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A培训课件(1120)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1/2b1fc6e4-8d76-47e6-9ddd-8c5f5b7e76d5/2b1fc6e4-8d76-47e6-9ddd-8c5f5b7e76d51.gif)
![MSA培训课件(1120)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1/2b1fc6e4-8d76-47e6-9ddd-8c5f5b7e76d5/2b1fc6e4-8d76-47e6-9ddd-8c5f5b7e76d52.gif)
![MSA培训课件(1120)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1/2b1fc6e4-8d76-47e6-9ddd-8c5f5b7e76d5/2b1fc6e4-8d76-47e6-9ddd-8c5f5b7e76d53.gif)
![MSA培训课件(1120)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1/2b1fc6e4-8d76-47e6-9ddd-8c5f5b7e76d5/2b1fc6e4-8d76-47e6-9ddd-8c5f5b7e76d54.gif)
![MSA培训课件(1120)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1/11/2b1fc6e4-8d76-47e6-9ddd-8c5f5b7e76d5/2b1fc6e4-8d76-47e6-9ddd-8c5f5b7e76d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MSAMSAGreem Consulting张勇飞张勇飞2第一章第一章 测量系统基础测量系统基础第二章第二章 测量系统统计特性测量系统统计特性第三章第三章 测量系统变异性影响测量系统变异性影响第四章第四章 测量系统分析测量系统分析3第一章第一章测量系统基础测量系统基础1.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 确定所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确定所使用的数据是否可靠: : 测量系统分析还可以:测量系统分析还可以:评估新的测量仪器评估新的测量仪器将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将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测量方法进行评估对可能存在问题的测量方法进行评估确定并解决测量系统
2、误差问题确定并解决测量系统误差问题 测量:对某具体事物赋予数字(或数值),以表示它测量:对某具体事物赋予数字(或数值),以表示它 们对于特定特性之间的关系。们对于特定特性之间的关系。 量具:任何用来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经常用来特指 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通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通过/ /不通过装置。不通过装置。 测量系统:是用来测量系统:是用来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对被测特性定量测量或定性评价的 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 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用来获用来获
3、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2.2.术语术语3.量测过程量测过程:标准:标准:零件:零件:仪器:仪器:人:人/ /程序程序:环境:环境S W IPE量测量测数数值值分析分析输入输入输出输出可接受可接受可能可接受可能可接受需改善需改善量量 测测 系系 统统 如果测量的方式不对,那么好的结果可能如果测量的方式不对,那么好的结果可能被测为坏的结果,坏的结果也可能被测为好的被测为坏的结果,坏的结果也可能被测为好的结果,此时便不能得到真正的产品或过程特性。结果,此时便不能得到真正的产品或过程特性。4.4.测量数据的质量测量数据的质量 准确度准确度 ( Accuracy ) X( Accu
