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寓言二则练习_第1页
苏教版寓言二则练习_第2页
苏教版寓言二则练习_第3页
苏教版寓言二则练习_第4页
苏教版寓言二则练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七(上)古代寓言二则同步练习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郑人有欲买履者(   ) 先自度其足(   ) 遂(   )不得履   宁(   )信度 楚人有涉江者(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   )( ) 不亦惑乎(  ) 吾忘持度(   )二词语理解。(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郑人有欲买履者(

2、 )( )  2置之其坐(    ) 3至之市(    ) 4.而忘操之(    )(    )5何不试之以足?(    ) 及反( )市罢( ) 遂不得履( ) 9宁信度(    ) 10无自信也(    )( ) 11楚人有涉江者(    )12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13遽契其舟  )( )14舟止(    )b 15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16求剑若此(    ) 17不亦惑乎(    )(二)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而置之其坐       

4、通        义:        2反归取之。       通        义:        (三)一词多义。1【度】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 

5、;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2【是】是吾剑之所从坠 (   )        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    韩非是韩非子的整理( ) 3【之】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而忘操之(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何不试之以足( )是吾剑之所从坠4【其】而置之其坐( )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遽契其舟( )5【者】楚人有涉江者(     )

6、60;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6【而】而置之其坐(    )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7【自】先自度其足(     )  &

7、#160;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三)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译文:                          

8、60;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译文:  

9、60;                                                 

10、60;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译文:                          

11、                                               (4)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译文

12、:                                                  

13、;                        四课文内容理解1郑人买履选自_,整理韩非,_时期哲学家,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刻舟求剑选自_,这部作品是战国末秦相_组织编写的论文集。2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14、                                                  

15、             3郑人买履中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寓意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答:                               

16、                                        4说出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了它的现实意义。答:     

17、60;                                                 

18、60;               5刻舟求剑的故事为什么要详写“刻记号”这一细节?答:                              &

19、#160;                                         6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有什么现实意义呢?答:     

20、;                                                  

21、;                 7读句子,回答问题。(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这个郑人自己去集市上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的尺码。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 答:(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答:8课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10分)(1)郑人最可笑的“言”:(2)楚人最可笑的“行”:    &#

22、160;                            9读了这两则寓言后,请说说你对寓言的认识:                  

23、;               。10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两则寓言的寓意。11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请谈谈你的看法。答:                         

24、0;                                              12寓言,就是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浅显的故事情

25、节中。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画蛇添足,请君入瓮,叶公好龙,等等。请你再列举一些!                                          

26、60;                                 13你怎样看待郑人置履和刻舟求剑?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请举出例子说明。 答:       

27、0;                                                 

28、0;              14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你在大街上正好遇到买履的郑人,你准备跟他说些什么?答:                            

29、                                             15你觉得郑人买履的买鞋人的可笑之处是什么?郑人买履讽刺了什

30、么样的人?答:                                                 

31、;                        16那个楚国人能找到他的剑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                    

32、60;                                                 

33、60;   17刻舟求剑中“坠”、 “遽”、“入”、“求”几个字有什么表达作用?答:                                        

34、60;                                  18试想一睛,如果你是刻舟求剑中那个落剑之人,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找剑呢?答:         &#

35、160;                                                 &#

36、160;              19试从对比、反问两种修辞入手,分析刻舟求剑的写作手法。答:                              &#

37、160;                                                 &#

38、160;                                                 &#

39、160;                     20说说这两则寓言揭示寓意的不同方法。【参考答案】一l duó dù suì nìng shè zhuì jù qì二(一)、鞋子 、放置 、到了、集市、拿,携带;、为什么时、到,等到;、结束8、遂:终于;9、宁可10、不,不要 自己 11、渡,从水

40、上经过 12、掉下去13、 立即,匆忙 雕刻14、停止   15、寻求  16、像17、迷惑,糊涂 (二)同“座”,座位 同“返”,返回(三)涉江者 代“舟”1度:量长短,是动词指量好的尺码,是名词。2是:这,这儿对,正确表示前后两者是同一的(或表示肯定判断)3之:指量好的尺码之到去之指剑代鞋子助词,无实在意义,不译4其:他的,指郑人的他,指楚人指示代词,那5者:的人的地方6而:表顺接表转折7自:自己从(三)(1)等到这个郑人回到集市上,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2)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脚试鞋呢?”(3)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

41、(4)船一停,那人便从他刻有记号的地方潜入水底去找剑。四1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战国  法   吕氏春秋·察今  吕不韦2削足适履 如履薄冰 履险如夷3答案:(1)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4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的人。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5答:“刻舟”时把握十足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趣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的心理状态。想象“刻舟”时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用自己的话表述。6答:现实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在改革进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但我们面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变通,只有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