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概论13203_第1页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概论13203_第2页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概论13203_第3页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概论13203_第4页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概论1320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区域经济学 高洪深 著 孙久文 著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的界定的界定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和内容的限定内容的限定区域经济学的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发展历程-曾经是?曾经是?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是什么?是什么?现代区域经济学现代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及其主要理论体系及其主要理理论论体体系系流派流派现在是?现在是?l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l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l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l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的学科渊源及主要前沿问题l第五节 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主要流派;l第六节 建立新区域经济观;l一、 区位概念l二 、区域、经济区域、区域经济l三、 经济

2、区划l四、 区域开发l1、经济区位 所谓区位(location),即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的空间坐标。经济区位则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l2、区位单位 是指布局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体。l3、区位因素 是指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l1、区域l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是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相对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l区域的特征:l第一,地域性。区域是一个地域空间范畴,是某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是局部的概念。它指的是人类经济活动及其必须需的生产要素存在和运动所这依赖的“载体”地域空间。l第

3、二,独立性。区域是区内各经济利益主体经济上紧密联系,社会、文化趋于或融合为一体的地域空间。不仅区域内各利益主体具有独立性,就是任何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也有着较明显的功能差异或界面分割,各区域相对独立。l第三,开放性。 一个独立的区域并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它是在一国总体目标的指导下,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优化调整自身组织结构、发挥自己独特功能的单位。没有对外的开放性,就很难找准其生存的位置;失去总体目标的指导,就会走向无序、无度,陷于盲目、封闭、僵化和停滞之中。l2、经济区域 经济学中关于区域的概念迄今尚未有明确的定义。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E.M.Hoover)认为:“区域是基于描

4、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它可以按照内部的同质性或功能一体化原理划分。” 张敦富认为“区域经济学关于区域的概念可以表述为: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l 郝寿义、安虎森认为“区域,是指便于组织、计划、协调、控制经济活动而以整体加以考虑的,并考虑行政区划基础上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它具有组织区内经济活动和区外经济联系的能力,常由一个以上以高级循环占重要比重的中心城市、一定数量的中小城镇以及广大乡村地区所组成。” 孙久文、叶裕民认为“作为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各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

5、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这样的区域小至县、乡、村,大到省和国家,以及由若干国家共同开发的某些跨国界的区域,以如亚太地区、东北区、南极、太平洋等等。” 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在经济学中,区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l3、经济区域具有的特征和内涵: 第一、经济区域首先是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区域是一个地域空间的概念,是某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是局部的概念。它指的是人类经济活动及其必需的生产要素存在和运动所依赖的“载体”。 从空间角度研究经济现象,正是区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学科的根本所在。有了这个空间维度,我们才能考虑“何事在何地”的问题以及“为何”的问题。 第二、经济区域能够独立地

6、存在和发展 区域是区内各经济主体在经济上紧密联系,社会、文化趋于或融合为一体的地域空间,不仅区域内部经济主体具有独立性,而且任何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也有较为明显的功能差异或界面分割,各区域相对独立,具有能够组织和协调内部经济活动和区际经济联系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它不可能单独组成一个区域。第三、经济区域在更大范围的区域系统中担当某种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不同的区域所赋存的资源要素状况,如自然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科学技术、文化、以及发展水平是不同的。这种区内的同质性与区际间的差异性,表现为一种区际间的分工与专业化。这样,在不同区域之间以分工与专业化为基础结成密切的经济联系,这又构建了更

7、大范围的区域经济体系。3、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在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上,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国民经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区域经济是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区域经济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相对独立性和空间差异性。差异显出优势,优势形成特色。l(一)经济区划l经济区划是指在通过对全国或特定区域进行分区划片,阐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题,指出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企业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

8、科学论据。l(二)经济区划的目的l不同类型的经济区划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区划的目的也各和相同。l经济类型区划的目的是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某些特定问题而把经济特征相似的经济区划分出来,对它们采取有针对性、有差别的经济政策及其他方面的措施,消除其经济发展中的障碍,促使它们健康发展,并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相协调。一旦这些特定的问题得到解决,划定的这类经济区就不复存在。l部门经济区划的目的是为了合理进行经济部门内部的地域分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该经济部门的合理布局与发展。l综合经济区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遵循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建立彼此分工、相互补充且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经济空间体系,使各经济区成为国民经济

9、发展中有特殊功能、能够承担全国或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任务的经济系统,以及经济发展与管理的地域单元。l(三)经济区划的原则和依据l经济区划的原则和依据视研究对象的不同、经济区划的目的的不同而不同。但有其共性的原则和依据:l1、经济区内自然、经济、社会环境条件的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这是划分区域的一般原则。l2、突出地区优势,同时要与本地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相结合,即地区专业化生产与综合发展相协调,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l3、地区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相结合。l4、经济区的界限应尽可能与行政区界限一致。l5、同级综合经济区之间在地理范围上不宜重叠或交叉,各同级经济区地域范围的总和覆盖上一级经济区的国土总和。l(

