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完整教学课件_第1页
建筑设计完整教学课件_第2页
建筑设计完整教学课件_第3页
建筑设计完整教学课件_第4页
建筑设计完整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空间体验与解析 建筑空间解析 建筑空间是由建筑各个界面围合成的领域,它是从自然空间中分割出来的,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与自然空间相比,建筑空间具有人为性和功能性,它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的。 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创造了以实体物质为基础的建筑空间,同时为了实现功能性和满足艺术化的要求,创作营造出更为良好的建筑周围环境,从而使建筑的外部空间显得越来越重要。 第一章 建筑空间建筑空间回主目录回主目录图 1-1 国家大剧院图 1-2 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图 1-1、图1-2 说明】在鉴赏建筑空间的时候,常被建筑的外部色彩或形象所吸引,进入建筑内部,就会使人产生如同

2、欣赏绘画作品般的感受。所以,体验建筑空间能够帮助我们完整地感受其真正内涵。图1-3 美国小修道院教堂图1-4 伦敦瑞士再保险总部 【图 1-3、图1-4 说明】点作用于某一范围的中央时,它是静止的,同时有吸引人的视线的作用;如果点位于建筑顶端,则有拉伸建筑空间的效果。图1-5 线的表现 图1-6 不同方向的线交织 【图1-5说明】在建筑空间中,线条表达着一定的情感,直线有一种刚硬的感觉,垂直的线与地面相交,有向上、严肃、纵向拉伸的感觉,是力量与强度的一种表现。【图1-6说明】斜线和曲线给人强烈的动感和方向性,因此,在很多现代的建筑空间中,用斜线和曲线打破原来沉稳的空间结构,适当地增强建筑空间的

3、趣味性,使建筑空间活跃起来。图 1-7 盖里建筑空间图1-8 盖里建筑空间【图1-7、图1-8 说明】建筑形态的体都是由面组成的,绝大多数都是几何体,而且都是为了空间的需要形成中空体,每一座建筑物都是由点、线、面等元素组合而成,即使没有着意用线来组成,面与面相交也会形成各种线。图1-10 阿西纽姆威西托中心图1-9 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建筑【图1-9、图1-10 说明】建筑使用的材料不同,在视感上会有实面和虚面等不同的感觉,玻璃等透明材料给人视觉上通透、轻盈的感觉,金属材料、石材则会让建筑显得沉稳、厚重。图1-11 家居设计(黑白无色系) 梁志天 图1-12 家居设计(黑白无色系) 梁志天 【图1

4、-11、图1-12 说明】居住建筑空间的样式和种类在不同的地域和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家庭居住的空间,往往由一间或数间房间组成,内部空间因居住者的构成及其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空间内部的主要功能差异却很小。 图1-13、图1-14 展示空间【图1-13、图1-14 说明】展示空间应该把展品放在最突出的位置,让参观者的目光关注到展品,让展品始终处于视觉的焦点。图 1-15 寄畅圆【图1-15 说明】园林建筑在设计上灵活多变,有其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外形特征, 单体建筑形象丰富,立面变化多样,观赏性和实用性兼具,建筑平面布局以庭院为单元构成线性序列,建筑空间强调人与自然结合的关系。建筑空间解析

5、建筑空间解析 建筑艺术的审美活动,是人类独有的一项高级的、特殊的、建筑艺术的审美活动,是人类独有的一项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一种双向作用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一种双向作用的结果。建筑空间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它们具的结果。建筑空间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它们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建筑形式本身也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和规律,有共同的审美特征。建筑形式本身也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和规律,建筑审美活动是抽象而复杂的,所以往往容易将形式美的规律建筑审美活动是抽象而复杂的,所以往往容易将形式美的规律与审美观念混淆起来。与审美观念混淆起来。 第二

6、章第二章 建筑审美原理、审美特征、审美规律建筑审美原理、审美特征、审美规律回主目录回主目录图图 2-1 高速列车高速列车TGV里昂火车站里昂火车站图图 2-2 高速列车高速列车TGV里昂火车站里昂火车站【图图 2-1、图、图2-2 说明说明】整个建筑采用的有机形态和现代建筑材料与施工方法,有效整个建筑采用的有机形态和现代建筑材料与施工方法,有效地创造了动感的结构,很好地平衡了艺术审美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是统一中求变化的有地创造了动感的结构,很好地平衡了艺术审美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是统一中求变化的有机功能主义代表作。机功能主义代表作。图图2-3 古典建筑古典建筑 【图图 2-3说明说明】建筑艺术作为

7、技建筑艺术作为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术与艺术的融合,在按照美的规律在按照美的规律造型的过程中,造型的过程中,积淀着人类的审积淀着人类的审美感受,同时物美感受,同时物化着人类的精神化着人类的精神体验。体验。图图2-4 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图图2-4 说明说明】巴黎圣母院,尖巴黎圣母院,尖形的拱顶,制造形的拱顶,制造出一种上升、凌出一种上升、凌空、飘渺的形式空、飘渺的形式美,它把人的精美,它把人的精神引向天国,使神引向天国,使人的心灵通过物人的心灵通过物质的穹顶上升到质的穹顶上升到永恒的真理,表永恒的真理,表达了人类向往天达了人类向往天堂、追求永恒和堂、追求永恒和无限的迫切愿望。无限的迫切愿望。【图

