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疑难问题及策略_第1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疑难问题及策略_第2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疑难问题及策略_第3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疑难问题及策略_第4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疑难问题及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疑难问题及策略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第3课一、问题描述第3课比较韧性三根相同宽度、厚度的木条、金属条和塑料条难以比较柔韧性,学生实验效果不明显。二、原因分析三种实验材料要求同宽度、厚度都相同,同“厚度”很难办,学生无法公平地开展科学对比实验,实验材料的准备是个难点。三、针对性教学策略1材料与工具40厘米长的铁条1根(4mm×3cm×40cm)、塑料条1根(4mm×3cm×40cm)、木板1块、200g钩码6个(或相同的矿泉水瓶三个,里面装满水)、美工刀1把、电钻1把、木锯一把。2制作过程先用木锯将木板锯成3厘米宽的木条,再用美工

2、刀将木条削成一根(4mm×3cm×40cm)的木条;然后,用电钻在铁条、塑料条、木条的一端1厘米处钻一个小洞,最后,分别把钩码(或水)用小绳子系到铁条、塑料条、木条上。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第7课一、问题描述皮革、金属是属于什么材料?学生的科学概念没有清楚地建构。二、原因分析学生对“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工材料?”科学概念没有从本质上理解。三、针对性教学策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本单元实际观察研究的物体为例,让学生理解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的科学概念。2补充相关科学知识:(1)天然材料,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只经物理处理或未经处理的材料, 常见的有木头,花岗岩,大理石,

3、石灰石,云母,沙子,自然金块,竹子,动物皮毛皮革是属于天然材料。(2)人造材料,是天然材料经过人为的化学方法加工而制得的材料。常见的有塑料,橡胶,合成纤维,玻璃,陶瓷,涂料、钢铁等。金属是属于人造材料。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一、问题描述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为了让学生了解一般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教材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种植凤仙花,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透彻地了解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进而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在学期教学中学生不能完整的观察到凤仙花的一生。二、原因分析由于凤仙花的生长期较长(一般为4月8月),而且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暑假,在得清县范围开花、形成果实和种子的过程基本上

4、在暑假,对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三、针对性教学策略1教学的策略:根据凤仙花的生命周期采取与其他教学内容穿插教学;凤仙花可种植在校园的生物角,也可种植在家里;教师做好学生观察记录的指导与评价。特别是要组织好暑假期间的较长期的观察记录与秋季开学后汇报、交流与评价活动。 2针对性补充凤仙花一生的生长资料:3月底4月初(最迟清明节前后,气温20度左右)凤仙花萌发出了根或者有的已经长出了茎和叶;几天之后(一周以内)子叶枯萎,茎逐渐变粗变高,叶子也越来越多;3周之后植株再不断长高,并且越来越“枝繁叶茂”;再过4周之后开花、结果;6月、7月长成了许多粒种子;7月、8月下旬收获种子。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

5、化单元第7课一、问题描述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第7课我们的大丰收,学期末,凤仙花还没有成熟,没有果实,无法统计一株凤仙花的种子数,也不能让学生观察凤仙花的整个生命周期,该怎么办?二、原因分析在本地区凤仙花一般在4月播种最为适宜,结果一般要在7月以后,成长期约半年,这时学生已经放暑假,难于开展此课的教学。三、针对性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或影像资料的方法来取代,让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也可以引入前一届学生的研究成果及相关数据来开展研究,同样效果也不错。当然,要把观察凤仙花果实,统计一株凤仙花种子的数量等观察活动,布置成暑假作业的形式去进一步开展研究,这样不仅同样完成了教学任务,让学生观察

6、到了整个凤仙花的生命周期,而且探究活动还拓展到了课外,许多同学会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当然教师要有一些督促和调控的措施,比如:利用家校通平台适时发给家长短信提醒学生,暑假上来组织相关的汇报活动或成果展示活动。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1课一、问题描述 发给学生学具袋中的蚕卵孵化过早,而且先后不一,而且此时桑叶还很小,怎么办?二、原因分析学生储藏蚕卵的地方温度高低不同,导致孵化早晚不一,而且大部分过早,导致没有食物被饿死或天气太冷被冻死。三、针对性教学策略农村养蚕的蚕卵是蚕种场统一配发的,而且在配发之前统一储存在冷库中,所以不会过早孵化,导致孵化时间早晚不一。指蚕种场指导员会依据当年气候科

