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通信电子线路分析基础_第1页
第2章通信电子线路分析基础_第2页
第2章通信电子线路分析基础_第3页
第2章通信电子线路分析基础_第4页
第2章通信电子线路分析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第2章章 通信电子线路分析基础通信电子线路分析基础u选频网络u串联谐振回路u并联谐振回路u串并联阻抗变换与回路抽头阻抗变换u耦合谐振回路u非线性电路分析基础u基本概念与非线性元件u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u非线性电路的应用1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1.掌握谐振回路的基本原理、特性和性能指标掌握谐振回路的基本原理、特性和性能指标2.2.掌握设计谐振回路的基本方法掌握设计谐振回路的基本方法3.3.掌握两种阻抗变换的原理与方法掌握两种阻抗变换的原理与方法4.4.掌握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掌握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22.1 2.1 选频网络选频网络一、选频的基本概念:所谓选频就是选出需要的频率分量和滤除不需要的

2、频率分量。二、分类单振荡回路耦合振荡回路选频网络振荡电路(由L、C组成)各种滤波器LC集中滤波器石英晶体滤波器陶瓷滤波器声表面波滤波器3u 滤波器: 用于集成电路中,其优点主要有1. 有利于微型化;2. 稳定性好(由于它仅接在放大器的某一级,晶体管的影响小)3. 电性能好,品质因数好,接在低电平级,使噪声和干扰受到大幅度的衰减;4. 便于大量生产。u谐振回路:主要用于放大器、振荡器、调制解调器、混频器等电路中,优点是能匹配负载、放大电流或电压42.1.1 串联谐振回路串联谐振回路 由电感线圈和电容组成的单个振荡回路在谐振频率和谐振频率附近工作时称为串联或并联谐振回路。 串联振荡回路:由信号源与

3、电容、电感串联构成的振荡回路。一、阻抗2222)C1L(RXRZ1LXCarctgarctgRRLC21fLC10C1LX0X0000令jXRCLjRCjLjRZ11时,称回路发生谐振,此时回路的电流最大,则有谐振角频率谐振频率5当当 0 0,x x 0 0呈感性,电流滞后电压,呈感性,电流滞后电压, i i 0 0当当 0 0,x x0 0 0当当 = = 0 0 , |z| = R |z| = R , x x = 0 = 0达到串联谐振,达到串联谐振, i i =0=0当回路谐振时的感抗或容抗,称之为特性阻抗。用当回路谐振时的感抗或容抗,称之为特性阻抗。用 表示表示x容性x=LO感性L1C

4、01CzR0 z 0 O 2 2 2 CLC1LXX00CL002.1.1 串联谐振回路串联谐振回路6二、谐振频率二、谐振频率三、品质因数(三、品质因数(Q Q)LC10谐振角频率:LCf210谐振频率:CLRCRRLRQ1100品质因数分为空载时品质因数Q0和有负载时品质因数QL ,在本例中表示的是Q0。谐振时,电感、电容两端的电压相等,且都等于0000QVRVIVVssCL72.1.1 串联谐振回路串联谐振回路四、广义失谐系数四、广义失谐系数 : 广义失谐是表示回路失谐大小的量,其定义为: 有了 的定义,回路的阻抗可以表示为: RCLRX1对上式进行变换,找出广义失谐与品质因数、频偏之间的

5、关系000000111QLCRLCLR000002020)(QQ当失谐不大时,即 ;令 , 则上式可以等效为00000022ffQQ)1 (jRZ82.1.1 串联谐振回路串联谐振回路五、谐振曲线五、谐振曲线 串联谐振回路中电流幅值与外加电动势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谐振曲线。可用N(f) 表示谐振曲线的函数。N(f) 定义为失谐时回路电流幅度与谐振时回路电流幅度之比,即: N(f)ff0Q1Q2Q1 Q22011)1 ()(jRRZRIIfNRVZVss Q值不同即损耗R不同时,对曲线有很大影响,Q值大曲线尖锐,选择性好,Q值小曲线钝,通带宽。92.1.1 串联谐振回路串联谐振回路六、通频带