4、racy ) X或称偏移或称偏移(BIAS):(BIAS): 量测实际值与工件真值间之差异量测实际值与工件真值间之差异, ,是指数据相对基准(标准)是指数据相对基准(标准) 值的位置。值的位置。 精密度精密度 ( Precision ) ( Precision ) 或称或称变差变差(Variation): 利用同一量具,重复量测相同工件同一质量特性,所得数据利用同一量具,重复量测相同工件同一质量特性,所得数据之变异性。是指数据的分布。之变异性。是指数据的分布。位置位置(Location )(Location )宽度宽度 (Width )(Width )数据的质量数据的质量:取决于从处于稳定条件
5、下进行操作的测取决于从处于稳定条件下进行操作的测 量系统中,多次测量的量系统中,多次测量的 统计特性统计特性.4.1低质量数据的原因和影响低质量数据的原因和影响低质量数据的普遍原因之一是低质量数据的普遍原因之一是变差太大变差太大一组数据中的变差多是一组数据中的变差多是由于测量系统及其环境的相由于测量系统及其环境的相 互作用造成的互作用造成的。如果相互作用产生的变差过大,那么数据的质量会如果相互作用产生的变差过大,那么数据的质量会 太低,从而造成测量数据无法利用。如:具有较大太低,从而造成测量数据无法利用。如:具有较大 变差的测量系统可能不适合用于分析制造过程,因变差的测量系统可能不适合用于分析
6、制造过程,因 为测量系统的变差可能掩盖制造过程的变差。为测量系统的变差可能掩盖制造过程的变差。91)1)足够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足够的分辨率和灵敏度。2)2)是统计受控制的。是统计受控制的。3)3)产品控制,变异性小于产品控制,变异性小于 公差。公差。4)4)过程控制过程控制: :显示有效的分辨率显示有效的分辨率. .变异性小于制造过程变差变异性小于制造过程变差. .5.5.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10部件部件A部件部件B部件部件A部件部件BA=2.0B=2.0A=2.52B=2.006.16.1测量仪器测量仪器- -分辨率分辨率分辨率分辨率( (分辨力、可读性、分辨率分辨力、可读性
7、、分辨率):): 别名:最小的读数的单位、测量分辨率、刻度限度别名:最小的读数的单位、测量分辨率、刻度限度 或探测度或探测度 为测量仪器能够读取的最小测量单位。为测量仪器能够读取的最小测量单位。测量分辨率描述了测量仪器分辨两个部件的测量值之测量分辨率描述了测量仪器分辨两个部件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的能力间的差异的能力由设计决定的固有特性由设计决定的固有特性测量或仪器输出的最小测量或仪器输出的最小 刻度单位刻度单位总是以测量单位报告总是以测量单位报告1 1:1010经验法则经验法则11数据变差的来源数据变差的来源仪器仪器( (量具量具) )工作件工作件( (零件零件) )扩大扩大量测系统变异量测系统
8、变异变异性变异性敏感性敏感性接触几何接触几何变形效应变形效应一致性一致性单一性单一性重复性重复性再现性再现性使用假设使用假设稳健设计稳健设计偏移偏移线性线性稳定性稳定性校准校准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维护维护创建公差创建公差发展的变异发展的变异发展发展设计变异设计变异夹持夹持位置位置测量站测量站测量探测器测量探测器相互关连相互关连的特性的特性清洁清洁适合的适合的数据数据工作的工作的定义定义弹性变形弹性变形质量质量弹性特性弹性特性支撑特性支撑特性隐藏的几何隐藏的几何可追溯性可追溯性校准校准热扩散系数热扩散系数弹性特性弹性特性人员人员/ /程序程序环境环境教育教育身体的身体的限制限制程序程序目视标准目
9、视标准工作规定工作规定工作态度工作态度经验经验培训培训经验经验培训培训理解理解技能技能人因工程人因工程照明照明压力压力振动振动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几何的兼容性几何的兼容性阳光阳光人工光阳人工光阳光阳光阳温度温度人员人员空气流程空气流程热的系统热的系统平等化平等化系统构成要素系统构成要素周期周期标准与环境标准与环境的关系的关系标标 准准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nBiasBias偏倚偏倚( (BiasBias) )nRepeatabilityRepeatability重复性重复性(precision(precision精度精度) )nReproducibilityReproducibili
