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编)8 匆匆(教案)_第1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编)8 匆匆(教案)_第2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编)8 匆匆(教案)_第3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编)8 匆匆(教案)_第4页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编)8 匆匆(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 匆匆文本分析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经逝去的日子的深深留恋;然后叙述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在“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匆匆逝去,由此引起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照应开头,抒发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在教学时可以把有感情地朗读贯穿始终,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读想结合,在读中

2、感悟。同时,围绕文中的重点句子发挥想象,联系实际理解句子的内涵,使学生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从而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重点理解“涔涔、潸潸、凝然、遮挽、叹息、蒸融”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品味文章语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4.感悟到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表达方式的巧妙。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课时安排2课时1.会写“藏、挪、徘、徊、蒸、裸”6个生字,

3、正确读写“确乎、空虚、叹息、徘徊、赤裸裸”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2.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感受时间来去匆匆。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生活,感悟时间匆匆。导语:同学们,转眼间我们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快乐的小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首过去,这匆匆逝去的小学生活就像一幅古朴优雅的画卷,描绘出欢乐、有趣的童年;又像一曲婉转动听的乐曲,歌唱着纯洁、美好的童心;更像一束鲜花,释放着迷人的芳香,令人回味无穷。如此美妙的小学生活即将成为我们难以忘却的记忆。同学们,试想一下,记忆中的那一段

4、段日子还能重现吗?(学生自由发言,感慨时光一去不复返。)是啊!时光总是那么匆匆,稍纵即逝。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朱自清先生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课题。预设:学生初读课文题目,大多数人只能体会到“匆匆”体现了时间过得飞快这一表层意思,并不能从题目中感受到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此时,教师不要急于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而是让学生在后续的朗读中去感悟。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的相关知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1)简介作者。朱自清(18981948) 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朱自清在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5、哲学系,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他先后在几所著名中学和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朱自清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他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著有诗集雪朝(与他人合作),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2)写作背景。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作于1922年3月。当时作者认为许多青年在日常生活中崇尚过去,忧虑将来,将工夫都废弃了,将本应做的事都丢掉了,增添了以后的烦恼和悔恨。因而他有感而发,写下了匆匆一文。2.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

6、语先圈起来,再把词语放进句子中多读几次。(2)练习通读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多读几遍。(3)遇到读不懂的句子先画出来,再和同学议一议。3.出示词语,指名读,注意加色的字,小组内交流词语的意思,教师巡视中予以指导纠正。躲藏 空虚 涔涔 潸潸 挪移 凝然 伶伶俐俐遮挽 叹息 徘徊 蒸融 痕迹 赤裸裸需注意的字音:“藏”是多音字,在文中读“cn”,它还有一个音读“zn”;“挪”的鼻音;“蒸”是翘舌音。识字方法:“涔涔”和“潸潸”都与汗、泪、水有关,所以部首都是三点水;“徘徊”与人走路有关,所以都是双人旁。4.小组合作,再次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相互检测生字、生词的认读、理解情况,并努力将句子读得正确、流

7、利。预设:这篇课文篇幅比较短,但表达的情感丰富、强烈,非常适合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多读几遍,进而熟知课文内容并读中有悟,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知道题目中匆匆的主人公就是时间。如果想了解时间是如何匆匆而过的,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吧!1.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2)作者围绕着这个问题具体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时,特别注意在初读课文时圈画的句子,看是否能理解其含义。预设:阅读文本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通过明确的阅读提示,展开对文章的阅读,以这样的技巧和方法引导学生读懂

8、文本,为学生独立阅读其他文章提供帮助。2.讨论交流。(1)作者提出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明确:这个问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分别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者这样写不只是为了首尾呼应,更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思考,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2)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明确:作者围绕提出的问题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形象地表现出了日子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让读者具体感受到时间的流逝。3.在此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预设: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要一边读一边体会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段,采用整合重点段段意的方法来概括本课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文章紧紧围绕“时间匆匆,一

