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含答案_第1页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含答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27 讲植物的激素调节考纲要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n)。2.其他植物激素(n)。3植物激素的应用(n)。4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考点一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知识梳理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项目实验处理实验结论处理血现象单侧光照射可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LU向光侧比背光侧生长慢;胚芽鞘的生达尔文的实验江一卩长和弯曲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尖端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处理诫影响传递至下面的伸长区会造成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处理训去乡光2比期nn鲍森詹森的U11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实验处理沖脂片传递给下部琉忻片.琼叶片处理吃胚芽鞘的弯

2、曲生长是由胚芽鞘尖端拜尔的实验coflTl耀畴r rnc旋转法盘轴盘转弗檳盘救1直立牛长2向光生长3向小孔生长4茎向心生长,根离心生长横置法 庖鱼力1a= b, c= d,都促进水平生长2ab, cd, a、c、d 促进牛长,b 抑制生长命题点三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分析5色氨酸在植物体内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吲哚乙酸。某研究小组研究了Zn 对玉米幼苗中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据实验结果可推测 Zn 能促进色氨酸和吲哚乙酸合成B .培养幼苗的培养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C.实验组在加 Zn 的前后也形成了对照D .色氨酸转变成吲哚乙酸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

3、答案 D解析 据图 1 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无 Zn 组在加入 Zn 之前色氨酸含量逐渐减少,在加入Zn 之后色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说明Zn 能促进色氨酸合成。据图 2 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无Zn 组在加入 Zn 之前吲哚乙酸含量逐渐减少,在加入Zn 之后吲哚乙酸含量逐渐增加,说明Zn 能促进吲哚乙酸的合成。所以, A、C 项正确;由于玉米幼苗从培养液吸收Zn2+时需要屮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所以培养幼苗的培养液中应该定时通入空气,以促进有氧呼吸的进行,B 项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所以色氨酸转变成吲 哚乙酸的过程不会发生在核糖体,D 项错误。6某同学为了探究“生长

4、素是如何从产生部位运输到植物体全身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 2 mm,在上端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下端放一块不含 生长素的琼脂块(如图甲所示,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 块逐渐有了生长素(如图乙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切去顶端_2mm 的原因是(2)请在此基础上完善该实验的方案 _(3)依据完善后的实验方案得出的结论是 _(4)事实上,即使实验中的空白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用一般的理化方法也很难检测出来。可将实验后的琼脂块 _ ,如果_ ,则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答案(1)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排

5、除自身生长素的干扰)(2)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 端朝下的实验(3)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4) 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胚芽鞘能够生长解析(1)实验过程中为了使胚芽鞘不再产生生长素,排除自身影响,要切去顶端2 mm。该实验缺少一组对照实验,即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3)依据完善后的实验方案得出的结论是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4)事实上,即使实验中的空白琼脂块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用一般的理化方法也很难检测出来。可将实验后的琼脂块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如果胚芽鞘能够生长,则说明该琼脂块中含有定浓度的生长素。考点二生长素的生理

6、作用、特性及应用知识梳理(5)实例一一顶端优势2.生长素类似物(1) 概念: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2) 应用1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脫落。2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3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小贴士 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补救因花粉发育不良或暴风雨袭击影响受粉,导致的瓜果类作物产量的下降。但此措施不可用于挽救以收获种子为目的的各种粮食作物或 油料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1)生理作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此外,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2)作用方式: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特点:

7、两重性。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具体如下:顶芽:牛卡鳶浓度险促进牛一长运方输向削芽;生怅素浓度鱼,笈育受到抑制作物的减产问题。r常考基础诊断常考基础诊断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X)(2) 杨树顶芽的快速生长需要侧芽提供生长素(X)(3) 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X)(4) 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X)(5) 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X)(6)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V)(7) 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

8、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X)教材热点拓展教材热点拓展据图分析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作用:(1) 若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幼苗的作用,幼苗出现向光性时,测得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 m,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 m,且小于 M。(2) 若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植物水平放置时,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时,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 ,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0,且小于 m。(3) 若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植物水平放置时,表现出根的向地性时,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根的近地侧浓度范围是大于i。重点剖析1

