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父母的心》教学设计_第1页
15、《父母的心》教学设计_第2页
15、《父母的心》教学设计_第3页
15、《父母的心》教学设计_第4页
15、《父母的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父母的心教学设计年级:八年级 学段: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本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理清情节。 2、理解文章情节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点及其妙处。3、品味文章质朴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能够从不同角度体会父母的爱子之心。教学预备查阅作者的资料; 朗读课文,勾画文中的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模块一:学习目标教师出镜父母之爱是人间最神圣的爱,它如天山雪莲般圣洁;如清洌的美酒般醇厚;如浩瀚宇宙般宽广。今天,让我们随着川端康成走进一个至情至爱的故事,用心感受他笔下的父母之心。本课的学习目标是:1、

2、复述故事,理清情节。  2、理解文章情节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点及其妙处。3、 品味文章质朴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能够从不同角度体会父母的爱子之心。PPT1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理清情节。 2、理解文章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特点及其妙处。3、品味文章质朴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能够从不同角度体会父母的爱子之心。模块二:作者简介和字词学习PPT2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扫除文字障碍。不知同学们的成果怎么样。下面请大家交流查到的作者资料。(现场教师请两名学生介绍作者,1分

3、钟) PPT2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课前已要求大家勾画文章中的生字词,下面请同学将你勾画的字词及其注音写到黑板上,并说说该词的意思。(现场老师可指定学生上黑板写字并注音,集体订正。用时2分钟) PPT3同学们一定都写得很好,说明同学们读书时很细心。老师在阅读时也勾画了一些词语,下面我们一起朗读,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濑lài 佣yng 酬chóu 舱cng 褴褛lánl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非常狼狈的样子。如数奉

4、还:按原数还给人家,拿了人家多少东西还还给人家多少东西。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恩重如山:恩德像山一样深重。形容恩德极大。(请学生齐读幻灯片上字词,每个连读两遍,用时2分钟)PPT3课件展示字词濑lài 佣yng 酬chóu 舱cng 褴褛lánl失魂落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非常狼狈的样子。如数奉还:按原数还给人家,拿了人家多少东西还还给人家多少东西。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恩重如山:恩德像山一样深重。形容恩德极大。模块三:整体感知,复述故事教师出镜扫除阅读障碍之后,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课前已经布置大家朗读课文了,下面我们再次阅读课文,充分理

5、解文章内容准备复述故事。PPT4复述的过程是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筛选、概括、归纳、表达的过程。复述一般有三种形式:详细复述、概括复述和创造性复述。详细复述时内容顺序以及情节发展都应与原文一致。概括复述,则要注意抓住主要内容,删去课文中一些描述性文字,使用概括性的词语进行复述。创造性复述,则要在原文基础上发挥想象,重新组织课文,譬如改变人称、改变叙述顺序、合理扩充故事情节等之后进行复述。PPT4课件展示复述故事一般有三种形式:详细复述概括复述创造性复述PPT5了解了复述故事的形式与要求,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概括复述故事。老师提醒同学们,概括复述时要注意要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进行复述,还要注

6、意语言的简洁性。常采用的复述思路一般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了。你可以自己先思考一下复述的内容,然后与同桌互相复述评价。(现场教师组织学生读课文,概括复述故事,时间为2分钟)PPT5课件展示: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概括复述故事方法点拨:常用的思路:什么人+什么事+怎么样了。PPT6同学们概括的一定很好。老师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了文章的故事内容,大家看看老师的概括是否准确。 一对穷苦的夫妇遇到了一位贵妇人,贵妇人向穷夫妇要一个孩子,穷夫妇商量后先将大儿子送给了贵妇人,第二天又用二儿子换回了大儿子,第三天他们又用三女儿换回来二儿子,最后他们要回了女儿,一家人团聚了。(教师朗读

