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教学大纲._第1页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_第2页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_第3页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流行病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及教学说明一、课程性质流行病学是一门从群体水平研究疾病和健康的科学。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流行病学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为医学科学研究开辟了一个独特的方法学领域,逐渐成为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同时,流行病学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它不仅在传染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病因不明的慢性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的病因研究与防治起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流行病学在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社区卫生干预和评价方面发挥着显著的作用。二、课程内容流行病学课程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础理论。

2、 各论介绍流行病学在疾病防制中的应用, 主要涉及当前对人群健康危害较大的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例如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传染病、消化系统传染病、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以及伤害等。三、教学目标流行病学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流行病学的系统学习,使学员初步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和树立流行病学的研究思维;初步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初步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四、教学方式教学主要采取电视授课,网络在线辅导、教学基地辅导等方

3、式,学员借助多种媒体以自学为主。教材在学员学习中为主媒体,电视和网络为辅媒体。五、教学层次学员在学习过程中,要求从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把握课程内容。对于要了解的知识,学员主要通过机械记忆获得,一般不要求理解。在测试时,试题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上与教科书一致,要求学员在大脑中能再现所学的知识。在心理过程中属于记忆层次。对于需要熟悉的知识,学员主要通过理解获得,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运用,进而对新情况进行分析、判断、综合、归纳。在测试时,试题的形式与教科书有差异,要求学员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新材料、新问题进行说明、叙述。在心理过程中属于思维层次。对于需要掌握的知识,学员主要通过理解获得,并在理解的基础上

4、形成正确的决策。在测试时,试题的内容和形式与教科书有差异,主要通过复杂的问题测试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员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复杂的材料、复杂的问题进行论述。在心理过程中属于思维层次。在课程测试中, 要求了解的内容约占 10%、要求熟悉的内容约占 60%、要求掌握的内容约占30%。六、推荐阅读的书刊1、书籍( 1)李立明主编 . 流行病学 . 第四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2)耿贯一主编 . 流行病学 . 第二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 3)王天根主编 .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4)曾光主编 . 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 . 北

5、京:协和医科大学与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 5)谭红专主编. 现代流行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期刊( 1 )中华医学会主办.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双月刊 . 北京 . 中国标准刊号:ISSN0254-6450,CN11-2338/R( 2)中华医学会主办. 中华传染病学杂志. 季刊 . 北京 . 中国标准刊号:ISSN1000-6680,CN31-1365/R( 3 )中华医学会主办.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双月刊 . 北京 . 中国标准刊号:ISSN0253-9624,CN11-2150/R( 4)天津市卫生局主办.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 双月刊 . 天津 .

6、 中国标准刊号: ISSN1004-6194,CN12-1149/R( 5)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 . 国外医学 流行病学与传染病学分册 . 季刊 . 杭州 . 中国标准刊号: ISSN1000-4351, CN33-1125/R第二部分学时分配本课程 4 学分 ,72 学时。具体学时安排见下表章节内容一绪论二疾病分布三病因与病因推断四描述性研究(一)四描述性研究(二)五病例对照研究(一)五病例对照研究(二)六队列研究七实验研究八研究方法总结九预防策略与措施十传染病流行病学(一)十传染病流行病学(二)十一呼吸系统传染病十二感染性腹泻十三病毒性肝炎十四自然疫源性疾病十五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十六肿

7、瘤流行病学十七糖尿病流行病学十八STD 与 AIDS 流行病学十九伤害流行病学合计授课时数自学时数总学时数1122351231.52.541.52.542462462462461231231231231121121121121121121121121122844722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流行病学概论 教学内容 1、流行病学简史2、流行病学的定义3、流行病学的特征4、流行病学的应用5、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要求 了解 :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的应用;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熟悉 :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特征。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教学内容 1、疾病频率测量2、疾病流行强度3、疾病分布

8、形式 教学要求 了解 :续发率、感染率、生存率、地方性、外来性等概念。熟悉: 描述分布的常用测量指标( 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死亡率、死亡专率、病死率) 的意义、用途与计算方法;率的标准化的意义与计算方法;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语:爆发、散发、流行和大流行;疾病的三间分布的概念;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与地区分布的主要内容;描述疾病的时间分布时所使用的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趋势的概念;遗民流行病学的概念。掌握 :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综合分布的描述。第三章病因与病因推断 教学内容 1、病因的概念2、病因推断技术 教学要求 了解 :病因概念的发展;病因模型;疾病发生的多因性。熟悉 :病因