9、.生长素浓度与促进程度的曲线分析a 点一一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ac 段(不含 a 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c 点一一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促进效果最好。ce 段(不含 e 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e 点一一促进生长的浓度“阈值”一一低于此值时均为促进生长的“低浓度”;超过此值时,将由“促进”转向“抑制”,从而进入抑制生长的“高浓度”。b、d 两点一一生长素浓度虽然不同,但促进效果相同。ef 段一一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曲线分析(1) 对于各种器官,生长素的功能均具有两重性,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10、促进植物器官生长, 浓度过高则抑制植物器官生长。(2)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 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 芽茎)。3.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曲线分析: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咫了叶植物 草子叶 厂植物预则考向总结方法命题点一生长素的作用、特性及应用1 下图为燕麦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命题探究A 向光侧细胞较小是因为强光使生长素失去作用B .向光侧细胞分裂太快导致向光侧细胞体积较小C.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背光侧细胞发生弯曲D .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能起到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答案 D解析 向光侧细胞较小是由于单

11、侧光使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较多,促进了背光侧细胞的伸长,A 项、B 项、C 项错误,D 项正确。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用一定浓度的 IBA 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B .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 .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 - D 可防止落花落果D .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答案 D解析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用一定浓度的IBA 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A 项正确;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

12、对较高,抑制生长,可见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B 项正确;生长素能防止落花落果,因此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 可防止落花落果,C 项正确;同一植株中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因此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D 项错误。命题点二生长素两重性的曲线分析3. 下图表示 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量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 IAA 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B . IAA 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 将未施用 IAA 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

13、致侧根数量增加D. 与施用 104mol/L 的 IAA 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而侧根数量少答案 C解析 观察两曲线图可知,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 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A 项正确;由第二个曲线图可知,随IAA 浓度增加,每株侧根数先增多后减少,B 项正确;参照题图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向,芽和幼叶会产生IAA,向根部运输,将未施用IAA 的植株去除部分芽和幼叶,会减少根部 IAA 含量。此时运输到根部的 IAA 量将会低于原未施用 IAA 的植株,导致侧根数量减少,C 项错误;观察第一个曲线图可知,与施用104mol/L 的 IAA相比,未施用 IAA 的植株主根长;观察第二个曲线图

14、可知,与施用 104mol/L 的 IAA 相比, 未施用 IAA的植株侧根数量少,D 项正确。4.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和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萬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L25 1( 20 5() IL(H)浓度IL moVL)植物体內生K緊运输方向0径里*十on) )-inio-Eio-4nr*L )io-fil( (rs1O-* LQ4lAAfmobL1)A.甲、乙和丙对萬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有两重性B .在 020 x10“ mol/L 范围内,甲对萬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C.乙的浓度大于 20 x106mol/L 后,对萬苣幼

15、根生长起抑制作用D .据图推测,用 30 x106mol/L 的甲处理萬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答案 D解析 据图分析,与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 相比,生长素类似物甲、乙、丙低浓度时促进根的生长,而生长素类似物大于一定范围时,抑制根的生长,因此三者都具有两重性,A、C_6项正确;在 020X10 mol/L 范围内,甲组萬苣幼根长度大于丙,故甲对萬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B 项正确;植株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大于芽,用30X10_6mol/ L 的甲处理萬苣根时,根长相对值大于 100%,因此仍然促进根的生长,只是促进作用减弱,用其处理幼芽时也会促进生长,D 项错误。考点三其他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

16、用知识梳理1.其他植物激素(1)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主要作用h促进果实成黠心促迸细胞伸LW、种子前发和果 实发育止促进叶和果实 的衰老*脱藩脱藩(2)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话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深化拓展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1)具协同作用的激素(2)具拮抗作用的激素作用起促进作用的激素起抑制作用的激素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器官衰老脱落酸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种子萌发赤霉素脱落酸2五种植物激素对应的生长调节剂的应用H鈿胞分裂盘合成部锻素名祈15素U 脱落酸未成舶的种子、幼痕和幼笫(1)

17、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 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3)应用实例(连线)A.乙烯利、乙烯利、”一m増加芦苇的纤维丘度B.赤弄素赤弄素一u.培17无子酢茹C 2h4-b -慄持趙束鲜绿D,育鲜素7 催黑未成黑果实知识延伸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不同常考基础诊断常考基础诊断1 有关五类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与作用的判断(1) 根尖能产生细胞分裂素(V)(2) 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V)(3) 赤霉素施用过多可引起水稻植株疯长(V)(4) 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X)(5) 脱落酸能够调控细胞的基因表达(V)(6) 生长素