7、学调整催青时间和发种时间,时间基本统一。教师不要把蚕卵过早发给学生自己存放,而应该由老师统一存放在冰箱的冷藏箱中,并随时关注周边农村的发种时间,与农村同步发放蚕卵,这样可以利用蚕种场的科学安排为教学所用,既统一了蚕卵的孵化时间,而且学生在饲养过程中也可以得到农民的有效指导,另外万一饲养失败,蚁蚕还可以及时从农村得到补充。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课一、问题描述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蚕的外形和行为的描述不科学。二、原因分析 1蚕体较小,很难观察清楚。2三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很有限,不容易表述清楚。三、针对性教学策略 1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记录、表达,并把学

8、生的语言上升到科学的语言,逐步指导学生准确地表述。2针对性补充相关知识蚕的形态是圆筒形,分头、胸、腹3部分。 头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单眼;下方具咀嚼式口器;下唇中间有1小孔,为吐丝孔。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各具1对胸足。进食时,胸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腹部由10个体节组成,第3, 4,5, 6节各生1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一、问题描述 养蚕过程中,学生往往无法及时获取桑叶,导致蚕吃不上新鲜的桑叶或没桑叶吃饿死,该怎么办?二、原因分析城镇的学校中,寄宿生无法获取桑叶,走读生大都住在城镇上,不具有采桑叶的条件,故导致亲自养蚕的学生比例很低。三、针对性教学策略1

9、可以发动家长利用双休日到周边地区的农村采集够蚕吃一周的桑叶,然后分成几小包,用保鲜袋密封,冷藏于冰箱中,这样基本可以保证桑叶的新鲜度,可以够蚕宝宝吃上一周的新鲜桑叶。同时,也可以发动学生进行互助,有条件的家长多采一些桑叶,送给其他学生,这样一个班级,只要有五六位家长去采集,就足够全班饲养了。2另外一种方法,教师还可以联络一名周边农村的农民,每周一次或两次定时定点为学生提供新鲜桑叶,学校可以适当出一点点劳务费。而且,学生的蚕宝宝万一死了,还可以由农民给予补充,孩子还可以像农民咨询一些养蚕的技术和小窍门,让学生掌握科学养蚕的方法,保证学生能经历蚕的整个生命周期。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4课一

10、、问题描述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4课蛹变成了什么; 疑点:怎样区别蚕蛾的雌雄?二、原因分析教材第30页中只出示了两张蚕蛾的照片,没有注明哪只是雄蛾,哪只是雌娥,也没有任何说明,而且现实中也是很难区分。三、针对性补充相关知识雄蚕蛾身体较小,腹部较瘦,触角稍大,爬动较快,翅膀可以飞快地振动并且飞行;雌蚕蛾身体较大,腹部极度膨大,但触角稍小,爬动慢,几乎无飞行能力。还可以观察它们的外生殖器:有产卵瓣的是雌蛾,有阳茎的是雄蛾。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一、问题描述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1课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和第4课蛹变成了什么;疑点:到底蚕的生命是从哪个阶段开始的?二、原因分析教

11、材三下第22页有“蚕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一个蚕卵就是一个生命”,而第32页又有“蚕卵里孵出的蚁蚕是蚕生命的开始”,那么,蚕的生命到底是从卵开始的?还是从蚁蚕开始的呢?三、针对性补充相关知识对这两句话,我们认为,前者的“生命”是指生命周期,而后者的生命是指具体的肉眼可见的生命活动。因此蚕的生命应该从受精的蚕卵开始。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课一、问题描述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 难点:学生不能很准确的发现蚕吐丝前后的变化?二、原因分析蚕吐丝后就被包裹在茧子中,根本观察不到吐丝后蚕的状况,所以也就无法比较蚕吐丝前后的变化。三、针对性教学策略可以用拍照的手段记录蚕吐丝前

12、的状况,至于吐丝后的样子,可以由教师到农村(学生估计都不舍得伤害自己饲养的蚕)找一个刚吐完丝却还没有化蛹的茧子剪开,拍成照片进行对比。不过教师得要留意,掐准拍摄的时间。当然也可以通过网上找视频和相关照片的方法展示给学生看,这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课一、问题描述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疑点:蚕的一生共蜕皮几次?二、原因分析对问题中“蚕”一字的理解不同,有人理解为“幼蚕”,有人理解为蚕的一生,包括幼蚕期、蛹期和蚕蛾期。三、针对性教学策略与补充相关知识如果理解为“幼蚕”,共蜕皮4次;如果理解为蚕的一生,包括幼蚕期、蛹期和蚕蛾期,那么共蜕皮6次。详解如下蚁蚕二龄蚕三龄蚕四龄蚕五龄蚕蛹蛾 蚁蚕到五龄蚕蜕皮四次 在茧内蜕皮两次 所以蚕的一生共蜕皮六次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和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一、问题描述 疑点:教材教学时间的安排和种植、饲养的进度有冲突怎么办?二、原因分析由于本地区气候的原因,蚕、凤仙花的成长期较晚、较慢,而这两个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