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义齿排列流程及注意事项_第1页
全口义齿排列流程及注意事项_第2页
全口义齿排列流程及注意事项_第3页
全口义齿排列流程及注意事项_第4页
全口义齿排列流程及注意事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口义齿排列流程及注全口义齿排列流程及注意事项意事项第一页,共52页。取取 印印 模模 到到 上上 牙合牙合 架架 出出 现现 的的 问问 题题 及及 解解 决决 方法方法第二页,共52页。取印模取印模出现问题:出现问题:产生气泡产生气泡 模型质量差模型质量差分析原因:分析原因:水粉比例不当水粉比例不当 调拌速度、方向不正确调拌速度、方向不正确 震荡不均匀震荡不均匀解决方法:解决方法:适宜的水粉比例适宜的水粉比例(硬石膏水粉比为硬石膏水粉比为1:3)调拌时速度均匀,方向一致调拌时速度均匀,方向一致震荡均匀充分震荡均匀充分第三页,共52页。测量模型高度测量模型高度出现问题:数据测量不准确出现问题

2、:数据测量不准确分析原因:分析原因:测量时有测量时有“飞边飞边”干扰干扰游标卡尺使用不当游标卡尺使用不当解决方法:解决方法:用雕刻刀去除飞边后再测量用雕刻刀去除飞边后再测量正确使用游标卡尺正确使用游标卡尺第四页,共52页。画线画线(牙槽嵴顶线、模型中线、基托边缘线、磨牙后(牙槽嵴顶线、模型中线、基托边缘线、磨牙后垫中点线)垫中点线)出现问题:出现问题:牙槽嵴顶线不在牙槽嵴顶牙槽嵴顶线不在牙槽嵴顶上上所有线的连线未延伸至模型边缘所有线的连线未延伸至模型边缘分析原因:定点错误(第一前磨牙位置确定不当)分析原因:定点错误(第一前磨牙位置确定不当)解决方法:解决方法:准确定位第一前磨牙的位置准确定位第

3、一前磨牙的位置所有连线延伸至模型边缘所有连线延伸至模型边缘第五页,共52页。涂分离剂涂分离剂出现问题:基托厚度不准确出现问题:基托厚度不准确分析原因:分离剂涂布不均匀,过后或过薄,直至影响分析原因:分离剂涂布不均匀,过后或过薄,直至影响 基托厚度基托厚度解决方法:均匀涂布分离剂,量适中解决方法:均匀涂布分离剂,量适中第六页,共52页。做基托做基托出现问题:出现问题:基托边缘不密合基托边缘不密合 基托与模型不密合基托与模型不密合分析原因:蜡片未烫软、压实分析原因:蜡片未烫软、压实解决方法:烫软蜡片,充分压实。从模型内侧向两侧边解决方法:烫软蜡片,充分压实。从模型内侧向两侧边缘加压缘加压第七页,共

4、52页。做蜡堤做蜡堤出现问题:出现问题:蜡堤出现分层蜡堤出现分层 弧度不正确弧度不正确 蜡堤表面不平整蜡堤表面不平整 蜡蜡堤尺寸及与牙合平面角度有误堤尺寸及与牙合平面角度有误原因:原因:卷蜡时未压实卷蜡时未压实 蜡堤未准确放在牙槽嵴顶上蜡堤未准确放在牙槽嵴顶上 压玻璃板时用力不均压玻璃板时用力不均 未准确测量蜡堤尺寸及未准确测量蜡堤尺寸及角度角度解决方法:解决方法:卷蜡时压实蜡片卷蜡时压实蜡片 均匀用力压玻璃板均匀用力压玻璃板 准确测量蜡堤高度及宽度(上颌中线处高准确测量蜡堤高度及宽度(上颌中线处高11cm,上颌结节处高上颌结节处高8cm,下颌中线处高,下颌中线处高10cm) 正确修整蜡堤角度

