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言文阅读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乙】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而不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死马之首五百金以归。其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
2、“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1、解释加点的词:执策而临之 君遣之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执策而临之 B、马之千里者 C、策之不以其道 D、食之不能尽其材3、翻译句子:(1)安求其能千里也。(2)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4、甲文作者托物寓意,讽刺了哪种社会现象?九、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07昆明)【甲】出师表从“宫中府中”到“可计日而待也”。【乙】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伐,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与之共在桓宣
3、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决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1、加点词语解释。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必能裨补阙漏 郗超与谢玄不善 既已狼噬梁、岐2、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忠善者/故不为苟得也 B、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扶苏以数谏故C、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至则无可用 D、亦得其任/其如土石何3、翻译: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伐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5、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内容对两人做简要评价。诸葛亮:郗 超:
4、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乙】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
5、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1、解释加点的词语。援疑质理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2、与“益幕圣贤之道”中的“益”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开卷有益 B、精益求精 C、良师益友 D、延年益寿3、翻译: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4、甲文首句“嗜学”奠定了全文的基调,该段分两个层次表现“嗜学”。请概括。第一层: 第二层: 5、乙文中哪些句子表现了甲文中作者借书的心态? 6、两文都写了借书学习的故事,读后对你有什么启示?请
6、写出感受最深的两点。(1) (2)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7、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1、解释加点词语。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2、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吾从北方闻子为梯B、将以攻宋/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C、子墨子闻之/愿借子杀之D、知而不争/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3、翻译:(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吾义固不杀人。 4、乙文中墨子是用什么方法说服公输班的?墨子的言行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观点? 5、孟子认为治理国家应该实行“仁政”,你认为这个观点适用于邻国吗?就楚国攻打宋国的行为说说你的看法。 六、阅
8、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一】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消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二】出西直门,过高粱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走带牵。小鱼尾游,翕忽跳达。亘流背林,禅刹相接。 (袁中道袁小修日记)1、解释加点的词语。佁然不动 以其境过清2、翻译,注意加点的词。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同是写水,文一用“”,文二用“流水澄澈,洞见沙石”
9、写水的澄澈透明。不同的是,文一用的是 写法。同是写鱼,文一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文二用“ ”写鱼的轻快敏捷。4、文段一中的“似与游者相乐”和“凄神寒骨,消怆幽邃”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并分析两种心情是否矛盾。 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小石潭记【乙】近腊月下,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王维山中与裴秀
10、才迪书)1、解释加点的词语。日光下澈 步仄径,临清流也。 2、翻译。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甲文第一段和乙文第一段都写了声音,写法有共同点吗?举例说明。4、两段都描写了优美的景色,你觉得柳宗元游小石潭和王维游华子冈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用文中句子分析。九、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马说【乙】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
11、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1、甲文的作者是“文起八代之衰”的 ,说是一种 性的文体。2、如何理解乙文中“上且怒且喜”的表现?3、辅佐刘邦前,韩信投奔项羽而不见用。如果没有萧何的一“追”,韩信是否能施展抱负当是一个未知数。他的这段经历印证了马说中的哪些观点?4、刘邦认为萧何、韩信、张良是“三杰”。这个故事中,萧何的哪些杰出之处值得甲文作者赞叹?5、马说寄寓明主难遇之叹,韩信后来能施展才华,都是因为萧何的慧眼。那么要想让“千里马日行千里”,让人才发挥作用,我们应
12、该有什么样的理念呢?十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桃花源记【乙】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1、解释加点的词语。幼稚盈室 心惮远役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
13、会有四方之事 2、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A、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以自给 B、寻病终/寻程氏妹丧于武昌C、深愧平生之志/处处志之 D、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3、为下面的句子加标点。何 则 质 性 自 然 非 矫 厉 所 得 饥 冻 虽 切 违 己 交 病4、翻译句子。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下面对两文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做官纯粹是为了养家糊口。他做彭泽令,仅以“有酒可饮”为理由。B、陶渊明去做官,既有家贫、求生无术的缘由,也有亲故劝告、诸侯惠爱、家叔引荐、彭泽县离家不远的因素。C、陶渊明辞官最根本的理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约束,出仕违
14、背平生志向。当然,妹妹突然去世,他要去奔丧也是辞官的因素之一。D、桃花源记表达了陶渊明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安定的思想。十五、阅读夜雨寄北和关雎。1、夜雨寄北在时间处理上很有特色,写眼前之景的句子是 2、两诗都巧妙表达了自己对意中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欢乐的描写,请各举例分析其妙处。3、关雎是怎样运用兴的手法的呢?4、两诗分别塑造了两个至真至诚的男子形象,请自选一位分析其人物形象。阅读理解(07宿迁)(一)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15、,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三峡)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8、三峡的作者 ,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 代文学家。9、解释
1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见曦月 ( )素湍绿潭 ( )蒙络摇缀 ( )斗折蛇行 ( )10、分别从三峡和小石潭记的选文中找出描写江水或潭水十分清澈的语句。 三 峡 : 。小石潭记: 。11、选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绘出优美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选出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做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句子: 。分析: 。12、柳宗元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之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下句: 答案:8、郦道元 唐 9、阳光或日光 急
17、流或急流的水 连结 像北斗星一样曲折10、三峡:“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小石潭记:“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或“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 然不动”。11、理解文意,谈出语句特点即可。12、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例:(1)琅琊山蔚然深秀 (泰州)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若为佣耕(如果) 苟全性命于乱世(保全) 百废具兴(同“俱”,都) B岁赋其二(每年) 猛浪若奔(奔马) 心乐之(以为乐) C反取病焉(辱) 肉食者鄙(卑鄙)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 D假诸人而后见焉(之于) 安求其能千里也(何必) 皆以美于徐公(认为)(泰州)(一)阅
18、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1316题。(11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荷钱:初生的荷叶。逸致:情趣。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濯清涟而不妖( ) (2)日上日妍( )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4分)
