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波形发生及信号转换_第1页
第八章 波形发生及信号转换_第2页
第八章 波形发生及信号转换_第3页
第八章 波形发生及信号转换_第4页
第八章 波形发生及信号转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根据正反馈放大器方框图,根据正反馈放大器方框图,可以得到:可以得到:FA1AAffA1FA,时时当当fdfXX0XiA即即意意味味着着,在此条件下,放大器无需输入即可得到输出。这是因为反馈量充当了在此条件下,放大器无需输入即可得到输出。这是因为反馈量充当了输入量,而输入量导致了输出量,输出量则产生了反馈量。从而电路输入量,而输入量导致了输出量,输出量则产生了反馈量。从而电路形成一种自馈。也称为形成一种自馈。也称为“自激自激”。如果电路中只可能有一个频率满足此条件,则电路只会在此频率下形如果电路中只可能有一个频率满足此条件,则电路只会在此频率下形成成“自激自激

2、”,即形成正弦波振荡。,即形成正弦波振荡。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1 正弦振荡条件正弦振荡条件1FA1FA|)0,1,2,n 2nFA(对正弦稳态电路来说,有对正弦稳态电路来说,有即即正弦振荡器的幅度条件为环路增益等于正弦振荡器的幅度条件为环路增益等于1;相位条件为环路相移为相位条件为环路相移为2n。实际上实际上dfX X 1FA |对对应应着着dfX X 1FA |对对应应着着dfX X 1FA |对应着对应着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1 正弦振荡条件正弦振荡条件dfX X1FA |dfX X1FA |dfX X1FA |等幅振荡等幅振荡增幅振荡增幅振荡

3、减幅振荡减幅振荡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1 正弦振荡条件正弦振荡条件的状态,为什么?的状态,为什么?在在问:能否将振荡器设置问:能否将振荡器设置1FA |dfX X1FA |当振荡幅度不断增大时,放大器的限幅作用开始体现,此当振荡幅度不断增大时,放大器的限幅作用开始体现,此时放大器的输出幅度将不再随着输入信号幅度的增大而增时放大器的输出幅度将不再随着输入信号幅度的增大而增大,而是维持一定的幅度不变,则放大器的增益开始下降,大,而是维持一定的幅度不变,则放大器的增益开始下降,从而使得振荡器从而使得振荡器1FA 1FA | | 过过渡渡到到从从当振荡器依靠放大器自身的非线性从起

4、振状态当振荡器依靠放大器自身的非线性从起振状态(AF1)过过渡到平衡状态渡到平衡状态(AF=1)时,必然带来输出正弦波的失真。时,必然带来输出正弦波的失真。而且环路增益而且环路增益AF越大,失真就越显著。越大,失真就越显著。这种稳定输出幅度的方式称为这种稳定输出幅度的方式称为“自稳幅自稳幅”。1FA |1FA |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2 自稳幅与外稳幅自稳幅与外稳幅当起振过程中输出幅度逐渐增大时,设法使得放大器的增益当起振过程中输出幅度逐渐增大时,设法使得放大器的增益随着输出幅度的增大而降低,但是又不进入非线性区域,采随着输出幅度的增大而降低,但是又不进入非线性区域,采用

5、下面的外稳幅措施。用下面的外稳幅措施。幅度检测电路将振荡器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幅度检测电路将振荡器输出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外稳幅的优点是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小。外稳幅的优点是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小。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 关于初始扰动问题关于初始扰动问题 没有初始扰动按说振荡器是不可能起振的。但是,初始扰动并不需要人为没有初始扰动按说振荡器是不可能起振的。但是,初始扰动并不需要人为给定,而自然会产生。即振荡器只要满足振荡条件,不用人为给定初始扰动给定,而自然会产生。即振荡器只要满足振荡条件,不用人为给定初始扰动就会起振。就会起振。 下面各种因素都会导致初始扰动的发

6、生:通电时的电流冲击、外界电磁波下面各种因素都会导致初始扰动的发生:通电时的电流冲击、外界电磁波的干扰、电路中管子或电阻的噪声等。对于初始扰动,无论其幅度多么微弱,的干扰、电路中管子或电阻的噪声等。对于初始扰动,无论其幅度多么微弱,只要存在,就一定能使振荡器起振。只要存在,就一定能使振荡器起振。 显然,初始扰动的波形是任意的、随机的,但是,其波形中往往含有及其显然,初始扰动的波形是任意的、随机的,但是,其波形中往往含有及其广泛的频谱分量,其中就含有振荡频率的分量,这个频率分量会导致振荡器广泛的频谱分量,其中就含有振荡频率的分量,这个频率分量会导致振荡器起振过程中的增幅振荡,而其它的频率分量则会