10、四)经济区划的方法l根据经济区划的原则,对经济区的划分主要是确定其边界。对不同类型的经济区确定其边界的方法不尽相同。l1、经济类型区划分。主要是根据经济问题的特征选取相应的指标,然后按照不同地区在这些指标上的得分进行归类,并把特征相似且空间上相连的地区划分为一个经济类型区。如,在划分贫困区时,一般采用人均收入、失业率等作为指标。l2、部门经济区划分。部门经济区划分主要是考虑某个行业或几个行业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同时还要根据该行业在资源利用、生产或经营活动所涉及的主要空间范围,共同确定边界所在。l3、综合经济区划分。l(1)聚类分析法。这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根据分类对象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许多具

11、体不同的方法。在进行经济区划时,经常把系统聚类法和动态聚类法相结合,先将影响经济区划的各因素分成不同的层次,以最低的层次的因素聚类分析开始把这一层因素相同或相近的地区分为一类;然后逐次分析更上一层次,更加综合的因素,根据其异同的区域进行再聚类,直到因素系统的最上层次;l最后一次的分类结果便得出一级经济区,再根据对经济区域的详略程度的要求往下截取,得出若干层次的经济区划系统。初步方案出来后,还需要再根据经济区划工作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这种方法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理论和实践都较为成熟,国内运用相对较少。因为此方法难度较大,需要占据大量的资料。)l(2)地域分工分析法。这是一种根据劳动地域分工规律及各

12、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特征、采取自上而下的程序来划分经济区的分析方法。l(3)经济中心分析法。以城市为中心划分经济区是西方国家划分经济区的主要原则,因而,经济中心分析法也是经济区划的主要方法。在进行这一类区划划分时通常采用的办法是首先根据各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与影响范围确定一个全国多层次等级系统。然后以各大、中、小城市为中心,分别找出他们的腹地范围。这样,围绕层层城市等级系统就可以划出层层区域系统。 (1)区域开发)区域开发VS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开发区域开发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主体 有明确的开发主体;主观行为 许多主体不自觉地参与的客观过程 客体 未被利用的、或未被充分有效利用的资源

13、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时间时效性持续不断(2)区域开发)区域开发VS区域规划区域规划 区域开发区域开发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性质 由规划到实施的全过程 预测和设想 主体 政府、企业只能是政府l一、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l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的产生和发展仅有半个多世纪,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l1、酝酿阶段(20世纪20-50年代)。由于全球性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的冲击,西方许多国家区域经济问题变得十分突出。经济领域产生了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调节经济活动。这期间一些经济学者开始关注和探讨区域经济问题。50年代末,人们认识到市场力量的作用倾向于扩大而不是缩小地区间的差距。认为区

14、域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在同时发生作用,但极化效应的作用是支配一切的。极化效应的结果扩大了地区差距,因此,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加强国家干预。一些学者还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区域开发的理论与方法,为国家干预提供了工具,也为区域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l2、兴起阶段(6080年代)。l进入六七十年代 后,西方国家在战后的繁荣时期宣告结束,经济发展势头锐减。过去那种以为发达地区可以把自己的繁荣建立在别的地区的贫困之上的传统认识,已站不住脚。美国、法国等国家通过政府的干预,促进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调整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这一时期,通过实践开始对传统生产布局理论在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与布局上的局限性进行反思,进而比较系

15、统地研究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这一时期区域经济学发展表现为:l第一,借鉴古典区位论。把对象从单个企业最优区位上调整到以区域为基础的整体优化和长远利益上,建立起了有明确研究对象的区域经济学体系。古典区位论对区域经济学产生和发展具有先导性的贡献。区域经济学与古典区位论的区别主要表现为:l从研究方向看,古典区位论重点研究企业降本谋利的最优区位,区域经济学则重点研究国家区域内最优产业结构和区域合理分工;l从布局层次上,区位论属于微观范围,区域经济学更多的属于宏观范围;l从布局手段上,区位论依赖的是市场机制的作用,区域经济学则是在市场机制下,同时需要国家行政手段干预来实现;l研究方法上,区位论主要运用静

16、态、局部均衡的方法,区域经济学则应用了宏观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方法;l从产生结果上看,区位论可使个别企业或局布效率达到最高,但容易出现两极分化,而区域经济学可使区域间差距缩小,区际关系得到调整,整体利益尽可能最大化,但也制约一些企业或个别地区的发展。l第二,运用西方经济学最新成果。主要是凯恩斯开始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的宏观经济问题。l第三,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第三,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计算机、网络技术、系统理论等。l3、发展阶段(80年代后)。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出现了和平与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时期,世界经济呈现出区域化、集团化和一体化趋势,区域经济学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新的理论的创建与实