10、ty再现性再现性nLinearityLinearity线性线性nStabilityStability稳定性稳定性基准值基准值观测平均值观测平均值偏倚偏倚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值与基准值的差值。真值的取得可以通过采用真值的取得可以通过采用更高等级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更高等级的测量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测量,取其平均值。1. 1.偏倚偏倚(Bias)(Bias)仪器需要校准仪器需要校准仪器、设备或夹紧装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的磨损置的磨损磨损或损坏的基准,磨损或损坏的基准,基准出现误差基准出现误差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的使用不当的使
11、用不当仪器质量差仪器质量差设计或一设计或一致性不好致性不好线性误差线性误差应用错误的量具应用错误的量具 不同的测量方法不同的测量方法设置、设置、安装、夹紧、技术安装、夹紧、技术 测量错误的特性测量错误的特性 量具或零件的变形量具或零件的变形 环境环境温度、湿度、振温度、湿度、振动、清洁的影响动、清洁的影响 违背假定、在应用常违背假定、在应用常量上出错量上出错 应用应用零件尺寸、位置、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错误观察错误1.1造成过份偏倚的可能原因造成过份偏倚的可能原因重复性重复性指由指由同一个同一个操作人员用操作人员用同一同一种量种量具经多次测量具经多次测量同一
12、同一个零件的个零件的同一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四同)(四同)2.2.重复性重复性(Repeatability)(Repeatability) Master Value 零件零件( (样品样品) )内部:形状、位置、内部:形状、位置、表面加工、锥度、样品一致性。表面加工、锥度、样品一致性。 仪器内部:修理、磨损、设备仪器内部:修理、磨损、设备或夹紧装置故障,质量差或维或夹紧装置故障,质量差或维护不当。护不当。 基准内部:质量、级别、磨损基准内部:质量、级别、磨损 方法内部:在设置、技术、零方法内部:在设置、技术、零位调整、夹持、夹紧、点密度位调整、夹持、夹紧、点密度的
13、变差的变差 评价人内部:技术、职位、缺评价人内部:技术、职位、缺乏经验、操作技能或培训、感乏经验、操作技能或培训、感觉、疲劳。觉、疲劳。 环境内部:温度、湿度、振环境内部:温度、湿度、振动、亮度、清洁度的短期起动、亮度、清洁度的短期起伏变化。伏变化。 违背假定:稳定、正确操作违背假定:稳定、正确操作 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一致性不好一致性不好 应用错误的量具应用错误的量具 量具或零件变形,硬度不足量具或零件变形,硬度不足 应用:零件尺寸、位置、操应用: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误差作者技能、疲劳、观察误差( (易读性、视差易读性、视差) )2.重复性不
14、好的可能原因重复性不好的可能原因由由不同不同操作人员,采用操作人员,采用相同相同的的测量仪器,测量测量仪器,测量同一同一零件的零件的同同一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三同一异)(三同一异)再现性再现性3.3.再现性再现性(Reproducibility)(Reproducibility)Inspector AMaster ValueInspector BInspector CInspector AInspector BInspector C 零件零件( (样品样品) )之间:使用同样的仪器、同样的之间:使用同样的仪器、同样的操作者和方法时,当测量零件的类型为操作者和方法时,
15、当测量零件的类型为A,B,CA,B,C时的均值差。时的均值差。 仪器之间:同样的零件、操作者、和环境,仪器之间:同样的零件、操作者、和环境,使用仪器使用仪器A,B,CA,B,C等的均值差等的均值差 标准之间:测量过程中不同的设定标准的平标准之间:测量过程中不同的设定标准的平均影响均影响 方法之间:改变点密度,手动与自动系统相方法之间:改变点密度,手动与自动系统相比,零点调整、夹持或夹紧方法等导致的均比,零点调整、夹持或夹紧方法等导致的均值差值差3.1再现性不好的可能潜在原因再现性不好的可能潜在原因评价人评价人( (操作者操作者) )之间:评价人之间:评价人A,B,CA,B,C等的训练、技等的训