7、被反馈网络中或放大环节中起振过程中的增幅振荡,而其它的频率分量则会被反馈网络中或放大环节中的滤波器滤除。的滤波器滤除。 任何滤波器都不可能将带外的频率分量完全衰减,只可能将其衰减到比较任何滤波器都不可能将带外的频率分量完全衰减,只可能将其衰减到比较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使振荡器采用外稳幅措施,也不可能输出完全理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使振荡器采用外稳幅措施,也不可能输出完全理想的正弦波,而且,振荡器中的滤波器带宽越窄,则输出波形越好,即失真想的正弦波,而且,振荡器中的滤波器带宽越窄,则输出波形越好,即失真越小。越小。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3 RC振荡器振荡器8.1.3.

8、1 文氏电桥振荡器文氏电桥振荡器反馈网络是一个由反馈网络是一个由RC高通和高通和RC低低通网络构成的通网络构成的RC带通网络,其频带通网络,其频率特性如下图所示:率特性如下图所示:反馈网络的相移为零,即反馈网络的相移为零,即F=0,而,而放大器的相移放大器的相移A=0,故在频率,故在频率fo上上电路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而如果电路满足振荡的相位条件,而如果在该频率上同时满足幅度条件则电在该频率上同时满足幅度条件则电路可以在频率路可以在频率fo上产生振荡。上产生振荡。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3 RC振荡器振荡器8.1.3.1 文氏电桥振荡器文氏电桥振荡器在反馈网络的中心频率处在

9、反馈网络的中心频率处RC 21o f在在fo频率上,反馈系数频率上,反馈系数F=1/3,而放大器的增益为,而放大器的增益为1fRR1A由起振条件由起振条件AF1可得,可得,Rf2R1,这就是该电路的起振条,这就是该电路的起振条件。件。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3 RC振荡器振荡器8.1.3.1 文氏电桥振荡器文氏电桥振荡器具有外稳幅的文氏电桥振荡器具有外稳幅的文氏电桥振荡器起振时,起振时, AF1输出幅度逐渐输出幅度逐渐增大增大Rf两端电压增大两端电压增大D1、D2导通加剧导通加剧D1、D2动态电阻减小动态电阻减小放大器增益放大器增益A下降下降AF=1由于二极管本质上是非线性

10、特性,由于二极管本质上是非线性特性,必将导致放大器的非线性,故这必将导致放大器的非线性,故这种外稳幅电路必将带来一定的波种外稳幅电路必将带来一定的波形失真,但是比自稳幅所带来的形失真,但是比自稳幅所带来的失真要小。失真要小。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3 RC振荡器振荡器8.1.3.2 RC移相振荡器移相振荡器注意:反馈网络将反馈引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注意:反馈网络将反馈引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3 RC振荡器振荡器8.1.3.2 RC移相振荡器移相振荡器 由于单节由于单节RC电路最大相移不能超过电路最大相移不能超过90,所以采用

11、三节,所以采用三节RC移相电路。移相电路。 当每节当每节RC移相网络相移达到移相网络相移达到60时,则三节时,则三节RC移相网移相网络累计相移就可以达到络累计相移就可以达到180,而且此时移相网络的衰减不,而且此时移相网络的衰减不会过大,大约每节衰减系数为会过大,大约每节衰减系数为0.5,三节,三节RC移相网络的衰减移相网络的衰减累计为累计为0.125,故放大器在振荡频率处的增益只需大于,故放大器在振荡频率处的增益只需大于8即即可。可以计算得到振荡频率可。可以计算得到振荡频率 采用低通型移相网络的振荡器输出波形比高通型移相网采用低通型移相网络的振荡器输出波形比高通型移相网络的放大器输出波形要好

12、一些,因为低通型移相网络对高络的放大器输出波形要好一些,因为低通型移相网络对高次谐波具有较好的滤除作用。次谐波具有较好的滤除作用。RC 23of 关于运算放大器闭环使用时的自激问题关于运算放大器闭环使用时的自激问题 运算放大器内部由三级电路组成:输入级、中间级和输出级。每一级运算放大器内部由三级电路组成:输入级、中间级和输出级。每一级电路管子结电容的影响都可以等效为一个电路管子结电容的影响都可以等效为一个RC低通性质的滤波器,每一级低通性质的滤波器,每一级RC低通对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都可以引入最大不超过低通对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都可以引入最大不超过90的相移。的相移。 由于运算放大器内部对不同频