9、的定义;统计学关联与因果关联;病因推断的原则。掌握 :流行病学探索病因的基本过程。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教学内容 1、现况研究2、筛查3、生态学研究 教学要求 3了解 :现况研究资料的分析步骤与方法;筛查方法的串联与并联的设计与计算。熟悉 :描述性研究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作用、特点与用途;现况研究的概念与用途;常用抽样方法的种类与特点;普查与抽样调查各自的优缺点;决定抽样调查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筛检的定义和用途;偏倚的控制。掌握 :筛检方法真实性与可靠性评价的主要指标、计算方法与意义;筛查方法诊断水平的改变对灵敏度与特异度的影响,阳性与阴性预测值的概念、计算方法与影响因素。第四章病例对照研究 教学内

10、容 1、基本原理2、设计类型3、研究的实施4、资料的整理分析5、偏倚及其控制6、优缺点 教学要求 了解 :病例对照研究样本的计算;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熟悉 :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定义、特点、种类与用途;研究对象选择的方式与特点;匹配的目的、实施方法与应注意的问题;影响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主要偏倚及其控制;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掌握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第五章队列研究 教学内容 1、基本原理2、设计类型3、研究的实施4、资料的整理分析5、偏倚及其控制6、优缺点 教学要求 了解 :样本大小的具体计算;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熟悉 :队列研究的概念、特点、设计类型;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法;影响样本大小的

11、主要因素;资料收集的种类与方法;主要的偏倚及其控制;队列研究的优缺点。掌握 :资料统计分析方方法。第六章流行病学实验 教学内容 1、基本原理2、设计类型3、研究的实施4、资料的整理分析5、偏倚及其控制6、研究应注意的问题47、优缺点 教学要求 了解 :实验研究方法的分类;样本大小的具体计算;研究对象具体的随机分组方法。熟悉 :流行病学实验的定义、原理、特征与用途;实验研究的应用条件;流行病学类实验研究的概念;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实验研究方法的主要优缺点。掌握 :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第七章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结 教学内容 1、研究方法的分类2、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选择3、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程

12、序 教学要求 了解 :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程序。熟悉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按研究设计与按工作任务进行分类的形式;各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点。第八章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教学内容 1、预防疾病的策略与措施2、疾病监测 教学要求 了解 :疾病自然史与三级预防的关系。熟悉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的概念,二者的关系;预防策略与措施的制订原则;确定某地区主要卫生问题的方法;初级卫生保健的概念;我国现阶段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疾病三级预防概念;健康促进的含义;疾病监测的概念与分类。第九章传染病流行病学 教学内容 1、传染病的流行过程2、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3、计划免疫及其评价 教学要

13、求 了解 :各类疾病的免疫程序与内容,卫生监督的工作内容。熟悉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环节,社会因素及自然因素对流行过程的影响;潜伏期、传染期的流行病学意义;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及特点;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与降低的因素;疫源地的概念、范围与消灭的条件;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消毒的种类;我国法定传染病的数量与分类;计划免疫的概念;检疫的种类。第十章呼吸系统传染病 教学内容 1、流行性感冒2、麻疹5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教学要求 了解 :流感病毒结构、分类与命名;流感病毒抗原漂移机理及流行株的起源;麻疹病原学特点,临床特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原学特性及流脑防治的主要措施;流脑监

14、测、预报的意义及方法。熟悉 :流感病毒抗原变异的特点及与流行的关系,流感的流行特征与主要预防措施;疫苗时代麻疹的流行特征,当前麻疹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第十一章感染性腹泻 教学内容 1、概述2、病原学3、流行特征4、防治措施5、几种主要的感染性腹泻 教学要求 了解 :腹泻病的国内外流行现况和病原学特点。熟悉 :常见腹泻病的流行过程三环节、流行特征以及防治原则。第十二章病毒性肝炎 教学内容 1、甲型肝炎2、乙型肝炎3、丙型肝炎4、丁型肝炎5、戊型肝炎 教学要求 了解 :病原结构、易感动物。熟悉 :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与流行病学特征,异同点与相关性,以及对各类病

15、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方法。第十三章自然疫源性疾病 教学内容 1、概述2、肾综合征出血热3、其他自然疫源性出血热 教学要求 了解 :流行性乙型脑炎、森林脑炎、鼠疫、布鲁氏菌病、炭疽的病原体、传染源与宿主动物、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病学特征以及预防措施。熟悉 :人畜共患病的概念;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治原则;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传染源与宿主动物、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措施。第十四章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6 教学内容 1、概述2、流行特征3、危险因素4、预防策略与措施 教学要求 熟悉 :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三间分布特点,主要危险因素,防治策略与措施。第十五章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教学内容 1、概述2、流行特征3、危险因素4、预防策略与措施 教学要求 了解 :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熟悉 :主要恶性肿瘤的分布特征及流行趋势,研究方法,防治的策略与措施。第十六章糖尿病流行病学 教学内容 1、概述2、流行特征3、危险因素4、预防策略与措施 教学要求 熟悉 :糖尿病的分布特点,主要危险因素,防治策略与措施。第十七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