8、图2-5】北京天坛北京天坛 【图图2-5 说明说明】北京天坛主体建北京天坛主体建筑祈年殿,三重筑祈年殿,三重檐攒尖顶建筑,檐攒尖顶建筑,并以三种不同色并以三种不同色彩的屋顶分别象彩的屋顶分别象征万物、大地和征万物、大地和青天。青天。图图2-6 德国历史博物馆德国历史博物馆 贝聿铭贝聿铭【图图2-6 说明说明】对比是创作形式对比是创作形式美的基本手法,美的基本手法,对比可以在多方对比可以在多方面体现出来,图面体现出来,图中借用了材质和中借用了材质和虚实的对比,使虚实的对比,使原本沉重的建筑原本沉重的建筑空间富有生气和空间富有生气和活力。活力。 图图2-7 东京国际会议东京国际会议中心中心 拉斐尔

9、拉斐尔维诺尼维诺尼 【图图2-7 说明说明】在在建筑空间中,有意建筑空间中,有意识突出建筑构图中识突出建筑构图中某一属性,并对其某一属性,并对其特征进行充分强调,特征进行充分强调,使其成为建筑形态使其成为建筑形态中最引人入胜的视中最引人入胜的视觉中心。觉中心。图图2-8 Serpentine Gallery Pavilion【图图2-8 说明说明】建筑的形式建筑的形式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通过单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通过单一几何要素相互交织与穿插,一几何要素相互交织与穿插,能够组成多变而丰富的建筑能够组成多变而丰富的建筑空间。空间。 图图2-9 重叠重叠【图图2-9、图、图2-10 说明说明】韵律不是

10、一般形式上的简单重复,而是有节奏的韵律不是一般形式上的简单重复,而是有节奏的渐变,建筑形态通过有规则、有秩序的重复再现,激发人们对形体的美感,渐变,建筑形态通过有规则、有秩序的重复再现,激发人们对形体的美感,也丰富和强化了人们对建筑的视觉感受。也丰富和强化了人们对建筑的视觉感受。图图2-10 韵律韵律图图2-11、图、图2-12 New Marsyas【图图2-11、图、图2-12 说明说明】通过把人们熟知的物体放大,打破传统通过把人们熟知的物体放大,打破传统概念的尺度,从而达到强化空间效果的目的。概念的尺度,从而达到强化空间效果的目的。图图2-13、图、图2-14 秀美博物馆秀美博物馆 贝聿

11、铭贝聿铭 【图图2-13、图、图2-14 说明说明】贝聿铭设计的秀美博物馆借助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贝聿铭设计的秀美博物馆借助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借景、分景、隔景,在多样中求得有机统一,犹如一幅逐步展开的国画长卷。借景、分景、隔景,在多样中求得有机统一,犹如一幅逐步展开的国画长卷。建筑空间解析建筑空间解析 建筑艺术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在建筑建筑艺术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在建筑审美活动中蕴藏着极其奥妙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从审美活动中蕴藏着极其奥妙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建筑空间的实质是情感空间。情感性艺术的角度来看,建筑空间的实质是情感空间。情感性使建筑

12、艺术有别于一般科学的想象特征,不仅遵循一般使建筑艺术有别于一般科学的想象特征,不仅遵循一般的认识逻辑,而且遵循特殊的情感逻辑。的认识逻辑,而且遵循特殊的情感逻辑。 第三章第三章 建筑空间与审美心理及情感体验建筑空间与审美心理及情感体验回主目录回主目录图图3-1 Charles Deation Scupture House图图3-2 Bloc House Akira Yoneda【图图3-1、图、图3-2 说明说明】建筑语言的建筑语言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取决于建筑艺术内抽象性和复杂性,取决于建筑艺术内部的各种处理方式,它的审美活动是部的各种处理方式,它的审美活动是理性与浪漫的象征性符号体验。理性与

13、浪漫的象征性符号体验。图图3-3、图、图3-4 犹太人博物馆犹太人博物馆【图图 3-3、图、图3-4 说明说明】犹太人博物馆大量的展品记录了德国犹太人漫长的历史。独犹太人博物馆大量的展品记录了德国犹太人漫长的历史。独特的设计像一道闪电。设计师丹尼尔特的设计像一道闪电。设计师丹尼尔李伯肯德把古老的巴洛克式的建筑与现代建筑和谐李伯肯德把古老的巴洛克式的建筑与现代建筑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巴洛克园林的元素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无论从空中、地面、近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巴洛克园林的元素运用到现代园林设计中,无论从空中、地面、近处还是远处,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见证了一段辛酸的历史。处还是远处,都给人以强

14、烈的视觉冲击,见证了一段辛酸的历史。 图图3-5 朗香教朗香教堂意向图堂意向图Hillel Schocken【图图3-5 说明说明】人们对朗香教人们对朗香教堂的外观有着堂的外观有着许多暗喻,有许多暗喻,有人联想是传教人联想是传教士的顶冠,有士的顶冠,有人认为似人认为似圣圣经经中所说的中所说的“救世方舟救世方舟”,也有人喻之为也有人喻之为是一双信徒们是一双信徒们虔盼的手虔盼的手图图3-6、图、图3-7、图、图3-8 朗香教堂朗香教堂 勒勒柯布西耶柯布西耶 【图图3-6、图、图3-7、图、图3-8 说明说明】审美升华实现了主体审美升华实现了主体与客体的浑然合一,并发生与客体的浑然合一,并发生了顿悟