13、率的信号可以引入达到由于运算放大器内部对不同频率的信号可以引入达到180 的相移,的相移,则闭环使用时,由于人为引入负反馈(形成固有的则闭环使用时,由于人为引入负反馈(形成固有的180 相移),故环相移),故环路相移完全可能达到路相移完全可能达到360 ,从而满足振荡器的相位条件,此时,只要,从而满足振荡器的相位条件,此时,只要在此频率上仍然能够满足幅度条件,即会在该频率上产生自激振荡。在此频率上仍然能够满足幅度条件,即会在该频率上产生自激振荡。 由于运放内部要对正弦波产生相移必须是在管子结电容影响显著时,由于运放内部要对正弦波产生相移必须是在管子结电容影响显著时,所以,运放闭环使用时自激频率

14、一般比较高。所以,运放闭环使用时自激频率一般比较高。 解决的办法一般是人为引入一级截止频率比较低的解决的办法一般是人为引入一级截止频率比较低的RC低通滤波器,使低通滤波器,使得当频率增高到结电容影响开始显著时,人为引入的得当频率增高到结电容影响开始显著时,人为引入的RC低通滤波器早已低通滤波器早已经衰减相当大了,此时即使电路满足相位条件,但是幅度条件则无法满经衰减相当大了,此时即使电路满足相位条件,但是幅度条件则无法满足。这种人为引入的足。这种人为引入的RC网络称为滞后补偿网络。其缺点是使得放大器的网络称为滞后补偿网络。其缺点是使得放大器的带宽下降了。(超前补偿省略讲解)带宽下降了。(超前补偿

15、省略讲解)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RC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不能做得很高,一般在几兆赫兹以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不能做得很高,一般在几兆赫兹以内,而内,而LC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则可以做到百兆赫兹以上。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则可以做到百兆赫兹以上。8.1.4.1 LC谐振电路谐振电路关于关于LC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 LC并联谐振电路只能用电流源并联谐振电路只能用电流源激励,而不能用电压源激励,否激励,而不能用电压源激励,否则将会丧失谐振特性。则将会丧失谐振特性。 LC并联谐振电路的并联谐振电路的Q值:值:CLR1RoLQ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

16、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RC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不能做得很高,一般在几兆赫兹以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不能做得很高,一般在几兆赫兹以内,而内,而LC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则可以做到百兆赫兹以上。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则可以做到百兆赫兹以上。8.1.4.1 LC谐振电路谐振电路关于关于RC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 RC并联谐振电路只能用电流源并联谐振电路只能用电流源激励,而不能用电压源激励,否激励,而不能用电压源激励,否则将会丧失谐振特性。则将会丧失谐振特性。 RC并联谐振电路的并联谐振电路的Q值:值:)RQ(1Ro2CLR1RoLQLC21o f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

17、4 LC振荡器振荡器8.1.4.1 LC谐振电路谐振电路关于关于RC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 电路谐振时,呈现纯阻特性。电路谐振时,呈现纯阻特性。此时电感中的电流与电容中的电此时电感中的电流与电容中的电流大小相等,流向相反。它们的流大小相等,流向相反。它们的电流之和为零。电流之和为零。 电路的电路的Q值越大,则谐振电阻值越大,则谐振电阻Ro越大。越大。 当电路工作频率低于谐振频率时,电路呈现感性;当电当电路工作频率低于谐振频率时,电路呈现感性;当电路工作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电路呈现容性。路工作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电路呈现容性。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18、LC振荡器振荡器8.1.4.1 LC谐振电路谐振电路关于关于RC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 LC并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和并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以及与相频特性以及与Q值的关系值的关系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8.1.4.1 LC谐振电路谐振电路关于关于RC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 LC并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和并联谐振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以及与相频特性以及与Q值的关系值的关系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8.1.4.1 LC谐振电路谐振电路关于关于RC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谐

19、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具有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具有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LC谐振电路谐振电路 该电路具有两个谐振频率,该电路具有两个谐振频率,一个是电感一个是电感L和电容和电容C2形成的形成的串联谐振,其谐振频率为串联谐振,其谐振频率为 其并联谐振频率为其并联谐振频率为 其幅频特性为其幅频特性为2LC21s f2121CCCCL21pf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8.1.4.1 LC谐振电路谐振电路关于关于RC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具有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具有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LC谐振电路谐振电路电路中电感电容上的电压极性电路中电感电容上