18、和细胞分裂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V)2 有关植物激素应用的判断(1) 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脱落(X)(2) 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X)(3) 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香蕉,可促使其成熟(V)(4)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二倍体番茄幼苗,可得到多倍体番茄(X)教材热点拓展教材热点拓展F 图为五种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细胞分裂细胞仲怅成熟磁老(1) 不同阶段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不同,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 从图中可以看出,各种植物激素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具有怎样的关系?提示 植物激素间相

19、互作用,有的是拮抗关系,有的是协同关系。预则考向总结方法命题点一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分析1 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A 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B 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C.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D 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 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答案 D解析 图示曲线显示,赤霉素组马铃薯块茎发芽时间早于对照组,脱落酸组晚于对照组, 但三组同时达到最大发芽率。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应用赤霉素处理,A 项错误;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外施脱落酸

20、,B 项错误;由题图信息可知,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较对照组)更长,C 项错误;第 5 周时,对照组马铃薯块茎已经发芽,说明此时马铃薯块茎中的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较实验开始 时已经增大,D 项正确。命题探究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00冊或-JF逸2.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处理结果完整植株雌、雄株各占一半去部分根雄株占多数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糸雄株占多数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B 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

21、增多D 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不是相互对抗的答案 C解析 由实验中去部分根,雄株占多数,去部分根+施用细胞分裂素,雌株占多数的现象,可以说明根产生的细胞分裂素能促进雌株的形成,A 项错误;由去部分叶,雌株占多数,去部分叶+施用赤霉素, 雄株占多数,可以说明叶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雄株的形成,B 项错误;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使植株赤霉素含量减少,雌株数量增多,C 项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该植物性别分化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D 项错误。题后归纳题后归纳-植物生长与多种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1)生长素和乙烯对细胞伸长生长的影响虫比产物命题点二植物激素的综合应用3

22、瓶插鲜花鲜重的变化与衰败相关,鲜重累积增加率下降时插花衰败。如图为细胞分裂素和蔗糖对插花鲜重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一fl威耙*细胞分裂素厢插时间01)A 蔗糖和细胞分裂素都有延缓衰败的作用B 蔗糖可为花的细胞呼吸提供更多的底物C.同时添加蔗糖和细胞分裂素更利于插花保鲜D 第 5 天花中脱落酸的含量应该是清水组最低答案 D解析 从图中看出蔗糖、细胞分裂素都能使鲜重累积增加率增大,蔗糖+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更明显,A、C 项正确;蔗糖是含碳的有机物,能为花的细胞呼吸提供更多的底物,B 项正确;第 5 天清水组花中脱落酸的含量最多,D 项错误。4. (2015 新课标II, 29)某基因的反义基因

23、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中的X 基因和Y 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 组,即对照组)、反义 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 组)和反义 Y 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 组)为材料进行实验,在番茄植株长 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组别乙烯释放量(卩 L kg |qT)20 d35 d40 d45 dA0271715B0952C0000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 B 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 X 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 C 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 Y 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推测,A 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

24、基因有 _B 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组,其原因是如果在 35 天时采摘 A 组与 B 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 _组。答案(1)X 基因和 Y 基因 X 基因、Y 基因和反义 X 基因(2)A 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 的作用,该组果实乙烯含量(或释放量)高于其他组B解析(1)B 组果实没有检测到 X 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乙烯释放量比对照组在相应天数要少,C 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 Y 基因表达的蛋白质,C 组乙烯释放量为零,说明反义X 或反义 Y基因抑制 X 基因或 Y 基因表达后,就影响了乙烯的合成,因此,对照组A 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 X、