15、与共鸣,获得的是一了顿悟与共鸣,获得的是一种悦志悦神的精神和更深一种悦志悦神的精神和更深一层次的审美愉悦,从而完成层次的审美愉悦,从而完成了审美过程的超越感。了审美过程的超越感。图图3-9 罗马万神庙罗马万神庙 【图图3-9 说明说明】建造建造于罗马哈德良大帝时于罗马哈德良大帝时期的万神庙,建筑形期的万神庙,建筑形式直接表现了罗马人式直接表现了罗马人的宇宙现。万神庙穹的宇宙现。万神庙穹顶中央的窗洞是建筑顶中央的窗洞是建筑唯一的光源,光线从唯一的光源,光线从窗洞倾泻而下,如同窗洞倾泻而下,如同天堂之门,使空间中天堂之门,使空间中弥漫着一种静谧肃穆弥漫着一种静谧肃穆与广无际涯的气氛,与广无际涯的气

16、氛,苍穹的窗洞象征着神苍穹的窗洞象征着神的世界与现世的联系,的世界与现世的联系,使人在感受宗教的震使人在感受宗教的震慑力的同时,也被光慑力的同时,也被光的魅力所折服。的魅力所折服。 图图3-10、图、图3-11 Ysios Winery【图图3-10、图、图3-11 说明说明】建筑艺术把抽象的情感转变成具象的物质,把建筑艺术把抽象的情感转变成具象的物质,把抽象的图形转变为具象的建筑形式。抽象的图形转变为具象的建筑形式。图图3-12、图、图3-13、图、图3-14、图、图3-15 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 丹尼尔丹尼尔里伯斯金里伯斯金 【图图3-12、图、图3-13、图、图3

17、-14、图、图3-15 说明说明】博物馆外形为简洁的几何博物馆外形为简洁的几何图形,巨大的曲面块体相图形,巨大的曲面块体相互交错在一起,揭示了战互交错在一起,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是人们反对争的残酷性,是人们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情感体战争、要求和平的情感体现。战争博物馆宣扬的不现。战争博物馆宣扬的不是战争是战争,而是表现争取和平而是表现争取和平的艰难,建筑外形及室内的艰难,建筑外形及室内空间的设计要表现的就是空间的设计要表现的就是这种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与冲突。建筑空间解析建筑空间解析 什么是建筑造型?什么是建筑造型? 造型是建筑艺术打动人心的主要语言,从情感和意象上使建造型是建筑艺术打动人心的

18、主要语言,从情感和意象上使建筑具有审美价值,创造这种艺术价值的具体思维与实现过程,就筑具有审美价值,创造这种艺术价值的具体思维与实现过程,就是建筑造型设计。是建筑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是建筑审美活动视觉感的基本前提,对建筑造型的建筑造型是建筑审美活动视觉感的基本前提,对建筑造型的认识及空间抽象的内涵的解析,是掌握建筑本质的基础。建筑造认识及空间抽象的内涵的解析,是掌握建筑本质的基础。建筑造型是以一定的感知材料要素经过抽象的提炼,构成富有感情和意型是以一定的感知材料要素经过抽象的提炼,构成富有感情和意趣的形式,人们也是首先通过建筑的造型来认识建筑空间的审美趣的形式,人们也是首先通过建筑的造型来认识

19、建筑空间的审美和内涵。和内涵。 第四章第四章 建筑审美要素之一建筑审美要素之一 造型及空间布局、材质及肌理造型及空间布局、材质及肌理 回主目录回主目录图图4-1、图、图4-2 迈耶的迈耶的千年教堂千年教堂 【图图4-1、图、图4-2 说明说明】建筑的审美依附在实用建筑的审美依附在实用性上,有着比较抽象、性上,有着比较抽象、象征的表现,同时建筑象征的表现,同时建筑又是一种文化,它必须又是一种文化,它必须考虑社会文化、历史文考虑社会文化、历史文脉,这种制约因素有着脉,这种制约因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的建筑放在不同的地方,的建筑放在不同的地方,其功能及审美会产生不其功能及审美

20、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的效果。【图图4-3 说明说明】建筑实建筑实体的外形一般不能直接体的外形一般不能直接模仿自然和再现自然,模仿自然和再现自然,只能以特殊的方式作比只能以特殊的方式作比较抽象的、象征性的表较抽象的、象征性的表现。只有在变化中求统现。只有在变化中求统一,才能富有情趣又有一,才能富有情趣又有和谐的外观。和谐的外观。图图4-3 建筑的统一与变化建筑的统一与变化 图图4-4、图、图4-5 树形住宅树形住宅【图图4-4、图、图4-5 说明说明】著名的立方体住宅,形与空间结合构成立体造著名的立方体住宅,形与空间结合构成立体造型,形式有变化,风格有统一,有着自由韵律,使建筑形态有完美的形型,