20、的电压极性+ 并联谐振时,电路呈现纯阻特性,谐振电阻等于并联谐振时,电路呈现纯阻特性,谐振电阻等于Ro,故按照图中,故按照图中电流的流向,电阻电流的流向,电阻R和电容和电容C2的电压极性必定是上正下负。的电压极性必定是上正下负。 在并联谐振频率处,电感在并联谐振频率处,电感L的感抗必定大于电容的感抗必定大于电容C2的容抗(因为的容抗(因为LC2支路必定呈现感性),而电感支路必定呈现感性),而电感L中的电流与电容中的电流与电容C2中的电流相中的电流相同,电感同,电感L上的压降必定大于电容上的压降必定大于电容C2上的压降,故电感上的电压极上的压降,故电感上的电压极性必定是上正下负,从而电容性必定是

21、上正下负,从而电容C2的电压极性必定是下正上负。的电压极性必定是下正上负。 以地线作为参考点,则电容以地线作为参考点,则电容C1和和C2上的电压极性相反。上的电压极性相反。这一这一点对于正确理解点对于正确理解LC正弦波振荡器的相位关系极为重要。正弦波振荡器的相位关系极为重要。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8.1.4.1 LC谐振电路谐振电路关于关于RC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具有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具有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LC谐振电路谐振电路 该电路具有两个谐振频率,该电路具有两个谐振频率,一个是电容一个是电容C和电感和电感L2形成的形成的

22、串联谐振,其谐振频率为串联谐振,其谐振频率为 其并联谐振频率为其并联谐振频率为 其幅频特性为其幅频特性为CL21s2fCLL21p21)(f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8.1.4.1 LC谐振电路谐振电路关于关于RC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具有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具有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LC谐振电路谐振电路电路中电感电容上的电压极性电路中电感电容上的电压极性+ 并联谐振时,电路呈现纯阻特性,谐振电阻等于并联谐振时,电路呈现纯阻特性,谐振电阻等于Ro,故按照图中,故按照图中电流的流向,电阻电流的流向,电阻R和电感和电感L1的电压极性必定是上

23、正下负。的电压极性必定是上正下负。 在并联谐振频率处,电容在并联谐振频率处,电容C的容抗必定大于电感的容抗必定大于电感L2的感抗(因为的感抗(因为CL2支路必定呈现容性),而电容支路必定呈现容性),而电容C中的电流与电感中的电流与电感L2中的电流相中的电流相同,电容同,电容C上的压降必定大于电感上的压降必定大于电感L2上的压降,故电容上的压降,故电容C上的电压极上的电压极性必定是上正下负,从而电感性必定是上正下负,从而电感L2的电压极性必定是下正上负。的电压极性必定是下正上负。 以地线作为参考点,则电感以地线作为参考点,则电感L1和和L2上的电压极性相反。上的电压极性相反。这一这一点对于正确理

24、解点对于正确理解LC正弦波振荡器的相位关系极为重要。正弦波振荡器的相位关系极为重要。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8.1.4.1 LC谐振电路谐振电路关于关于RC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谐振电路的几个基本概念具有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具有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的LC谐振电路谐振电路另外一种画法的另外一种画法的LC谐振电路谐振电路+无论电感无论电感L1和和L2之间是否存在互感,其电压极性之间是否存在互感,其电压极性都如图所标。都如图所标。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8.1.4.2 谐振放大器谐振放大器 共发射极放大器的负载为共发射极放

25、大器的负载为LC并联谐并联谐振电路,设振电路,设LC并联谐振电路的阻抗为并联谐振电路的阻抗为Z。则该共发射极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为则该共发射极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为obeberrRoZAvff| 在谐振频率处,放大器为反向放大器,即输出电压相对在谐振频率处,放大器为反向放大器,即输出电压相对于输入电压相移于输入电压相移180。显然,只要通过反馈网络再引入。显然,只要通过反馈网络再引入180的相移即可满足正弦波振荡的相位条件。这可以通过的相移即可满足正弦波振荡的相位条件。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多种方式实现。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8.1.4.2 谐振放大器谐振放

26、大器交流等效电路交流等效电路 反馈的引入既可以反馈到反馈的引入既可以反馈到管子的基极,也可以反馈到管子的基极,也可以反馈到管子的发射极。但是,引入管子的发射极。但是,引入到基极的反馈和引入到发射到基极的反馈和引入到发射极的反馈极性相反。极的反馈极性相反。 振荡器中的放大器的共基振荡器中的放大器的共基组态一般用于振荡频率比较组态一般用于振荡频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因为共基组态高的情况下,因为共基组态的带宽要大于共射组态。但的带宽要大于共射组态。但是共基组态的功率增益要低是共基组态的功率增益要低于共射组态,故起振难些。于共射组态,故起振难些。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