25、丫基因;B 组除 X、丫基因以外还有反义 X 基因与乙烯含量有关。(2) 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A 组在相同天数释放的乙烯最多,因此三组果实中A 组成熟最早;在 35 天时采摘 A 组与 B 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该是成熟程度较轻的B 组,因为 A 组 35 天后释放较多的乙烯,B 组释放乙烯量少。考点四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I!I!实验解读吃透原理理洁流程-0-1. 实验原理(1) 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在不同浓度、时间下处理插条,其影响程度不同。(2) 生长素类似物的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26、3) 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 _2. 实验过程配制诵列处理生长状况观験枝I重夏前三步肢度擁度相同的插弟条生粮禅浓度柿度生长索涪液形态学T端状况廉1预实验M式实脸3.实验分析(1)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所以需要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牛长素类似物溶液。(2) 为避免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实验之前需进行预实(3)由下图曲线可知,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A 点对应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A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浓度。特别提醒(1)为了保证实验设计的严谨性,还需要设置重复实验和一定的对照实验,预实验时需要设置清水的空白对照

27、,在预实验的基础上再次实验时可不设置空白对照。另外,在配制溶液时,浓度梯度要小,组别要多。(2) 选择插条时需带有一定的芽或叶,以提高扦插成活率。对插条处理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进行处理时要注意处理插条的形态学下端。(3) 实验的测量指标可以是枝条的生根数目,也可以是生根的长度。(4) 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生根的效果相同的情况,那么最适浓度应该在这两个浓度之间。F F 命题探究预则考向总结方法-命题点实验分析及应用1 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验证实验中,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条_.24 ft a 10 12 NAA

28、it度加阿A .通过预实验可以确定最佳浓度位于2 ppm6 ppm 之间B.NAA 促进扌千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 4 ppmC. 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可以使用浸泡法和沾蘸法D . NAA 不属于植物激素答案 B解析 由图可知,在 4 ppm 生根最多,其最佳浓度应在2 ppm6 ppm 之间,但不能确定最适浓度是 4 ppm,故 A 项正确、B 项错误;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两种,故项正确;NAA 不是植物体内产生的,不属于植物激素,故D 项正确。2. NAA 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某同学设计了 “探究 NAA 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获得了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实

29、验设计及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银杏插条自身也能产生大量的NAAB 插条上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C. c 表示 NAA 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D . NAA 处理插条时间的长短不会影响实验结果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知,NAA 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不是植物自身合成的, 故 A 项错误;因为插条上芽会产生生长素,所以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故B 项正确;c在此图中插条生根数目最多,但不一定是最适浓度,故C 项错误;NAA 处理插条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实验结果,故 D 项错误。矫正易错强记长句易错警示突破选择题1 温特实验之前的实验结论不能出现“生长素”,只能

30、说某种“影响”。2. 生长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根尖、茎尖等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且有单侧光或重力刺激。尖端均匀光照或黑暗时不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捕条平KJ住規數3. 重力、光照等因素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和分布,但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无关。4.抑制生长工不生长:所谓“抑制”或“促进”均是相对于“对照组”(即自然生长或加蒸馏水处理的组别)而言的一一凡生长状况差于对照组的可认为“生长受到抑制”,生长状况好于对照组的可认为“促进生长”。5.确认能否体现两重性的关键在于“浓度与生长状况”(1)若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能体现两重性, 顶端优势等。(2)若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v生长较快处的生

31、长素浓度,则不能体现两重性,只能表明“低浓度促进生长”,如茎的向光性和茎背地生长。6.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其他植物激素没有。7植物激素具有调节功能,不参与植物体结构的形成,也不是植物的营养物质。&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植物比用天然的生长素更有效,其原因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 物具有生长素的作用,但植物体内没有分解它的酶,因而能长时间发挥作用。长句应答突破简答题i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 影响的微量有机物。2.植物向光性的原理是:单侧光照射时,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发生横向运输,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再经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导致

32、下部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 生长速度快,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4.顶端优势的原理: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侧芽生长素浓度高,抑制其发育,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优先发育 。5下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实验结果:去除顶芽能抑制主根的生长; 顶芽植株能合成生长素; 生长素由顶芽向下极性运输;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重温高考演练模拟1. (2017 全国I,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如根背地生长、也常去顶芽去顶芽植抹# 植株 植株外晚生长索对叶片衰老的影响,

33、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 + ABA 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B 本实验中 CTK 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 肖 U 弱C.可推测 ABA 组叶绿体中 NADPH 合成速率大于 CTK 组D .可推测施用 ABA 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答案 C解析 据题图分析可知:与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相比,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CTK)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高,故CTK 能延缓叶片衰老,A 项正确