21、形式有变化,风格有统一,有着自由韵律,使建筑形态有完美的形式美和丰富的内涵。式美和丰富的内涵。图图4-6 美国国家艺廊东厢美国国家艺廊东厢 贝聿铭贝聿铭图图4-7 造型和体块造型和体块【图图4-6、图、图4-7 说明说明】简洁的造型和体块关系,强调大面积简洁的造型和体块关系,强调大面积视觉效果,不作细部造型处理,主张体现材料本色及质地。视觉效果,不作细部造型处理,主张体现材料本色及质地。图图4-8 香港奔达大厦香港奔达大厦【图图4-8 说明说明】香港奔达大厦,建香港奔达大厦,建筑造型犹如两座印第安神像,雕塑感筑造型犹如两座印第安神像,雕塑感极强,建筑外形凹凸有致,高低错落,极强,建筑外形凹凸有

22、致,高低错落,引人遐想,同时防热的反射玻璃幕墙引人遐想,同时防热的反射玻璃幕墙使大厦富有时代感。使大厦富有时代感。图图4-9 巴西利亚国会大厦巴西利亚国会大厦【图图4-9说明说明】巴西利亚国会大厦采用了象征巴西利亚国会大厦采用了象征性手段来体现设计师的思想感情,一正一反的性手段来体现设计师的思想感情,一正一反的两个半球形的会议厅,组成象征意义十分明显两个半球形的会议厅,组成象征意义十分明显的建筑群。的建筑群。 【图图4-10、图、图4-11 说明说明】塑造建筑群体时,必须着眼于建筑整体的视觉形象,塑造建筑群体时,必须着眼于建筑整体的视觉形象,用尽可能少的建筑造型元素特征来组成丰富、多样化、有序

23、的整体。用尽可能少的建筑造型元素特征来组成丰富、多样化、有序的整体。图图4-10 面面 图图4-11 建筑体块建筑体块图图4-12、图、图4-13 德国历史博物馆德国历史博物馆 贝聿铭贝聿铭【图图4-12、图、图4-13 说明说明】建筑空间中可以运用虚与实、明与暗等对比的建筑空间中可以运用虚与实、明与暗等对比的手法来处理建筑的界面关系,运用光线和建筑外立面的处理,使光线游离在手法来处理建筑的界面关系,运用光线和建筑外立面的处理,使光线游离在建筑空间中使其产生神秘感。建筑空间中使其产生神秘感。图图4-14 长冈歌剧院长冈歌剧院 【图图4-14 说明说明】含蓄含蓄暗示是人与空间的对话,暗示是人与空

24、间的对话,使人不由自主地按预订使人不由自主地按预订的方向行走,对空间不的方向行走,对空间不会产生短时间的迷茫。会产生短时间的迷茫。在建筑空间中,经常采在建筑空间中,经常采用平面的布局、界面的用平面的布局、界面的处理或光线、色彩的艺处理或光线、色彩的艺术性处理等手法引导人术性处理等手法引导人们的行动路线。们的行动路线。【图图4-15、图、图4-16 说明说明】人们往往根据对建筑材质在视觉、触觉和综合心人们往往根据对建筑材质在视觉、触觉和综合心理上反映的特定方式,去感受各种材质传达给我们的丰富的信息。我们可以借理上反映的特定方式,去感受各种材质传达给我们的丰富的信息。我们可以借助材质的各种表现形式

25、,将其运用到建筑空间当中,起到丰富和装饰建筑空间助材质的各种表现形式,将其运用到建筑空间当中,起到丰富和装饰建筑空间的作用。的作用。图图4-15、图、图4-16 肌理肌理建筑空间解析 色彩是环境中重要的视觉要素,它和其他视觉元素如“形”、“光”等一起传达建筑环境的信息。色彩具有独特的性状,它依附于其他要素存在,又和它们紧密相连。色彩对视觉效果的影响极其强烈,特别是在情感表达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在环境观赏中往往给人非常鲜明而直观的视觉印象,它可唤起机体内部活力的感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人的心理与行为。 第五章 建筑审美要素之二色彩回主目录回主目录图 5-1、图5-2 自然中的色彩 【图5-1、图

26、5-2 说明】在五光十色、绚丽缤纷的大千世界里,色彩使宇宙万物生机勃勃。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每时每刻都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图 5-3、图5-4 材质与色彩【图5-3、图5-4说明】色彩伴随着材料的诞生而出现,是材料的天然属性。建筑空间的材料与色彩源于人们最原始的生活,材料的质地、质感,丰富了建筑空间的表现力。图 5-5 斯堪的纳维亚田园风格建筑群【图5-5 说明】与周围中性的白色、灰色自然背景相比,这些房子的墙壁显得很抢眼,但实际上它们的彩度是降低后的,这样才不至于使生活在其间的人的视觉受到过度的刺激。 图5-6、图5-7、图5-8 Time T

27、o Open Wide 温泉之旅【图5-6、图5-7、图5-8 说明】色彩的大胆运用是现代主义设计中常用的手法。把色彩运用到室内的造型上,既起到划分空间的效果,又避免了室内空间的单调乏味。图5-9、图5-10 欧洲某住宅建筑【图5-9、图5-10 说明】如果说空间是建筑的灵魂,结构是建筑的骨架,那么色彩就是它的衣服。色彩通常在完善建筑形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能使建筑更富于个性化,还能折射出某一时期的时尚和品位。 【图5-11、图5-12、图5-13 说明】合理使用对比色可以形成强烈、鲜明、活跃的环境性格,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色彩配置。图5-11、图5-12 暖色系列图5-13 色彩对比系