7、)PPT6课件展示一对穷苦的夫妇遇到了一位贵妇人,贵妇人向穷夫妇要一个孩子,穷夫妇商量后先将大儿子送给了贵妇人,第二天用二儿子换回了大儿子,第三天他们又用三女儿换回来二儿子,最后他们要回了女儿,一家人团聚了。(现场老师组织学生聆听讨论。以上1分钟)教师出境小说围绕“送孩子”这个线索,叙述了贫苦夫妇送出孩子要回孩子的故事。文章不长,却曲折动人。 PPT7下面请同学们在概括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默读课文再次复述故事,这次复述的要求是:选择故事的某一发展阶段或某一个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也就是说本次复述是根据课文内容,就课文的某一部分展开合理想象,充实课文内容之后再复述。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有些困

8、难,老师先做示范。比如文章中父亲说“我还是和孩子的妈妈商量商量再决定”,第二天他们就将大儿子送给了贵妇人。父母如何商量的呢?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思索的空间。你可以根据上下文发挥想象做合理的补充。根据要求你可以这样复述此部分:回到舱房,那个男人对妻子说:“我有件事要和你商量,今天,有一个贵妇人要领养我们的一个孩子,并且并且要给我们一笔钱作为酬劳”“什么?要领养我们的孩子?”妻子打断丈夫的话吃惊地问。“那怎么行,怎么能把孩子送给别人?不行,坚决不行。”“可是,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养活他们了,难道让孩子跟着我们饿死。再说了,送出去的孩子会有很好的生活,夫人给我们的一笔钱也可以养活我们其他的孩子。”那个男人说

9、。听到这里,妻子不再说什么。良久之后,妻子问:“送谁呢?”他们开始商量送谁,傍晚的时候他们终于决定送出大儿子。(教师朗读)PPT7课件展示示例:我还是和孩子的妈妈商量商量再决定回到舱房,那个男人对妻子说:“我有件事要和你商量,今天,有一个贵妇人要领养我们的一个孩子,并且并且要给我们一笔钱作为酬劳”“什么?要领养我们的孩子?”妻子打断丈夫的话吃惊地问。“那怎么行,怎么能把孩子送给别人?不行,坚决不行。”“可是,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养活他们了,难道让孩子跟着我们饿死。再说了,送出去的孩子会有很好的生活,夫人给我们的一笔钱也可以养活我们其他的孩子。”那个男人说。听到这里,妻子不再说什么。良久之后,妻子问

10、:“送谁呢?”他们开始商量送谁,傍晚的时候他们终于决定送出大儿子。(现场教师组织大家聆听讨论。2分钟)ppt8阅读时我们发现文章中有些地方予人以想象的空间,有以无胜有的艺术效果。这些地方也许是由于作者感情的复杂,或出于其他因素不能把话清楚明白地说出来,或是作者有意嘎然而止,它们都留下空白给读者思考。在阅读中,我们可以沿着作者的思路、人物感情,去填补充实,这样不但可以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这次的复述就是要求先阅读课文找到文章中的留白,再结合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补充起来。现在同学们明白了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尝试按照老师的要求复述故事吧。同学们可以自己研读课文

11、找到文章中的留白点,也可以和同桌的同学一起讨论,共同挑选一处进行合理的想象,然后复述,格式就参考老师的示例。(现在教师指导学生自由阅读准备复述,时间为2分钟,然后组织学生复述,并请其他同学点评,时间为5分钟)ppt8课件展示复述故事:阅读课文找到文章的留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复述课文PPT9相信同学们在认真阅读后对文章的创造性复述一定很精彩。下面老师展示两个的复述片段,我们一起看看复述的好不好。(教师朗读PPT9和PPT10)PPT9课件展示夫妻俩将大儿子送到了贵妇人的舱房。夫妻俩收下了钱,流着眼泪离开了夫人舱房。回到舱房后,夫妻俩无心吃饭,只是看着大儿子的衣物不停地叹气。最后妻子说:

12、“我向来想去我们的大儿子这么懂事,把他送人,我心里难受,要不我们要回大儿子”丈夫开始并不同意,最后两人商量还是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吧。“可是我们怎么向贵妇人开口呢?”妻子很担心。反复思索后,他们决定以大儿子要继承家业为由换回他。在辗转反侧中他们度过了一夜。PPT10课件展示将女儿送给贵妇人之后,回到了船舱。夫妻俩什么也不说,因为他们想不到什么话可以安慰对方。想着女儿天真可爱的笑脸,最后终于他们忍不住了,先是妻子哭了起来,最后他们抱头痛哭起来。过了一会,丈夫看着手里的一百元说:“我们还是把钱还给夫人,要回女儿吧,什么都比不上一家人的团聚啊。”(现场教师组织学生研讨交流3分钟)教师出镜:这两个片段在

