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_第1页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_第2页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_第3页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_第4页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单位:哈师大呼兰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姓名:赵宏江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第五节第二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两种透镜的特点之后,安排的一节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课,这节课在安排上是对凸透镜对光线作用的深层次的理解,又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很好素材,同时也为下一节“神奇的眼睛”打下伏笔.因此,即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作用,也有承上启下作用。二、学情分析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很容易对周围事物的表象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乐于探究其中的奥秘,但探究素养还很差,需要教师的进一步适当引导与提示。再加上学

2、生认知能力还比较低,对知识的归纳概括以及迁移能力还不强。所以要把折射规律和凸透镜成像联系起来还比较困难。对于凸透镜也仅仅知道它叫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但对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和放大实像他们是知之甚少的。三、设计思路三、设计思路 1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在实际中的应用(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自主探究,得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学生观察实物动画,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幻灯机、照相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和一般性的使用方法。(3) 、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实际的操作、探究、应用,感受物理魅力所在。2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关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既有过程性的要求,又有终结性的要求,即学生要经历实验探究的学习过程,同时也要知道这个规律,并了解这个规律在实际的应用。而学生探究能力尚需培养,因此: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难点是成像规律的探究。3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4 4、学法指导:、学法指导:有路标的指引下科学探究四、教学用具:四、教学用具: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焦距不同的三个) 、光屏五、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1、引入

4、:让学生观察明亮的窗户在纸上成的像。接下来演示拿凸透镜看书上的字:先近些再远离,观察到的像有何不同拿两个焦距相差较悬殊的凸透镜,离书同样距离,透过透镜看字有什么不同问题:凸透镜成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这样学生发现凸透镜能成像,成像特点不只一种,可能跟距离和透镜焦距有关)2、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介绍器材:请同学们看实验桌上的器材,都有哪些?怎么用他们做实验呢?为什么用蜡烛充当物体?什么是像距、物距?(教师可以演示一下如何去做。这样可以避免实验的盲目性。介绍物距、像距。在介绍像距时,结合演示,说明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并不一定等于像距,只有光屏接收到清晰的像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才等于像距。并且澄清何为

5、像:必须清晰时,不清晰的为光斑。 )请同学看下发的表格,既然猜想与距离和焦距有关,我们不妨分成两大组,分别用两种不同焦距的透镜(5CM 和 10CM)做实验。下发以下表格:所用凸透镜的焦距5CM次数物距(CM)像距(CM)像的大与小像的正与倒像的实与虚116214312495766748392所用凸透镜的焦距10CM次数物距(CM)像距(CM)像的大与小像的正与倒像的实与虚一26二24三22四19五17六14七9八6九4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这里不提“三心同高”的问题,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查指导,经验上讲,会有因为三心不同高而得不到像的,再面向全体提示,要三心同高,当然也有个别距

6、离分配不恰当,导致得不到像的,只能个别告诉,不全体提示。在做 uf 时,学生也一定找不到像,这是提示透过透镜看看,那是实象还是虚象呢?用光屏在另侧能否接受到呢?这样学生对虚象有了一些了解。 )分析数据谁愿意把你们组填好的表格展示给大家看看?(选两组不同焦距的表格,当然同样的表格可能填的数据有些差别,如果出现,有同学提出了,教师应引导他们知道这是存在误差):观察两个表为两组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数据,问题:能否得到凸透镜成像有怎样的规律呢?(让学生去讨论,试图发现规律,如果学生感觉没有头绪,在出示下面问题)、比较 1、2、3、次实验和一、二、三次实验,得到的像的特点是否相同?物距与像距虽然不同,但

7、有个共同特点?、比较 4、5、6 次实验和四、五、六次实验,得到的像的特点是否相同?物距与像距虽然不同,但有个共同特点?、同理,比较 7、8、9 次实验与七、八、九次呢?(这样就通过教师的提示,学生得到凸透镜成像的一般特点。 )问题:如果物体在 2 倍焦距处呢?你觉得成像特点如何呢?先猜后动手试一试。(学生通过再次实验,得到结论)问题:我们上次课学习知道如何粗略测凸透镜焦距,那你能否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另一个办法呢?问题: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虚象,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那在一倍焦距处呢?(学生猜想,然后再实验。得到不成像。 )问题:如果物体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移动时,成像