6、当回路外加电压的幅值不变时,改变频率使回路电流当回路外加电压的幅值不变时,改变频率使回路电流 I I 下降到下降到I Io o 的的 时时所对应的频率范围称为谐振回路的通频带,用所对应的频率范围称为谐振回路的通频带,用B B 表示:表示: 根据根据 得得 根据通频带根据通频带B B的定义可得的定义可得 1270127022fffBB.或 N(f ) (f) 0 (f0) Q1 Q2 Q1 Q2 N(f)= 0II 1 2 21 1 2 210022ffQQ)/(207 . 07 . 0sradQB)(207 . 07 . 0HzQff0)(IIfN2111)(27 . 0fN17 . 0)()

7、/(00HzQfsradQB102.1.1 串联谐振回路串联谐振回路七、矩形系数 矩形系数是指矩形系数是指N(f)N(f)的值降到的值降到0.10.1时对应的带宽与通频带之间的比值,是衡量谐时对应的带宽与通频带之间的比值,是衡量谐振回路选频性能的重要指标。振回路选频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 ,所以只需求出,所以只需求出所以矩形系数为:所以矩形系数为:1 . 0K7 . 01 . 01 . 0BBKQfB07 . 01 . 0B10111)(21 . 001 . 01 . 0fNQfBQfB01 . 01 . 09999991 . 0K112.1.1 串联谐振回路串联

8、谐振回路八、相频特性曲线: 相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指回路电流的相角指回路电流的相角 随频率随频率 变化的曲线。变化的曲线。 所以上式的相位为:所以上式的相位为:回路电流的相频特性曲线如右图所示。回路电流的相频特性曲线如右图所示。回路电流的相角是与外加电压相比较而言的。回路电流的相角是与外加电压相比较而言的。当当 时,则有时,则有 , ,回路呈容性,表示回路电流相位超前电源电压,回路呈容性,表示回路电流相位超前电源电压当当 时,则有时,则有 , ,回路呈感性,表示回路电流相位滞后电源电压,回路呈感性,表示回路电流相位滞后电源电压当当 时,则有时,则有 , ,回路谐振,表示回路电流相位同步电源电

9、压,回路谐振,表示回路电流相位同步电源电压Q Q值不同时,相频特性曲线的陡峭程度不同,值不同时,相频特性曲线的陡峭程度不同,Q Q1 1 Q Q2 2 022Q1Q2jjRRZRIIRVZVss11)1 (0arctan000000000122.1.1 串联谐振回路串联谐振回路九、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串联谐振回路的影响九、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串联谐振回路的影响结论:串联谐振回路通常适用于信号源内阻Rs很小 (恒压源)和负载电阻RL也不大的情况。Rs+CVsRLLR 通常把没有接入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时回路本身的Q值叫做无载Q(空载Q值),用 表示:把接入信号源内阻和负载电阻时回路的Q值叫做有载Q值

10、,用QL表示: 其中R为回路本身的损耗,RS为信号源内阻,RL为负载 0QCRRLQ0001)(100LsLsLRRRCRRRLQ132.1.1 串联谐振回路串联谐振回路对于信号源内阻和负载比较大的情况,宜采用并联谐振回路。结构:电感线圈、电容C、外加信号源相互并联的振荡回路。如图所示:其中由于外加信号源内阻很大,为了分析方便采用恒流源。一、导纳Is1/GCLIsCL+RVopRjBgLCjgLjCjRYppp)1(11其中 为电导, 为电纳。ppRg1pYpgBBgYarctan22LCB1142.1.2 并联谐振回路并联谐振回路二、谐振频率:二、谐振频率:并联谐振回路谐振条件:B=0,即:

11、 或当 时,B0, ,回路呈容性当 时,BQ1 2011)1 (1)(jVVfN0)(VVfN0182.1.2 并联谐振回路并联谐振回路六、通频带:六、通频带: 当回路端电压下降到最大值的 时所对应的频率范围称为通频带。 211270127022fffBB.或 N(f ) (f) 0 (f0) Q1 Q2 Q1 Q2 N(f)= 0II 1 2 21 1 2 0022ffQQ)/(207 . 07 . 0sradQB)(207 . 07 . 0HzQff0)(IIfN2111)(27 . 0fN17 . 0)()/(00HzQfsradQB1192.1.2 并联谐振回路并联谐振回路七、矩形系数

