、就业、用人单位评价 反馈的人才培养过程闭环监控系统。坚持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工作检查 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督促、检查与评估;坚持学校、院系两级教学 督导制度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落实领导听课制度,加强同行评议制度, 完善学生评教制度;逐步建立用人单位对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评价 制度。学校将定期公布教学状态数据,每两年对院系教学工作状态进行一 次评估。(五)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将继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积极落实“三个确保”,即:确保教学 经费和生均教学经费逐年增长,确保每年教学运行

29、费用总额不低于国家规 定的标准,确保教学仪器设备费、图书资料费等各项教学经费均达到教育 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标准的要求。根据学校办学实际,不断调整和优 化教学经费投入结构,优先支持教学改革项目,加大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 力度;设立教学奖励专项经费,支持品牌专业、精品课程、示范中心、名 师工程的建设和评选等。(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切实加强教风学风建设重视教风对学风的影响作用,通过教风建设促进学风建设,以教风带 学风,大力提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 教风影响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形成严谨、求 实的学风。优良的学风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

30、件,对教学工 作和人才培养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我们要把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 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都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工作, 积极研究学风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生活 和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帮助学生树立热 爱学习、善于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要坚持学生成绩监控与学籍管理预警制度;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 学,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坚决 遏制考试作弊现象。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教与学行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 肃处理。(七)开展“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式办学模式”的

31、改革“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式办学”是学校在新的形势下开展的办学 模式的改革探索。“一主”是指坚持本科教育为主,这是我校的立校之本, 发展之基。充分利用学校已获得双学士学位授权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双 学位教育。“两翼”中的一翼是研究生教育,在搞好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教育的同时,着重做好在建硕士点的建设与增列工作。另一翼是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这一翼一是继续搞好成人函授教育,扩大市场 份额,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二是恢复南方城乡建设学校招生,适度 发展中专(职)教育;三是开办各类助学班和职业技能培训,这是充分利 用我校教育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学校办学形式的 必

32、要补充。关于“多层次”,从主办单位讲,学校和教学院系二级都可开 展多种形式办学,以学校开展为主体;从学历层次讲,开展研究生、本科 生、专科生、中专(职)等教育都可以举办,以本科教育为主要任务。放办学”,既要对外开放,又要对内开放。对外开放采取“请进来、送出 去”的办法,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对内开放是加强与地方联系,为地方培 养共建生。(八)加强对新技术学院教学工作的指导与支持,建立教学资源共享 机制我校是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的主办单位,我们有义务和责任指导、支 持新技术学院的教学工作。新技术学院也应该充分利用我校的学科、专业、 师资、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和特色,积极推进学科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 切

33、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九)借力发展,提升教学工作综合实力我校地处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当前,学校一是要借武汉城市圈被国 家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实施我校学科、 专业建设的改造与优化,立足武汉城市圈,培养大批高素质、强能力、有 特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充分利用武汉市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众 多的科教富集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加强我校师资队伍的建设;三是积极 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开展特色农产品、城镇规划与建设、化学与化工材 料、机械电子与光电子等产业技术研究,大力开展小城镇发展研究,积极 开展孝文化研究等,提升我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凸现办学特色。三、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

34、工程的措施和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 “提咼咼等教育质量”的重大决策,教育部和 省教育厅也正着力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近期,周济部 长多次在会议上强调高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对高校实施“质量工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质量工程”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工程,是进一步突出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的重要举措。我校作为一所年轻的本科院校,实施“质量工程”,具有更深 远的意义。为切实保证我校“质量工程”的扎实推进和收到实效,现提出 如下措施和要求。(一)积极推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改革 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 门人才

35、。根据这一目标,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学校将本 着“夯实基础,强化技能,因材施教,明确方向”的原则,积极尝试人才 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教师教育类专业采取“ 1+1.5+0.5+0.5+0.5”模式,其 他专业可选用“ 1+2.5+0.5”教学模式或“ 1+2+1”教学模式。开办文理科基 地实验班,加强对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课的教学,拓宽学生的就业 渠道和进一步深造的空间。(二)实行专业建设首席负责制和课程建设教授负责制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 “十一五”末,我校本科专业数量将达 到 45 个,学年度开设课程将达到 1000 门以上。如何尽快地把这些专业和 课程建设成为优质

36、的教学资源,让全体学生接受满意的本科教育,如何把 一批教学水平高、师资力量强、教育理念先进的专业和课程形成品牌,建 成精品,这是我校“质量工程”中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应完成的两大 任务。为此,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实行首席负责制,在课程建设方面实行 教授负责制。专业建设的首席负责制就是一个专业设置一名首席负责人,专业首席 负责人与岗位聘任相结合,实行责、权、利相统一。专业建设负责人负责 组织本专业的建设规划,组织制定或修订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负责 本专业的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负责教学管 理和教学评估等。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实行教授负责制。一门或若干相关联的课程由一名 教

37、授(副教授)负责,以立项的方式予以建设,明确建设目标,加强队伍 建设,形成合理梯队。责任教授负责组织制订课程的建设规划,组织制订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实施计划等教学文件,组织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学 研究活动,组织申报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项目,组织任课教师对本课程中 的学术问题进行研讨等有关课程的一些教学和研究活动。(三)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为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促进教 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 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我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学校建立优秀教学团队评选制度。 “十一五”期间,

38、学校将再遴选出 12 个 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并积极做好省级、国家级教学团队的申报工作。(四)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确立现代实验教学观念, 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创 新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实验示范中心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加大 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的力度,不断改善实验教学的条件。采用多种方法改造 和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为教学提供必要 的实验条件。积极争取建立省级文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积极筹建校级建 筑工程技术实验示范中心,努力构建高质量的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 积极尝

39、试在企业中建设大学生实践基地,拓宽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探索 优秀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五)加快建立网上视频课程平台,丰富视频教学信息化资源 学校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加强课程网上视频 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和我校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 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视频教学信息化资源;激励教师试行视频授课,教 案、教学大纲、习题、实验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努力为学 生自主学习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六)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教学研究要坚持“两个贴近” ,做好“两个服务”。“两个贴近”就是要 充实研究领域,凝炼研究方向,确立研究主体,发挥师范的学科优势,贴 近中学教学改革的实际;要基于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根本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