28、列图5-14、图5-15 北京冲击 SAKO作品【图5-14、图5-15 说明】有彩色系与无彩色系的搭配,既可避免过分沉寂,也可避免过分喧闹。图5-16、图5-17 色彩的诱目性【图5-16、图5-17 说明】在室内空间中,加入适当的色彩,可以提高我们对环境的感知度,吸引人们的视线和注意力。图5-18、图5-19 色彩的生理感知【图5-18、图5-19 说明】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生理反应,在室内设计中可以适当运用色彩来调节人的生理感知,以起到调节人们精神状态的作用。图5-20 、图5-21 色彩情感【图5-22、图5-23 说明】人们会赋予色彩一定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在不同的社会习俗、民族传统、

29、生活文化等背景下形成的,是人们长期生活在某一特定色彩环境积累的视觉经验的结果。建筑空间解析 建筑的形、色、质和空间都离不开光,光不仅需要满足人们视觉功能的照明要求,而且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利用光的艺术规律和光的表现力,可以使环境、空间具有气氛和意境,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的要求,从而得到美好享受。 第六章 建筑审美要素之三光影回主目录回主目录图6-1 光影使物体生动而立体【图6-1 说明】光线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呈现出不断变化的动态造型。图6-2、图6-3 、图6-4 光影与造型【图6-2、图6-3、图6-4 说明】视觉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光空间与实体空间融合或叠加在一起的结果,所以人们感知的空间是

30、光与实体共同作用形成的。光、色形成的环境气氛直接影响到人的生理、心理反应与主观感受。图6-5 光柱形成的虚实空间 图6-6 东京舞台照明 【图6-5、图6-6 说明】光与建筑空间中的部分实体空间之间的连接或延伸,形成了光柱、光影等效果,这些非实体的虚空间可以限定出新的空间划分模式。图6-7、图6-8 舞台灯光【图6-7、图6-8 说明】舞台设计中常常运用光的可控性和可塑性,创造出多变的假定空间与气氛。图6-9 迪斯尼公司总部大厦【图6-9 说明】运用光影使人感知空间的动势,利用阳光动态特性的光影设计,导致空间也具有流动感,可以说是光创造了动态空间。【图片6-10、图6-11 说明】设计者通过展

31、示光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变化来传达设计创意,在营造光环境与光造型设计时,光是一种媒介、一种载体,发展并丰富了造型艺术表现的语言。图6-10、图6-11 日本松本表演艺术中心【图6-12 说明】运用光的效应来突出环境空间的导向作用,是空间设计中指引人流去向的重要手段之一。图6-12 光指引视线到达另一个空间 图6-13 垂水教会礼拜堂【图6-13 说明】在昏暗的空间中,利用集中的光线处理,达到吸引人们视线的目的,从而形成视觉的中心。 图6-14 建筑空间内部光影 变化【图6-14 说明】人工光、自然光并用,配合材质及色彩,可以丰富、强化建筑空间给我们带来的视觉感受。图6-15 朗香教堂【图6-15

32、 说明】教堂倾斜墙面上开创了错落无序、形状各异并呈剌叭状的窗孔,当阳光从窗孔射入时,各窗孔便产生光怪陆离的效果。图6-16 光体现质感【图6-16 说明】光是一种空间创作的材料,能改变构成实体空间的各种材料的肌理、表情,从而给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感受。图6-17、图6-18 纳尔逊艺术中心【图6-17、图6-18 说明】如果一个设计师忽视光的作用,而把全部精力放在豪华的材料上,那么他的计划几乎会成为泡影。相反,如果把光作为一种材料来配合,就会使空间的意义得以升华。图6-19 Town Hall/Hybrid Hotel 【图6-19 说明】在建筑空间内,充分利用光影对形体的可塑性,透过半透明的有

33、肌理特征的墙体,营造一种扑朔迷离的、梦幻般的视觉空间效果,从而塑造建筑空间的整体表情。在这里,建筑师是用光线来“雕刻”建筑空间的。图6-20 约翰保森和克劳迪奥别墅室内 【图6-20 说明】在光所构成的氛围中,阴影造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阴影的空间是不存在的,设计光的同时也在设计阴影。建筑空间解析 建筑的发展记载着人类的历史、文明的进程以及文化的兴衰。建筑作为人类生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份极其珍贵的财富,在人类文化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生态意义上的物质功能,同时又体现了存在于物质功能之上的社会性的精神功能,它们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 第七章 建筑空间与文化属性回主目

34、录回主目录图7-1 埃及金字塔 图7-2 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 【图7-1、图7-2 说明】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运用现代的技术手段重新诠释经典的建筑模式。图7-3 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室内空间 【图7-3 说明】建筑空间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同时,也要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抚慰,当人们站在教堂里时,常常会被里面高耸的空间和精致的设计所震撼。图7-4 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图7-4 说明】尼罗河三角州的吉萨金字塔,象征着埃及法老最高统治者的巨大力量;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其狮身象征法老的力量,人面象征法老的智慧。图7-5 埃及建筑群图7-6 徽州宏村 【图7-5、图7-6 说明】两种建筑风格分别为我们展现了