27、荡器8.1.4.3 变压器耦合振荡器变压器耦合振荡器 注意,变压器次级接放大器输注意,变压器次级接放大器输入端的阻抗,并将此阻抗作用到入端的阻抗,并将此阻抗作用到LC谐振电路,使其谐振电路,使其Q值下降。同值下降。同时,负载的接入(图中没有画出时,负载的接入(图中没有画出来)也会使来)也会使LC谐振电路的谐振电路的Q值下值下降。降。 变压器次级反相。变压器次级反相。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8.1.4.3 变压器耦合振荡器变压器耦合振荡器 变压器次级不反相。变压器次级不反相。 由于共基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由于共基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很低,因此通过变压器反映到低,

28、因此通过变压器反映到LC谐谐振电路后对其振电路后对其Q值影响甚大,导值影响甚大,导致振荡器中放大器的增益很低,致振荡器中放大器的增益很低,所以振荡器起振比较困难。所以振荡器起振比较困难。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8.1.4.3 变压器耦合振荡器变压器耦合振荡器 变压器式振荡器一般用于频率不是特别高的场合(变压器式振荡器一般用于频率不是特别高的场合(例如几例如几兆赫兹到几十兆赫兹兆赫兹到几十兆赫兹),因为频率再高时,变压器将无法将初级),因为频率再高时,变压器将无法将初级功率有效的耦合到次级。功率有效的耦合到次级。 LC谐振电路的谐振阻抗谐振电路的谐振阻抗R

29、o受如下因素的影响:受如下因素的影响: 谐振电谐振电路电感的路电感的Q值;值; 反馈网络将振荡器中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反馈网络将振荡器中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引入谐振电路;引入谐振电路; 负载阻抗对谐振电路的影响。负载阻抗对谐振电路的影响。这三这三种因素的影响都将导致种因素的影响都将导致LC谐振电路的谐振电路的Q值下降,即导致谐值下降,即导致谐振阻抗的下降,从而导致振荡器中放大器的增益下降。振阻抗的下降,从而导致振荡器中放大器的增益下降。 设变压器初次级为紧耦合,则有设变压器初次级为紧耦合,则有RiRo|A|V放大器电压增益:放大器电压增益:初级次级VNN|F|反馈系数:反馈系数: 式中式中Ri为放大器

30、输入电阻,对于共射组态,为放大器输入电阻,对于共射组态,Ri=Rb|rbe而而对于共基组态,对于共基组态,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8.1.4.3 变压器耦合振荡器变压器耦合振荡器 按照振荡器的幅度条件有:按照振荡器的幅度条件有:NRoRiNNRiRo|FA|初级次级VV1式中式中N为变压器初次级匝比。为变压器初次级匝比。1|RRbeeir 式中式中Ro为三个电阻的并联:为三个电阻的并联: LC回路的空载谐振电阻;回路的空载谐振电阻; 放大器输入电阻折算到放大器输入电阻折算到LC回路两端的等效电阻;回路两端的等效电阻; 负载负载电阻折算到电阻折算到LC回路

31、两端的等效电阻。回路两端的等效电阻。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8.1.4.4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电感三点式振荡器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8.1.4.4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LC21of振振荡荡频频率率:放大器为共射组态放大器为共射组态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8.1.4.4 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放大器为共基组态放大器为共基组态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8.1.4.5 电容三点

32、式振荡电路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放大器为共射组态放大器为共射组态集电极电阻集电极电阻Rc的设置是为了的设置是为了管子的集电极偏置,但是这管子的集电极偏置,但是这会降低会降低LC谐振电路的谐振电路的Q值。值。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8.1.4.5 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放大器为共基组态放大器为共基组态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8.1 正弦波振荡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8.1.4 LC振荡器振荡器8.1.4.6 频率稳定度和频率准确度频率稳定度和频率准确度定义:定义:时间时间温度范围温度范围环境条件环境条件频率偏移频率偏移标称频率标称频率频率稳定度频率稳定度|off 引起振荡器频率漂移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引起振荡器频率漂移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 振荡振荡器的定时元器件的温度特性;器的定时元器件的温度特性; 管子的结电容的温度特性。管子的结电容的温度特性。 RC振荡器的频率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