16、练、技术、技能和经验不同导致的均值差。对于产品及过术、技能和经验不同导致的均值差。对于产品及过程资格以及一台手动测量仪器,推程资格以及一台手动测量仪器,推蕮蕮进行此研究。进行此研究。环境之间:在第环境之间:在第1,2,31,2,3等时间段内测量,由环境循等时间段内测量,由环境循环引起的均值差。这是对较高自动化系统在产品和环引起的均值差。这是对较高自动化系统在产品和过程资格中最常见的研究。过程资格中最常见的研究。违背研究中的假定违背研究中的假定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操作者训练效果操作者训练效果应用应用零件尺寸、位置、观察误差零件尺寸、位置、观察误差( (易读性、视差易读
17、性、视差) )3.1再现性不好的可能潜在原因再现性不好的可能潜在原因基准值基准值較小的偏倚較小的偏倚基準值基準值較大的偏倚較大的偏倚量測平均值量測平均值(低量程低量程)量測平均值量測平均值(高量程高量程)基準值基準值量測值量測值無偏倚無偏倚偏倚偏倚線性線性(變化的線性偏倚變化的線性偏倚)在量具正常工作量程内的偏倚变化量在量具正常工作量程内的偏倚变化量多个独立的偏倚误差在量具工作量程内的关系多个独立的偏倚误差在量具工作量程内的关系是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构成是测量系统的系统误差构成4.4.线性线性(Linearity)(Linearity) 仪器需要校准,需减少校准时间间隔;仪器需要校准,需减少校准
18、时间间隔; 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磨损;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磨损; 缺乏维护缺乏维护通风、动力、液压、腐蚀、清洁;通风、动力、液压、腐蚀、清洁; 基准磨损或已损坏;基准磨损或已损坏; 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使用不当;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使用不当; 仪器质量差;仪器质量差;设计或一致性不好;设计或一致性不好; 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定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定性;性; 应用了错误的量具;应用了错误的量具; 不同的测量方法不同的测量方法设置、安装、夹紧、技术;设置、安装、夹紧、技术; 量具或零件随零件尺寸变化、变形;量具或零件随零件尺寸变化、变形; 环境影响环境影响温度、湿度、震动、清洁度;温度、湿度、震动、清
19、洁度; 其它其它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读错。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读错。4.1线性误差的可能原因线性误差的可能原因稳定性稳定性时间时间1 1时间时间2 2是测量系统在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某持续时间内测内测量量同一基准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5.5.稳定性稳定性(Stability)(Stability)v 仪器需要校准,需要减少校准时间间隔仪器需要校准,需要减少校准时间间隔v 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的磨损仪器、设备或夹紧装置的磨损v 正常老化或退化正常老化或退化v 缺乏维护缺乏维护通风、动力、液压、过滤器、腐蚀
20、、锈蚀、清洁通风、动力、液压、过滤器、腐蚀、锈蚀、清洁v 磨损或损坏的基准,基准出现误差磨损或损坏的基准,基准出现误差v 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的使用不当校准不当或调整基准的使用不当v 仪器质量差仪器质量差设计或一致性不好设计或一致性不好v 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仪器设计或方法缺乏稳健性v 不同的测量方法不同的测量方法装置、安装、夹紧、技术装置、安装、夹紧、技术v 量具或零件变形量具或零件变形v 环境变化环境变化温度、湿度、振动、清洁度温度、湿度、振动、清洁度v 违背假定、在应用常量上出错违背假定、在应用常量上出错v 应用应用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疲劳、观察错误零件尺寸、位置、操作者技能、