9、去不返”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然后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最后写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写时间在我们身边悄悄地逝去,令人感慨。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小结: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光匆匆,转瞬即逝。今天这节课也在大家朗读课文时匆匆地过去了。在匆匆中,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了解到作者在文中提出的问题,并围绕这个问题读文章,弄明白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初

10、步感受到了时间的可贵。作者在文中将抽象的时间描述得具体可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时间一去不复返,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品读,好好感悟。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品味语言,揣摩运用修辞手法和叠词的好处,感受语言的优美。3.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1.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2.品析文中优美的语句,感受语言的优美和表达方式

11、的巧妙,积累语言。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躲藏 空虚 涔涔 潸潸 挪移 凝然 伶伶俐俐遮挽 叹息 徘徊 蒸融 痕迹 赤裸裸预设:本课的生字不多,“徘”“徊”字形容易识记,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是检查的重点。另外,“藏”“蒸”的笔画比较复杂,书写时要注意间架结构的安排,既要书写正确,又要书写美观。词语方面,“潸潸”和“涔涔”的意思容易混淆,教师要着重检查。2.引导学生填空,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是_朱自清_(填作者)写的一篇优美的_散文_(填体裁),主要描写对象是_时间_。本文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_时间流逝_的踪迹,并在开头和结尾均提出了“_我

12、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_”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_无奈和惋惜之情_。3.学生谈一谈本文中给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预设: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在谈话中体会作者是如何将时间流逝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写得如此感人的。过渡:时间仿佛也长了脚,在我们的生活中匆匆逝去,朱自清敏锐地发现了它的踪迹,用细腻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出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它的稍纵即逝。现在,我们一起细读课文,在优美的文字中发现时间的踪迹。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由自然现象引出时间一去不复返。过渡:人们都说时光匆匆即逝,从哪里能看出来呢?(1)教师出示燕子、杨柳、桃花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这些事物中感受时光流逝。(2)出示句子

13、,学生朗读体会。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引导学生汇报感受:你感受到时光流逝了吗?(燕子春来秋去、杨柳一岁一枯荣、桃花花开花落都是时间飞逝的痕迹。)这个句子好在哪里?(这三个分句句式相同,构成排比句;作者抓住事物的不同特点,描写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用燕子有再来、杨柳有再青、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反衬日子一去不复返,引出下文写日子匆匆过,应好好珍惜的意思。)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读句子,明

14、确句子的类型。(前两个问句是设问句,最后一个问句是疑问句。)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连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疑问句引出下文的内容。)朗读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流露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叹惋和留恋之情。)(3)学生个性化朗读。预设: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2.在生活中感悟日子一去不复返。过渡: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又青,桃花谢了再开,这本是人所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朱自清却触景生情,从中联想到自己的生命,默算起自己的八千多日子。他在默算中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1)指名读第2自然段,学生听读,体会作者的感受。(学生找出重点句子

15、,朗读、赏析、体会。)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感受。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明确: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其表达效果是将水滴的渺小和大海的浩瀚进行对比,抒发了伤时、惜时的感叹。引导学生想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的情景,体会作者的八千多日子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稍纵即逝。师:辽阔的大海一望无垠,海水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这时,针尖上的一滴水滴进了这浩瀚的大海里。同学们,你看得到那一滴水吗?你听得到那一滴水的声音吗

16、?(学生答:看不见,听不见。)是啊,作者的八千多日子就好像这一滴水,滴进了时间的汪洋大海里,消失得无影无踪,一去不复返了,难怪作者会感觉“头涔涔而泪潸潸”呢!(2)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朱自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学生边读边想,感触深的地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交流汇报。相关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7、A.作者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具体表现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的。预设: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所写的生活中的小事(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掩面叹息时),以及描写时间流逝的动词(“过去”“跨过”“飞走”“溜走”“闪过”),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验时间在琐碎的小事中悄无声息地溜走。B.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时间写得生动、感人。过渡: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写,作者是怎样把它描写得如此生动的呢?明确: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时间形象化,把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时光转化为种种具体可感的形象,赋予它们人的动作,用“过去”“跨过”“飞去”“溜走”“闪过”等动词