35、不同的文化,建筑在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人类悠久的文化传统,积淀了人类丰富的文明与智慧,成为它们自己所属的民族、时代、地区的文化反映。图7-7 额敏塔图7-8 南亚洲宗教建筑【图7-7、图7-8 说明】不同的文化风格会赋予建筑不同的特征属性;不同地域的宗教建筑也都各自深深地烙上了自己民族的文化印记。图7-9 格尔尼卡 毕加索【图7-9 说明】该画的背景布满黑暗,那盏光明的灯照射着这血腥的场面,好似一个冷酷而凶残的梦魇笼罩着全画,抗议着法西斯的暴行。图7-10 迪杰尼大清真寺 特拉奥雷【图7-10 说明】沿用传统伊斯兰建筑形式,采用当地传统的土砖为主要的建筑材料,适于当地炎热而干燥的气候环境。图7-

36、11、图7-12 建筑的民族性【图7-11、图7-12 说明】建筑应该有自己的特征属性,建筑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必须辩证地统一,不能因为强调时代性而忽略了民族性,也不能因为强调民族性而忽视时代性。图7-13 文莱伊斯兰建筑 图7-14 布达拉宫【图7-13、图7-14 说明】民族的差异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不同的风土人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影响着建筑的风格及特色,尤其是建筑造型和装饰风格。建筑空间解析 为了了解后现代主义各种流派的建筑美或建筑艺术性,本章将介绍建筑视觉符号的特性及传播。 后现代主义把建筑比作语言问题,强调建筑形象的符号特征,建筑设计就是运用符号,用语境的方法来做文章。

37、我们把建筑的各个部件作为词汇和句子来看待,以某种主题思想和结构系统组合成一篇“文章”,我们在体验建筑的同时也就是在阅读建筑,感受建筑师为我们创造的趣味空间。 第八章 建筑的视觉符号及传播 回主目录回主目录图8-1 约翰乌特勒姆设计的法学院【图8-1 说明】法学院因袭了美国的商业风范、语言、文化,室内空间里集中了多种符号元素,追求具有诱惑力的独特空间形态。图8-2、图8-3 深圳万科第五园【图8-2、图8-3 说明】视觉符号是由具体物质材料组成的,具有很大的物质限定性,但随着人们审美观念和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建筑视觉符号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图8-4 迪拜酒店 图8-5 悉尼歌剧院【图8-4、图

38、8-5 说明】象征的基本含义是用可以知觉或想象的图像暗示某种可见的意味,以似像非像的形象构成来引导人产生联想并获得某种情感的体验,是视觉印象产生的心理结构与符号构成及其代表的意义之间的某种程度的同构。图8-6 意大利式广场【图8-6 说明】摩尔设计的意大利广场中央被称作“地中海”的泉水,它从象征阿尔卑斯山的台阶上流下,注入到“第勒尼安海”和“亚德里亚海”,在海的中央又设置了一个西西里岛,环绕广场的走廊向人们展示古罗马柱式,以此来象征当地意大利移民对祖国的怀念。建筑空间体验与解析 图8-7 建筑信息传播过程图8-8、图8-9 卡萨巴特罗公寓【图8-8、图8-9 说明】卡萨巴特罗公寓是对传统审美的

39、一种逆反,推崇矛盾性、复杂性、含混性、多义性,是人们审美观的一次大转折。图8-10 湘南台文化中心的广场上部的遮阳板【图8-10 说明】采用铝合金穿孔板对自然界的云、树等景物进行再现。在这里,云已经简化成为曲线,一种视觉符号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建筑空间解析 现代主义建筑是20世纪建筑设计的核心,它深刻地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它从20世纪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步发展成为国际主义风格建筑。70年代,国际主义建筑遍及世界各地,几十年之内成为单一风格垄断的局面,几乎改变了世界所有城市的面貌。 第九章 当代建筑的审美思潮回主目录回主目录建筑空间体验与解析 20世纪从现代主

40、义到后现代主义演进和发展,在时间上大体划分如下:n 现代主义(20-70年代)n 国际主义风格(50-70年代)n 后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70-80年代)n 解构主义及其他现代主义之后风格(80年代迄今) 图9-1、图9-2 德国国会大厦【图9-1、图9-2 说明】技术的进步带来建筑空间的变革,并满足了人们各种需求的功能空间,造型奇特的建筑形态摆脱了国际主义风格建筑的垄断性。 图9-3 中央电视台【图9-3 说明】扭曲的形体突破了高层建筑一贯的规整外形,巨大体量夸大了这种扭曲带来的视觉效果。图9-4 造型奇特的Danfoss Universe的双设计 图9-5 墨西哥雀巢巧克力工厂博物馆【图

41、9-4、图9-5 说明】不规则的线条、体块叠合穿插,无秩序、无固定的呈自然表现的建筑形态,形成游移不定的几何秩序,从动态中寻求视觉的享受,给人全新的视觉体验,是对传统的和谐、稳定的建筑形式的挑战。图9-6、图9-7、图9-8 Beehive-ext-with-garden【图9-6、图9-7、图9-8 说明】多样化、个性化的建筑越来越被人们青睐。图9-9、图9-10、图9-11 菱形牧场中学【图9-9、图9-10、图9-11 说明】通过看似主观随意的建筑外观创作手法,表达建筑师对建筑的独特理解,让鉴赏者对建筑产生无限遐想。图9-12 贝斯特超级市场【图9-12 说明】企图以虚构的灾难、残墙断壁