21、疲劳、观察错误5.1不稳定的可能原因不稳定的可能原因v 理想的测量系统在每次使用时,应只产生“正确”的测量结果。v 每次测量结果总应该与一个标准值相符。v 一个能产生理想测量结果的测量系统,应具有零变差、零偏倚零变差、零偏倚和所测的任何产品错误分产品错误分类为零类为零概率的统计特性。6.理想的测量系统理想的测量系统长期长期过程变差过程变差短期短期抽样产生抽样产生的变差的变差实际过程变差实际过程变差稳定性稳定性线性线性重复性重复性 准确度准确度 量具变差量具变差操作员造操作员造成的变差成的变差测量误差测量误差过程变差观测值过程变差观测值再现性再现性过程变差过程变差1.测量系统变异性的影响测量系统
22、变异性的影响“重复性重复性” 和和 “再现性再现性” 是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LSLUSL2.对产品决策的影响对产品决策的影响 I I型错误型错误: : 生产者风险误发警报生产者风险误发警报 好零件有时会被判为好零件有时会被判为“坏坏”的的 II II型错误型错误: :消费者风险或漏发警报消费者风险或漏发警报坏零件有时会被判为坏零件有时会被判为“好好”的的LSLUSLI I型错误型错误: :II型错误型错误Bad is badLSLUSLIIIIIIIIIBad is badGood is goodConfused areaConfused area2.对产品决策的影响对产品决
23、策的影响错误决定的潜在因素错误决定的潜在因素: :测量系统误差与公差交叉时测量系统误差与公差交叉时产品状况判定产品状况判定: :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做出正确决定有二种选择: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做出正确决定有二种选择: 改进生产区域改进生产区域:减少过程变差,没有零件产生在:减少过程变差,没有零件产生在IIII区。区。 改进测量系统改进测量系统:减少测量系统误差从而减小:减少测量系统误差从而减小IIII区域的面区域的面积,积, 这样就可以最小限度地降低做出错误决定的风险。这样就可以最小限度地降低做出错误决定的风险。30MSA分析方法的分类分析方法的分类重重复复性性分分析析再再现现性性分分析析线线性性分分
24、析析稳稳定定性性分分析析偏偏倚倚分分析析位位置置分分析析变变异异分分析析稳稳定定性性分分析析假假设设分分析析风风险险分分析析Kappa分析法分析法偏偏移移分分析析稳稳定定性性分分析析变变异异分分析析计量型计量型计数型计数型破坏型破坏型MSA极差法极差法均值极差法(包括控制图法)均值极差法(包括控制图法)ANOVE法(方差分析法)法(方差分析法)1.1.稳定性分析之执行稳定性分析之执行: :1) 1) 获取一样本并确定其相对于可追溯标准的基准值。获取一样本并确定其相对于可追溯标准的基准值。2 2)定期(天、周)测量标准样本)定期(天、周)测量标准样本3 3 5 5次,样本容量和次,样本容量和 频
25、率应该基于对测量系统的了解。频率应该基于对测量系统的了解。3 3)将数据按时间顺序画在)将数据按时间顺序画在X&RX&R或或X&SX&S控制图上控制图上 结果分析结果分析- -作图法作图法4 4)建立控制限并用标准化控制图分析评价失控或不)建立控制限并用标准化控制图分析评价失控或不 稳定状态。稳定状态。 结果分析结果分析- -数据法数据法1.1.稳定性分析之执行稳定性分析之执行: :決決定要分析的定要分析的測測量系量系統統選選取一取一標標准准樣樣本,取值本,取值參參考值考值請現場測請現場測量人量人員連續測員連續測量量25組數據組數據每次每次測測量量25次次輸輸入
26、入數據數據到到EXCEL,Xbar-R表格中表格中計計算控制界限,算控制界限,並並用用圖圖判定是否判定是否穩穩定定後後續續持持續點圖續點圖,判,判圖圖保留保留記錄記錄产品特性产品特性/控制计划中所提及的过程特性控制计划中所提及的过程特性针对样本使用更高精密度等级的仪器进行精密针对样本使用更高精密度等级的仪器进行精密测量十次,加以平均,做为参考值。测量十次,加以平均,做为参考值。计算每一组的平均值计算每一组的平均值/R值。值。计算出平均值的平均值计算出平均值的平均值/R的平均值。的平均值。1.计算控制界限计算控制界限: A)平均值图:平均值图:Xbarbar+-A2Rbar, Xbarbar B