8、特点如何变化呢?这时出示动画演示全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有了整体理解。 )问题:成倒立实像时,蜡烛向上移动,像将向哪个方向移动?左右移动呢?动手试一试。(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倒立像的理解:即左右相反,上下也相反。 )问题:将凸透镜遮挡一半,光屏上仍能成像吗?成一半像吗?实际做一做。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结果呢?(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对应的物体发出或反射或折射出的光线只要经过透镜且能成像,就会被折射到对应像点上,同时,像的明暗取决于光能量的大小,而不取决于透镜的大小与是否完整。 )3、凸透镜成像应用 凸透镜成像在实际应用很多,大家常见到的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都是用到凸透镜成像的不同特点

9、工作的。出示投影仪、放大镜、照相机问题: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如何通过放大镜能看到更大一点的字: 要使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字,幻灯片如何放置?要使屏幕上的字更大一些,应该如何调节幻灯机?让学生通过成像特点说出各自的原理。有必要演示给学生观察,尤其是做放大镜时如何得到更大的虚象,投影仪使用中幻灯片如何放置,如何调节投影仪、照相机。4、小结:通过学生小结,取到及时巩固、取长补短的作用。可能从知识上、实验操作技能上、团结合作上有所感悟。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科学探究 :凸透镜成像 1、 “三心同高” 2、凸透镜成像规律:u2f 成倒立、缩小、实像 u = 2f 成倒立、等大、实像 fu2f

10、成倒立、放大、实像 u=f 不成像 uf 成正立、放大、虚像【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光学中的重点内容,关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既有过程性的要求,又有终结性的要求,即学生要经历实验探究的学习过程,同时也要知道这个规律,并了解这个规律在实际的应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由于教材中的两个表格路标引导性太过于直接,不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因此改为两大组同时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同时实验,并让学生试探发现规律。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要密切关注他们的思维方向,适时参与,及时纠正方向,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总结出三个规律。接下来在配以逐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又发现另两个规律。这样学生就对

11、凸透镜成像规律都自主地获得了。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倒立”的含义,又创设一个问题:即向不同方向移动蜡烛,观察像的移动方向。由于物理是以运动和能量两大主题展开的,因此,涉及倒能量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引领,这里像的亮与暗是与能量有关的,通过创设问题,使学生理会其中的含义。最后的动态演示是很必要的,能够在学生思维中留下深刻烙印, (课件网上有,教师可以借鉴)新教材试验面向学生认知背景,体现了教学生活化的特点。本节课中所选器材具有个性化、简单易于取材的特点,但与人教版相比,原教材中实验设计对于学生来说能更容易获取数据(毕竟学生获取数据能力还是尚需培养的) ,且多数学校都有光具座,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仍然沿用

12、人教版教具。这样处理,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操作起来很方便效果还是不错的。因此,教学决不是教教材,任何一种优秀教材,都不是绝对的,要因地制宜。当然,这种处理以及过程设计,并步都是万能的,要看自己所教学区学生特点。总之,本节课这样处理还是不错的。希望提出宝贵意见。作者简介赵宏江,男,1974 年出生,毕业于哈师专物理系, 1997 年参加工作,通过进修为本科学历,区级电教骨干、市级教学骨干。在呼兰区初中任教。该同志工作努力,刻苦钻研,撰写的论文曾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先后在教育、教学中获得区及市级奖励。在教育教学中初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专家点评】赵老师讲的这一节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非常成功的。1、赵老师对教

13、材的编排做了调整,不受教材的局限。并在处理上不拘泥于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学校实际,仍沿用原来人教版教具。并且把教材中过于直接引导的两个表格改成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成像的表格,让学生分成两组去实验。2、这节课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例如:本节课 一开始让学生动手做三个小实验,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感到物理有趣,在情感上喜爱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为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创设情景。3、科学探究处理的比较好。先是介绍并演示各个器材及如何去做。虽然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有些禁锢,但从初二学生特点来讲,可以避免实验的过于盲目性。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在“三心同高”问题上,他处理得别具一格,按惯例是教师先告诉,而为了学生能在挫折中获得更深的印象,采用在操作中,抓住学生的错误,在学生困惑时及时指正,能让学生不光知道要怎么去做,还知道为什么去这样做。当得到凸透镜的一般三个规律后,他又设置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又得到几条规律。那几条规律也是先让学生猜想,再实验,获得结论。在凸透镜成像应用这一环节,他先出示动画、图片,让学生观察像的特点,在分析应用到凸透镜哪个原理。最后,让学生实际到前面去实际操作。这样处理,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学以至用,提高技能。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