12、七、矩形系数 矩形系数是指矩形系数是指N(f)N(f)的值降到的值降到0.10.1时对应的带宽与通频带之间的比值,是衡量谐时对应的带宽与通频带之间的比值,是衡量谐振回路选频性能的重要指标。振回路选频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 ,所以只需求出,所以只需求出所以矩形系数为:所以矩形系数为:1 . 0K7 . 01 . 01 . 0BBKQfB07 . 01 . 0B10111)(21 . 001 . 01 . 0fNQfBQfB01 . 01 . 09999991 . 0K202.1.2 并联谐振回路并联谐振回路八、相频特性:八、相频特性: u, zp22 串联电路里 是

13、指回路电流与信号源电压的相角差;而并联电路里 是指回路端电压对信号源电流 Is的相角差。相频曲线如右图所示。 )1 ()1 (1)1 (0jVjgIjgIYIVpspss从前面的分析可知:所以,并联回路的相频特性为:arctan0212.1.2 并联谐振回路并联谐振回路九、信号源内阻和负载对并联谐振回路的影响九、信号源内阻和负载对并联谐振回路的影响IsCLRsRpRLppgCLgQ0001我们已知空载时品质因数为:如右图所示,考虑了电源内阻 和负载 时,回路有载时品质因数为:sRLR)()(100LspLspLgggCgggLQ其中LLSsppRgRgRg1,1,1由此可以发现, ,并可以得到

14、0QQLLpSppLpsRRRRggggLsppLggggQQ11110222.1.2 并联谐振回路并联谐振回路串联、并联谐振回路参数比较串联、并联谐振回路参数比较)1 (jRZ)1 (jgYp)()/(00HzQfsradQB)()/(00HzQfsradQBppgCLgQ0001CRRLQ0001)1(100LCggBpp)1(100CLRRX211)(fN211)(fNLCfLC21,100LCfLC21,100991 . 0K991 . 0KarctanarctanLsppLggggQQ0LsLRRRRQQ023例1、有一并联 谐振回路如右图所示,已知回路空载时品质因数 ,谐振频率 ,

15、信号源电流幅度 , 。(1)当 时,求通频带B和谐振时回路两端电压V0 ?(2)当 时,求此时的B和V0。800QkRp25MHzf300mAIs1 . 00,10LSRkRkRkRLS2,6IsCLRsRpRL分析: LQfB0LpSpRRRRLQQ110)/(0LSpsLspSRRRIgggIV解:(1)根据 得2318011102500SpLpSpRRRRRRLQQQLpSpRRRRLQQ11024)(72. 01010251025101 . 0)/(330VRRRRIRRIVPSPSSPSS回路谐振时电压:回路通频带:)( 3 . 123300MHzQfBL(2)5 . 4180111

16、2256250LpSpLpSpRRRRRRRRLQQ回路通频带:)(7 . 65 . 4300MHzQfBL)(14. 010)(101 . 03216125130VgggIVLspS回路谐振时电压:25例2、已知一串联谐振回路如右下图所示,已知: ,且 在第一象限。试求:(1)回路阻抗Z,并判断其呈容性还是感性?(2)电源频率 ;(3)回路的电流 I I(包括幅度和相位)。Sf分析:jXRCLjRCjLjRZ11)1 (jRZ20011IIVVLL0022ffQQQfffQfffQffSS22200000arctanI1, 5,500RQMHzf)(40),(010mvVmvVLSoo200

17、1IIRVIS26解:(1)43541120LLVV因为LjjRVLjIVSL)1 (arctan2arctan2SLVV又因为 在第一象限,所以有LV02arctan020LV43jjRZ431)1 (呈感性0022ffQQQfffQfffQffSS22200000(2)因为)(5010500mvVQVSLMHzQffS075. 5)521431 (5)21 (00(3)43arctanarctan),(854120ISmARVII272.1.3 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和抽头变换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和抽头变换一、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一、串、并联阻抗的等效互换等效原则:等效互换前后阻抗相等。串联阻

18、抗:并联阻抗:并联阻抗可以表示为: 所谓阻抗等效就是指电路工作在某一频率时,不管其内部的电路形式如何,从端口看过去其阻抗或者导纳是相等的。所以等效互换的变换关系为:SSSjXRZ1)11(PPPjXRZ222222)(PPPPPPPPPPPPPPPPPXRXjRXRXRjXRjXRjXRjXRZ222222PPPPSPPPPSXRXRXXRXRRPPXRQ 并联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为222211PPPPRXPSXRPSXXRR)1 ()1 (112222QXXQRRQXXQRRSPSPPSPS28串并联等效互换分析:串并联等效互换分析:2)串联电抗 化为同性质的并联电抗 且:3)串、并联电路的有