5、(上颌与牙合平面角度成正确修整蜡堤角度(上颌与牙合平面角度成85,下颌与,下颌与 牙合平面角度成牙合平面角度成80以及上下牙合蜡中点以及上下牙合蜡中点前缘不要超过黏前缘不要超过黏 膜反折线)膜反折线)第八页,共52页。做分离复位板做分离复位板出现问题:出现问题:铁片位置放置不正确或未放铁片铁片位置放置不正确或未放铁片 胶带边缘未压紧胶带边缘未压紧 复位板厚度过厚或过薄复位板厚度过厚或过薄 未打倒凹未打倒凹 取时复位板折断取时复位板折断原因:原因: 复位板未清理干净复位板未清理干净 复位板过薄或取时没有着力点复位板过薄或取时没有着力点 取复位板过早取复位板过早 解决方法:解决方法:灌注模型前清理

6、干净复位板及正确放置铁片灌注模型前清理干净复位板及正确放置铁片 确定好复位板厚度(尖部以上确定好复位板厚度(尖部以上35mm) 等石膏完全凝固后再取复位板并在取前确定一个等石膏完全凝固后再取复位板并在取前确定一个着力点着力点 第九页,共52页。上上 牙合牙合 架架 出现的问题:出现的问题:切导针浮起切导针浮起 出现反牙合出现反牙合 上颌模型不在牙合平面板的正确位置上颌模型不在牙合平面板的正确位置原因:原因:复位板与模型未完全湿润复位板与模型未完全湿润 粘固的石膏未完全凝固就移开重物粘固的石膏未完全凝固就移开重物 模型或复位板过厚,使切导针和切导盘无接触模型或复位板过厚,使切导针和切导盘无接触

7、颠倒上下牙合颠倒上下牙合 模型中线与颌平面中线不对正模型中线与颌平面中线不对正,压牙合架时左右移动压牙合架时左右移动牙合托牙合托 用来粘固的石膏调的过厚使操作时间过短用来粘固的石膏调的过厚使操作时间过短第十页,共52页。解决方法:解决方法:完全湿润复位版与牙合托完全湿润复位版与牙合托 等凝固石膏完全凝固后再重物等凝固石膏完全凝固后再重物 制作适宜厚度的复位板和模型制作适宜厚度的复位板和模型 将牙合架倒置上下颌模型将牙合架倒置上下颌模型 上牙合架前将置于牙正确位置上牙合架前将置于牙正确位置 垂直下压牙合架使牙合托稳定垂直下压牙合架使牙合托稳定 调伴适宜厚度的石膏调伴适宜厚度的石膏第十一页,共52

8、页。上上 牙合牙合 架架 流流 程程第十二页,共52页。第十三页,共52页。第十四页,共52页。第十五页,共52页。第十六页,共52页。第十七页,共52页。排牙?排牙?第十八页,共52页。排牙前的准备:排牙前的准备:l1.上上 牙合牙合 架检查架检查l2.分清上下颌人工牙、左右人工牙分清上下颌人工牙、左右人工牙l3.勾勒出中线,牙槽嵴顶线勾勒出中线,牙槽嵴顶线第十九页,共52页。上前牙排列注意事项上前牙排列注意事项l1.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与中切牙的近中邻接点与 牙合牙合 堤中线相一致,同时与堤中线相一致,同时与 牙合牙合 平面板上的平面板上的“+”相吻合。相吻合。l2.牙弓弧度与牙弓弧度与 牙

9、合牙合 堤弧度一致。堤弧度一致。l3.切导针复位(与切导盘相接触),避免上浮。切导针复位(与切导盘相接触),避免上浮。l4.左右对称。左右对称。l5.精确位置要求:详见精确位置要求:详见P43 表表5-1第二十页,共52页。中、侧切牙的排列中、侧切牙的排列第二十一页,共52页。尖牙的排列尖牙的排列第二十二页,共52页。前牙排列完成前牙排列完成第二十三页,共52页。下前牙排列注意事项下前牙排列注意事项l1.首先标出人工牙切缘首先标出人工牙切缘1mm处。处。l2.切除切除 牙合牙合 堤前缘堤前缘2mm并衔接。并衔接。l3.形成浅覆形成浅覆 牙合牙合 、浅覆盖(上下牙不接触)。、浅覆盖(上下牙不接触

