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病 因l病因,就是引起疾病的原因。病因,就是引起疾病的原因。l审证求因,根据疾病所反映出来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审证求因,根据疾病所反映出来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推求病因,称进行综合分析,推求病因,称“辨证求因辨证求因”。l三因极三因极病证方论病证方论“凡治病,先须识因,不凡治病,先须识因,不识其因,病源无目。其因有三,曰内,曰外,曰不识其因,病源无目。其因有三,曰内,曰外,曰不内外。内则七情,外则六淫,不内不外,乃背经内外。内则七情,外则六淫,不内不外,乃背经常。常。”询问病因示意图询问病因示意图 病因(邪)病因(邪) 机体(正)机体(正)发病发病通过询问了解发病情况审证求因示
2、意图审证求因示意图 病因(邪)病因(邪) 机体(正)机体(正)机能机能障碍障碍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症状体征)辨证辨证导致导致产生产生为依据为依据一、外 因六 淫l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l素问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l三因极病证方论“夫六淫者,寒暑燥湿风热是也”。(一)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l外感性:六淫之邪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而致病。初起多见有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等,称为外感表证。l季节性:六淫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热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l地区性:六淫致病常与居住地区及环境有关。l相兼性:六
3、淫之邪既可单一致病,又可两种以上相兼致病,如风寒、风寒湿、湿热、暑热等。l转化性:六淫致病后,病证性质可以转化。二、中暑的原因分析二、中暑的原因分析人体适宜的外界温度是20-25c,相对湿度为40%-60%,通过以下方式散热:A.A.辐射辐射是散热最好途径。气温15-25c时,辐射散热约占60%,散热最多部位是头部(约50%),其次为手及足部。温度33c时,辐射散热降至零。B. 传导与对流传导与对流通过对流,接触和靠近皮肤的冷空气变暖,变热的热物质分子 离开,而较冷的物质分子则取而代之,逐渐又变热,如此反复进行。水传 导较空气快240倍。C. 蒸发蒸发每蒸发1g水,可散发2.4kj(0.58k
4、cal)的热量。1.人的散热的方式人的散热的方式2.中暑的分类lA.热痉挛 人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盐分,使血液中的钠含量过低,引起肌肉痉挛. lB.热衰竭 由于水盐的大量丢失,使得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发生低血容量休克.集体为了散热,心输出量大大增加,使得心血管系统的负荷加重,导致心血管功能不全或周围循环衰竭. lC.日射病:l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lD.热射病 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
5、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这是因为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而且红外线和紫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内深层,体内热量不能发散,此时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导致汗出不来,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患者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二)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l致病特点主要是由病邪的性质所决定的。六淫之邪的性质各不相同,其致病就各有不同的发病特点。l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l寒邪的性
6、质及致病特点。l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l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l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l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l轻扬开泄:风邪具有轻扬上浮、开泄外越的性质。l善行数变:风邪致病有病位游走不定和症状变化多端的特点。l风性主动:风邪致病,常表现为肢体异常运动的特点。l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外感病中首要的致病因素。寒、暑、湿、燥、热等多依附于风邪侵犯人体致病,表现为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等。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性性 质质致致 病病 特特 点点主主 要要 病病 证证轻扬开泄(浮越)病位在上头痛、鼻塞、咽痒病位在表恶风、发热、汗出善
