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描写)_第1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描写)_第2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描写)_第3页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描写)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课时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描写)学习目标:1、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时能从描写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2 、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3、通过练习,能规范表述描写手法及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学习重点: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学习难点: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并结合诗句简析及表达效果一、真题再现1、( 06 年)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

2、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 1 )题:除“又” 字外,还应注意 “却” “相望”“天涯”等。第( 2 )题:教材中采用类似写法的诗文不在少数,比如“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等。答案 ( 1)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作者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 )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

3、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3 )前一句实写,后一句以虚为主,两句虚中有实。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在这明白如话的笔墨中,洋溢着家的温暖,爱的馨逸。语言朴素平实,情真意切,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2、( 10 年)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 分)答: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

4、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二、知识积累熟悉古诗中常见的描写手法1、正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描写周围的事物, 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如“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 白居易杨柳枝词 )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又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2、白描。白描就是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

5、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画面。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词全用白描,不加任何渲染烘托,通过纯客观的景物组成有主观色彩的意境。3、细节描写。 塑造人物形象,多着重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 神情等细节, 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鲜明、生动。如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最后一句就是典型的细节描写。诗人等着朋友如约前来,左等右等,朋友还不来,已经过了夜半了。百无聊赖之际,便自娱自乐,一个人摆棋谱玩。一个“敲”,一个“落”,传神地刻画出诗人看似悠闲,实则因久等不至而产生的焦虑心理。4、点面结合:

6、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从“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再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7、5、远近、高低、俯仰的变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如:沁园春 ?长沙中,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橘子洲头”,描写景物的角度是多样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远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景;“鹰击长空”是仰视;“鱼翔浅底”是俯视。6、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多角度描摹。(绘形、绘声、绘色)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描写赤壁壮丽景色的句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就从视觉、听觉角度来绘形

8、、绘声、绘色。7、渲染。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如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诗:“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这里的“微雨”“暮钟”“漠漠”“冥冥”“浦树含滋”等都是在渲染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以表达离别时伤感的气氛。8、烘托。烘托就是“烘云托月”,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正衬如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作者用千古风流人物来衬托周瑜,突出了周瑜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反衬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9、。”昔日游上苑时的热闹与美好正反衬了今日处境的凄凉。9、动静结合。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以丹青妙笔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苍青的松树上,落下斑驳的月影,清澈的泉水在青白的石头上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响声。这两句诗写景状物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写的景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的心情。10、虚实结合如: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万木冻欲折”就是虚写,是想象中的

10、景象。“万木冻欲折”与“孤根暖独回”恰好构成对比,反衬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2)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3) 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4)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从对方着笔的表达技巧,也叫曲笔,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

11、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 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

12、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虚写。通过“行人”设想他的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形,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三、方法点拨1、区别几组概念:“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烘托”与“衬托”的区别在于:“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

13、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渲染和烘托 的区别:很多时候渲染烘托合说,并不意味着两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说明这两种表现手法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诗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过景物(意境)来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们说,渲染气氛,烘托情感。2、解题提醒( 1)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是综合性的,但要分清主次。有时候,阅读诗歌时,不确定是哪一种手法时,要从题干和诗句中找答题方向,若锁定为描写手法时,则再进一步去比较后选择。( 2)结合诗句分析要具体,不能脱离诗句本身架空分析。( 3)总结概括要力求

14、准确,反复筛选用词。四、当堂演练1、判断下列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白描)( 2)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动静结合)( 3)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虚实结合)( 4)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衣。(反衬)(5)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烘托)2、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解题思路:先分析细节的具体内容

15、,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个细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答案示例: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3. (新课标全国卷)次韵雪后书事二首( 其一 )朱 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4、(天津卷)鹧鸪天宋 辛弃疾白苎

16、?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 ?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例:“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五、本节课有何收获?六、课后作业1. (重庆卷)鹧鸪天 酬孝峙 清 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署,捧

17、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 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 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熏风:东南风。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2、(辽宁卷)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工,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 注 烟来。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閒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1 )全联视听结合, 生动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 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 “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3、一轮资料:P118 T1 、 3、 6、 7善待自己,学会放弃,得而不喜,失而不烦,弃而不悔,多一份执着和自信,添一份洒脱和从容,才是潇洒快乐的人生!善待自己,学会原谅。谁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谁都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很累。既要学会原谅自己,又要学会原谅别人,还要学会原谅生活。原谅自己,并不意味着对自己的放纵;原谅别人,并不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