13、创造性复述时都仔细研读了文章的内容,准确地找出了文章中的留白点,并对其做了合理想象和联想,所以都设计得很好。PPT11这样的留白文章中还有很多,比如:父母和大儿子分手时“眼含热泪,难割难舍”,如何的“难分难舍”呢?最后一家人团聚了,终于团聚的一家人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我们都可以结合课文认真分析后对它们做合理想象,然后复述出来。PPT11课件展示文章中的留白父母和大儿子分手时“眼含热泪,难割难舍”,如何的“难分难舍”呢?最后一家人团聚了,终于团聚的一家人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教师出境经过复述,相信同学们都发现了,创造性复述,既使文章的内容更丰富了,使我们对文章中心的探究更深刻了,又很好地锻炼了我们的阅

14、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模块四:研读探究PPT13熟悉了课文内容,我们发现本文的故事其实比较简单,但作者却能组织曲折的情节,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笔法,把故事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动人。富人向穷父亲要一个孩子,而且开出十分优越的条件,穷父亲不是一口答应,也不是一口回绝,而是要与“孩子的妈妈商量”,这是一折。商量结果是给大儿子,这又是一折。第二天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这又是一折。当天傍晚又用小女儿换回二儿子,这又是一折。第三天又来要回了小女儿,这又是一折。PPT14作者将简单的情节,写得一波三折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研读思考。你可以先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讨论。 (现场指导学生讨论交流2分

15、钟)PPT13课件展示 一波三折的情节:贵妇人开出优越的条件向穷父亲要一个孩子,父亲不是一口答应,也不是一口回绝,而是要与“孩子的妈妈商量”,这是一折。商量结果是给大儿子,这又是一折。第二天用二儿子换回大儿子,这又是一折。当天傍晚又用小女儿换回二儿子,这又是一折。第三天又来要回了小女儿,这又是一折。PPT14课件展示作者将简单的情节,写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研读思考。你可以先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讨论。ppt15结合具体内容同学们一定体会到了作者的用意。老师是这样考虑的:文章开始已经交代他们十分穷困,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穷困的父母希望孩子过好日子将

16、孩子送人,这是父母对孩子最心酸无奈的爱。送走之后,父母又难忍对已经送出孩子思念与不舍,所以一再换孩子,最终要回孩子,这是父母对孩子最难以割舍的爱。在送与不送中,我们体会了父母矛盾而复杂的心理,也看到一个深爱孩子而又痛苦的父母之心。 我们不难发现正是一波三折的情节才使父母的个性越来越鲜明,文章的主题越来越突出。ppt15课件展示故事情节:送孩子,为孩子的前途考虑(最心酸无奈的爱)换孩子,不舍得已送出的孩子(最难以割舍的爱)要孩子,舍不得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最伟大的爱)曲折的情节表现了父母复杂的心理历程,使父母的个性也越来越鲜明,文章的主题越来越突出。教师出境送孩子,是爱;要回孩子,也是爱。作者用

17、一波三折情节为我们展现这颗父母的爱子之心,那么文章哪些地方还能表现父母的爱子之心呢?细心品读,用心揣摩,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现场指导学生结合具体内容仔细体会父母的心,然后交流讨论,时间为5钟)ppt16相信同学们的回答一定很精彩。老师在阅读时也被这颗深爱儿女的父母之心打动,尤其是在这些地方。 同学们一定注意到了夫妻俩向贵妇人换回孩子要回孩子对话了吧,它们阐述了父母换回孩子要回孩子的理由。第一次换回孩子的理由是:大儿子要继承家业;第二次换孩子的理由是:二儿子长得像婆婆,不能送;最后一次要回女儿的理由是:舍不得。仔细品味这些理由,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呢?品味之后,同学们一定发现,其实前两个理由都是借口