19、效品质因数相等,为1)小的串联电阻 化为大的并联电阻 且:)1 (2QRRSPPR2.1.3 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和抽头变换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和抽头变换SR当Q值较大时,2QRRSPSXPX)1 (2QXXSP当Q值较大时,SPXXSPSPXRQRX29 Is C Rs a b + Vab L1 L2 d + Vab Is Rs d b C Vdb L1+L2 二、回路抽头时阻抗的变化(折合)关系:二、回路抽头时阻抗的变化(折合)关系: 由于 因此 P是小于1的正数,即 即由低抽头向高抽头转换时,等效阻抗提高 倍。dbabVVP bdabVV ssRR 21P接入系数P:定义为抽头点电压与端电压

20、的比,即:dbV等效原则:功率相等。所以有SSabdbSSSdbSabRPRPVVRRRVRV222222112.1.3 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和抽头变换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和抽头变换电感、电容等效的关系又如何?电感的等效情况与电阻完全一致;电容的等效情况与电阻刚好相反,即abdbCPC230当抽头改变时,p值改变,可以改变回路在db两端的等效阻抗2.1.3 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和抽头变换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和抽头变换抽头变换电路有电感式和电容式两种,抽头电路又称为部分接入式电路。1、电感式抽头电路如右上图所示,接入系数为2、电容式抽头电路如右下图所示,接入系数为LLLLLP12112121CCCCCP

21、2121CCCCC,其中31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变比是 而不是 2pPIsCRsRoabdIsR sdbCLRo 由于 从ab端到bd端电压变换比为 ,在保持功率相同的条件下,电流变换比就是P 倍。即由低抽头向高抽头变化时,电流源减小了P倍。bdsabsVIVI ssbdabsIPIVVI因此P13、 电流源的折合:电流源的折合:右图表示电流源的折合关系。因为是等效变换,变换前后其功率不变。2.1.3 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和抽头变换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和抽头变换 因此抽头的目的是:减小信号源内阻和负载对回路和影响。 负载电阻和信号源内阻小时应采用串联方式;负载电阻和信号源内阻大时应采用并联方式;负载电

22、阻信号源内阻不大不小采用部分接入方式 。32 例3 下图为紧耦合的抽头电路,其接入系数的计算可参照前述分析。给定回路谐振频率f0 = 465 kHz,Rs = 27K,Rp = 172K, RL = 1.36K,空载Qo = 100,P1 = 0.28,P2 = 0.063,Is = 1mA。求回路通频带B = ?和等效电流源 C P1 C L RL P2 Is Rs Rp Is Rs Rp RL V (a) (b) ?s I分析:LQfB0LPSPRRRRLQQ110LLSSRPRRPR22211,1LSSIPI133解:kRPRSS5 .3442728. 011221kRPRLL6 .34

23、236. 1063. 0112225011001100121216 .3421725 .3441720LPSPRRRRLQQ)(3 . 9504650kHzQfBL)(28. 0128. 01mAIPISS34例4、如右图所示为采用电容部分接入式并联谐振回路,已知: , ,求 和 B 。,200 HLpFCpFC140,140021SgmSgPS5,2 . 00f分析:21210,21CCCCCLCf解:)(127140014014001402121pFCCCCC)( 1101271020021211260MHzLCf09. 0212CCCP2122000,CCCPgPgggCQQfBSSSL

24、LSgPgSS62. 12 . 009. 02212010)62. 15(10127102612600SLggCQ)( 3 . 812010KHzQfBL354. 插入损耗: 由于回路有谐振电阻Rp存在,它会消耗功率因此信号源送来的功率不能全部送给负载RL,有一部分功率被回路电导gp所消耗了。回路本身引起的损耗,称为插入损耗,用Kl表示。右 图是考虑信号源内阻、负载电阻和回路损耗的并联电路。无损耗时的功率有损耗时的功率 11PPKl损耗时的输出功率回路率回路无损耗时的输出功有L2LssL201gggIgVPL2pLssL211ggggIgVP2Lpsp2pLsLs2Ls2pLs11111ggg

