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_第1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_第2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_第3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_第4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第四中学 赵凤一、教材分析:课文是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全文的思路都

2、很清晰易懂,至于政治背景,学生明了即可,无需多讲,学习本文主要进行散文欣赏,着重赏析托物言志的写法。二、学生分析:学生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已初步养成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初三学生已阅读了荔枝蜜,对托物言志的写法有所了解。据调查,学生对文中白杨树的形象、气质较感兴趣,对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进一步探究、运用的兴趣。三、设计理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优美,感情强烈的散文,因此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

3、学习方式,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因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主动提问,带着问题进课堂,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与交流。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情感,通过范例,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上同化或渗化。学习需要自主建构,自主建构需要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充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的能力。首先用多媒体向同学展示白杨树的直观形象,配合课文朗诵,刺激学生视觉和听觉器官,激情导趣,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的动机。再从网上下载某种植物的形象,引发学生的联想力,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自觉、主动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四、教学设想 本文

4、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流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理解象征、反诘、间隔反复的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 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法感受白杨树的外形。2、以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重点与难点1、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2理解象征、反诘、间隔反复的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 教学准备借助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5、一、导入新课:1、最喜欢哪种树?为什么?(屏幕展示课题)2、屏幕展示:作家作品。 作者茅盾,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茅盾"是1928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 茅盾同志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著名的短篇小说有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等。二、探究文本。 (一)整体感知。(讨论探究以下问题)屏幕展示: 1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 因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有 "不平凡"的外形,"不平凡" 的气质。(第5节)2、作者为什么要礼赞白杨树?"礼赞":&qu

6、ot;礼",敬礼,致敬。赞,赞美。礼赞,崇敬与赞美。以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实际是:以崇敬的心情赞美农民、哨兵、精神。3、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象征或托物言志)4、简介写作背景。(解释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一含蓄的写法。) (二)局部探究:学习第5-7节,讨论以下问题(屏幕展示):(先以各种形式朗读本段。)第5节:白杨树的外形是怎样的?从哪几个方面写它的外形?它的内在气质是怎样的?第7节: 文章用了什么句式来揭示这一象征意义? 运用了由四个反问句式组成的排比句。难道-只觉得-树?难道-就不想到-北方的农民?难道-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哨兵?难道-不更远一点想到-精神和意志?你能把这些句子改成陈述句吗?(这一问,着重让学生体会反问句语气强的特点。)你能调换它们之间的顺序吗?(这一问,着重让学生体会这组句式语气由弱到强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