42、来表明世上不存在永恒的美。【图9-13、图9-14 说明】怪异、扭曲、畸变,唤起人们种种联想和幻觉,建筑整体趋向模糊、多义,使观赏者发挥自由的想象空间,营造出不同的心理感受。图9-13、图9-14 联邦广场 彼得戴维森图9-15、图9-16 岳敏君美术馆 图9-17、图9-18 锅炉商行翼楼 【图9-15、图9-16、图9-17、图9-18 说明】新的流派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对现有主导居住空间进行了颠覆性的探索与创造,对未来建筑空间模式提出了大胆的设想,具有强烈的挑战与超越精神。建筑空间解析 通过具体的建筑空间作品分析,了解建筑环境视觉符号对“阅读”及“创作”的意义;建筑形态的基本视

43、觉要求;建筑环境视觉信息及传播方式;人对建筑环境视觉信息的心理反应等,从而深刻地体会到建筑设计不只是创作物质形态与物质功能,更要创作精神的、意象的和审美的等各种附加的价值,从而提高对建筑空间“叙述”的创作能力及建筑空间“阅读”的鉴赏能力。 第十章 建筑空间作品例析回主目录回主目录 建造地点: 西班牙巴塞罗那 设计者:密斯范德罗 建成日期:1929年 建筑流派:现代主义建筑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图10-1-1、图10-1-2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 建筑外墙比较特别,比一般的墙要薄得多,错落有致地连接在一起。墙是不承重的,可以随意布置,所以墙的位置灵活而且很偶然,它们纵横交错,有的

44、延伸出去成为院墙。由此形成了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 图10-1-3、图10-1-4、图10-1-5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会馆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以其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新颖的体形构图和简洁的细部处理获得了成功。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格产生了广泛影响,同时也使密斯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受注目的现代建筑师。图图10-1-6、图、图10-1-7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会馆 室内和室外空间相互穿插并渗透,没有明确的分界,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流动空间的一个典型。 图10-1-8、图10-1-9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会馆 建造地点: 巴黎近郊 设计者: 勒柯布西耶 建成日期:1930年 建筑流派:现代主义

45、建筑萨伏伊别墅萨伏伊别墅图10-2-1 萨伏伊别墅 柯布西耶曾提出了新建筑的“五要素”,它们是: 1.底层的独立支柱 2.屋顶花园 3.自由平面 4.自由立面 5.横向长窗图10-2-2 萨伏伊别墅图10-2-3、图10-2-4 萨伏伊别墅 建造地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设计者: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建成日期:1936年 建筑流派:现代主义建筑 流水别墅流水别墅图10-3-1 流水别墅 把建筑作为“悬崖的延伸”凌越在小溪瀑布之上,让流动的水融在设计的层叠空间中,融合在宾夕法尼亚州山脉之间,并与山间的岩石形成完美的统一。 图10-3-2、图10-3-3 流水别墅图10-3-4、图10-3-5、图10-

46、3-6 流水别墅 建造地点:法国巴黎 设计者:理查德罗杰斯伦佐皮阿诺 建成日期:1977年 建筑流派:高科技风格建筑 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图10-4-1 蓬皮杜艺术中心 这座由钢管和玻璃构成的庞然大物,特别引人注目,整个建筑上下均衡,简洁的矩形楼层与复杂的、表现技术的立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图10-4-2、图10-4-3 蓬皮杜艺术中心建造地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设计者:巴特普林斯建成日期:1990年建筑流派: 有机仿生建筑普莱斯住宅普莱斯住宅 图10-5-1 普莱斯住宅 巴特普林斯设计的普莱斯住宅便是体现有机形式的探索型建筑,建筑由木板层拼合,外形如木板的纹理一样起伏波动

47、,线条流畅生动,内庭包括游泳池和宽敞的活动空间,建筑在有机形态的带动下,自然生动地向外扩展,具有强烈的动感。图10-5-2、图10-5-3 普莱斯住宅建造地点:西班牙毕尔巴鄂市设计者:弗兰克盖里建成日期:1997年建筑流派:解构主义建筑古根海姆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 图10-6-1、图10-6-2 古根海姆博物馆图10-6-3、图10-6-4 古根海姆博物馆 整个建筑采用了弯曲、扭曲、变形的有机状,如同一个临水的爆炸物,一组肆意歪斜的形体,如合金金属卷曲的表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又如不受重力束缚的自由形体,随意地在空中漂浮,蕴藏着无穷变化的美感,该设计无疑为这座城市获得了新生,树立了一座里程碑式的

