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_第1页
浅议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_第2页
浅议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_第3页
浅议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的静态博弈浅议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入使得金融消费日渐融入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金融机构的营利性与消费者的合法金融权益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利益冲突与博弈。在金融机构复杂、专业的金融产品或服务面前,金融消费者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本文应用博弈论分析方法论证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的静态博弈关系, 并结合现实情况分析影响博弈均衡解的各种因素,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如何适应新形势,转变监管策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监管体系,求得博弈均衡,以实现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金融风险的防范,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一、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状(一)金融

2、监管滞后于金融创新。 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下,我国金融业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金融机构最大限度追求利益、挖空心思研发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来规避监管达到盈利目的的同时,也增大了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在金融机构向金融消费者以理财的名义售出种类繁多的金融衍生产品的过程中,金融机构受利益驱使,仅向金融消费者宣扬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的优越性和收益性,而对其背后所隐藏的巨大的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风险避而不谈,仅仅一句“投资有风险, 入市需谨慎”就将所有的责任和不法行为规避的干干净净。整个产品买卖过程中金融消费者都很难享受对产品性能最起码的知情权。而监管机构对于金融机构所出的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的收益、风险均

3、无具体把握, 对其产品的规范与否未做具体详细的核查鉴定。当金融消费者利益受损时, 监管机构无具体对策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以至于当整个金融市场因某种或某几种金融衍生产品而产生系统性风险时,金融监管机构只能任由其吞噬着金融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的财富而无能为力,除了行政干预进行调节,亡羊补牢外,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整个社会的财富就此流失。( 二) 金融机构自我执行机制不完善。金融机构作为盈利性机构,在市场利益的趋势下, 追求利润最大化本无可厚非, 但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往往只顾眼前利益, 铤而走险的去做任何明知有很大系统性风险的金融衍生产品。 同时每家金融机构的决策者都会抱有整个市场不会因为自己一家金融

4、衍生产品的售卖而产生风险的侥幸心理, 盲目追求高额利润, 而主动忽视产品背后的巨大风险, 损害金融消费者的利益,给整个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埋下“定时炸弹” 。(三)“金融消费者保护”概念性较弱,维权意识不强。金融消费者保护作为近两年新提起的概念,全社会对其认知度不高。 我国相关部门对于金融消费者保护问题的研究也是在2008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至今尚未形成完备的理论体系作为指导,由此社会大众对于金融消费者保护这一概念尚不清晰, 便更无对自身在与金融机构交涉过程中利益受损时的维权意识。二、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之间的博弈模型金融消费者在买卖金融产品的过程中, 本文简单的认为两者同时做出决策时,双方的博

5、弈属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下面建立博弈模型说明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的过程中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行为之间的关系。在此模型中, 假设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受损是指由于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知情的情况下非自愿的所承担的风险。在金融产品的销售过程中,金融消费者有两种策略供选择:相信(购买)和不相信(不购买 ) ,金融机构也有两种策略选择:对于投资一项金融产品所存在的风险予以明确说明和不说明。 设金融产品的的收益是 P;金融机构说明的成本是 A;金融机构被投诉后、调查确有问题后所收到的惩罚为 C;金融消费者投诉的成本是 E;金融消费者投诉后所得到的赔偿为 F; 若金融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金融机

6、构所得到的收益是 B;金融机构与金融消费者的支付矩阵为下图所示:金融机构说明不说明金融消费者相信(购买)P,B-AP-E+F,B-C-F不相信(不购买)0, -A0,0( 一)P>0 且当金融机构选择说明时, 对金融消费者来说选择相信 (购买)是最佳策略,当金融机构选择不说明时,因为P-E+F>0,故对金融消费者来说选择相信(购买)是最佳策略(投诉所得到的赔偿F 一定大于投诉成本E,否则投诉无意义。)当金融消费者选择相信(购买)时,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有两种情况:1、当其说明的成本A 小于其不说明所付出的成本E+F时,其必定会选择说明。故此时(购买,说明)为该种情况下的均衡。( 此种策

