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水墨诗情”——有感于盛新凤老师的《古诗四首》教学_第1页
课堂中的“水墨诗情”——有感于盛新凤老师的《古诗四首》教学_第2页
课堂中的“水墨诗情”——有感于盛新凤老师的《古诗四首》教学_第3页
课堂中的“水墨诗情”——有感于盛新凤老师的《古诗四首》教学_第4页
课堂中的“水墨诗情”——有感于盛新凤老师的《古诗四首》教学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堂中的“水墨诗情”有感于盛新凤老师的古诗四首教学闲的时候,我喜欢看画,时间长了,也稍能看出些感觉来。像潘天寿的山花,有种粗旷与柔美的统一,并透着清新的山野气息;像傅梅影的梅,花枝间萦绕着诗的意韵。古人云,道法自然。艺术家们深谙此道,他们的作品渲染的意境震撼了人心。艺术是相通的,而教育教学是艺术中的艺术,听了盛老师教学的古诗四首一课,也给人一种清新酣畅之感,仔细琢磨盛老师的这堂课也暗含了国画作品所追求的气清、骨雅、神秀。一、气清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学生创造最大限度的自由。   气清者画面饱满而不轻薄,含蓄而不单纯,有和润清新之气扑人眉宇,细审,则有灵动之气相贯,法度自成而机趣

2、隽永,其韵细长也。这是在“虚”上下工夫。 明人沈石田风雨归舟图,只画提上柳数条迎风而舞,远沙一抹,孤舟蓑笠一渔翁。有人问:“雨在何方?”画论家方熏说:“雨在画处,又在无画处。”所谓“画处”,就是画面的实处,“无画处”即画面上不着笔的空白处。只有这样,才使画面“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语文课堂也讲究虚实和谐,老师的言行有如画面的实处,学生的参与有如画面的虚处。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始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生对教育影响具有选择性,他们可以积极地接受某种影响,也可以消极地抵制某种影响。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就要给学生选择学习的权利,这样才能达到国画中“笔愈简而气欲状,景愈少而意愈长”

3、的境界。教学中,盛老师引导学生由游园不值中的“一枝红杏”引出对满园春色的遐想,又放媒体请学生欣赏了满园的春色,在声情并茂中,请学生用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尽情的描绘。一时间,教学里快诵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学习春日时,盛老师巧妙地将它与游园不值联系起来,说这首诗的好几句也可以用来描绘满园的春色。请学生找出句子后,让学生任选一句或几句,或用朗读,或用自己的话来描绘。学生探其深幽时,逐渐感受到了诗句的美,这就很自然地让学生在自己选择的学习方式中任意品味意蕴深长的诗句,尽情想象诗句描述的画面。 盛老师用不多的话语,抓住“一枝红杏”为学生提供了契机,营造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空间,使得学生的表现多于老

4、师,似国画中的“飞白”,流动着回味无穷的意境美。而教学最后的作业布置,又变老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自己来设计作业,或画、或说、或写、或背、或演、或默可说是五花八门,    让学生选择,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给学生创设了“心灵的自由”,使学生摆脱了“行为控制”,创设了“行动的自由”,消除了学生的“思维控制”,同时还创造了思维的自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展现了学生的思想个性。   二、骨雅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骨雅者无甜俗、笨拙、滞涩之笔,而有苍润、浑厚、拙

5、扑、老辣之骨。像明代徐渭墨葡萄,藤条错落低垂,枝叶纷披,泼辣豪放的笔法,形成了动人的气势,同时又不失形象的真实。有人说,画面上若没有几笔泼辣粗旷的笔致,一副画看上去就少有精神,而泼辣粗旷的几笔,正是一堂课老师要着意训练的内容。盛老师很早就开始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强调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并形成一种特色。整堂课上,你可以不断地听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可以感觉到许多问题自然而然地在读中解决了。盛老师的朗读指导,可以说是别有用心又不着痕迹,一些胆小的学生也会急不可奈地读给人听。请看这一处朗读指导:(教学游园不值最后两句的片段。)师:正当诗人有点垂头丧气的时候,猛一抬头,看到什么了?(一枝红杏)于是情

6、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引导学生说成感叹句和反问句A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呀!(呀!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啦!) B满园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一枝红杏不是伸出墙外来了吗?)师:说出了诗人的惊喜的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自由读,男女分工读)    读出心情的变化,这只是第一个层次的要求,在教学完春日后回归到这两句时,问学生为什么把“出”字读得特别带劲?此时,学生已在读时领略到了春的力量,甚至还有一些哲思。      俗话说,一叶知秋。一个短小的片段,可以发现,盛老师把启发式贯穿在“读”中,以读促思,读思

7、结合,集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融看、想、说、读、写于一炉,进行“以读为主”的语文综合训练,使整堂课的教学统一于“以读为主线”的整体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带着目的与渴求投入地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使读者有感染性,愉悦性,使“死读书”变成了“活读书”,一些纯洁语言训练被伴随着审美愉悦的“沉浸浓郁,含英咀华”所取代。     三、神秀用真情潜心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    神秀者无柔弱、死板、刻画之神态,而能得山川之灵气,天地万物之生机,以灵活多变之笔墨表达气韵生动之意境。为求得神秀,画家们集激情、构思、精力于一体

8、,力求“咫尺之间,写百千里之景”,以情带意,以意带笔,笔到情到,情随笔迁,用饱蘸激情之笔,夺造化之功,使得“情凝笔端而情满青山”而境由心生,语文教学中,要使课堂焕发火活力,必然需要老师真情的注入,使得学生没有任何负担,全身心的投入,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展现各自的想法、做法。在盛老师的课上,你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她真诚的笑容、友善的情态和亲切的语气,这不仅是老师一片爱心的表现,更是开启学生智慧闸门的械杆。学生上台板书“一枝书杏”,字写得不错,盛老师马上夸一句:“字写得真漂亮!”学生对古诗朗读得不到味时,盛老师微笑着说:“再读一次,我相信你会读得很不错的。”谁都有被常识的渴望,何况是喜欢争

9、强好胜的孩子?     老师的情不足融在对学生的态度中,而且渗透在教学过中的点点滴滴之中。教学开始,盛老师为学生动情地朗诵了朱自清春最后三句话,向学生描绘了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学生看着媒体,朗诵脑中写春的诗文后,盛老师带着学生又一次诵读这三句话,传达着对春的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学完两首诗,再次齐读这三句话,并让学生思考可以和学的哪几句古诗联系起来,不仅让学生产生了理解了的满足,发现了喜悦,还有与老师、与诗人、与朱自清在情感上的共鸣,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令人荡气回肠。      画家画人,讲究“传神”;画景,追求“意境”。那么一堂示范课,我想所追求的不应只是完美与精致。盛老师的课,不仅传达着先进的教育理念,也展现了其独特个性色彩,更使得孩子们在流动着“水墨诗情”的课堂中,愉快地学习,大胆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