10、)。l4.打开正中锁,检查打开正中锁,检查 牙合牙合 干扰。干扰。l5.牙弓弧度与牙弓弧度与 牙合牙合 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对称。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对称。l6.精确位置要求:详见精确位置要求:详见P43 表表5-1第二十四页,共52页。下前牙的排列图示下前牙的排列图示第二十五页,共52页。上后牙排列注意事项上后牙排列注意事项l1.上后牙舌尖对准下颌牙槽嵴顶线。上后牙舌尖对准下颌牙槽嵴顶线。l2.注意第一磨牙的扭转度。注意第一磨牙的扭转度。l3.从从 牙合牙合 面观:面观:4、5、6中央窝连线在一直线上,中央窝连线在一直线上,6、7中央沟在一直线上(交点在中央沟在一直线上(交点在6的中央窝)。

11、从颊面的中央窝)。从颊面观观:4、5颊轴嵴与颊轴嵴与6的近颊轴嵴在意直线上,的近颊轴嵴在意直线上,6的远颊轴的远颊轴嵴与嵴与7的颊轴嵴在意直线上。的颊轴嵴在意直线上。l4.上颌上颌3、4中间留有适当空间。中间留有适当空间。l5.牙弓弧度与牙弓弧度与 牙合牙合 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对称。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对称。l6.边缘嵴不能形成台阶。边缘嵴不能形成台阶。l7.达到横达到横 牙合牙合 、纵、纵 牙合牙合 曲线的要求。曲线的要求。l8.4、5颊舌尖连线与颊舌尖连线与6、7的近颊舌尖连线近似平行。的近颊舌尖连线近似平行。l9.精确位置要求:详见精确位置要求:详见P45第二十六页,共52页。第二十七

12、页,共52页。第二十八页,共52页。下后牙排列注意事项下后牙排列注意事项l1.尖窝锁结关系(颊舌侧咬合关系均良好)尖窝锁结关系(颊舌侧咬合关系均良好)l2.颊侧突度协调颊侧突度协调l3.中央沟的连线协调中央沟的连线协调l4.边缘嵴高度协调,避免形成阶梯边缘嵴高度协调,避免形成阶梯l5.先排下先排下6l6.牙弓弧度与牙弓弧度与 牙合牙合 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对称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对称l7.达到横达到横 牙合牙合 、纵、纵 牙合牙合 曲线的要求曲线的要求第二十九页,共52页。第三十页,共52页。容易犯错的地方容易犯错的地方l1.若发现上颌牙偏高于若发现上颌牙偏高于 牙合牙合 平面,下颌牙偏低于平

13、面,下颌牙偏低于 牙合牙合 平面,须将牙取下并继续加蜡切忌不可用蜡平面,须将牙取下并继续加蜡切忌不可用蜡刀直接挑、拨,避免蜡收缩变形刀直接挑、拨,避免蜡收缩变形l2.每颗牙烫牢固每颗牙烫牢固l3.避免切导针上浮避免切导针上浮l4.牙弓弧度与牙弓弧度与 牙合牙合 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对称堤弧度相一致,并左右对称第三十一页,共52页。调前伸、侧方平衡调前伸、侧方平衡 牙合牙合 ?第三十二页,共52页。l一、前伸平衡一、前伸平衡 牙合的调整牙合的调整【调纵【调纵 牙合牙合 曲线】曲线】:l (1)、上下前牙有接触后牙不接触:通常是由于)、上下前牙有接触后牙不接触:通常是由于前牙排列覆牙合深,切导斜度

14、大而后牙补偿曲线太前牙排列覆牙合深,切导斜度大而后牙补偿曲线太小等原因造成的。调整方法:小等原因造成的。调整方法:加大补偿曲线曲度,加大补偿曲线曲度,即增加牙尖工作斜面斜度;即增加牙尖工作斜面斜度;在不影响美观和功能在不影响美观和功能的前提下,可略降低下前牙并将切缘向唇侧倾斜,的前提下,可略降低下前牙并将切缘向唇侧倾斜,减小前牙覆牙合;减小前牙覆牙合;正中牙合时保持紧密接触,磨正中牙合时保持紧密接触,磨改个别阻挡的牙尖。改个别阻挡的牙尖。 第三十三页,共52页。l (2)上下前牙无接触后牙接触:这说明前牙覆牙合过)上下前牙无接触后牙接触:这说明前牙覆牙合过浅后牙补偿曲线曲度过大,调整时先采取减