7、略属该博弈的最优均衡,即(合作,合作)) 。2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当其说明的成本A 大于其不说明所付出的成本 E+F时,其必定会选择不说明。故此时(购买,不说明)为该种情况下的均衡。(二)、P<0时:当金融机构选择说明时,对金融消费者来说选择不相信(不购买)是最佳策略。当金融机构选择不说明时,P-E+F<0,故对金融消费者来说选择不相信(不购买)是最佳策略(投诉所得到的赔偿 F 一定小于或等于 |P| ,所以 F+P-E<0)。当金融消费者选择不相信(不购买)时,金融机构选择说明时的收益 -A 小于选择不说明时的收益0. 因此不说明为金融机构的最佳策略。即(不购买,不说明)

8、为该种情况下的均衡。据以上分析可见, 金融机构因不说明所付出的成本E+F的大小直接制约金融机构说明或不说明; 金融机构的说明成本A 直接影响金融机构不说明的可能性; 金融产品自身收益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金融消费者的决策,进而对金融机构的行为产生影响。因此监管机构可以从以上几要素入手解决问题,达到博弈最优。三、对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的建议(一)根据上文所述博弈模型得知:1、当 P>0时,监管机构要保护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达到博弈最优状态,就必须使得金融机构的说明成本 A 小于不说明成本 E+F,换言之,即若想使整个金融市场达到信息透明化, 使金融消费者充分了解自己所购买的金融产品的收益和风险

9、, 监管机构就必须明确规定并加大对金融机构在被投诉、 确认有侵害消费者利益事实后的处罚力度,以加大其不向金融消费者说明产品风险的成本, 以使上述博弈达到最优均衡。2、当 P<0时,理论博弈解是:交易不会发生,即无利益受损之说。 ( 二) 面对事实,动态监管。虽然当 P<0 时,理论博弈解是:交易不会发生,即无利益受损之说。但是实际市场中,金融消费者对金融产品的收益并无准确判断,往往只是盲目购买, 金融产品的收益风险比掌控在金融机构手里的事实迫使我们监管者必须对这个市场的金融衍生产品有清晰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以从根本上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而面对金融监管滞后于金融创新的事实,金融监管

10、机构首先应加强自身对金融知识的不断学习,明确一定的工作人员动态了解市场上金融衍生产品的种类,收益和风险, 必要时可研发金融衍生产品测评系统,只有做到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深度把握, 才能更好的掌握市场动向,发现风险漏洞, 将事后补救转变为事前预警监督,事半功倍的维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和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其次,金融监管机构可对金融机构建立风险监测评级制度, 根据每年度的风险评级确定是否能申请新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售卖或强行停止某种金融衍生产品的售卖,直接与金融机构的利益挂钩, 以增加其自身在产品研发环节控制风险的主动性,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就如证券公司分类评级制度)。(三)金融机构应加强内控机制, 着

11、眼长远利益,谋取稳步发展。金融机构应明白其与金融消费者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若金融机构仅仅局限于计算具体项目投入产出的小账,但并没有算好与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忠诚度、银行声誉和社会责任这笔大账,并且在信息披露和客户沟通上不做工作, 那么不仅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对其自身也绝无益处。当客户不在相信金融机构, 当金融机构被自己所研发的理财产品所带来的系统风险所淹没时, 那么金融机构就已无生存之基。 在这个问题上,金融监管机构亦应通过业务指导、 培训等方法使金融机构切实的明白其不顾一切的追逐利润实为自掘坟墓。(四)提高社会大众对金融消费保护的认知度,增强维权意识。提高社会大众对其的认知度, 一方面是借鉴国外经验, 设立专门的金融消费者信息网站, 网站包括最近权威机构对金融衍生产品收益和风险的分析、金融机构自身信息披露、 金融消费者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投诉渠道等内容。另一方面是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机构都应定期以各种信息载体的方式向社会大众宣传金融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尤其在经济欠发达、人们金融意识、法律意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