7、行数变病位游走不定行痹之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症状变化多端风疹块之皮疹时隐时现、此起彼伏风性主动肢体异常运动破伤风的四肢抽搐、拘挛、角弓反张为百病之长 多兼邪致病 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等兼夹证 古代文献论述l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l素问风论曰:“风者,善行而数变”。“风者,百病之长也。” l临证指南医案风曰:“六气之中,惟风能全兼五气。如兼寒则曰风寒,兼暑则曰风暑,兼湿曰风湿,兼燥曰风燥,兼火曰风火。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伤人,故曰百病之长也。其余五气则不能互相全兼,如寒不能兼暑与火,暑亦不兼寒,湿不兼燥,燥不兼湿,火不兼寒。由是观之,病之因乎风
8、而起者自多也。” 2.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l寒、冷为阴邪寒、冷为阴邪:寒邪致病,表现为寒证和伤阳气的特点。如寒邪伤于肌表,遏阻卫阳,称为“伤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脾胃阳气,称为“中寒”。 l寒性凝滞寒性凝滞:寒为阴邪,具有凝结、阻滞不通的性质。寒邪致病,使人体气血运行迟滞,甚至凝结不通,产生疼痛的特点。 l寒主收引寒主收引:寒为阴邪,具有收缩、牵引的性质。寒邪致病,其一表现为肌肤腠理收缩,汗孔闭塞的特点。其二表现为筋脉牵引拘急的特点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性 质致 病 特 点主 要 病 症寒冷为阴邪 寒 证伤阳气伤寒:恶寒、无汗 中寒:脘腹冷痛、呕吐腹泻 伴有形寒怕冷、四
9、肢不温 寒性凝滞 气血运行迟滞,甚至凝结不通,产生疼痛 伤寒的头身疼痛中寒的脘腹冷痛 寒痹的关节痛寒主收引 腠理汗孔收缩 恶寒、无汗、发热等症 筋脉牵引拘急 四肢拘急、屈伸不利等症 古代文献论述l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l灵枢口问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慄。”l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l灵枢岁露:“寒则皮肤急而腠理闭。”l素问举痛论曰:“寒则气收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l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有寒故痛也。” 3
10、3. .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l炎热炎热:暑为夏季炎热之气,故具炎热的性质。暑邪致病一般多为实热证。见有高热、烦渴、面红、目赤、脉洪大等症。 l升散升散:暑为阳邪,具有上升和发散的性质。其致病特点: 1 1 易上犯头目。如伤暑出现头昏、目眩等症。易上犯头目。如伤暑出现头昏、目眩等症。 2 2 易上扰心神。如中暑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症。易上扰心神。如中暑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症。 3 3 可使腠理开泄而多汗。可使腠理开泄而多汗。 4 4 易伤津耗气。出现口渴多饮、舌红少津、气短乏力等病变。易伤津耗气。出现口渴多饮、舌红少津、气短乏力等病变。l多夹湿多夹湿:夏季气候既炎热,又多雨潮湿,热蒸湿
11、动,暑热湿气弥漫,故暑邪多夹湿邪侵犯人体,形成暑湿夹杂证。 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性 质致病特点主 要 病 症炎 热实热证 高热、烦渴、面红、目赤、脉洪大等升 散上犯头目伤暑:出现头昏、目眩等症上扰心神中暑:出现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等症腠理开泄多 汗伤津耗气口渴多饮、舌红少津、气短乏力等多夹湿暑湿夹杂证 身热不扬、烦渴、身重倦怠、胸闷、呕恶、苔黄腻等古代文献论述l灵枢岁露曰:“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l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l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炎火行,大暑至,山泽燔燎故民病少气目赤心热,甚则瞀闷懊憹,善暴死。”l素问举痛论“炅则腠理开,荣卫通,
12、汗大泄,故气泄。” l冯氏锦囊秘录“长夏炎蒸,湿土司令,故暑必兼湿。”4 4. .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l趋下趋下:湿类于水,水性就下,故湿邪有趋下的性质。其致病具有易伤及人体下部和湿邪为病的症状多见于下部的特点。 l重浊重浊:重,沉重、重着。浊,秽浊、混浊。湿邪具有沉重、秽浊的性质。其致病具有周身困重、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的特点。 l粘滞粘滞:粘,粘着、粘腻。滞,停滞。湿邪具有粘着、停滞的性质。其致病特点:一是症状的粘滞性;二是病程的缠绵性。l湿为阴邪湿为阴邪:湿为水类,水属于阴,故湿为阴邪。其致病具有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的特点。 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性 质致病特点主 要 病 症趋 下伤及人
13、体下部 症状多见于下 小便淋浊、妇女带下、泄泻、痢疾、下肢水肿、下肢溃疡等 重 浊周身困重 头身困重、四肢发沉、关节重着疼痛 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 小便混浊、大便泄泻或下痢粘液脓血、妇女带下过多,以及面垢、眵多等病症 粘 滞症状的粘滞性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涩滞不畅、舌苔粘腻等病程的缠绵性湿痹、湿温、湿疹等病的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闷;湿阻脾胃,脾胃气滞则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湿阻下焦,气化不利则小便不畅。损伤脾阳,则运化无权,产生腹泻、水肿等病症 古代文献论述l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l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身半以下者,湿中之也。”l