48、建筑物。 图10-6-3、图10-6-4 古根海姆博物馆建造地点:英国伦敦设计者:诺尔曼福斯特建成日期:2003年建筑流派:生态派建筑 伦敦瑞士再保险总部伦敦瑞士再保险总部 这座高180米、40层的大厦,打破了传统办公建筑设计的“火柴盒”式结构,它圆弧形的设计使底部和顶部渐渐收紧形成曲面,将大厦的轮廓线最大程度地融入周围建筑和街道环境之中,并使底层广场能够得到最多的日照。 图10-7-1 伦敦瑞士再保险总部 深色中庭和楼身的形态的设计能使建筑最大程度地获得自然光线,缓和了人工照明系统的压力,并使楼内工作人员在大厦最里部分也能有足够的视野。图10-7-2、图10-7-3 伦敦 瑞士再保险总部建造

49、地点:美国西雅图市设计者:雷姆库哈斯建成日期:2004年建筑流派:解构主义建筑 西雅图公共图书馆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图10-8-1 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西雅图公共图书馆看似是一个不可名状的复杂体块,其实它突兀生硬的设计来源竟然是功能分析的产物。库哈斯首先罗列了业主对建筑本身繁复琐碎、重叠又事无巨细的功能要求,然后按照其计划性的分析工具创造性地简化了整个建筑功能的逻辑结构,创建了一整套差异性的功能空间。图10-8-2、图10-8-3 西雅图公共图书馆 建筑内部的装饰方面也给人多方面的感官享受,门口的地毯,不仅颜色醉人,而且做工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电梯及一些细部的装饰品也都给人带来悦目的享受和新鲜的

50、感觉。 图10-8-4、图10-8-5、图10-8-6 西雅图图书馆建造地点:中国苏州设计者: 贝聿铭建成日期:2006年建筑流派:新现代主义建筑 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 图10-9-1 苏州博物馆新馆图10-9-2 苏州博物馆新馆 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背景环境相协调。 空间的灵性与活力展现和诠释了独特的中国情调。图10-9-4、图10-9-5、图10-9-6 苏州博物馆新馆图10-9-6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空间解析课程设置课程设置 总学分:3 总学时:40 讲 课:20 设 计:20 第十一章 课程设计回主目录回主目录建筑空间解析设计要求:设计要

51、求: 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某个建筑师或某种建筑流派、某种设计思潮的建筑作品,从作品人文背景、风格特点及精神内涵等方面,有侧重地进行分析与解读。 探讨建筑人文价值及理论意义;建筑环境视觉符号对“阅读”及“创作”的意义;依据建筑形态的基本视觉要求、建筑环境视觉信息及传播方式以及人对建筑环境视觉信息的心理反应等诸多方面的剖析,感悟建筑作品的形态特征和精神本质,提取其建筑创作语言符号,并根据分析所得的感悟做一个课题设计。建筑空间解析 现代派建筑的重要贡献之一,是把三维的空间论发展为四维的空间论,发现了时间在建筑空间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和运动是人对建筑空间感知的基本方式建筑是物质实体创造的三度空间,在一

52、个固定的视点上,三维的建筑空间事实上看起来是一个二维的画面,人对三维空间的把握有赖于人们自身的运动达到视点的转换,而任何的运动形式必然包含着时间的延续,人对建筑的体验是人在建筑空间中,伴随着时间与运动来实现的,人对空间真实的感知,是时间与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图11-1-1 下楼梯的裸女杜尚图11-1-2 在空间里连续性的独特形式波丘尼图11-1-3 记忆的永恒 达利学生作品学生作品展示 建筑空间的时间关系体验解读建筑空间 图11-1-4 周林作品学生作品学生作品展示 建筑空间的时间关系体验解读建筑空间 图11-1-5 周林作品学生作品学生作品展示 建筑空间的时间关系体验解读建筑空间 图11-1

53、-6 周林作品学生作品学生作品展示 建筑空间的时间关系体验解读建筑空间 图11-1-7 周林作品动态视觉的感悟与探索艺术中心概念设计 20世纪后期,人类进入信息社会,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一次深刻的变化。人们开始质疑和谐统一的传统审美观念和形式美规律,而推崇矛盾性、复杂性、含混性,直至追求残破、断裂、扭曲、畸变、解构等一系列为传统美学所不相容的审美范畴。静态、永恒、线性的思维模式也逐渐被动态、发展和随机的观念所取代。 彼得埃森曼设计的莱茵哈特大厦,用无尽的自我折叠来模拟出大都会的趋势密度。图11-2-1 莱因哈特大厦 彼得埃森图11-2-2、图11-2-3、图11-2-4、图11-2-5、图11-

54、2-6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丹尼尔里伯斯金设计的犹太人博物馆和帝国战争博物馆,是运用隐喻手法进行设计的代表作品。图11-2-7、图11-2-8 曼彻斯特帝国战争博物馆 维特拉消防站,建筑造型有如爆炸中的建筑碎片,“以锐利的弧线、强烈的动感、震撼的力度,在宇宙空间中飞舞”。图11-2-9、图11-2-10 德国维特拉消防站 哈迪德图11-2-11 德累斯顿UFA综合电影院学生作品学生作品展示 动态视觉的感悟与探索艺术中心概念设计 图11-2-12 陈书芳作品学生作品学生作品展示 动态视觉的感悟与探索艺术中心概念设计图11-2-13 陈书芳作品有机形态的寻找与思索体验空间设计 “为了达到创造生活的目的,我们必须按照大自然的方式去创造,即有机的方式。” 雨果哈林 自然界里的各种各样有机形态,富有节奏和韵律,这些具有动感的不规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