17、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这一时期区域经济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l二、中国区域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二、中国区域经济的理论与实践l纵观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和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l(一)改革开放前阶段l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建设内地为主的平稳发展阶段。l1、这一阶段以中央高度集权、计划行政管理、排斥市场机制为特征。对国民经济空间层面上的研究,由于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主要局限于生产力布局的理论和方法上,区域政策的的取向以平衡布局发展为目标,追求和维护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区域利益主体没有独立性,区域内部产业结构的配置以及区域间利益的协调、产业分工格局均由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地方政府

18、只是被动的执行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环节,区域经济利益往往被忽视,或置于次要地位。l2、积极效果。这一时期区域平衡发展的积极效果是:改变了旧中国生产力布局的严重畸形状况,推进了内地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内地自我发展能力。l3、出现的问题。这一时期的平衡政策也产生了一些问题:l超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在国民经济主要任务是发展而不是缩小空间差距时,过早提出和实施了区域平衡发展战略,实际是反而使区域差距扩大了。l区域平衡发展的指导原则之一是为国防安全服务,而不是消除贫困,尤其是在“三线建设”时期,这一原则被推向极致,造成巨大的损失。l强调区域自成体系,导致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化,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

19、的经济结构,丧失了区域分工效益。l思想方法片面化、教条化、无条件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关系决定论、前苏联理论方法为上、经典作家理论绝对化、教条化等,使区域经济陷入僵化、缺乏活力的境地,抑制了它对实践应有的指导作用。l(二)改革开放后的阶段:梯度推移的不平衡发展阶段l这一阶段是在发挥市场经济作用下发展沿海地区为主的梯度推移的不平衡发展阶段。l1、区域经济发展与研究的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l这一阶段,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区域经济发展与研究的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l国家对宏观经济的管理由直接控制转向间接控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l地方经济主体得到确立,其地位与作用

20、逐步加强,由于财政、税收、计划、投资体制的深化改革和地方调控权的扩大,地方政府的责任和利益进一步强化。l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由速度型、粗放型向效益型和集约型转变,传统的“均衡”布局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代之以“效率”为目标的布局原则和政策导向。l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重点对沿海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结果使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基础雄厚和沿海地区得到高速发展。l2、成就。这一时期区域不平衡梯度推移政策实施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l使中国经济建设的重心大规模东移,又一次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力布局。l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层次上出现了由20世纪80年代沿海向内地梯度推进格局转变为90 年代的全方位开放与

21、发展的新局面;l投资主体多元化、布局机制复杂化,新的分配主体和利益分配机制开始形成。l新兴工业地区和经济增长极发展迅速。l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迅猛发展。l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取得长足发展,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l人民生活水平增长较快,翻两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l总之。区域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过去那种单一的产业经济增长机制被打破,代之以区域经济为主体的新国民经济增长机制。l3、矛盾与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和不容忽视的矛盾与问题:l区域经济不平衡不断加剧,区域差距进一步拉大,经济重心更加偏向东南沿海。l扩权后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诸侯经济盛

22、行,出现地区封锁、市场分割和行政性垄断等现象,严重阻碍了区域分工与协作关系的发展。l由于缺乏明确的区域产业政策的指导,区域分工模糊,各地纷纷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缺乏规模经济。l老工业基地相对萎缩,资源配置效率不高。l区域倾斜政策与区域产业倾斜政策没能有机配合,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和生产力布局不合理。l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时会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惟书”与“惟上”的倾向,不顾“区情”,照搬“本本”或“指示”;二是“惟左”与“惟右”的倾向,就是脱离“区情”照搬左邻右舍的发展模式。l(三)不平衡协调发展阶段l进入90年代末,中央调整区域发展政策,开始重视西部地区的发展,

23、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一时期比较强调东西部的协调发展,可谓不平衡协调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学也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l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评价及发展方向l1、评价。中国区域经济学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在许多方面有待发展和完善。总体说来,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l开拓创新性研究不足,引进国外理论较多;l应用性、实用性研究不足,释义性、规范性研究较多;l微观领域研究不足,宏观领域研究较多;l定量研究不足,定性研究偏多。l但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学在两个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l第一,是积极参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在回答并逐步解决着现实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的同时,

24、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指导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l第二,积极引进国外的区域经济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大大推进了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工具和新手段。l2、发展方向。经过对过去的反思,区域经济学正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许多经济学家正在尝试一些新的领域:主要有: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动因和因素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及演变分析;区域市场发育研究;区域协调发展研究;区域关系与地方行为研究;区域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研究;区域开放研究;区域经济学与相关学科关系研究。l一、区域经济学赖以存在的基础l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或理论,与其他任何一个学科一样