14、临证指南医案湿曰:“湿为重浊有质之邪。”l温病条辨上焦篇曰:湿“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热之一凉即退,故难速已。” 5 5. .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l干涩:燥邪具有干燥、涩滞不滑润的性质。燥邪致病特点: 1 易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的症状。如外感燥邪,可见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皮肤干燥皲裂、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 2 易伤肺阴。如燥邪犯肺,肺阴受损,宣降失司,出现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或痰中带血等症。 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性 质致病特点主 要 病 症干 涩易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的症状 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皮肤干燥皲裂、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症 易伤肺阴 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或痰中
15、带血等症 溫燥与凉燥的区别 l燥邪有温燥与凉燥之分l温燥:初秋有夏热之余气,燥邪与温热之气相结合侵犯人体,故病多温燥;l凉燥:深秋有近冬之寒气,燥邪与寒凉之气相结合侵犯人体,故病多凉燥。l温燥与凉燥的区别:温燥致病是燥而偏热象(温燥证) 凉燥致病是燥而偏寒象(凉燥证)。 溫燥与凉燥的区别表温 燥凉 燥时 间 初 秋 深 秋气 候 有夏热之余气,燥与热 相结合 有近冬之寒气,燥与寒凉相结合 证 候 燥而偏热象(温燥证) 燥而偏寒象(凉燥证) 古代文献论述l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燥胜则干。” l素问玄机原病式燥类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l医醇賸义秋燥曰:“燥者,干也,对湿言之也。立秋
16、以后,湿气去而燥气来。初秋尚热,则燥而热;深秋既凉,则燥而凉。” 6热(火)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 l炎热燔灼:热(火)为阳邪,其性炎热,甚则似火烧灼,故火热之邪有炎热燔灼的性质。(1) (1) 为实热证为实热证:如热邪致病,多见高热、面红、心烦、口渴、尿赤、脉洪等症。(2) (2) 症状多见于上部症状多见于上部:如火热之邪致病,出现发热、头昏、头痛、面红、目赤、咽喉红肿疼痛、口舌糜烂等症。(3) (3) 易伤津耗气易伤津耗气:热邪伤人,一方面耗灼津液,另一方面迫津外泄,故易伤津;气随津泄,热盛耗气,故易耗气。除高热等症状外,同时出现口渴喜饮、咽干唇焦、舌质红绛、小便短赤,以及体倦乏力少气等津伤气
17、虚的症状。(4) (4) 易生风易生风:火热之邪耗灼阴津,使筋脉失养,加之热盛阳亢,而导致肝风内动,出现高热、四肢抽搐、牙关紧闭、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等症。因热甚引起肝风,故称“热极生风”。(5) (5) 易动血:易动血:火热之邪侵入血分,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出现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发斑等症。(6) (6) 易扰心神易扰心神:火热之邪侵入营分,扰乱心神,出现高热、狂躁、神昏、谵语等。(7) (7) 易致肿疡易致肿疡:火热之邪入于血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而发为痈肿疮疡,局部见红、肿、热、痛、化脓等症。 热(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性质致病特点主 要 病 症炎热灼燔 实热证高热、面红、心烦、口渴、尿赤、脉洪等 症状多见于上部发热、头昏、头痛、面红、目赤、咽喉红肿疼痛、口舌糜烂等 易伤津耗气 口渴喜饮、咽干唇焦、舌质红绛、小便短赤,以及体倦乏力少气等 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数据中心的运维服务合同
- 2024年度LED广告屏防水防晒涂层施工合同
- 2024年度保险合同标的及保险条款
- 2024年教育培训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 2024年度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承包合同
- 2024年供应商加工保密协议书范本
- DB4117T 169.37-2023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规范 第37部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
- 2024年度股权投资框架协议
- 2024医疗设备生产与销售代理合同
- 2024年教育技术许可协议
-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技术标)
- 气液两相流-第3章-流型课件
- 腰椎JOA评分 表格
- 《审计学》(第三版)课后答案 段兴民
-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查房
- 国航机务系统(Ameco)工程师岗位校园招聘考试真题2022
- 2023年小学爱国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 教育学基础课件十二所高校
- 收养老人协议 老人寄养协议(3篇)
- JJF 1701.4-2019 测量用互感器型式评价大纲 第4部分:电流互感器
- 清华大学出版社机械制图习题集参考答案(课堂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