18、。父母将孩子送给富人并不是轻率的,是经过夫妻两个反复商议的,但是,后来却一再反悔。并声称不是自己后悔,不是舍不得,而是考虑到其他的原因。其实不过是借口而已,在我们看来很笨拙,可以说是欲盖弥彰。但是越是明显地笨拙,越是让我们感到父母爱子之心的深厚,到了最后父母干脆直接哭诉要回孩子的真实原因:舍不得孩子。三次要回孩子,三个理由由浅入深地揭示了父母的爱子心。ppt16 课件展示研读揣摩 穷苦父母换孩子要孩子的理由 用二儿子换大儿子时:大儿子要继承家业 用小女儿换二儿子时:二儿子长得像婆婆 要回小女儿时:女儿太小,很舍不得教师出镜从这些语言中我们体会到了父母之心,你还可以结合文中父母其他语言

19、描写来体会。(现场教师指导同学们找出人物的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1分钟)ppt17 首先,我们看文章第四段:“谢谢。他们下面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呢。像我们这样的穷人,因为有孩子日子就更苦。说起来怪难为情的,我们已经没有能力抚养这四个孩子了。话虽这么说,但是决不会把他们扔了。为了孩子们,我一家六口正要去北海道找活儿干呢”,这些话很朴实,却很震撼人心。“没有能力抚养”“决不会把他们扔了”对照之下,更见父母对孩子的爱。此处语言交代了这个家庭的穷困为下文父母决定送儿子做了铺垫,也写出了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为下文父母要回孩子做了铺垫。PPT18又如文章的第十五节:那男人才哭着说:“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

20、女儿一家六口人而死在一起好。” 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声,无论如何也不能舍弃自己的孩子。父亲的哭诉让我们为这颗父母的心而感动。ppt17课件展示体会父母之心:(1)谢谢。他们下面还有一个吃奶的孩子呢。像我们这样的穷人,因为有孩子日子就更苦。说起来怪难为情的,我们已经没有能力抚养这四个孩子了。话虽这么说,但是决不会把他们扔了。为了孩子们,我一家六口正要去北海道找活儿干呢。这些话很朴实,却很震撼人心。“没有能力抚养”“决不会把他们扔了”对照之下,更见父母对孩子的爱。此处语言交代了这个家庭的穷困为下文父母决定送儿子做了铺垫,也写出了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为下文父母要回孩子做了铺垫。p

21、pt18课件展示(2)你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女儿一家六口人而死在一起好。这是一个父亲的肺腑之言,也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声,无论如何也不能舍弃自己的孩子。教师出镜精彩的语言描写巧妙地表现了“父母之心是多么伟大”。除此之外文章还通过神态描写传神地展现了父母的爱子之心。PPT19该是父母和儿子分手的时候了,这对父母眼含热泪,难割难舍地走出了舱房;那位父亲牵着五岁的儿子的手,无精打采地走进那贵妇人的客舱;这回两口子一起来到那位贵妇人的舱房。他们一见贵妇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三次调换孩子作者分别用“眼含热泪、难割难舍”“无精打采”“痛哭失声”等词语来

22、描述,可以看出父母为生活所迫而卖亲骨肉的痛苦不堪。作者用神态描写层层深入地写出了父母的痛苦逐渐加深,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父母情感的震荡,也越来越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疼爱。ppt19课件展示父母和大儿子分手:父母眼含热泪,难割难舍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父亲无精打采要回女儿时:两口子一见贵妇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PPT20通过分析,你一定明白了抓住人物描写能够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本文不仅描写了一对疼爱孩子的穷苦父母,还描写了一位没有孩子的贵妇人,作者描写她对表现父母之心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找出对她的描写思考分析。(现场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探究,讨论交流2分钟)ppt2