19、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3分) 句子: 启迪: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06河北)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
20、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分)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潭中鱼可百许头其岸势犬牙差互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译文: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译文: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3分)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21、(4分)答: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回答问题。06吉林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慕,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蒋士铨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
22、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差():同,病愈。 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分) 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释其含义。(2分) 手自笔录 暇更录唐宋人诗 尝趋百里外 未尝寝 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
23、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 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 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3至6题。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2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译文:_。3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的心境。(2分)(答案)12分 A 23分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3分 (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42分 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怀才不遇”、“
25、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8至10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
26、焉。 译文:2、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2分)答:3、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2) (3) (3分)(三)1、3分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原句中词语翻译错一个扣05分,句子不通顺扣0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2、2分因为我守信,按时还书。3、3分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虚心请教(各1分)安徽省池州市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
27、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18下面的句
28、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参考答案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各占1分)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17
29、(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宁德市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30、,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如是者六七始已。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习上的共同点。(4分) 22、读了甲 乙两文后,
31、你有什么收获。(3分) 参考答案18、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19、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20、余/因得/遍观群书。21、(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22、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福州市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
32、,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本文第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丰富想像:_ 仔细观察:_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4分)_ _参考答丰富想像的语句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仔细观察的语句如:见二虫斗草间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每空2分,共4分。观蚊如
33、鹤 神游草丛(花台)鞭驱虾蟆(观虫斗,驱虾蟆)每空2分,共4分。(概括合理均可)汕头市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文: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
34、(4分)答: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 参考答案9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10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11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百色市(一)阅读范仲淹渔家傲,回答78题。(5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
35、军白发征夫泪。7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二)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回答913题。(13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
36、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可爱者甚蕃 蕃: 不蔓不枝 蔓: 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11翻译下列句子。(4分)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文: 。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
37、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3分)参考答案(一)7、B 8、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1分) (二)9、多 长枝蔓 10、C 1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2、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1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
38、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广州市 余幼时即嗜学。謇贫,无从致书以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39、。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婴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1)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1第二段作者通过自己与他人哪两方面的对比
40、来说明精神的寓有可以弥补物质的贫乏?(2分)贵州省铜仁市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910题。 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9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4分) 答:这两句诗写 10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2分) (四)渔家傲 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 浊酒一杯家万里,衡阳雁去无留意。 燕然未勒归无计,四面边声连角起。 羌管悠悠霜满地。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9、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2分) 答: 20、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 答: 2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国佛学院招聘笔试真题
- 包仓库合同范本
- 保温棉合同范本
- 2024年清远市英德市市区学校选调教师考试真题
- 乡下老宅转让合同范本
- 包山正规合同范本
- 《三、应用设计模板》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三层楼房施工合同范本
- Unit 8 Lesson 46 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冀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第2单元 单元备课说明2024-2025学年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设计(统编版2024)河北专版
- 祖国版图知识主题班会
- 第二十一章会阴部美容手术讲解
- 2024年金华金开招商招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度iPhone手机租赁与虚拟现实体验合同3篇
- 2025年度消防工程安全防护措施设计固定总价合同范本3篇
- 苏北四市(徐州、宿迁、淮安、连云港)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食品企业危机管理应对方案
- 《无创呼吸机护理》课件
- 2024年济南广播电视台招聘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2025年临床医师定期考核必考复习题库及答案(1060题)
- 市场消防安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