25、gggggg)gg()ggg(PPKlCgsgLLVIsgp2.1.3 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和抽头变换串并联阻抗等效互换和抽头变换36由于回路本身的 ,而 因此插入损耗 若用分贝表示: 通常在电路中我们希望Q0大即损耗小。LgQ0p01LgggQ0LpsL)(120L1111QQPPKl0L20L11201110QQlogQQlog)dB(Kl372.1.4 耦合回路耦合回路单振荡回路具有频率选择性和阻抗变换的作用。但是:1、选频特性不够理想 2、阻抗变换不灵活、不方便 耦合回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单振荡回路通过各种不同的耦合方式组成。 耦合谐振回路可以改善谐振曲线,使其选频特性更接近理想的矩形

26、曲线。 381、耦合回路的形式电感耦合回路电容耦合回路 为了说明回路间耦合程度的强弱,引入“耦合系数”的概念并以K表示。对电容耦合回路: )(M2M1MCCCCCK2.1.4 耦合回路耦合回路12MCkC CMCkC39 为了说明回路间耦合程度的强弱,引入“耦合系数”的概念并以K表示。对电容耦合回路: 12MCkC C通常 CM 0)时,则Xf1呈容性(Xf10);反之,当X22呈容性(X220)。 3)反射电阻和反射电抗的值与耦合阻抗的平方值( M)2成正比。当互感量M=0时,反射阻抗也等于零。这就是单回路的情况。 4)当初、次级回路同时调谐到与激励频率谐振(即X11=X22=0)时,反射阻

27、抗为纯阻。其作用相当于在初级回路中增加一电阻分量 , 且反射电阻与原回路电阻成反比。222RM)(2.1.4 耦合回路耦合回路46 3. 耦合回路的调谐: 考虑了反射阻抗后的耦合回路如下图。 对于耦合谐振回路,凡是达到了初级等效电路的电抗为零、或次级等效电路的电抗为零、或初、次级回路的电抗同时为零,都称为回路达到了谐振。调谐的方法可以是调节初级回路的电抗,调节次级回路的电抗及两回路间的耦合量。由于互感耦合使初、次级回路的参数互相影响(表现为反射阻抗),所以耦合谐振回路的谐振现象比单谐振回路的谐振现象要复杂一些。根据调谐参数不同,可分为 部分谐振、复谐振、全谐振三种情况。2.1.4 耦合回路耦合

28、回路47(1)部分谐振)部分谐振:如果固定次级回路参数及耦合量不变,调节初级回路的电抗使初级回路达到x11 + xf1 = 0。即回路本身的电抗 = 反射电抗,我们称初级回路达到部分谐振,这时初级回路的电抗与反射电抗互相抵消,初级回路的电流达到最大值111max21111122222()fVVIMZZRRz 初级回路在部分谐振时所达到的电流最大值,仅是在所规定的调谐条件下达到的,即规定次级回路参数及耦合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达到的电流最大值,并非回路可能达到的最大电流。 2.1.4 耦合回路耦合回路48 若初级回路参数及耦合量固定不变,调节次级回路电抗使x22 + xf2 = 0,则次级回路达到部分

29、谐振,次级回路电流达最大值 次级电流的最大值并不等于初级回路部分谐振时次级电流的最大值。11111112max2222222112211211()ffVVMMzzMVIZZRRMzRRz 耦合量改变或次级回路电抗值改变,则初级回路的反射电阻也将改变,从而得到不同的初级电流最大值。此时,次级回路电流振幅为 也达到最大值,这是相对初级回路不是谐振而言,但并不是回路可能达到的最大电流。 2212zMII2.1.4 耦合回路耦合回路49(2)复谐振)复谐振: 在初级回路部分谐振的条件下,再改变互感量,使反射电阻Rf1等于回路本身电阻R11,即满足最大功率传输条件,使次级回路电流I2达到可能达到的最大值