27、)R值图:值图:D4Rbar, Rbar, D3Rbar2.划出控制界限划出控制界限,将点子绘上将点子绘上3.先检查先检查R图,以判定重复性是否稳定。图,以判定重复性是否稳定。4.再看再看Xbar图,以判定偏移是否稳定。图,以判定偏移是否稳定。5.若控制图稳定,可以利用若控制图稳定,可以利用Xbarbar-标准值,进行偏差检标准值,进行偏差检 定,看是否有偏差。定,看是否有偏差。6. 若控制图稳定,利用若控制图稳定,利用Rbar/d2来了解仪器的重复性。来了解仪器的重复性。1.1.稳定性分析之执行稳定性分析之执行: :決決定要分析的定要分析的測測量系量系統統選選取一取一標標准准樣樣本,取值本,
28、取值參參考值考值請現場測請現場測量人量人員連續測員連續測量量25組數據組數據每次每次測測量量25次次輸輸入入數據數據到到EXCEL,Xbar-R表格中表格中計計算控制界限,算控制界限,並並用用圖圖判定是否判定是否穩穩定定後後續續持持續點圖續點圖,判,判圖圖保留保留記錄記錄 1.后续持续点图、判图后续持续点图、判图2.异常的判定异常的判定a)R图失控,表明不稳定的重复性,可图失控,表明不稳定的重复性,可能什么东西松动、阻塞、变化等。能什么东西松动、阻塞、变化等。b)X-BAR失控,表明测量系统不再正确失控,表明测量系统不再正确测量,可能磨损,可能需重新校准。测量,可能磨损,可能需重新校准。v1、
29、有一个点远离中心线超过3个标准差; v2、连续7点位于中心线同一侧; v3、连续6点上升或下降; v4、连续14点交替上下变化;v5、2/3的点距中心线的距离超过2个标准差(同一侧); v6、4/5的点距中心线的距离超过1个标准差(同一侧);v7、连续15个点排列在中心线1个标准差范围内(任一侧); v8、连续8个点距中心线的距离大于1个标准差(任一侧)。量具稳定性量具稳定性Xbar-R异常的八大判定准则异常的八大判定准则管制图判读管制图判读-1/2-1/2 判断失控的规则判断失控的规则 样本点落在管制界限之外样本点落在管制界限之外 连续连续7点在同侧的点在同侧的C区或区或C区之外区之外ABC
30、CBAUCLLCLCL量具稳定性量具稳定性Xbar-R异常的八大判定准则异常的八大判定准则管制图判读管制图判读-3-3 连续连续6点点以上以上持续地上升或下降持续地上升或下降ABCCBAUCLLCLCL量具稳定性量具稳定性Xbar-R异常的八大判定准则异常的八大判定准则2 2、管制图判读、管制图判读-4-4 连续连续14点交点交替替一升一降一升一降ABCCBAUCLLCLCL量具稳定性量具稳定性Xbar-R异常的八大判定准则异常的八大判定准则管制图判读管制图判读-5-5 相连相连3点中有点中有2点在同侧的点在同侧的A区或区或A区之外区之外ABCCBAUCLLCLCL量具稳定性Xbar-R异常的
31、八大判定准管制图判读管制图判读-6-6 相连相连5点中有点中有4点在同侧的点在同侧的B区或区或B区之外区之外ABCCBAUCLLCLCL量具稳定性量具稳定性Xbar-R异常的八大判定准则异常的八大判定准则管制图判读管制图判读-7-7 连续连续15点在中心在线下两侧的点在中心在线下两侧的C区区ABCCBAUCLLCLCL量具稳定性Xbar-R异常的八大判定准则2 2、管制图判读、管制图判读-8-8 有有8点在中心线之两侧,但点在中心线之两侧,但C区并无点子区并无点子ABCCBAUCLLCLCL量具稳定性Xbar-R异常的八大判定准则432.2.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法量具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法
32、1.1.选择三个测量人(选择三个测量人(A, B,CA, B,C)和)和1010个测量样品。个测量样品。 测量人应有代表性,代表常从事此项测量工作的测量人应有代表性,代表常从事此项测量工作的QCQC人员或生产线人员人员或生产线人员 10 10个样品应在过程中随机抽取,可代表整个过程的变差,否则会严重个样品应在过程中随机抽取,可代表整个过程的变差,否则会严重 影响研究结果。影响研究结果。2.2.校准量具校准量具3.3.测量,测量,让三个测量人对让三个测量人对1010个样品的某项特性进行测试,每个样品每人测个样品的某项特性进行测试,每个样品每人测 量三次,将数据填入表中。试验时遵循以下原则:量三次
33、,将数据填入表中。试验时遵循以下原则: 盲测原则盲测原则1 1:对:对1010个样品编号,每个人测完第一轮后,由其他人对这个样品编号,每个人测完第一轮后,由其他人对这1010个样品进行随机的重新编号后再测,避免主观偏向。个样品进行随机的重新编号后再测,避免主观偏向。 盲测原则盲测原则2 2:三个人之间都互相不知道其他人的测量结果。三个人之间都互相不知道其他人的测量结果。4.4.计算计算: :示范:示范:量具再现性及再生性数据表量具再现性及再生性数据表 45示范: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报告示范: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报告461.1.数值数值10%10%表示该量具系统可接受。表示该量具系统可接受。2.10