23、0课件展示研读思考:本文不仅描写了一对疼爱孩子的穷苦父母,还描写了一位没有孩子的贵妇人,作者描写她对表现父母之心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找出对她的描写思考分析。ppt21你找到了吗?对贵妇人的描写,如文章第一段:“风度极佳、引人注目、年纪四十岁左右”,“女佣和打杂儿的片刻不离左右”。它交代了贵妇人的尊贵身份, 穷苦父亲呢,“他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显眼”,孩子“身上的衣服却相当破旧”。同样显眼一个因为显贵,一个却因为寒酸,这样的对比之下富贵者更显富贵,而贫穷者更显贫穷。富有的贵妇人没有孩子却爱孩子因而要孩子,穷苦的父母生活贫困,因为爱孩子要送走孩子。 在父母一再反悔时,贵妇人先是 “

24、高高兴兴地同意了”,后来“有些不高兴”,但还是同意了,最后“不由地也跟着悲伤起来,她含着眼泪说:是我不对我完全理解你们当爹妈的心”同意将孩子还给这对夫妇,并送给他们一百元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宽容,善良,善解人意。“我完全理解你们当爹妈的心”这句话体现贵妇人爱孩子的心,也体现了她被穷夫妇的爱子之心感动。由此可以看出贵妇人既丰富了“父母之心”的内涵,又从侧面衬托了“父母的心”的伟大,深化了文章主题。ppt21课件展示风度极佳、引人注目、年纪四十岁左右女佣和打杂儿的片刻不离左右她含着眼泪说:“是我不对我完全理解你们当爹妈的心”丰富父母之心的内涵,烘托父母之心的伟大模块五:品味语言,体悟感情ppt

25、22送孩子,换孩子,要孩子,品味揣摩中我们被浓浓的亲情感动,请同学们饱含深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用笔画出你认为描写最精彩或最感动你的句子、词语,品味赏析。(现场教师组织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然后交流评价,时间为3分钟)ppt22课件展示品味语言,体会感情:请同学们饱含深情地自由朗读课文,用笔画出你认为描写最精彩或最感动你的句子、词语,品味赏析。教师出镜同学们一定读得很有感情,因为这“父母的心”实在动人。老师也找到一些词语,我们一起品味。PPT23如“无精打采”一词内涵丰富,既传神地描写了父亲的神态,也给读者留下意味深长的思索,可能是因为思念大儿子彻夜未眠,甚至是与母亲整晚讨论怎样换回大儿子,总之,一

26、个“无精打采”把亲子之爱写得动人肺腑。PPT24“他们一见财主夫人什么也说不出来,竟然痛哭失声”,“痛哭失声”先声夺人,以哭感人,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一句中,“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准确地说明了“一家六口人团聚”是经过几送几换之后出现的,且总结了上文的内容。本文语言平淡朴实、真诚感人,无论是泼墨描写浓浓的亲情,还是轻点丹青流露父母之心,总能扣动读者的情弦,引起强烈的共鸣。我们在阅读文章是要结合上下文细细品味赏析。PPT23课件展示(1)“无精打采”一词内涵丰富,既传神地描写了父亲的神态,也给读者留下意味深长的思索,可能是因为思念大儿子彻夜未眠

27、,甚至与母亲整晚讨论怎样换回大儿子,总之,一个“无精打采”把亲子之爱写得动人肺腑。(2)“痛哭失声”写出夫妻俩要回小女儿时的痛苦神态。先声夺人,以哭感人,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PPT24课件展示(3)“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一句中,“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准确地说明了“一家六口人团聚”是经过几送几换之后出现的,且总结了上文的内容。本文语言平淡朴实,真诚感人,无论是泼墨描写浓浓的亲情,还是轻点丹青流露父母之心,总能扣动读者的情弦,引起强烈的共鸣。PPT25同学们一定深深地体会了这颗“父母之心”。下面请你想一想:文章的题目“父母的心”有何含义?根据课文内容以“父母的心是”的句式简要说说你的理解。父母的心是 PPT25课件展示文章的题目“父母的心”有何含义?根据课文内容以“父母的心是”的句式简要说说你的理解。父母的心是 (现场教师组织发言,并要求阐述理由。时间2分钟)教师出镜同学们一定说得很好。是的,在父母的心里我们看到的是矛盾,是割舍,是不舍,是对孩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