30、,称之为复谐振,这时初级电路不仅发生了谐振而且达到了匹配。反射电阻Rf1将获得最大功率,亦即次级回路将获得最大功率,所以次级电流也达到可能达到最大值(相对初级回路不匹配时)。可以推导12max,max11222VIR R2.1.4 耦合回路耦合回路1111111111121max2max22222222ffVVVZZRRRMMMMIIZZZZ2222ZR220X12max,max11222MVIR R22212211112222222222()()()fMMRRRMR RRXR50上式在 ,即 时取最大值, (此时次级回路谐振)注意,在复谐振时初级等效回路及次级等效回路都对信号源频率谐振,但单

31、就初级回路或次级回路来说,并不一定对信号源频率谐振。(3)全谐振)全谐振: 调节初级回路的电抗及次级回路的电抗,使两个回路都单独的达到与信号源频率谐振,即x11 = 0,x22 = 0,这时称耦合回路达到全谐振。在全谐振条件下,两个回路的阻抗均呈电阻性。 z11 = R11,z22 = R22,但R11 Rf1,Rf2 R22。 如果改变M,使R11 = Rf1,R22 = Rf2,满足匹配条件,则称为最佳全谐振。此时, 2211211222)()(21RRMRRRMRff或次级电流达到可能达到的最大值 。12max,maxl1222VIR R2.1.4 耦合回路耦合回路21122()MR R

32、51由最佳全谐振条件可得最佳全揩振时的互感为: 最佳全谐振时初、次级间的耦合称为临介耦合,与此相应的耦合系数称为临介耦合系数,用kc表示: Q1 = Q2 = Q 时 我们把耦合谐振回路两回路的耦合系数与临界耦合系数之比称为耦合因数, 是表示耦合谐振回路耦合相对强弱的一个重要参量。 1称为强耦合。 各种耦合电路都可定义k,但是只能对双谐振回路才可定义。1122cR RM21221122112211cc1QQLLRRLLMkc1kQckkQk2.1.4 耦合回路耦合回路52 4. 耦合回路的频率特性: 当初,次级回路01 = 02 = 0,Q1 = Q2 = Q时,广义失调 ,则耦合回路的频率特

33、性为: 证明: 因为又因为122222max224)1 (2II2.1.4 耦合回路耦合回路111211122()112222()VZMZj Mj MVIZ ZMZ1122211221122(1)(1)()(1)()j MVj MVRjRjMR RjM12max,maxl1222VIR R222222221122112211221122112211221122()M L LL LMMQ kR RR R L LR RL L1122112221122111222()2(1)(1)MR RR RMR RjVjVIjj112222222112211221214VVIR RjR R222222max,m

34、ax2(1)4II53所以 耦合回路的频率特性曲线如右图所示: 当1时称为强耦合,谐振曲线出现双峰,在 处 ; 当 时称为弱耦合,在 处 当 时称为临界耦合,在 处此时,回路发生最佳谐振;所以,临界耦合是耦合谐振回路的最佳工作状态。ff0 1不应小于21122.1.4 耦合回路耦合回路1max11max2211010max154 5. 耦合回路的通频带:根据前述单回路通频带的定义,当 Q1 = Q2 = Q,01 = 02 = 0 时可导出 通频带为 00.722fBfQ= D=2.1.4 耦合回路耦合回路00.7fBQ220.722222max2121214II10.72比较:单谐振回路的通

35、频带为:0fBQ55当回路为临界耦合状态,即 时, ,所以有2.1.4 耦合回路耦合回路与但谐振回路一样,矩形系数K0.1定义为回路谐振曲线降到0.1时对应的带宽与通频带的比值:1h=7 . 01 . 01 . 0BBK()2242222max22( )414IN fIhxxhx=+-+6、耦合回路的矩形系数当 时,440.140.121396299104xx=+40.10.10.799BKB=0.1= 99K单谐振:2.2 2.2 非线性电路分析基础非线性电路分析基础一、基本概念常用的无线电元件有:u线性元件:元件参数与通过它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无关。u非线性元件:元件参数与通过它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有关。u时变参量元件:元件参数不是恒定的,而是按照某种规律随时间发生变化,但与元件通过的电流或是其两端的电压没有关系,因而可以把时变参量元件看成是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线性元件。无线电路可以分为:u线性电路:全部由线性元件构成u非线性电路: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元件572.2 2.2 非线性电路分析基础非线性电路分析基础二、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非线性电路分析方法主要有:u幂级数分析法u指数函数分析法u折线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