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石教学设计_第1页
丑石教学设计_第2页
丑石教学设计_第3页
丑石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丑石教学设计授课内容:丑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并理解文章内容; b、明确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赏析丑石的美与高大; 2、能力目标: a、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分析文章内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b、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3、情感目标: 学习丑石的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应透过现象看到事物本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关键点: 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分析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2、 教具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什么是美,什么是丑,我们能给其一个明确的界定吗?是的,不能。因为判定的角度不同,因素不同,那么对美丑事物的感情也就不同。今天,让我们借助贾平凹的丑石这篇散文,来增强我们对美丑的进一步认识。 二、作者介绍: 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

3、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决文中的字词,指名读字词。 2、准备以丑石的口吻按下列句式要求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 我是一块丑石,在(位置),因为不能,不能,不能,连,好多次要被人搬走。一天,我被发现,最后我被运到了天文博物馆。 四、再读课文,感受丑石的“美”与“丑”。 思考文章先写了丑石什么,又写了丑石什么? (一)理解丑石得名原因。 提问:从刚才同学的叙述中,你能不能明确:这块石头为什么叫丑石? 提示:样子丑:黑黝黝,牛似的模样

4、 没有用处:不能垒山墙、不能洗石磨、看月亮时还磕破了我的膝盖等。 (二)感知丑石“美”的原因。 过渡:这块丑石到底丑不丑呢?追问:为什么?哪些地方说明丑石并不“丑”呢? 提示1:补过天、发过热、闪过光(第7段)。提示2:第6段“拉直”、“小心翼翼”(侧面描写) 点拨:是否因为它“补过天、发过热、闪过光”它就不丑了哪?(或丑石到底“美”在哪里?) 提示:(伟大)美在“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点拨:这体现出丑石具有怎样的品质? (三)小结:结合所学说一说自己对美与丑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有很多的故事值得一品,也值得深思:最美丽的瞬间是永恒的,最美丽的画面是难忘的,最美丽的风景是迷人的最平常的事物却最具意义(正如贾平凹老师笔下的丑石)。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人世间的一块“丑石”。请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请以“假如我是丑石,如何改变命运”为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六、总结 我们在评价别人的时候,不能只看外在的东西、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下去,发掘他的内在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