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培养初中学生阅读技巧_第1页
探究如何培养初中学生阅读技巧_第2页
探究如何培养初中学生阅读技巧_第3页
探究如何培养初中学生阅读技巧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探究如何培养乡村中学学生阅读技巧 徐 丽摘要:从初一一年教学来发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是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初中阶段是培养阅读技巧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大家知道,阅读是手段,也是目的。我从接受初二年级英语教学以来一直认真学习有关如何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方面的文章和论述,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虽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但也有成效。下面本人结合平时教学中的经验体会,谈一谈做英语阅读理解题的技巧与策略。关键词:阅读 词汇 推断 速度 理解。正文: 对于乡村小学的学生而言,英语学习的确很难,一方面学生对英语学习有一种为难情绪,

2、另一方面乡村小学上课时间有限,家长也没有经济实力为其找补课老师,这就要求他们英语学习必须靠技巧性得分,英语考试中阅读占了大比例,因此培养乡村学生阅读技巧那是必然,为此我不断在摸索中寻求经验,通过探究发现在阅读上完全可以讲英语和语文进行学科整合,而英语阅读比语文还要简单,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积极性,现我将其整合后的经验归纳如下:一、尽量采用Top-down阅读法,培养学生猜测能力。自上而下(Top-down)阅读是从语篇整体出发,把注意力集中在通过文字符号获取信息上,根据文章所给的标题先对文章的内容与含义作出推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运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法的关键是培养学生预测、推断文章内容和含义

3、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略看文章的总体结构安排或文章的标题来预测文章的内容及深层含义,可从下列几方面去推测: 1.文章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作者将从哪几方面来阐述? 3.内容将如何发展下去? 跟语文阅读一样,在阅读时要注意不同的文体,因为文体对信息的组织和布局模式有着重大影响。训练掌握各种英语文体的结构特征,有利于归纳文章和进行逻辑推理。例如:记叙文以叙事为主必定有三个要素:情节、人物和背景。情节的发展多以时间、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因此,阅读记叙文时,必须抓住时间这条线索,以人物为中心,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再如议论文和说明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段落大多有中心句(较多地出现在

4、段首或段末),要抓住中心句,发掘每一个主旨,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以便更加详细地预测文章的内容,吃透整篇文章的大意。 二、正确处理好精读与泛读间的关系,减少阅读负担。 和泛读是阅读时两种主要方法,两者相辅相存,不可偏废也无法代替。所谓"精读",就是要求逐字逐句地咀嚼文章,弄清楚每个词,每句话的确切含义,仔细分析文中的种种语言现象,记熟文中的词汇和短语,并知道该如何使用它们,同时,也要求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一句话,要吃透文章,通过历年考试中可看出,在初中阅读中很少牵涉精度文章。所谓"泛读",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阅读量要大,

5、一是指阅读面要广。而中学考试中基本都是训练学生的泛读能力,而且文章不是很长。但是正对升学考试,我们还是有必要将精读与泛读一起训练。而且,在教学中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选择合适的精泛阅读材料是提高英语阅读的重要手段。选择字数为200左右,后面配有习题的阅读材料为宜。阅读材料体裁要多样化叙事类、科普类、议论或说明类、广告类等。要注重文章的实用性。所选材料的难易程度以理解正确率达60%70%,生词量不超过4%为恰当。配套的练习册上的阅读就是很好的题源。 2.精读泛读相辅相存。比起泛读,精读是点。对一些有一定难度写得较好的文章要进行剖析,要归纳、总结作者的写作意图、思路及中心论点

6、,最后达到获取详细信息和深层次内容的目的。课本上每一模块的第二单元的篇章就是最好的精读材料。而且,要对自己进行限时阅读。一篇200字左右难度适中的阅读文章,争取6分钟之内做完其阅读理解题。在阅读时,要多积累英、美等国家的社会、历史、地理、文化及风俗方面的知识,这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为学生介绍相关的英美文化知识。阅读时,不要逐字读,更不要用笔或手指边指边出声读,这样有碍理解文章的意思,而且影响阅读速度。 常言道:读得越多,越快;练得越多,越自然。因此大量的练习是积累的必要途径。 三、重视英语词汇和习惯用法的积累,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的高低和词汇量的大小是分不开的,目前大部分学