34、%2.10% 数值数值 30%30%表示该量具系统可接受或表示该量具系统可接受或不接受,决定于该量具系不接受,决定于该量具系统之重要性、修理所需之统之重要性、修理所需之费用等因素。费用等因素。3.3.数值数值 30% 30%表示该量具系统不能接受表示该量具系统不能接受,须予以改进。,须予以改进。Gage R&R判断原则判断原则473、偏倚分析、偏倚分析v取得一个样件,并建立基准值。(同稳定性分析)取得一个样件,并建立基准值。(同稳定性分析)v让一个评价者以正常方式测量样件,测量次数不得少让一个评价者以正常方式测量样件,测量次数不得少于于10次。(手册中为次。(手册中为15次)次)v实施
35、人员记录下测量的数值,相对于基准值将数据画实施人员记录下测量的数值,相对于基准值将数据画出直方图。(出直方图。(正态性检验正态性检验)v计算读数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计算读数的平均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式中:n为读数的个数为读数的个数nXXnii148偏倚分析偏倚分析计算重复性标准差。计算公式为:计算重复性标准差。计算公式为: 计算均值标准差计算均值标准差=1)(2nXiXrnrb49偏倚分析偏倚分析v计算置信区间:计算置信区间: 区间下限区间下限= 区间上限区间上限= =t/2-v,1b偏倚t/2-v,1b-偏倚式中:式中:V表示自由度,表示自由度, ; 可以利用标准可以利用标准t分布表查
36、到。分布表查到。21 ,vt水平是不是用默认值水平是不是用默认值0.05(95置信度置信度)时必须得到顾客的同意)时必须得到顾客的同意。1v n05. 0偏倚分析偏倚分析接收准则:接收准则: 1)数据符合正态分布; 2)偏倚%小于10%; 2)0落在置信区间内; 则该测量系统的偏倚可接受。514、线性分析线性分析选择至少五个零件,以覆盖被研究量具的整个工作量程。选择至少五个零件,以覆盖被研究量具的整个工作量程。对每个零件进行测量,以确定每个零件的基准值。对每个零件进行测量,以确定每个零件的基准值。让经常使用该量具的操作者按正常程序测量每个零件至少让经常使用该量具的操作者按正常程序测量每个零件至少10次(次(m10)。注:测量时,尽量随机选择零件,以提高分析)。注:测量时,尽量随机选择零件,以提高分析的可信度。的可信度。计算零件每次测量的偏倚,以及每个零件的偏倚平均值。计算零件每次测量的偏倚,以及每个零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部编初中历史八下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大型不锈钢铸件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化妆品级枯草菌脂肽钠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光纤导管静脉激光治疗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铜缆高速连接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国际(非独占)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 2025农业种植生产产销合同书
- 餐饮业合同年
- 2025室内装修设计合同范本
- 房屋租赁续签合同模板
- 2025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医保政策与健康管理培训计划
- 策略与博弈杜塔中文版
- 无人化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英语试题(原卷版)
- 学生春节安全教育
- 2024-2025年校长在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会议上讲话
- 2025届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高三日语一轮复习助词「で」的用法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铷铯及其化合物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散货物流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