34、;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CTK)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高,而一定浓度的脱落酸(ABA)溶液处理,则叶绿素含量较低,两者同时使用则介于两者之间,说明本实验中CTK 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 ABA 削弱,B 项正确;由于叶绿素能通过吸收和利用光,将水光解 成 NADPH和氧气,根据 CTK 组比 ABA 组的叶绿素含量高可知, ABA 组叶绿体中 NADPH 合成速率小于 CTK组,C 项错误;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是由于叶绿素含量下降,使 得类胡萝卜素的颜色凸显出来,据图ABA 组叶绿素含量低可推测,施用ABA 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D 项正确。2. (201

35、6 全国川,4)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 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hdrA .胚芽鞘 b 侧的 IAA 含量与 b侧的相等B .胚芽鞘 b 侧与胚芽鞘 c 侧的 IAA 含量不同C.胚芽鞘 b侧细胞能运输 IAA 而 c侧细胞不能D琼脂块 d从 a中获得的 IAA 量小于 a的输出量答案 D解析 由于 a 中不

36、含生长素,则 b、c 中均不能接收到生长素,而a中含生长素且可向下运输至 b处,故 b、b中 IAA 含量不同,A、B 项不正确;胚芽鞘两侧的细胞均能运输 IAA , C 项错误;由于 b细胞生长素可不断被消耗,则d中获得的生长素量应小于 a中生长素输出量,D 项正确。3.(2015 全国I, 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 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答案 C解析生长素合成的主要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这些部位中,色氨酸可经过

37、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A 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B 正确;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 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比较迟钝,C 错误;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值时,就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 素促进切段细胞伸长的作用,D 正确。4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 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

38、的弯曲角度 及生长速率如下表:%液面-处理方式外源生长素(mg/L)NPA mol/L)测定指标00.0010.010.13(答出两点即可)。弯曲角度a度)3740312216生长速率(mm/天)151713118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B 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D 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答案 C解析 看图、读表可知,光照作用下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根背光侧生长素大于向光一侧;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所以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A 项正确;对比四个外源生长素的测定

39、指标,可以看出随生长素浓度的增高,生长速度是先增高后降低,可以看出生长素对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 项正确;题干没有给出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合成是否有影响的任何信息,无法得出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的结论,C项错误;用生长素运输抑制剂处理根,根的弯曲程度减弱, 说明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D 项正确。5.(2017 全国川,30)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 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 ABA 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 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 干旱条件下,AB

40、A 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 _。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 _ ,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ABA 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I早处理时间!h野生型2逍3060120門处理时间/h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_(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2)降低(3)根冠、萎蔫的叶片 (4)水是根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参与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解析(1)由题图可以直接看出,与突变体(不能合成 ABA)相比,野生型(能合成 ABA)植株茎叶的生长受到抑制,根的生长被促进。(2)施加 ABA 后,根生长加

41、快,从土壤吸收水分增多;茎叶生长减慢,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降低,水分散失减少,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3)ABA 主要在植物体的根冠、萎蔫的叶片中合成。(4)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作为化学反应的溶剂、维持细胞渗透压、提供反应的原料、 组成细胞的结构等。b 基础巩固练1. (2018 大连模拟)生长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发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达尔文发现了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B 鲍森 詹森通过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能透过琼脂块C.温特实验证实了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D .拜尔从人的尿液中分离出生长素,经过鉴

42、定,确定为IAA答案 D解析达尔文发现了胚芽鞘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A 项正确;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B 项正确;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影响”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并命名为生长素,C 项正确;拜尔通过实验证明胚 芽鞘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并没有从人尿液中分离出生长素,D 项错误。2如图是对燕麦胚芽鞘的有关研究,请你仔细分析图示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你认为下注:带阴影的琼脂块含生长素,空白的琼脂块不含生长素。A 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B 合成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部分C.生长素的运输为极性运输D

43、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答案 C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形态学上下端的位置,因变量是位于下方的琼脂块是否含有生长素,因此该实验只能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能证明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A 项错误、C 项正确;本实验使用的是胚芽鞘尖端的下部一段,不能证明合成生长素的 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部分,B 项错误;该实验不能证明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D 项错误。3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的影响有相同效果的一组是()A .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B .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D .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答案 C解析 根的向地性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茎的背地性只体现生长