7、生的词汇量偏少, 这是影响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呢? 这点很重要,也很难,但是跟初二的学生谈构词法,派生词法都是枉然,只会将其积极性抹杀,在教学中我发现用不经意的联想记忆法更容易调动乡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回顾已学的词汇,从而加深记忆,积累词汇。四、牢固掌握语法知识 近年来的高考与中考,理解短文的句式结构,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已经突显出来。如在阅读中遇到令人费解的长句、难句,就可以借助语法,对句子进行适当的分析,搞清各部分的关系,从而准确理解整句的意思。当然对于初二来说,这类题还见得比较少。五、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求

8、平时多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养语感。另外,有的同学在阅读时出声读、点读或回读,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影响阅读速度和对文章的理解。所以要克服这些不良习惯,作到不回读,不声读,不点读等。只有这样,阅读速度才能加快,理解的准确率才能提高。 除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外,也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一般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略读(Skimming)即迅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大意和主题句,明确作者的态度和意图。前文已提过对于不同文体有针对性地抓重点句。2、跳读(Skipping) 即快速查找某一相关信息,读时要一目十行,对不相关的内容一带而过。当但这种阅读技巧对学生知识量与词

9、汇积累要求很高,需要在不断训练中慢慢形成。3、猜测生词(Guessing the new words) 在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生词。如果一遇到生词就去查字典,或跳过去不看,都会影响对文章的理解。这样就要猜测生词的意思。不同的语境,单词的意思也就不一样。所以要根据上下文线索和构词法等知识去猜测。 六、从考试出发,针对性训练分析历年考试不难发现,初中阅读测试的要求有以下几点:1 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以及用以说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实和细节。 2 既理解具体的事实,也理解抽象的概念。 3 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理解深层的含义,包括作者的态度,意图等。 4 既理解某句,某段的含义,也理解全篇的逻辑关系

10、,并据此进行推理和判断。 5 既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中学生应有的常识去理解。根据这五项要求,我们可将阅读理解多项选择题归纳为以下几种题型:细节理解题,词句理解题,主题、主旨题,猜测词义题,推理判断题。因此,我们必须:(一)、 先看题干,带着问题读文章 即先看试题,再读文章。阅读题干,首先要掌握问题的类型,分清是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客观信息题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找到答案;而主观判断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情基调,作者未加陈述的观点以及贯穿全文的中心主旨的理解等,这类题必须经过对作者的态度、意图以及对整篇文章进行深一层的推理等。有根有据地排除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 若先看文章再看问题学

11、生思维会出现混乱,甚至对文章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做错题。导致费时又无效率。(二)、 速读全文,了解大意知主题 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吸收有用信息。阅读能力一般指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两个方面。阅读速度是阅读最基本的能力。 抓中心句这是快速掌握文章大意的主要方法。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用归纳法撰写的文章,都是表述细节的句子在前,概述性的句子居后。此时中心句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通常用演绎法撰写的文章,大都遵循从一般到个别的写作程序,即从概述开始,随之辅以细说。这时,中心句就是文章的第一句。当然也有些文章没有主题句,需要读者自己去归纳,中心思想题往往直

12、接可从中心句中找到答案。 试试看,你能找出下面一段文章的主题句吗? The panda is a popular animal. Stories about the panda in the Washington Zoo are always front page news and important features on television newscasts. Stuffed pandas are among the most popular toys for children, and panda postcards are always in demand in zoo gift

13、shops. 不难看出,文章的第一句是主题句,后面的句子都围绕这个句子展开。 (三)、 详读细节,理顺思路与文章脉络 文章绝不是互不相干的句子杂乱无章的堆砌。作者为文,有脉可循。如记叙文多以人物为中心,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论述体则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通过解释、举例来阐述观点。你可根据文章的特点,详读细节,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等为线索,找出关键词语,运用"画图列表法",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 (四)、 逻辑推理,做好深层理解题 深层理解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必须忠实于原文;要以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为依据,立足已知推断未知,不能凭空想象,随意揣测;它要求读者对文字的表面信息进行分析、挖掘和逻辑推理,不能就事论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