25、,其产生和发展有其赖以存在的逻辑前提和客观基础。l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资源禀赋差异)。自然禀赋的差异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它们是区域经济学的灵魂与活力所在,是区域经济分异的前提,也是区域经济多样性、互补性和区域分工的基础。l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集聚经济)。自然条件的差异是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客观因素,然而,区域经济差异更为根本的因素是人为因素,这就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表现为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它是由经济本身的趋利性和节约导致的。一个企业生产规模在一定限度内增大,一般可收到节省单位产品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好处,这就是企业的规模

26、经济。若干企业集中于一点,能为各方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这就是集聚经济。l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使得各生产要素和经济单位集结在一定空间上,形成极化点或经济增长极,在极化效应作用下,不断状大、强化,从而形成以城市为极化中心的区域经济。l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转移成本)。有空间就有距离,就会发生位移,要克服空间距离就要支付转移成本。虽然现代科技和交通、通讯业的发展,已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空间距离以人的活动的限制越来越小,但只要距离存在,经济活动就要支付转移成本,就要占用时间。这使得经济活动只能局限于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l二、研究对象l1、中外学者关于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表述l有的从经济学

27、出发,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围的经济学;l有的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界定,认为区域经济学是研究为人们所忽视的经济空间秩序、研究稀有资源的地理分布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的地域组织规律,区域经济学即空间经济学;l有的从区域内外两个层次加以界定,认为区域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在资源不均匀分配且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世界中,各个地区的差异以及地区间的关系的科学;l有的从宏观上和政策实用层面上进行界定。l2、界定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须遵循的原则原则:l第一、高度抽象的科学内涵。要求对本学科在复杂、纷繁的社会经济生活中进行的各种实践活动作出合乎实际和逻辑的科学概括。首先,把区

28、域和经济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加以考察;其次,把区域作为有机整体来考虑、来认识,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相互作用又相互统一,构成区域经济学最核心的内容。再次,把区域和经济的相互作用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划分了与其他学科的界线。l第二、简洁、明了、准确的概括。l第三、容易理解、易于接受,便于记忆和使用。l三、研究内容三、研究内容l区域经济学是把区域和经济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考察,分析其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l区域经济学既揭示区域经济总体运行趋势规律,又探讨区域各组成部分、各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变化规律;既研究在国家宏观经济体系中区域经济的地位与功能的变动规律,也研究区域之间的分工协作及区

29、域内部经济结构与变动规律;既研究各经济因素在不同区域的组合规律,也研究不同区域条件对经济因素的作用与效率规律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l研究区域经济演变规律,尤其是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变化规律。l研究在国家范围内建立多层次经济区域体系、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体经济效益最佳的途径。l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区域政策和效应规律。l研究区际经济关系发展变动规律,主要包括区际间的均衡与国民经济总效率的关系、区际分工与经济技术合作、区际差异与区际关系的调整。l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相关学科成果,完善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和开拓区域经济

30、研究领域。l引进国外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丰富我国的区域经济学。l四、研究任务四、研究任务l区域经济学的根本任务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l1、深入开发理论研究。只有不断地把区域经济的的经验及时总结、梳理、升华,上升到理论,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完善、充实、提高,才能把这门学科推向新的高度。l2、积极参加经济实践,推动现代化进程。l一、区域经济学的学科渊源 区域经济是介于宏观与围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区域经济学科的特点,首先应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为依托,并侧重于地域空间中社会、人文、地理特别是经济发展等状况,所以其研究不可能脱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其次,区域经济学作为对经济问题的研究,终究脱离不了一

31、般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大体框架。决定了其研究必须运用一般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再次,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中观层次的各个方面,乃至一定程度的宏微观层面的问题,这使它必须吸收产业经济学、规划学、金融学、贸易学、人力资源学等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区域经济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边缘学科。l与区域经济学相关的学科主要有:l1、生产力布局学,它是研究社会物质生产部门空间分布的的发展变化及其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如何进行优化组合的科学。生产力布局学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手段,丰富了区域经济学的内容;而区域经济学的进展,同样也为生产力布局学开创了新的领域。l2、生产力经济学,它是以生产力本身的发展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区域经济研究的生产力布局与生产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存在交叉。然而,两者着眼点不同,生产力经济学是联系生产关系专门研究生产力运动规律的理论经济学;而区域经济学则是从区域发展角度,研究生产力空间运行规律,通常涉及具体方法、具体政策与措施的研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经济学。l3、环境科学,它主要研究环境变化规律,与自然地理空间有密切关系.l4、部门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各个经济部门的经济发展规律。从部门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着手。l5、经济地理学 研究地区经济布局的差异和特征,及其形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