44、素的促进生长,二者生理效应不同,A 项错误;植物的向光性是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加强所致,顶端优势是 生长素浓度升高,抑制侧芽发育所致,二者生理效应不同,B 项错误;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都是生长素浓度升高,促进生长作用加强,二者生理效应相同,C 项正确;根的向地性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植物的向光性只体现生长素促进生长,二者生理效应不同,D 项错误。4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列结论正确的是(甲胚斧鞘形态学上罐生上乙胚芽鞘形态学下端庄上B 农业上可以应用赤霉素打破种子的休眠C. 2,4 D 是一种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植物激

45、素D 植物激素调节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答案 C解析 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当形态学下端生长素的浓度高于形态学上端时,极性运输依然能进行,属于逆浓度运输,是主动运输,需要耗能,A 项正确;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打破种子的休眠,B 项正确;2,4 D 不是植物激素,而是植物激素类似物,C 项错误;植物激素调节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D 项正确。5. (2017 南昌二模)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A 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B 利用高浓度 2,4 D 作除草剂,可抑制玉米田中的单子

46、叶杂草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D 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答案 C解析 脱落酸是促进果实脱落的,故A 项错误;除草剂是抑制或杀死单子叶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故 B 项错误;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故C 项正确;番茄开花后,乙烯利是促进果实成熟的,不是发育,故 D 项错误。6下列关于“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过程中注意事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B .找准枝条的上下端,防止颠倒C .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 34 个芽D .此探究活动中不存在对照实验答案 D解析

47、预实验的目的是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长的范围,避免浪费,A 项正确;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 项正确;选择插条时需带有一定的芽或叶,以提高扦插成活率,C 项正确;本实验的对照是通过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之间相互对照进行的, D 项错误。7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进行如下表的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组别甲乙丙顶芽摘除保留保留细胞分裂素(浸泡浓度)0 ppm2 ppm0 ppmA 细胞分裂素与侧芽的生长无关B 细胞分裂素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顶端优势C.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D .顶芽的存在并不影响侧芽的生长答案 B解析由实验

48、结果图示可知,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较快,对比乙与丙可得出细胞分裂素促进侧芽的生长,对比三组可得出顶芽的存在抑制侧芽的生长。细胞分裂素可促进侧芽的生长,A 项错误;由图可知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以抵消顶端优势,B 项正确;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较快,C 项错误;顶芽的存在抑制侧芽的生长,D 项错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乙烯浓度咼脱落率不一定咼B .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乙烯的生成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02 b 韭时间 f 天)乙烯浹度脱器率D 农业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答案 C解析

49、由图可直接看出,随乙烯浓度升高,脱落率先升高后降低,A 项正确;生长素浓度较高时,乙烯的含量亦增加,B 项正确;生长素浓度较低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乙烯的作用效果相同,此时体现了生长素与乙烯的协同作用,C 项错误;图中显示可通过增加生长素的浓度,来降低该植物的脱落率,D 项正确。9.(2018 衡水二中月考)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甲乙(1)_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称为_ ,由图甲可知,生长素的作用具有_性。赤霉素在植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是 _(2) 由于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

50、物对生长素反应敏感,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甲图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曲线是曲线 _,可选用图中 _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3)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离体的水仙花茎切段为材料,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切段生长的影响,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见乙图。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_该小组在进行上述实验过程中还探究了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对茎切段的共同影响,请补充并完善该实验方案:再增加一组用 _培养切段,重复前面的实验。实验结果:若_ ,则说明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能共同促进茎切段伸长。答案(1)吲哚乙酸 极

51、性运输 两重 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2)nd (3)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均能促进茎切段伸长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混合液处理组的茎切段伸长率最大解析(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只能 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极性运输;由图甲可得出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表现出两重性。赤霉素在植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 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2)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曲线是曲线n,选择 d 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既能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适宜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3)与用清水处理的水仙花茎切段相比,用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处理的水仙花茎切段伸长率均高于对照组,因此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均能促进茎切段伸长。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对茎切段的共同影响, 因此在此基础上还应增设一组实验,用生长素和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