18、将时光的来去轻、悄、匆忙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C.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以及对光阴消逝的伤感。D.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写。仿写:_的时候,日子从_;_的时候,日子从_;_的时候,日子从_。教师小结。小结:日出日落,来去匆匆,光阴本是无影无踪的,但“太阳他有脚啊”,作者将时光这一抽象事物写得如此的新鲜活泼,使无情之物充满了人情味。透过作者的灵动之笔,我们感受到了时光匆匆逝去的脚步,也感受到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3)精读第4自然段,感受作者对生命的追问。思考:在这一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有几次做出了回答?明确:一共有六次追问,其中前两问

19、做出了回答。从作者的追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在这一连串的问题中,有作者的追问,有作者的反问,更有作者触景生情,对自己的深深责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前三个追问中感受到作者是用全身心在感受时光的流逝,从反问和责问中感受作者对自己生命的反思,体会他对于自己尽在徘徊的人生状态的不满,以及不甘虚度光阴、力求向上的精神。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的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地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预设:学生可以列举自己佩服的人的示例来说明,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回答。(4)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其特点和作用。明确: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20、,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和文章的主题。从开头的问与答,到结尾的再次追问,体现了作者对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悄悄流逝的怅然若失的情绪,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劝世人要珍惜时间的提醒。三、体会写法,拓展延伸1.总结写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过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那作者为什么能表达得如此细腻呢?(1)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时间去来匆匆、稍纵即逝?明确:文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设问、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抽象、无迹可寻的时间变得具体可感,形象而真实。(2)朗读课文,分别找出文中

21、运用比喻、拟人、设问、排比修辞手法的句子,小组交流这些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预设:这些句子不仅语言优美生动,而且意义深远含蓄,往往能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体会这些句子既要联系上下文,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这样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交流示例:生:“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作者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做了高度的概括,将逃去如飞的时间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想象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我们的日子也就是如此悄然消逝的,因而更显宝贵,更值得珍惜。师:时光匆匆如流水,一去就不复回。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让我们珍惜今天吧。因为只有把握住今天

22、,才会拥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3)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描写。提示:首先要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其次要表达一定的情感主题。2.拓展阅读。(1)谈话激趣。导语:匆匆一文充分反映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风格朴素的语言中有一种清新、自然、典雅的美。他的另一篇散文名篇荷塘月色也充分体现了其高超的修辞技巧,文中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运用得巧妙而自然, 把荷塘月色描绘得细致入微、 形象生动,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2)教师分发荷塘月色打印稿,学生阅读,体会修辞运用之妙。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23、抓住重点语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师:同学们,课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给你的触动最大?下面就让我们来用心体会。生: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个句子。我从“八千多日子”这个词猜想作者当时应该二十多岁了,但是他觉得二十多年的时间转瞬即逝,就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写得太形象了。师:想象针尖上的一滴水有多大,用一个词形容它。生:渺小。生:微不足道。师:很好!再想象它消失在大海里,也用一个词来形容。生:悄无声息、无影无踪。师:这时候,作者为什么觉得“头涔涔而泪潸潸”?生:作者对溜走的日子感到非常无奈、非常伤感,汗水就不断地流下来,眼泪也不断地流,所以用“头涔涔而泪潸潸”来形容。师:想象这微不足道的一滴水滴在时光的大海里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景,体会作者此时无奈、伤感的心情,在想象中把这一段话读好。(学生自由朗读句子。)生:我感受最深的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本来时间是眼睛看不到的,但是这几句话却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天的时间就这样匆匆溜走了。师:你能读出时间飞逝时的匆匆吗?(学生朗读,教师板书:的时候,日子。)师:你们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