15、小补偿曲线浅后牙补偿曲线曲度过大,调整时先采取减小补偿曲线曲度的方法,必要时在不超出正常覆牙合范围的情况下,曲度的方法,必要时在不超出正常覆牙合范围的情况下,可升高下前牙。加大前牙覆牙合。可升高下前牙。加大前牙覆牙合。第三十四页,共52页。图示:图示:第三十五页,共52页。l二、侧向平衡二、侧向平衡 牙合的调整:牙合的调整:【调横【调横 牙合牙合 曲线】曲线】l(1) 、工作侧早接触而平衡侧无接触时的调整,、工作侧早接触而平衡侧无接触时的调整,主要是通过加大横主要是通过加大横 牙合牙合 曲线的方法来调整。即加大曲线的方法来调整。即加大平衡侧上后牙平衡侧上后牙 牙合牙合 端的颊向倾斜,相对的下后

16、牙则端的颊向倾斜,相对的下后牙则加大加大 牙合牙合 端的舌向倾向。端的舌向倾向。l(2)、平衡侧早接触而工作侧无接触时的调整,)、平衡侧早接触而工作侧无接触时的调整,可用减小横可用减小横 牙合牙合 曲线的方法。一般不宜磨改平衡曲线的方法。一般不宜磨改平衡侧牙尖。侧牙尖。第三十六页,共52页。图示:图示:加大横加大横 牙合牙合 曲线曲线第三十七页,共52页。加蜡的注意事项加蜡的注意事项1:蜡的位置:主要加在基托的边:蜡的位置:主要加在基托的边 缘和牙颈部。缘和牙颈部。2:基托的厚度:一般为:基托的厚度:一般为2mm,边缘为边缘为 2.5-3mm。3:缓冲区基托可适当加厚,以备缓冲:缓冲区基托可适

17、当加厚,以备缓冲 时留有余地。时留有余地。4:蜡要烫光滑,大体上形成凹面。:蜡要烫光滑,大体上形成凹面。第三十八页,共52页。蜡型修整蜡型修整n形成凹面形成凹面n形成凹面时要注意不形成凹面时要注意不能把蜡去除的太多,能把蜡去除的太多,要靠边缘的蜡来衬托要靠边缘的蜡来衬托出凹面出凹面n凹面在上中凹面在上中1/3处处第三十九页,共52页。n画牙颈线,画牙颈线,60度切度切割。割。n牙颈线最低点多在中牙颈线最低点多在中线偏远中处。线偏远中处。n修整龈缘。修整龈缘。n龈乳突处要适当凹陷,龈乳突处要适当凹陷,形成外展隙。形成外展隙。第四十页,共52页。n画牙根线画牙根线n在压根和牙颈线之间在压根和牙颈线

18、之间的蜡要去除。的蜡要去除。第四十一页,共52页。n牙根偏远中牙根偏远中第四十二页,共52页。n牙根与牙根之间要过牙根与牙根之间要过度自然。度自然。第四十三页,共52页。n1,3,6的牙根要凸的牙根要凸起尤其是起尤其是3.n这些凸起比实际牙根这些凸起比实际牙根短,前牙最多与人工短,前牙最多与人工牙一样,后牙更短。牙一样,后牙更短。第四十四页,共52页。n牙根长度要适中。牙根长度要适中。n3的牙根最长。的牙根最长。第四十五页,共52页。n系带要完全露出来,系带要完全露出来,做成切迹。做成切迹。第四十六页,共52页。n此处要过度自然。此处要过度自然。n修正光滑。修正光滑。第四十七页,共52页。修整龈沟修整龈沟n龈沟要做成凹陷,此龈沟要做成凹陷,此处是食物的排溢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